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83
第1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 1 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内容提要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标准化 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微机的历史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 展望未来计算机 计算机与生命科学 构建医学人才的 IT 知识结构. 1.1.1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1 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第 1 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内容提要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标准化 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微机的历史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 展望未来计算机 计算机与生命科学 构建医学人才的 IT 知识结构

1.1.1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1946 年 2 月 15 日,人类历史上一项最伟大

的发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就是名为“埃尼阿克”(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ENIAC ,即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历史按其结构中采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一般划分成 5 个时代。

电子管时代( 1946 年~ 1958 年) 晶体管时代( 1959 年~ 1964 年) 集成电路时代( 1965 年~ 1970 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71 年~ 20 世纪

末) 人工智能计算机

人工智能计算机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多值逻辑及其组合

1.1.2 微机的历史 第一代微机通常指奔前机。包括: IBM-PC 及其兼容机; PC/XT ( XT

代表扩展型, eXtended Type ), 286AT ( AT 代表先进型或高级技术, Advanced Type 或 Advanced Technology )及其兼容机, 386微机和 486 微机。

第二代微机指的是普通奔腾机,包括:普通奔腾(主频为 66MHz~100MHz )、高能奔腾 Pentium Pro (主频为 110MHz~200MHz )、多能奔腾 Pentium MMX (主频为 166MHz 以上)。

第三代微机指的是奔 X 机,包括: Pentium Ⅱ (俗称 PⅡ ,主频为 266MHz~450MHz )、 PentiumⅢ (俗称 PⅢ ,主频为 500MHz~1GHz )、 Pentium 4 (俗称 P4 ,主频为 1.4GHz~3GHz )、迅驰等。微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它的发展代表着整个计算机的未来。如果说,早期巨型机的性能已低于现在微机的水平,那么,将来微机的综合性能一定会超过现在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乃至巨型机的水平。

第四代微机是指以 Intel 、 AMD 公司生产的双内核、多进程的 64 位 CPU 芯片组装的微机。

1.1.3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 中国计算机的起步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1951 年受命组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的华罗庚教授动员了原清华大学电机系电信网络研究室主任闵乃大教授、夏培肃博士和王传英助教,于 1953 年 1 月 3 日正式成立了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到 1956 年 8 月,这个研究小组划归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人数从最早的 3 人增加到 13 人。

自 1964 年起,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继制成了一批晶体管计算机,主要机型有 109乙、 X-2 、 DJS-6 、 DJS-7 、 DJS-8 、 DJS-21 、 109丙、 441B-Ⅱ 、 441B-Ⅲ 等 10 多种,其中 109丙机性能较高,可靠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自 1967 年至 1983 年平均每年提供的有效机时都在 7000 小时以上,被授予“功勋计算机”的荣誉。

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银河 -I 巨型计算机银河 -II 巨型计算机银河 -III 巨型计算机曙光 4000A 型超级计算机

1.1.4 展望未来计算机 巨型化 普及化 多功能化 网络化 智能化

从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角度讲,科学界看好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和单电子计算机模块化计算机

1.1.5 计算机与生命科学 21 世纪,计算机对医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应用

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例如计算机在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建设与应用,医学诊断、治疗,教学科研,远程医疗,区域医疗,医学影像诊疗,电子病历,医学检验,新药开发,数字人体三维重构等方面越来越多的采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数字化的诊疗设备,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方式,用来研究解决生命科学方面的问题,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和进展。

1.1.6 构建医学人才的 IT 知识结构 规划医药院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系列教材。 明确医、药院校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求的 IT 知识结构、方向和目标。 运用科学的教学监督体系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促进教学、科研。 建立共享的《医药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库、素材库、考题库。 加强医药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交流与互动的工作。 突出强调《医药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主干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作用

和意义。 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医学方向,掌握 IT ,结合实践应用,提高动手能力;要求学

生达到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最实用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 IT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新进展,熟练掌握所学计算机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有创意、有实用价值的综合作业。

增加医药信息学、生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依赖、融合、应用、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构建和谐社会对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的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变化和影响,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医学信息与人类生命健康、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良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求的意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 IT 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学习,强化“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知而获智”的意识,培养学生熟练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上网操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在“信息海洋遨游”的能力。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的软件

