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czu.cn · Web view电子表格软件 文稿演示软件 教学要求:...

Post on 10-Dec-2020

2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xxxy.czu.cn · Web view电子表格软件 文稿演示软件 教学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

(2015 级)

教 学 大 纲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系2015 年 9 月

ii

目 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ⅠⅡ体育 Ⅲ Ⅳ课程教学大纲..............................................................................................................5

大学英语 I课程教学大纲.............................................................................................................19

大学英语 II课程教学大纲............................................................................................................21

《高等数学A(上)》教学大纲.................................................................................................23

《高等数学A(下)》教学大纲.................................................................................................27

《大学物理 B(上)》教学大纲.................................................................................................32

《大学物理 B(下)》教学大纲.................................................................................................36

物理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40

物理实验(下)课程教学大纲.....................................................................................................42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44

C Ⅰ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8

C Ⅰ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1

C Ⅱ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53

C Ⅱ程序设计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6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58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59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大纲................................................................................................................61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65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8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72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74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大纲.................................................................................................77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79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85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88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93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94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教学大纲.....................................................................................................98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00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105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107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111

i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13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11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127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29

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34

系统分析与建模教学大纲...........................................................................................................136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140

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43

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47

Java Web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49

Java Web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52

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4

WEB开发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57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9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162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167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实验教学大纲.......................................................................................170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173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78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80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183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教学大纲.......................................................................................................187

IT职业战略课程教学大纲..........................................................................................................189

软件企业管理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192

软件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94

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0

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教学大纲...............................................................................................20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09

典型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212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大纲..............................................................................................................215

基于 CMM的软件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19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24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大纲...........................................................................................229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实验教学大纲...........................................................................................233

Linux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35

ii

Linux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238

网页设计实践教学大纲..............................................................................................................240

专业认识实践教学大纲..............................................................................................................244

C语言大作业课程教学大纲.......................................................................................................245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47

企业认知实训课程教学大纲.......................................................................................................248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50

程序设计实训教学大纲..............................................................................................................255

软件开发实训教学大纲..............................................................................................................258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263

iii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 程 代 码 :10010410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 程 代 码 :10010420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 程 代 码 :10010430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时数:96,学分数:6)

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 程 代 码 :10010620

4

体育ⅠⅡ Ⅲ Ⅳ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4,学分数:1*4)

基础体育课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0,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一)性质:基础体育课是我院一年级学生第一、二学期所开设的必修体育课(二)任务:1. 发展力量、耐力柔韧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改善人

体形态,提高跑、跳、投基本活动能力和体操、武术、舞蹈、球类等基本运动技能。2. 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自我评

价能力3. 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增强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他们勇敢、顽强、自信等优

秀品质。(三)目的: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① 学校体育概述② 高等学校体育③ 体质与健康④ 体育锻炼的生理科学基础⑤ 体育锻炼的心理科学基础科学的锻炼身体2.实践部分[1]篮球① 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② 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③ 篮球比赛的组织和主要规则[2]排球① 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

课程代码:19010070课程代码:19010080课程代码:19020010课程代码:19020020

5

② 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③ 排球比赛的组织和主要规则[3]足球(男生)① 足球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② 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③ 足球比赛的组织和主要规则[4]垫上运动(女生)① 垫上运动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② Δ 前、后滚翻、单肩后滚翻,Δ 肩肘倒立向前滚动成跪撑,Δ 挺身跳、跪平衡、燕式平衡,

跪跳起。③ 腹、背肌肉力量练习[5]武术① 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② 武术基本功③ 太极拳、五步拳[6]投掷① 抛掷重物的锻炼价值② 各种抛掷重物的练习③ 铅球的测向滑步投掷[7]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① 发展力量素质练习的锻炼价值② 各种上、下肢肌肉力量练习③ 各种背、腹与胸部肌肉力量练习[8]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① 发展速度素质练习的锻炼价值② 各种跑的专门练习③ 各种发展跑的能力练习④ 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练习[9]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① 发展耐力素质练习的锻炼价值② 库柏十分钟跑或二千四百米跑的练习与评价方法③ 各种距离的耐力跑④ 其它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二)要求:1.教材内容应尽可能选用既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能掌握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

6

2.教学中应提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技术规格要求,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3 理论教学内容应紧扣任务,突出重点。实践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地提出练习的作用、价值、方法,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4. 教学内容的分量、难易度的选定,在规定学时内,学生应能努力完成。5. 身体素质的练习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6. 考试时间均包含在各项目的学时内,不在另外安排学时。

