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

60
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1 2 3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description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題解. ﹏﹏﹏﹏﹏﹏.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 五柳 先生,是作者假託的人物,因為他的姓字、籍貫都不詳,只是住宅旁邊種有五棵柳樹,所以人家就把「五柳」作為他的稱號。. ▲ 柳樹. 題解. 作者模仿史書傳記的形式,將 五柳 先生塑造成一個安貧樂道、純真可愛的人,他的品格、志趣都隱含有作者的影子,自傳意味甚為濃厚。. 認識作者.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

Page 1: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題解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課文講讀 一 二 三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延伸閱讀應用練習

Page 2: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五柳先生,是作者假託的人物,因為他的姓字、籍貫都不詳,只是住宅旁邊種有五棵柳樹,所以人家就把「五柳」作為他的稱號。

﹏﹏﹏﹏﹏﹏﹏﹏﹏﹏﹏﹏題解

▲柳樹

Page 3: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題解 作者模仿史書傳記的形式,將五柳先生

塑造成一個安貧樂道、純真可愛的人,他的品格、志趣都隱含有作者的影子,自傳意味甚為濃厚。

Page 4: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認識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 元亮。潯陽 柴桑(今江西省 九江市西南)人。生於東晉 哀帝 興寧三年(西元三六五),卒於南朝 宋文帝 元嘉四年(西元四二七),年六十三。

Page 5: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認識作者 陶淵明具有高尚的情操,厭惡當時政治、社會的腐敗,不願當官。但因為家貧,出任彭澤(今江西省 湖口縣東)令,卻只做了八十幾天就辭職了,以後一直隱居,過著窮困的耕讀生活。死後朋友私自給他諡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Page 6: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認識作者 他的學問淵博,詩、文自然質樸,平淡

有味。詩的內容多寫田園生活,被後世推崇為田園詩人之祖。著有陶淵明集。 ﹏﹏﹏﹏﹏﹏﹏﹏﹏﹏﹏﹏

Page 7: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陶集中有責子詩云:「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十六歲),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指十五歲),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按:舒、宣、雍、端、通,係指舒儼、宣俟、雍份、端佚、通佟,為陶潛的五個兒子之名。

﹏﹏﹏﹏﹏﹏﹏﹏﹏﹏趣事軼聞 趣事軼聞 (1) (1) 責子責子

Page 8: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宋書 隱逸傳 陶潛本傳說:「潛不解音聲,而蓄素琴一張,無絃,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昭明太子 蕭統作陶淵明傳,便根據這項資料,並將「蓄素琴一張,無絃」,直接併為「蓄無絃琴一張」。他所置的「素琴」,是指沒有經過雕飾,樸素的琴。至於說彈「無絃琴」,應是陶潛遇到琴絃斷了,一時懶得修理,酒後技癢,琴上雖然無絃,依然撫弄以寄其意罷了。

﹏﹏﹏﹏﹏﹏ ﹏﹏﹏﹏﹏﹏﹏﹏﹏﹏﹏﹏

﹏﹏﹏﹏﹏﹏﹏﹏﹏﹏﹏﹏

趣事軼聞 趣事軼聞 (2)(2) 無弦琴無弦琴﹏﹏﹏﹏﹏﹏﹏﹏

Page 9: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 虎溪 東林寺,與慧永、劉遺民、雷次宗等多人結社,同修佛法,以寺植白蓮,故名白蓮社。當時謝靈運曾於神殿後鑿二池植白蓮,以求入社,但慧遠察其心雜,不許。卻主動書邀陶潛,潛曰:「弟子性嗜酒,法師許飲,即往矣。」慧遠破例答應,潛便前往。因勉以入社,潛攢眉而去。(事見廬阜雜記)﹏﹏﹏﹏﹏﹏﹏﹏﹏﹏﹏﹏

趣事軼聞 趣事軼聞 (3) (3) 虎溪三笑虎溪三笑 -1-1

Page 10: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趣事軼聞 (3) 虎溪三笑 -2又傳慧遠送客不過虎溪,踰之,虎輒號鳴。陶潛居栗里山,山南陸靜修亦有道之士,慧遠嘗送此二人,與語合道,不覺過之,虎鳴,三人相與大笑。世人因稱之為「虎溪三笑」。後世常以此象徵儒、釋、道三家相契,互作匯通。但經學者考證,陸靜修至廬山,在南朝 宋 元嘉末年,時慧遠已亡故三十餘年,陶潛亦亡故二十餘年,「虎溪三笑」應出於後人附會。

Page 11: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一 語譯 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