1.2.2 计算机的软件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安排各种程序的执行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只要使用它提供的简单命令或操作,就可使计算机按照用户的要求,协调、高效地完成指定的任务)的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分为 3 个层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开发工具软件。实用软件的开发,如要一条一条编写程序,显然是不合适的。就如造房子,连采矿炼钢筋、伐树锯木制门窗、挖泥烧窑制砖块都要自己做一样。所以借助于开发工具是必需的。最著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开发各类管理软件的系统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经历了从 dBASE 、 FoxBASE 、 FoxPro 到 Visual FoxPro 的发展过程。一些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已经被广泛采纳和使用,如 SYBASE , INFORMIX , ORACLE ,DB2 等。常用的开发工具还有 Microsoft 公司的 VB ( Visual Basic )、 Que 公司的 Delphi 、 Microsoft 公司的 SQL 等。

常用服务程序。服务程序为用户维护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提供了方便。如编辑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连接程序、动态调试程序和诊断程序等。

应用软件数值运算:数值运算仍是计算机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科技领域的大量计算,都是由计算机完成,无论是运算速度、精度还是可靠度,都是人的手工和脑力所不能及的。

办公信息处理系统:办公信息处理系统又称作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系统,对办公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Microsoft 公司的 Office 2002 、 Office 2003 等。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当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开发的各类管理软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各个单项的软件相互联系,计算机和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种信息在其中合理地流动,形成了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 )。

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图形图像处理系统是印刷业中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几乎涉及宣传媒体的各个领域。目前使用最方便且兼容性最好的图形制作软件是 Corel Draw ;桌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创意中功能最强、应用最广的视觉沟通软件是 Adobe Photoshop ,它在动画(卡通、活页动画等)、影片(电影、录像等)、摄像、摄影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应用,其中,尤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最为显著。

计算机的音响系统:计算机在音响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又一广阔的天地。各种创作、表现、录制、合成等音响方面的专业软件层出不穷,范围包括了音乐、音响、声音各方面,有旋律或无旋律的组合,立体感、层次感、围绕、透明和亮度的表现形式……使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享受。

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的网络与通信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一场崭新的革命,著名的 Internet (因特网)提供的信息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和领域。在 Internet 上流行的电子邮件使计算机成了一种基本的通信工具。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 WWW )是一种在 Internet 上浏览和查找信息的软件,它方便而又迅速地指出寻找相关信息的捷径。目前使用的浏览器主要是微软公司的 Internet Explorer (简称 IE ), IE 已成为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一部分。

娱乐和教育:计算机在娱乐和教育方面的功能使其成为家庭的实用电器之一。各种娱乐(包括游戏)和教育软件适应于各种年龄层次的需求,形成了一大产业。

1.3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数制与进位计数制ASCII码计算机中的汉字编码

1.3.1 数制与进位计数制 数制

十进制( Decimal )是人们习惯使用的数制,它使用 0 ,1 , 2 ,…, 8 , 9共 10 个数码来表示数。计算机由于电子器件的原因,采用的是二进制( Binary ),它使用0 , 1两个数码。使用十六进制( Hexdecimal )是为了避免二进制在写法上的冗长,十六进制使用 0 , 1 , 2 ,…, 9 , A , B , C , D , E , F共 16 个数码。各种不同的数制都有两个共同点:其一,采用进位计数方式,如十进制逢十进一,二进制逢二进一,十六进制逢十六进一;其二,都使用位置表示法,利用符号的不同位置——数位来表示数值的大小,每个数位上的值等于该位置上的数码与该位置权值的乘积。用一个通用的表达式表示为:

1

0

n

j

jjr raN

其中 aj 为数 Nr 中某数位上的数码, r为进制数, r j 为某数位上的权值, n 为整数位数。其展开式为:

00

11

22

11 rarararaN n

nn

nr

进制之间的换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

数:十进制数转换为基数为 R ( R取2 或 16 )的数,转换规则为除基逆向取余法。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由于一位十六进制数可对应于 4 位二进制数,按此规则,整个转换显得十分简单。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对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只要写出其展开式,计算相应的值,即可转换为十进制数。