三、学时分配表(一)男生教学学时分配(见表 1)

表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 时 数 比 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基础理论知识 3 3 10 10田径 10 10 33.3 33.3球类 10 10 33.3 33.3武术 3 3 10 33.3素质 2 2 6.7 6.7考试 2 2 6.7 6.7合计 30 30 100 100

(二)女生教学学时分配(见表 2)表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时 数 比 重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基础理论知识 3 3 10 10田径 10 10 33.3 33.3球类 10 10 33.3 33.3武术 2 2 6.7 6.7体操 2 2 6.7 6.7素质 1 1 3.3 3.3考试 2 2 6.7 6.7合计 30 30 100 100

四、有关说明(一).教材:1.基础理论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材》。

7

2.实践教材《田径》、《篮球》、《排球》、《体操》、《武术》、《足球》(二)考核方法

1. 采用结构式考核、综合评定方法、以百分制评分。2. 考核内容与百分如下:学习态度 10%、基础理论知识 20%、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

能力 30%、运动技能 40%。.3.考核项目与标准① 基础理论知识② 实践部分:第一学期:(男生)铅球 篮球定位投篮 排球发球 1000 米 立定跳远 (女生)铅球 排球垫球 技巧 800 米 立定跳远第二学期:(男生)50 米 篮球全场运球投篮 引体向上 跳远 足球踢远 (女生)50 米 篮球全场直线运球 排球发球 1’仰卧起坐 跳远

男生评分标准见表 3 表 3:考试项目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篮球投篮

排球发球

运球投篮 50 米 1000

米 铅球 立定跳远 跳远 引体

向上足球踢远

100 5 10 14˝ 6˝4 3.20 9.90 2.65 5.10 17 4590 4 9 15˝ 6˝7 3.35 9.00 2.49 4.78 15 4080 3 8 16˝ 6˝9 3.45 8.40 2.41 4.62 12 3570 2 7 17˝ 7˝1 3.55 7.80 2.33 4.46 10 3060 1 6 18˝ 7˝3 4.05 7.20 2.25 4.30 8 2550 5 19˝ 7˝7 4.15 6.60 2.17 4.14 6 2040 4 20˝ 8˝1 4.25 6.00 2.09 3.98 4 1530 3 21˝ 8˝5 4.35 5.40 2.01 3.82 2 10

女生评分标准见表 4表 4:考试项目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篮球运球

排球发球

排球垫球 铅球 技巧 50

米800

米仰卧起坐

立定跳远 跳远

100 21˝ 10 35 6.8 按完成动作的质量综合

7˝8 3.15 43 2.06 3.8490 23˝ 9 30 6.4 8˝0 3.30 39 1.98 3.6880 25˝ 8 25 6.0 8˝2 3.40 35 1.90 3.6070 28˝ 7 20 5.6 8˝4 3.50 31 1.82 3.3660 30″ 6 15 5.2 8˝6 4.00 27 1.74 3.20

8

评分50 33˝ 5 12 4.8 8˝8 4.10 23 1.66 3.0440 35˝ 4 8 4.4 9˝0 4.15 19 1.58 2.8830 38˝ 3 5 4.0 9˝2 4.20 15 1.50 2.72

男生专项课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0,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一)性质:专项体育课是为了我院二年级学生第三、四学期所开设的必修体育课,以“育人”为宗旨,以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方法为目的。(二)任务和目的:

1、学习和掌握球类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配合,懂得篮球、足球、排球竞赛的主要规则,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2、对学生进行身体全面训练,结合球类锻炼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体质。3、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发展个性,培养锻炼的兴

趣和习惯以及对体质测试和健康自我评价的能力。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结合专项课

教学特点,培养竞争意识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基本内容1、理论部分(1)球类运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2)球类规则及裁判法。(3)球类战术配合体系。(4)科学锻炼常识及方法。2、技术部分篮球:(1)移动① 跑:向前跑、后退跑、变向跑、侧身跑② 基本姿势③转身:前、后转身④急停:跳步急停、跨步急停