的姓氏名字。由於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此人家就把「五柳」作為他的稱號了。

Page 12: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二 語譯 -1 先生的為人,安閒沉靜,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但不拘泥字句,不鑽研無關緊要的問題;每當對書中的道理有所領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記吃飯。他生性喜歡喝酒,卻因家境貧窮,不能常有酒喝;親戚老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的人就準備了酒招待他。

Page 13: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二 語譯 -2 他去喝酒總是要喝到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了才肯停止;已經喝醉了就告辭,從來不會捨不得離開。屋內空蕩蕩的,遮蔽不了風吹日晒;穿的粗布短衣破破爛爛、縫縫補補,飲食常常缺乏不足,但他卻能安然自得。常寫文章娛樂自己,很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心志。他忘記一切世俗的得失,就這樣的度過一生。

Page 14: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三 語譯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對於貧窮卑賤不感到憂慮,對於財富權貴不努力求取。」細細推究這些話,五柳先生大概就是黔婁這類的人吧?暢快的飲酒作詩,使自己的心意快樂。五柳先生像是生活在上古淳樸社會中的人啊!

Page 15: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一   先生不知何許(1)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2) 。

Page 16: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二   閑靜(3)少言,不慕榮利(4) 。好讀書,不求甚解(5) ;每有會意(6) ,便欣然 (補 2)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7) ,期(8)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9) 。環堵蕭然(10) ,不蔽風日;短褐穿結(11) ,簞瓢屢空(12) 。── 晏如(13)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Page 17: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講讀三 贊(14)曰 : 「黔婁(15)之妻有言 : 不戚戚(16)於

貧賤, 不汲汲(17)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18) ?酣觴賦詩(19) ,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20) !

Page 18: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何許這裡指何處。

Page 19: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2) 因以為號焉 因此人家就把「五柳」作為他的稱號了。焉,句末助詞,表示結束語氣。 (1) 汝輩「焉」知:怎麼、那裡,副詞。 (2)、「焉」置土石:何、那裡,代名詞。 (3)、因以為號「焉」:了,句末助詞。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句末助詞,表結束的語氣。 (5)則反窒「焉」:句末助詞,表結束的語氣。

Page 20: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3)閑靜 安閒沉靜。閑,通「閒」。

Page 21: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4 )榮利 榮華利祿。

Page 22: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5 )不求甚解這裡指不拘泥(音 )字句,不鑽研無關緊要

的問題。甚,過度。 ㄋㄧˋ

Page 23: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6) 會意心中有所領會。

Page 24: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7) 造飲輒盡 去喝酒總是要喝到盡興。造,往、到。輒,音 ,每每、總是。 (1)造飲「輒」盡:每每、往往。副詞。 (2) 「輒」起:每每、往往。副詞。 (3) 歆「輒」難之:就。副詞。 (4) 「輒」先生:姓氏。

ㄓㄜ ˊ

Page 25: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8)期希望。

Page 26: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9 )曾不吝情去留 從來不會捨不得離開。曾,音 ,從來。吝,音 ,惜、捨不得。去留,偏義複詞,「去」和「留」意思相反,在這裡只取「去」(離開)的意思。

ㄘㄥ ˊ

ㄌㄧㄣˋ

Page 27: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0)環堵蕭然屋內空蕩蕩的。堵,音 ,屋牆。蕭然,空蕩蕩的樣子。 (1)視若無「睹」:看見。 (2) 「賭」注:博奕。

ㄉㄨ ˇ

Page 28: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1 )短褐穿結粗布短衣破破爛爛、縫縫補補。褐,音 ,粗布衣。穿,破了洞。結,打結、縫補。

ㄏㄜ ˊ

Page 29: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2 )簞瓢屢空食具、水瓢裡經常空空的;這裡指飲食常常缺乏。簞,音 ,盛飯的圓形竹器。憚

(1)簞瓢屢「空」:音ㄎㄨㄥ,無、沒有。 (2)偷個「空」:音ㄎㄨㄥˋ,閒暇。 (3) 「空」乏其身:音ㄎㄨㄥˋ,窮困。

ㄉㄢ

Page 30: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3)晏如 安然自得的樣子。

宴 ( ㄧㄢˋ ) 會、晏 ( ㄧㄢˋ ) 嬰、偃 (ㄧㄢˇ )旗息鼓 、揠 (ㄧㄚˋ )苗助長、都江堰 ( ㄧㄢˋ )

Page 31: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4)贊 作者對傳中人物的評論。

Page 32: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5)黔婁音 ,春秋時魯國的賢人,持身清高,不肯作官。 (1)「摟」摟抱抱:音ㄌㄡˇ,擁抱。 (2)一「縷」炊煙:音ㄌㄩˇ,量詞。計算纖細條狀物的單位。 (3)「鏤」骨銘心:音ㄌㄡˋ,雕刻。 (4)削足適「屨」:音ㄐㄩˋ,鞋子。