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字节与 2 的幂次方

2的幂次方的表示

1.3.2 ASCII码 ASCII码

ASCII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是计算机中使用最普遍的代码,也称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ASCII码

字符集OEM字符集。由于标准的 7 位 ASCII码所能表

示的字符较少,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需要,在 ASCII码的基础上, IBM 公司设计了最高位为 1的 8 位扩充 ASCII码,扩充部分主要存放制表符,称作 OEM字符集。

ANSI字符集。目前在 Windows 中使用的高位为 1 的扩充 ASCII码是 ANSI字符集, OEM字符集与 ANSI字符集所对应的字符是不同的。

字符的大小为了字符型数据排序需要,为字符规定了一种

“大小”关系,用代码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定义相应字符的“大小”关系是很方便的方法。 ASCII码确定了小写字母大于大写字母,字母大于数字,字符大于控制符(空格是控制符中最大的)的规则。

1.3.3 计算机中的汉字编码 国标码 /区位码

汉字、字母、图形等字符的分布

机内码 GBK码 BIG-5 (大五)码 HZ码字库汉字输入法

汉字输入法 数字编码法字音编码法字形编码法形音编码法

1.4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处理技术 未来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1.4.1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定义信息( Information )是在现代化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的

一个名词,随着信息地位与作用的不断增强,信息自身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研究和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目前,人们对信息的表述有多种,如下所示: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后产生的结果。 信息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形式。 信息是通信的数据和知识。 信息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借助某种载体进行传递的有用的知识。此定义包含 4层意思: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信息是可以传递的。人们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得以获取知识。

信息是有价值的。其有用性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接收者而言的,各取所需。

信息是知识。知识是运用信息,知而获智的经验积累,是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

信息的性质信息具有 9 个方面的性质

信息的相对性信息的事实性信息的转移性信息的变换性信息的有序性信息的动态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可转化性

数据与信息 数据( Data )

数据是经过有意义的组合来真实地描述客观事物的本质而采用的各种符号的集合。

数据定义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种描述用的符号集合,如姓名、年龄、生日、血压、脉搏、 X光片等。另一方面是数据的载体,如用来记录的纸张、磁盘、光盘及计算机存储设备等。数据只有经过媒体加载后才能继续存取、加工、传输和处理。数据的表示方式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数据的含义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数据都有其属性和客观值,如年龄 25岁,其年龄是数据的属性名称, 25岁是数据的客观值。因此说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抽象的描述,数据是事物原始性状的记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数据是杂乱的,但它是真实的、可靠的,并且具有累积的价值。

信息 ( Information )信息具有主观性,信息是人们对数据有目的的进行加工后产生的结果,它的表现形式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和人的行为密不可分。

信息也具有客观性,信息来源于客观世界,反映某一事物的现实状态,体现了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认识的程度,是人们决策和行动的依据。通过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来体现信息的价值。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人基信息系统人机信息系统( CBIS )网基信息系统 ( NBIS )

系统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定义为:“系统是内部相互依存的各个部分,按照某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组合”。

通常,系统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它由若干功能独立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目标、元素、联系这三者是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 Integrality )层次性( Hierarchy )关联性( Relationship )目的性( Purpose )环境适用性( Environment Applicability )

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产

生的,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是由人、信息处理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等组成的有机整体。目的是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输数据,进而为行动提供决策信息。

信息系统包含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大部分。信息处理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人们预先期待的结果。信息传输系统负责把信息从一地传输到另外一地,传输的过程中不会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信息的作用是在广泛的交流和使用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广义上讲,信息系统的概念已经延伸到和通信系统相等同。

信息系统的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 TPS )管理信息系统 ( MIS )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DSS )专家系统( ES )

1.4.2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一般包括以下 8 个方面的工作。

信息收集信息的收集是对原始数据获取的过程,其中重要的加工

是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数字化、量化的处理,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信息来源于对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加工处理后,提取的有意义的数据。因此信息的获取应该注意以下 4 项原则: 合理规划制定标准更新及时完整统一

信息提取信息提取过程也是对原始数据的分析、筛选、加

工、处理的过程。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信息自身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对数据加工处理的科学性及决策者个人行为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因此信息提取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 3 个原则: 科学合理经验积累量化信息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原始数据