9

⑤ 滑步:前、后滑步,左右滑步⑥交叉步、后撤步(2)传接球①双手胸前传接球② 单手胸前传接球③ 单手肩上传接球④反弹传接球(3)运球①直线运球②变向运球:体前、胯下、背后、后转身变向运球(介绍)(4)投篮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男子)② 行进间单、双手低手投篮(4)持球突破(5)防守:防持球队员、防无球队员的方法(6)抢篮板球排球:(!)排球运动的基本姿势及脚步移动(2)上手传球技术(3)双臂垫球技术(4) 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5)扣球技术足球:(!)踢球: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外侧踢球(2)停球:脚底停反弹球、脚内侧停球、胸部停球(3)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脚背正面运球(4)头顶球(5)掷界外球3、战术部分篮球:(1)基础战术:传切配合、掩护配合(2)全队战术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4、专项身体素质部分(1)柔韧素质(2)灵敏素质(3)弹跳素质(4)力量素质(5)速度素质(6)耐力素质

10

排球:(1)“中一二”战术(2)“边一二”战术足球:(1)踢墙式二过一(2)交差换位二过一(3)区域防守(4)边缘进攻和中路进攻(二)教学要求1、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实际运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力争使教学过程有趣,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改进、提高运动技术;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3、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4、将体育理论教学化整为零,融入到每次课堂教学中。

三、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 时 数 比 重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基础理论知识 3 3 10 10

篮球 16 53.3排球 16 53.3足球 8 8 26.7 26.7素质 2 2 6.7 6.7考试 1 1 3.3 3.3合计 30 30 100 100

四、有关说明1、使用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篮球》《排球》《足球》2、说明:(1)应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及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考核方法的实施等方面,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课堂上应精讲多练,重点放在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上;(3)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上以指导和引导为主;(4)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贯彻到每次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体育理论水平。

11

3、考核(1)理论(2)技术篮球:①1 分钟投篮方法:以篮圈中心的投影点为圆心,以 2.15 米为半径从底线画弧,在此圆弧范圈外进行投篮,时间为 1 分钟,自投自抢。标准:3个 60 分、4个 70 分、5个 80 分、6个 90 分、7个 100 分② 全场运球上篮 1 分钟方法:从底线出发运球上篮,若不中必须补中,拿到篮板球后运球上另一个篮,如此反复根据 1 分钟内进球的个数评分,投中 4个 60 分,5个 70 分,6个 80 分,7个 90 分,8个及以上 100 分。排球:① 抛垫球方法:被测人站于六号位区连续垫 10个球,把球垫到三号位,两人距离为 5 米以上,垫回的球要高于腰;标准:6个 60 分、7个 70 分、8个 80 分、9个 90 分、10个 100 分②正面上手发球方法:用指定的方法将球发至对方场内,共 10 球,其中左右半场各连续发 5个;标准:6个 60 分、7个 70 分、8个 80 分、9个 90 分、10个 100 分足球:①踢准方法:分别以 3 米、2.5 米、2 米、1.5 米、1 米、0.5 米为半径画圆,被测人距离圆心 18 米外踢球,根据第一落点来评分,3 米至 2.5 米间为 60 分、2.5 米至 2 米间为 70 分、2 米至1.5 米间为 80 分、1.5 米至 1 米间为 90 分、1 米至圆心为 100 分。②绕杆射门方法:绕五根杆,杆距 2 米,起点距第一杆为 1 米,第五杆距球门线 15 米,计时从脚触球开始到球过球门线。要求射门时球距离球门线为 12—15 米,短于此距离加 0.5秒,球不进无效。标准:7″为 60 分,6″6为 70 分, 6″2为 80 分, 5″8为 90 分, 5″4为 100 分。 (3)素质:第一学期:铅球、立定跳远、1000 米 第二学期:单双杠、50 米 (4)评分比例:技术考核:40%、理论:20%、身体素质:30%、平时表现:10%

12

女生篮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0,学分数: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专项体育课是为了我院二年级学生第三、四学期所开设的必修体育课,以“育

人”为宗旨,以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方法为目的。任务:1、学习和掌握篮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配合,懂得篮球竞赛的主要规则,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其篮球运动技术水平。

2、对学生进行身体全面训练,结合篮球锻炼的特点,特别是心血管机能和力量素质,进一步增强体质。

3、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发展个性,培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对体质测试和健康自我评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结合篮球教学特点,培养竞争意识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基本内容1、理论部分(!)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2)篮球规则及裁判法。(3)篮球战术配合体系。(4)科学锻炼常识及方法。2、技术部分(1)移动① 跑:向前跑、后退跑、变向跑、侧身跑② 基本姿势③转身:前、后转身④急停:跳步急停、跨步急停⑤ 滑步:前、后滑步,左右滑步⑥交叉步、后撤步(2)传接球①双手胸前传接球② 单手胸前传接球③ 单手肩上传接球