ㄌㄡ ˊ ㄑㄧㄢˊ

Page 33: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6 )戚戚憂慮的樣子。

Page 34: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7)汲汲 不休息的樣子,指努力去求取。汲,音ㄐㄧˊ。 (1)「岌」岌可危:音ㄐㄧˊ,危險。 (2)「汲」汲營營:音ㄐㄧˊ,努力去求取。 綆短汲深:用短繩子吊取深井中的水。語本荀子˙榮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可與及聖人之言。後比喻才力不能勝任。 (3)負「笈」:音ㄐㄧˊ,書箱。 負笈擔簦:簦(ㄉㄥ),古代有柄的笠,形狀似傘。負笈擔簦指背著書箱,扛著有柄的笠。比喻出外求學。 祕笈:珍奇罕見的書籍。如:武功祕笈

Page 35: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8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推究黔婁之妻所講的話,五柳先生大概就是黔婁這一類的人吧?極,推究。茲,此,指五柳先生。若人,這個人,指黔婁。儔,音 ,類。 ㄔㄡ ˊ

Page 36: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19)酣觴賦詩 暢快的飲酒作詩。觴,音ㄕㄤ ,酒杯。

(1)酣「觴」賦詩:觴,音ㄕㄤ ,酒杯。 (2)國「殤」:音ㄕㄤ ,為國犧牲性命者。殤,亦有未成年而死之義。

Page 37: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 (20)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意指五柳先生像是生活在上古淳樸社會中的人

一樣。無懷氏、葛天氏,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帝王。歟,音ㄩˊ,句末助詞,這裡表示推測或感嘆的語氣。

Page 38: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欣賞 ( 一 )   本文是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文學作

品,作者以短短的篇幅,塑造了一個志氣高潔、不同流俗的人物。一般都認為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我寫照。

Page 39: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欣賞 ( 二 )-1   本文模仿史傳「先傳後贊」的形式,分為兩個部分,前面部分是傳,介紹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並從個性、嗜好、生活、志趣等四方面描寫其為人,主要在凸顯他「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格及精神。

Page 40: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欣賞 ( 二 )-2 後面部分是贊,透過黔婁之妻所說的「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兩句話,概括五柳先生的高尚品格;並頌揚他像是上古時代淳樸社會中的人,這是作者對五柳先生的高度評價,也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肯定。

Page 41: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課文欣賞 ( 三 ) 總之,全文的形式分為傳和贊兩部分,內容前呼後應,結構十分嚴謹。並以簡練的文字刻畫人物性格,生動傳神。尤其作者假託人物比擬自己,不直接用自傳的方式,留給讀者想像、回味的空間,頗能引人入勝。

Page 42: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一 五柳先生讀書「不求甚解」,是不是說他讀書漫不經心、馬馬虎虎?

Page 43: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二 一般都認為五柳先生就是作者的自我寫照,請根據文中的描寫,說說陶淵明是怎樣的人?

Page 44: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三 本文分為傳和贊兩個部分,請指出兩者的內容

有哪些呼應的地方?

Page 45: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四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人生是快

樂的?

Page 46: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五你是否願意過像五柳先生一樣的生活?請說明理由。

Page 47: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一參考答案 五柳先生讀書「不求甚解」,就是不拘泥字句,不鑽研無關緊要的問題,也就是不鑽牛角尖的意思。但「不求甚解」並非馬馬虎虎、不用心,從下文「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更可以印證。因為如果不用心,哪裡能有所「會意」,又怎能高興得「忘食」呢?從「忘食」的情況可以體會他讀書時用心思索的程度。

Page 48: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二參考答案 -1 根據文章的描寫,可從四方面說明陶淵明的為人: 1. 個性:「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2.嗜好:「讀書」及「喝酒」。他讀書的態度是「不求甚解」,要求能夠「會意」,對書中的精義心領神會,從中獲得快樂,與一般記誦章句以求取功名利祿的人大異其趣。從喝酒的情況知道陶淵明是純真可愛、不矯揉造作的人。

Page 49: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二參考答案 -23. 生活:家境非常窮困,但他卻能抱著「晏如也」的態度,實非常人所能及。

4. 志趣:「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總之,陶淵明是一位「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安貧樂道、品格高尚的人。

Page 50: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三參考答案 本文的形式雖分為傳和贊兩部分,但在內容上

是和諧統一的,如前面說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後面說五柳先生「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前面說五柳先生「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後面則說五柳先生「酣觴賦詩,以樂其志」;如此前呼後應,首尾一致,結構顯得十分嚴謹。

