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27
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 < 青青青 > 青青青青 2008_2009 青青青青 第5第 第第第第第 0643 第第 第第第第第 0644 第第 第第第 0643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 、、、、

description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 5 组 国际经济法 0643 侯韬 国际经济法 0644 杨静 经济法 0643 陆辰彬、辛果、胡凯、王海蕴、周瑜 . 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在我国还不是法律术语,只是一种习惯性称呼,因此对其内涵、外延有一些不同意见。但可以基本理解为: 6 至 25 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对社会有严重危害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的行为.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第 34 条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Page 1: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第 5组 国际经济法 0643 侯韬国际经济法 0644 杨静 经济法 0643 陆辰彬、辛果、胡凯、王海蕴、周瑜

Page 2: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在我国还不是法律术语,只是一种习惯性称呼,因此对其内涵、外延有一些不同意见。但可以基本理解为: 6 至 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对社会有严重危害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Page 3: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严重危害性的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 34条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印象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

Page 4: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犯罪成员的低龄化 犯罪类型多元化 犯罪方式团伙化 犯罪手段成人化 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具有反复性

Page 5: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青少年犯罪的趋势 八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 1980年为 61.2%, 1981年为 64%, 1982年为 65.9%, 1983年为 67%, 1984年为63.3%, 1985年为 71.3%, 1986年为 72.5% ,1987年为 74.4% , 1988年为 75.7% , 1989年为 74.1%。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八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

Page 6: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青少年犯罪的趋势 九十年代后,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 1990 年为 57.31% , 1991 年为 52.88% , 1992年为 50.78% , 1993 年为 50.74% , 1994 年为 49.12% , 1995 年为 45.54% , 1996 年为 40.53% , 1997 年为 37.85% , 1998 年为 39.39% 。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 2 3 4 5 6 7 8 9

Page 7: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参与 1.首次进行犯罪行为是否为生活所迫? A.是 B.否 C.说不清 2.首次进行犯罪行为是否受他人胁迫? A.是 B.否 C.说不清 3.再次犯罪时是否有主观意愿支配? A.是 B.否 C.说不清

Page 8: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一部分:参与4.自己的家人是否知晓? A.是 B.否 C.说不清5.家人对自己的进行犯罪有无规劝? A.是 B.否

Page 9: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一部分:参与问卷的分析 参与是指个人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 通过此部分的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人初次进行犯罪活动的原因、动机以及家人对其犯罪活动的反映。了解被调查者的主观态度和客观影响,以期在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积极引导青少年,让青少年能以多种视角看问题,在做事时考虑到其他人特别是家人的感受,避免受采取极端措施解决问题。

Page 10: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二部分:流行 1.是否和他人约好共同进行某项犯罪活动? A.是 B.否 2.是否加入了一个组织进行犯罪活动? A.是 B.否 3.在与别人约定进行犯罪活动时有无预定的计划和分工? A.是 B.否 4.在多人进行犯罪时自己有无考虑到后果如何? A.是 B.否 C.说不清

Page 11: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二部分:流行问卷的分析 流行指一群人参与犯罪行为的情况。 通过此部分的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人的共同犯罪情况以及组织犯罪状况。被调查人是组织犯罪还是单独犯罪反映了不同的犯罪心理。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更大,而单独犯罪的犯罪心理更坚定。通过对流行问题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预防工作中针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采取积极导向措施。

Page 12: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三部分:频率1.作案时通常选在哪个时段: A.晚上七八点; B.九点之后; C.随便什么时段; D.其他2.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连续作案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3.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候你最怕出现什么状况? A.有警察出现; B.被熟人认出来; C.被害人反抗; D.其他

Page 13: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三部分:频率4.作案或有没有想过自首? A.有 B.没有 C.说不清5.作案后有没有后悔心理 ? A.有 B.没有 C.说不清

Page 14: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三部分:频率问卷的分析 通过此部分的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人进行犯罪活动的比率 , 一般是在一定时间内实施的犯罪数量来测定的。而这里我们主要侧重的是被调查的青少年特殊的心理活动而导致的犯罪产生的频率。可以通过被调查者的回答了解易于犯罪的时段和在犯罪时采取的使犯罪行为终止的有效措施。