13

④反弹传接球(3)运球①直线运球②变向运球:体前、胯下、背后、后转身变向运球(介绍)(4)投篮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③ 行进间单、双手低手投篮(5)持球突破(6)防守:防持球队员、防无球队员的方法3、战术部分(1)基础战术:传切配合、掩护配合(2)全队战术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4、专项身体素质部分(1)柔韧素质(2)灵敏素质(3)弹跳素质(4)力量素质(5)速度素质(6)耐力素质(二)教学要求1、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实际运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力争使教学过程有趣,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改进、提高运动技术;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3、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4、将体育理论教学化整为零,融入到每次课堂教学中。

三、学时分配表内容 体育理论 实践教学与方法 考试与考核 机动 总时数学时 3 24 2 1 30

四、有关说明1、使用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篮球》2、说明:(1)应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及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考核方法的实施等方面,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课堂上应精讲多练,重点放在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上;(3)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堂上以指导和引导为主;(4)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贯彻到每次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体育理论水平。

14

3、考核(1)理论(2)技术① 定点投篮 方法:在罚篮线后连续投篮十次;标准:2个 60 分、3个 70 分、4个 80 分、5个 90 分、6个 100 分② 全场运球投篮 1 分钟方法:从底线出发运球至篮下投篮,若不中必须补中,拿到篮板球后运球至另一个篮投篮如此反复,根据 1 分钟内进球的个数评分,投中 3个 60 分,4个 70 分,5个 80 分,6个 90 分,7个及以上 100 分。(3)素质:第一学期:铅球、800 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1 分钟仰卧起坐、50 米(4)评分比例:技术考核:40%、理论:20%、身体素质:30%、平时表现:10%

女生排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0,学分数: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专项体育课是为了我院二年级学生第三、四学期所开设的必修体育课,以“育人”为宗旨,以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方法为目的。任务:1、学习和掌握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配合,懂得排球竞赛的主要规则,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其排球运动技术水平。

2、对学生进行身体全面训练,结合排球锻炼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体质。3、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发展个性,培养锻炼的兴

趣和习惯以及对体质测试和健康自我评价的能力。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结合排球教

学特点,培养竞争意识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基本内容1、理论部分(1)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2) 排球规则及裁判法。(3) 排球战术配合体系。

15

(4)科学锻炼的常识及方法。2、技术部分(1)排球运动的基本姿势及脚步移动(2)上手传球技术(3)双臂垫球技术(4) 侧面下手发球技术 (5)扣球技术(6)“中一二”战术(二)教学要求1、教师认真备课,研究教法、言传身教,多做示范动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课堂秩序,严格执行考勤制度;3、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课后多加练习,不断巩固提高,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学时分配表内容 体育理论 实践教学与方法 考试与考核 机动 总时数学时 3 24 2 1 30

四、有关说明1、使用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排球》2、说明:(1)、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实际运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力争使教学过程有趣 ,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改进、提高运动技术;(2)、教师要钻研大纲,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及教学日历;(3)、加强德育教育,严肃纪律,严格课堂常规;(4)、强化课外练习,以利于技术的巩固和提高;(5)、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3、考核(1)理论(2)技术①侧面下手发球 方法:用指定的方法将球发至对方场内,共 10 球,其中左右半场各连续发 5个;标准:6个 60 分、7个 70 分、8个 80 分、9个 90 分、10个 100 分②传、垫球

16

方法:被测人站于六号位区连续接 10个球,其中传球 5个、垫球 5个,把球传垫到三号位,两人距离为 5 米以上,传垫回的球要高于腰及不能过网;标准:6个 60 分、7个 70 分、8个 80 分、9个 90 分、10个 100 分(3)素质:第一学期:铅球、800 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1 分钟仰卧起坐、50 米(4)评分比例:技术考核:40%、理论:20%、身体素质:30%、平时表现:10%

女生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0,学分数: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专项体育课是为了我院二年级学生第三、四学期所开设的必修体育课,以“育

人”为宗旨,以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方法为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塑造美的形体,形成正确优美的体态,培养大学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及音乐感等综合素质;

3、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勇敢、坚毅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基本内容1、理论部分(1)健美操运动概述(2)健美操的锻炼价值及锻炼方法(3)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运竞赛规则简介2、技术部分(1)健美操的基本规范动作(2)健美操的专项素质(3)大众健美操的七种基本步伐(4)《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的一、二、三、四级成套动作 (二)教学要求1、通过健美操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2、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健美操的基本规范动作,学习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大众健美操锻