进行加工处理,按照事先设计的信息提取标准来获取信息。信息处理还包含着对已经提取出来的信息再次进行更新处理,挖掘并获取更新、更有价值的重要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切目的都是为用户信息需求服务的。因此,信息管理基于信息自身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两个技术层面的要求:及时和准确。信息管理通常是指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人们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提取、传输等技术操作的总称。当然,信息处理不仅包含动用一切技术的形式和手段进行操作,还需要科学制定各种法律、政策、规章、制度来保证和规范信息管理的先进性、科学性、连续性和安全性。

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

网页分类目录检索关键词检索

信息管理系统检索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挖掘和网格技术智能知识系统

信息加工信息的加工是指对信息存在形式的变换和

内容的分析处理。所谓形式变换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变换载体或介质使信息准确传递到需求者手中;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加工整理,进而深刻、明晰地揭示信息的内容和价值。

信息编码 信息编码是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工作效率,建立科学统一的信息交换

标准,更好地共享信息资源而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或单位出于实际信息管理需要的不同,任务和目的的不同,分别制定出许多信息编码的标准。例如 GB 2312—80 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HL7 就是国际健康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DICOM-3 就是国际医学影像信息获取和传递代码标准;

JPEG 就是国际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MPEG-4 是国际动态视频压缩标准; ICD-9 、 ICD-10 等是国际疾病分类代码标准等。

诸如此类,众多的信息处理标准的推出无不经历长期严格的实践考验,逐渐显示出信息编码给处理信息、共享信息、传递信息、转换信息、存储信息等工作带来的效率和益处。因此,在设计一个信息系统的同时,首先应该考虑严格遵循业已成文的各项信息编码标准,绝不可以自行设计非标准的信息编码、代码、数据字典等,避免给信息处理、交换、共享及整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信息存储信息往往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和历史参考价值,所

以信息必须得安全、准确、长期的保存,确保信息存储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存储。信息存储技术、设备、容量、速度和安全管理的更新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总的技术发展是以小体积、大容量、高速度、低成本、新介质、更智能为主要方向。

信息传输信息的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

信息的可用价值与时效性是成正比关系的,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需求者的手中,才能发挥其作用。现在信息传输途径、技术手段、传输媒介可以说数不清,尤其是高速信息公路的建设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铺就天罗地网,使得信息传递四通八达,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造就了人类共享信息资源的时代。

1.4.3 未来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 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

1.5 信息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医学常用信息编码

1.5.1 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信息标准化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共享信息,交换信息,解释信

息,使用信息,整合信息,实现信息的价值。 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

dization , ISO )和国际电子技术学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 IEC )给标准和标准化做了如下的定义: 标准( Standard ):是指获得一致同意的,并由公认的权威机构认可并正式颁布实施的条款文件。这里主要说明,一方面标准必须是公众认可并愿意执行的规定,另外一方面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威性。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是针对现存和潜在的问题,为公共和常用的事物做出某些规定的活动,旨在使该环境或结果达到最佳的有序度和满意度。因此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利益的共享),尤其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利益,在所有有关方参与下进行的有序活动,为此而制定各项活动规则的过程称为标准化。

ISO还阐明了标准化应遵循的 5 项原则:标准化应该遵循简单统一的原则标准应该以实施范围内全体成员一致同意为原则标准应该遵循定期修改的原则标准化推广应该注重实施的价值原则标准化应该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威性原则

1.5.2 医学常用信息编码 ICD 标准

ICD 分类原理与方法 ICD 分类依据疾病的 4 个主要特性,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

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每个特征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了一个分类的轴心,因此 ICD 分类编目是一个多轴心的疾病分类标准体系。

ICD 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疾病的命名主要根据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特征来确定的,因而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表现特征进行分类就是 ICD 分类的依据,并且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当我们根据疾病上述的 4 个特征,命名一种疾病并给它赋予一个编码时,这个编码就成为一个唯一的标准编码了。