Page 15: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四部分:严重性1.你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也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的伤害吗? A.不认为是这样 B.是这样的 C.说不清2.你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对不认识的人造成伤害吗? A.不认为是这样 B.是这样的 C.说不清3.当你是旁观者或是受害者时,你会恐慌吗? A.会 B.不会 C.说不清4.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有无采取过极端(如过度使用暴力)手段? A.没有 B. 有

Page 16: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四部分:严重性问卷分析 通过此部分的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青少年犯罪人在进行犯罪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危害的严重程度,主要是侧重于犯罪者自身是否认识其行为的危害性及他的认知程度。

Page 17: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五部分:开始1. 初次实施犯罪的年龄: A.6到 14岁; B.15到 18岁; C.18到 25岁2.初次犯罪时有没有想过自首? A.有; B.没有; C.忘记了3.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继续从事犯罪行为的? A.外部推动的; B.自己的或家里的原因; C.不知道4.初次实施犯罪时家里人知道吗? A.知道; B.不知道; C.说不清

Page 18: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五部分:开始问卷分析 通过此部分的调查,重点了解被调查的青少年犯罪人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犯罪行为的、社会关系其影响的大小对以及他开始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活动进一步了解他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

Page 19: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六部分:停止1. 是自首的还是被警方抓获的?

2.自首的原因是什么?

3.此时此刻心中是否有悔意? A.有 B.没有 C.说不清

Page 20: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六部分:停止4.现在假如让你重新碰到类似情境,你还会采取以前采用的手段吗? A.不会 B.会 C.说不清

5.家人朋友对你现在的这种态度有没有作用?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Page 21: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六部分:停止问卷分析 停止是指个人不再实施犯罪活动从而停止犯罪生涯的情况。 通过问卷了解被调查者犯罪生涯终结的原因(是被抓住的还是自首的)、现在对犯罪活动的认识程度(对以前的行为是否后悔以及对待问题应该的态度)以及家人对终结犯罪的影响。

Page 22: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七部分:持续1.从你初次实施犯罪行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A.1到 2 年; B.3到 4 年; C.5到 6 年; D.6年以上

2.现在如果仍未被抓获,会不会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A.会; B.不会; C.不清楚

Page 23: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七部分:持续部分的问卷分析持续是指犯罪生涯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 此部分的调查主要了解被调查人的犯罪的时间跨度,进而分析被调查人的犯罪潜意识,以及有无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

Page 24: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八部分:加重1. 你认为第一次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很严重的行为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2. 你有过即使犯罪了也不一定能抓到自己的想法吗? A.有过; B.没有过; C.不清楚3. 当再次实施犯罪行为时有没有害怕的感觉? A.有 B.没有; C.忘了4. 如果你认为你在实施犯罪行为不会暴露自己,你会再次实施类似的行为吗 ? A.不会 B.会 ; C.不清楚

Page 25: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第八部分:加重部分问卷的分析 加重是指犯罪生涯逐步升级、犯罪行为逐渐加重的现象。

了解被调查人实施更严重的犯罪行为的倾向。通过此部分的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人自身是否认识其行为的危害性及他的认知程度。重点是犯罪人在犯罪生涯中的心理变化——加重或是减弱。

通过了解这个倾向,采取能够威慑犯罪者的措施来预防一些犯罪的升级

Page 26: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整体分析 通过青少年犯罪生涯调查问卷的八大部分,可以基本了解被调查的青少年犯罪人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手段,犯罪的目的,易于(不易于)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前、犯罪时、犯罪后的心理状态,犯罪前、犯罪时、犯罪后家人或朋友对其行为的影响,进而可以在犯罪预防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关注青少年的家庭状况,加强对易于犯罪地的治安巡逻。 只有通过调查,进而分析得出原因,最后才能最终实现对犯罪的有效预防。

Page 27: 青少年犯罪生涯问卷调查 < 犯罪学 > 课程作业 2008_2009 学年秋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