Page 51: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四參考答案 五柳先生在物質方面雖然貧窮,但在精神方面卻相當富足,如他好讀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家境清寒,「晏如也」;「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等,都顯示出他的人生非常快樂。

Page 52: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問題討論五參考答案同學可就精神富足、人格清高、忘懷得失等方面,發表願意接受和他一樣的生活。也可從物質貧窮、生活艱苦、喝酒傷身、缺乏作為等方面,反對過這種生活。(答案僅供參考,請同學踴躍發言。)

Page 53: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一、歸園田居 陶淵明 選自陶淵明詩選 徐巍選注 遠流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

二、五斗先生傳 王績 選自王績詩文集校注 金榮華校注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

﹏﹏﹏﹏﹏﹏﹏﹏﹏﹏﹏﹏ ﹏﹏﹏﹏﹏﹏﹏﹏﹏﹏﹏﹏﹏﹏

﹏﹏﹏﹏﹏﹏﹏﹏﹏﹏﹏﹏﹏﹏ ﹏﹏﹏﹏﹏﹏﹏﹏﹏﹏﹏﹏﹏﹏﹏﹏﹏﹏﹏﹏

Page 54: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一、詞語中會出現偏重當中某字字義,而忽略另一字的情形,如「曾不吝情去留」中「去留」兩字字義相反,此處只取「去」的意思。這類由意義相反的兩字組成,取義時偏重某字的詞語,稱為「偏義複詞」。請你圈出以下題目中的偏義複詞,並說明意義。 例:大丈夫應該有一笑泯恩仇的氣概。→取(   )意。 1. 做人怎可如此自私,完全不管他人死活。 →取(    )意。 2.現在國家正值危急存亡的時刻,人人都應團結一致。 →取(    )意。 3.羅密歐和茱麗葉的愛情悲劇,是因為雙方家庭恩怨太深

的 緣故。→取(    )意。

死亡

Page 55: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二、文言文中,「於」字扮演「介詞」的作用,常出現在動詞或形容詞後。翻譯時,可解作「在」、「給」、「向」、「對於」、「從」等。請你寫出下列「於」字的解釋。 例: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於」作( )解。 1.舟行「於」海 → 「於」作( )解。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於」作( )解。 3. 「於」事無補 → 「於」作( )解。 4. 子貢問「於」夫子 → 「於」作( )解。 5.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於」作( )解。

在在給給

對於對於向向 從從

對於對於

Page 56: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三、五柳先生「簞食瓢飲」,道出了文士安貧樂道的清苦。古人的生活型態和今日社會儘管相距甚遠,但是在我們常用成語中仍保留著古人生活遺跡。請你先閱讀上欄的敘述,再將適當的字填入下欄的( )中。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器具。 釜: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即今之鐵鍋。 盤:一種盛放物品的淺底器皿。 甕:一種口小腹大,用來盛東西的陶器。 缽:出家人盛飯食的器具。

Page 57: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 杯( )狼藉:形容酒席完畢,桌面散亂的情形。 ( )中捉鱉:比喻舉手可得、確有把握。 ( )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足而立:比喻三方勢力均等,相互牽制的情勢。 衣( )相傳:泛指師生間思想學術的傳授。

釜釜鼎鼎

缽缽

盤盤甕甕

Page 58: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曾」 (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音ㄗㄥ,還、尚,副詞。 ( 2)「曾」不盈寸:音ㄗㄥ,竟然,副詞。。 ( 3)「曾」益其所不能:音ㄗㄥ,增加,同「增」,動詞。 ( 4)「曾」是以為孝乎:音ㄗㄥ,竟然,副詞。 ( 5)「曾」不吝情去留:音ㄘㄥˊ,從來,副詞。 ( 6)「曾」不若孀妻弱子:尚、還,副詞。 ( 7)「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尚、還,副詞。

Page 59: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然」 ( 1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此,代詞。 ( 2 )龐「然」大物:‧‧‧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 3 )竟「然」:如此,代詞。 ( 4 )「然」而: 但是,連接詞。 (5)環堵蕭「然」:‧‧‧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Page 60: 題解 認識作者 趣聞軼事  1 2 3 課文講讀  一 二 三 形式探究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延伸閱讀 應用練習

注釋「儔」 ( 1 )同「儔」:音ㄔㄡˊ,類,名詞。 ( 2 )「鑄」造:音ㄓㄨˋ,造就﹑培養。 ( 3 )「籌」備:音ㄔㄡˊ,準備,動詞。 ( 4 )田「疇」:音ㄔㄡˊ,田的界限,名詞。 (5) 「躊」躇:音ㄔㄡ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