ICD 主要分类编码的 5种方法 分类的 3 个层次:类目、亚目和细目。通常是在同一层次的分类,但是围绕疾病的一个特征即一个轴心展开的。两个层次之间则是从属的关系,如亚目从属与类目,并继承类目的基本特征。

类目: 3 位数的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和两个数字。如 S80 表现小腿浅表损伤, S81 表现小腿开放性损伤, S82 表现为小腿骨骨折,以此类推。

亚目: 4 位数字编码,包括一个字母, 3 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例如 S82.0 表示小腿髌骨骨折。

细目: 5 位数字编码,包括一个字母, 4 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它提供了与 4 位数分类轴心不同的新的轴心分类方法,其表示疾病的特异性更强,例如 S82.01 表示小腿髌骨开放式骨折。

双重分类(星号和剑号分类体系):剑号表示疾病的原因,星号表示疾病的临床表现。例如结核性心包病变的编码是 A18.8†I32.0* ,其中 A18.8† 表示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 I32.0* 表示疾病的部位在心包。

ICD索引排列的方法 ICD索引排列的方法是按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并分

为不同层次。第一层次为主导词,其下可包括若干个修饰词,并依据它们与主导词的关系逐层依次排列,下层继承上一层次的内容,并以“-”号作为分层标志,例如:

聋 -传导性          (-代表聋) ——单侧          (——代表聋,传导性) ——双侧          (——代表聋,传导性) ——和感音神经性,混合性  (——代表聋,传导性) ―――单侧         (―――代表聋,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混合性)

―――双侧         (―――代表聋,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混合性)

上述索引最后的诊断为双侧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混合性耳聋。

ICD 的应用与意义 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执行 ICD 9 或 ICD 10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给疾病统

计和医学信息标准分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化。 ICD使疾病名称标准化、格式化,这些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

共享信息。 ICD使得疾病信息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和交互,作为国家卫生信息统计的依据更加准确可靠,为国家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提高医疗水平,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供了保证。

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管理。 ICD 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只有实现全程标准化的数字医院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提高诊疗服务水平。

ICD 有利于单病种费用和成本的控制,降低医疗成本和管理成本,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医疗费用。

ICD更是远程医疗、区域医疗的基础,为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和互认打下基础。

国际社区医疗分类标准 ICPC 国际社区医疗分类标准( ICPC )是由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公

立学院、大学和学会世界组织( WONCA )建立的分类方法,它比 ICD 9 有更加全面的细分,不仅包含有诊断编码,更含有就诊原因、治疗原因和实验结果的编码。

ICPC 是二轴分类系统,第一个轴心是面向机体各器官或系统的字母编码,第二个轴心是医学组分编码。组分编码由两个数字组成,如肺炎用 R81编码,其中 R 是第一轴编码,表示解剖部位是呼吸道, 81 是第二轴,表示肺炎的组分编码。

ICPC可以组织结构化的社区医疗病历,其中 S 表示主观信息,如症状; O 表示客观信息,如体征; A 表示诊断、评估,如疾病; P 表示诊疗计划,如药物、手术。 SOPA编码形式是大多数国家(含我国)病历书写的格式,所以 ICPC可以用来开发社区电子病历。

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标准 ICD-0

ICD-0第 5、 6位数字编码的含义

临床分类代码 RCC-Read Read临床分类( Rea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 RC

C )是英国全科医生 Jams Read 个人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发的, 1990 年为英国国家医疗保健部采用并进一步开发。 RCC 标准分类的应用,预计将覆盖医疗卫生的所有领域。

RCC使用 5 位字母和数字代码,每一代码代表一个临床概念和相关的“首选术语”。每个代码可以和多个日常用语中使用的同义词、首字母、缩写词、人名、缩略词等联系起来,并且这些概念以分级的结构顺序排列,每一层面的下一级表示更细化的分级概念。 RCC 与 ICD 9使用的分类方法相兼容,因此也被广泛应用。 RCC 分类代码几乎覆盖了病历中所有术语,因此为开发电子病历打下了基础。

1.6 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系统的常见威胁 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 计算机道德与信息安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1.6.1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信息几乎都在计算机中存储,在网络中流通。

计算机系统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造成损害,从而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的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包括计算机的设备安全和计算机的数据安全。

