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39
本本本本本本 1.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2. 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 P44

description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門閥世族與魏晉南北朝政權的關係. 課文整理. 世族門閥的出現. 世族的定義:指世代作官的世家大族,又稱閥閱。「世族」也作「士族」或「勢族」 起源:東漢末年,察舉制度日壞,由於仕宦家族互相提攜,門生故吏時思報恩,士族往往積世顯宦,成為特殊階級。進而成為統治者的社會基礎. P44. P44. 察舉之流弊: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課文整理. 世族門閥的發展. 曹丕採取陳群的建議,實施「九品中正制」,作為授官的準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age 1: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本單元可參考 1.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Page 2: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門閥世族與魏晉南北朝政權的關係 門閥世族與魏晉南北朝政權的關係

Page 3: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世族門閥的出現世族門閥的出現世族的定義:指世代作官的世家大族,又稱閥閱。「世族」也作「士族」或「勢族」起源:東漢末年,察舉制度日壞,由於仕宦家族互相提攜,門生故吏時思報恩,士族往往積世顯宦,成為特殊階級。進而成為統治者的社會基礎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4: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Page 5: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察舉之流弊:察舉之流弊: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Page 6: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世族門閥的發展世族門閥的發展曹丕採取陳群的建議,實施「九品中正制」,作為授官的準則結果: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加速了士族階級的發展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7: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P45

Page 8: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西晉的士族政治西晉的士族政治因士族支持取得政權,因此對士族更加寬縱士族享占田、蔭戶、免除租稅等特權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9: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5

Page 10: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東晉的士族政治東晉的士族政治南遷之初,有賴王導之輔佐,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諺語從北方南渡的士族,號為「僑姓」,以王、謝、袁、蕭最顯赫孫吳以來江南當地的名族稱為「吳姓」,以朱、張、顧、陸為大吳姓地位不如僑姓士族延續西晉之特權,繼續占田、蔭戶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所著,記錄東漢到東晉清談家的言行。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11: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王氏、庾氏、謝氏、桓氏

P45

P46

Page 12: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6

Page 13: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永嘉之禍後北方與南方的士族永嘉之禍後北方與南方的士族 北 方

郡姓 留在北方的漢人士族 山東郡姓:崔、盧、王、鄭關中郡姓:韋、裴、柳、薛

國姓 北魏孝文帝命鮮卑人改漢姓 元、長孫、宇文、于、陸

南 方

僑姓 從北方喬遷而來 王、謝、袁、蕭吳姓 原江南士族 朱、張、顧、陸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14: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age 15: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6

Page 16: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南朝士族的衰微南朝士族的衰微劉宋以後,士族生活腐化,學識和能力日漸衰退南朝君主多出身寒門將領,並刻意拔擢寒門「侯景之亂」使士族遭受空前的打擊隋平陳統一後,南朝士族與朝政權一同消失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17: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

官分『清官』:門閥子弟仍保有官位,職務悠閒,俸祿優厚 『濁官』:寒門處理庶務,事務繁重

P46

Page 18: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7

Page 19: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補充講義

Page 20: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永嘉之亂以後的北方士族永嘉之亂以後的北方士族郡姓

留在北方的漢人為了區別胡漢,在姓氏前冠以郡名。北魏國姓

北魏孝文帝行漢化政策時,令鮮卑人所改的漢姓。

西魏關中郡姓 東魏山東郡姓裴、韋、柳、薛 崔、盧、王、鄭

元、長孫、宇文、于、陸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21: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6

Page 22: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北朝士族的處境北朝士族的處境與胡族政權合作:胡人國君多借重漢人以鞏固其政權建立塢堡自衛

國名 國君 重用之漢人後趙 石勒 張賓前秦 苻堅 王猛北魏 太武帝 崔浩父子北魏 孝文帝 李安世西魏 宇文泰 蘇綽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23: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7

Page 24: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7

P48

Page 25: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隋唐以降的君主刻意摧毀士族隋唐以降的君主刻意摧毀士族隋文帝廢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舉制度唐太宗命大臣撰「氏族志」,以官品高低定士族等級武則天於進士科加試詩賦,積極拔擢寒門庶族武則天時,原有封駁權的門下省逐漸喪失中唐以後翰林學士、宦官樞密等內廷官員受重用,士族政治難維持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26: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age 27: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age 28: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age 29: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age 30: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age 31: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age 32: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8

P49

Page 33: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9

Page 34: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大事紀大事紀東漢 曹魏 西晉士族興

起 加速發展 占田、蔭戶、免除租

東晉 南朝

「僑姓」 「吳姓」 士族逐漸衰微

『侯景之亂

後 』

北方郡姓

國姓

山東郡姓關中郡姓

隋、唐政權基礎有賴關中士族擁

護 武則天透過進士科拔擢寒

門唐太宗定「氏族

志」 「黃巢之亂」後士族消

王與馬共天

隋文帝改行科舉制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35: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魏晉南北朝士族的興起與沒落魏晉南北朝士族的興起與沒落 課文整理課文整理

Page 36: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察舉制的流弊

累世經學累世公卿

加速發展:九品官人法

鼎盛 盛極而衰

黃巢之亂的摧殘

君主有意打擊

科舉拔擢人才

式微經濟上:享有占田、蔭戶、免租稅

社會上:重門第、郡望

政治上:操縱政局、仕途通達

侯景之亂,士族多遭殺戮

君主提攜寒門

自身腐朽

形成:

漢代漢代

魏晉魏晉 東東晉晉 南南朝朝唐末唐末補充講義

Page 37: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9

Page 38: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好站連結好站連結羅高歷史教學網站(第六章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http://ntfs3.ltsh.ilc.edu.tw/history/history1/newpage588.htm第六章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http://www.his.ntnu.edu.tw/~m8415/histeach/sunchon/D1-chap6.htm

第六章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page/ch6.htm

東晉南朝士族寒族(聖公會梁季彝中學中國歷史科網頁)http://subject.skhlkyss.edu.hk/chist/hkcee/2006_hkcee_01_07.htm

Page 39: 本單元可參考 1. 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 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圖源出處圖源出處曹丕: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825/12600741.html《世說新語》:王言洽主編( 2004)。《中華文明通史圖鑑》。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200。東晉陶牛車及陶俑群:http://www.ssrb.com.cn/gb/content/2004-03/17/content_83316.htm崔浩:http://www.unitedcn.com/03ZHMJ/12nanbeichao/new_page_2371.htm塢堡: http://www.jiegou.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96&ID=1238武則天:中國古文明大圖集編輯委員會編( 1992)。《中國古文明大圖集神農》。臺北:宜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41。黃巢之亂: http://www.cskms.edu.hk/subject/chi_history/info_map.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