设备安全主要涉及计算机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物理环境大致包括:工作室的温度和湿度、防静电、抗干扰、防火、防水、

防震等工作环境基本要求;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措施;建立防偷盗计算机零部件、防外部人员窃取信息、防内部员工欺骗等人为破坏的预防办法;

配备稳定的电源(如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为有效恢复系统配备必要的设备,完善定期备份的存储

方式,提供数据备份在安全的地方(如在机房以外的地点)。

数据安全涉及的面较广,有日常的数据维护(数据备份、数据压缩、数据整理等常规操作)、数据受损后的恢复(误操作后的数据恢复)、病毒的防治和病毒侵害后的处理,以及防盗防破坏等保密措施。

1.6.2 计算机系统的常见威胁误操作

误操作是数据和系统完整性的主要威胁。误操作的原因有操作能力差、粗心,也有无法避免的错误和遗漏,加之程序缺乏质量监控手段。

计算机犯罪 偷盗非法截取信息盗用服务功能计算机病毒精神垃圾犯罪工具软件盗版

计算机病毒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计算机病毒被明确定义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作的特殊程序,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的、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环境、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极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强烈的破坏性等。

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以下分类方法。 按照寄生方式分类: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

病毒、引导型病毒、复合型病毒和宏病毒。按照传染途径分类:病毒可以划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

按照破坏和危害分类:病毒可以划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和非常危险型,或简单地划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按照特有算法分类:病毒可以划分为伴随型病毒、“蠕虫”型病毒、“木马”型病毒和寄生型病毒。

病毒的发展。病毒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一种新的病毒出现后,病毒迅速蔓延,接着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会抑制其传播。操作系统升级,病毒也会调整为新的方式,产生新的技术,从而新的反病毒技术随之发展。

病毒的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体现了病毒的危害程度,危害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备的技术能量。不同的威胁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一样的,一些是涉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或可靠性;另一些是影响系统的可用性。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和对数据的破坏。

病毒的感染途径。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早期主要是软盘,现在主要是来自 Internet 。 Internet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是来自文件下载,一些被浏览可通过 FPT下载的文件中携带病毒;另一种来自电子邮件的附件。除此之外,通过购买在线软件或杂志附带的光盘、盗版光盘、不明来历的游戏光盘等也是病毒得以传播的途径。

黑客( Hacker )黑客演变为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是由于少数怀着不良企图,利用非法手段获得系统访问权,闯入远程计算机系统并破坏重要数据或制造麻烦的人的出现。他们瞄准一台计算机,对它进行控制,然后毁坏它。这些具有恶意行为特征的人正确的英文名应为 Cracker“骇客”。

由于中文媒体中已经约定俗成,沿用黑客的叫法指 Cracker 。所以,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计算机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

1.6.3 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 数据安全的技术措施

冗余备份后援备份镜像技术双工技术热修复技术校验

预防计算机犯罪的技术措施验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软件的健壮生物安全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为了预防、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通常都在计算机系统中采取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使用防杀病毒的工具软件,或安装防病毒的硬件保护卡,或两者兼之。

使用防杀病毒的软件应启动自动检测模块,定期运行,及时升级,对外来文件(软盘、光盘、下载的文件)要养成先检查后使用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病毒,立即清除或删除带病毒的文件。

任何防杀病毒软件不是万能的,有极大的局限性。当发现计算机系统有异常现象时,如数据无故丢失,内存量异常减少, CPU占用率极高,速度变慢,引导不正常,文件长度增加,出现莫名的文件等,应及时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有经验的用户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法来判定,普通用户可以使用多种杀毒软件进行检测。多交流、多请教,及时了解流行病毒的暴发特征,防患于未然。

1.6.4 计算机道德与信息安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计算机道德计算机道德大致有:

遵守使用规则。履行保密义务。保护个人隐私。禁止恶意诽谤。自觉维护法规。

信息安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信息安全法规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惩治计算机犯罪和违法治理与控制计算机病毒规范计算机安全与组织法保护数据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基于智力的创造性劳动所产生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最主要特点是专有性,即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的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

第一个国际性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条约是在 1886 年缔结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1967 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74 年该组织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我国于 1980 年 3 月加入了世界产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