17

炼标准》的一、二、三、四级成套动作;3、掌握大众健美操的七种基本步伐;

三、学时分配表内容 体育理论 实践教学与方法 考试与考核 机动 总时数学时 3 24 2 1 30

四、有关说明1、使用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2、说明:(1)教师要钻研大纲,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及教学日历;(2)课堂上应精讲多练,重点放在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上;(3)加强德育教育,严肃纪律,严格课堂常规;(4)强化课外练习,以利于技术的巩固和提高;(5)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3、考核(1)理论(2)技术① 内容:《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的一、二、三级成套动作任选其一和《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的四级成套动作,共 2套;方法:配乐,三人左右一起考,满分 10 分,整套动作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 0.1~0.5 分,严重错误扣 0.5~1 分,多次错误累积扣分。(3)素质:第一学期:铅球、800 米、1 分钟仰卧起坐 第二学期:立定跳远、50 (4)评分比例:技术考核:40%、理论:20%、身体素质:30%、平时表现:10%

执 笔 人:奚国庆审 定 人:陈志军批 准 人:陈志军

18

大学英语 I 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

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听: 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说: 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读: 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度为每分

钟 60-80个单词。写: 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容在半小

时内写出 10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译: 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 250英

语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 200汉字左右。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 授 小 计

1 语音语调 3 3

2 基础语法 3 3

3 词汇 12 12

4 英语听说 16 16

5 课文的分析与理解 20 20

课程代码:07070410

19

6 基础写作 5 5

7 句子翻译 5 5

合 计 64 64

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

高中英语(二)教学建议

实行分类指导、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就课文进行精讲多练。讲解要有所侧重

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讨论,自由发表意见,从而达到全面训练并提

高英语基本功的目的。(三)教学参考书

1.李荫华 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虞苏美 大学英语 (全新版) 听说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四)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 60%或 70%)和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 40%或 30%)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参照课堂表现、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等因素。

20

执 笔:田国民审 核:朱 江

批 准:戎林海

21

大学英语 II 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

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二、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听: 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说: 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读: 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度为每分

钟 65-90个单词。写: 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容在半小

时内写出 10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译: 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 250英

语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00汉字左右。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 授 小 计

1 语音语调 3 32 基础语法 3 33 词汇 12 124 英语听说 16 165 课文的分析与理解 20 206 基础写作 5 57 句子翻译 5 5

合 计 64 64

四、有关说明

课程代码:07070420

22

(一)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I

(二)教学建议实行分类指导、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就课文进行精讲多练。讲解要有所侧重,要使学

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讨论,自由发表意见,从而达到全面训练并提高英语基本功的目的。

(三)教学参考书1.李荫华 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虞苏美 大学英语 (全新版) 听说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四)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 60%或 70%)和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 40%或 30%)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参照课堂表现、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等因素。

执 笔:田国民审 核:朱 江

批 准:戎林海

23

《高等数学 A(上)》教学大纲(总学时: 80 学分数:5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科类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

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接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用这些概念、理论、方法解决几何、物理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进一步自学数学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训练,并能从纷杂的数学数据中,通过数学方法的处理抽象出科学的结论。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函数、极限与连续1.教学内容(1)函数、初等函数;(2)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及极限运算法则;(3)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阶的比较;(4)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5)连续的概念、运算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2.基本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会建立简单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6)了解极限的概念(对于给出 求 N或 不作过高要求);(7)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8)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9)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方法解题(如求

极限);

课程代码:09011230、09990010

24

(10)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概念;(11)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12)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值最小

值定理)。重点:函数概念、极限概念,无穷小量,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难点:非初等函数,极限的定义。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教学内容(1)导数概念及求导运算法则(包括高阶导数,反函数求导、复合函数求导、隐函数

求导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2)微分概念、运算法则;(3)微分中值定理(Rolle 定理、Lagrange 中值定理、Cauchy 中值定理);(4)L’Hospital 法则;(5)Taylor公式;(6)导数在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上应用;(7)导数在曲线凹凸、拐点的应用;(8)函数图形的描绘。2.基本要求(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3)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了

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4)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5)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6)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7)理解 Rolle 定理和 Lagrange 中值定理;(8)了解 Cauchy 中值定理和 Taylor公式;(9)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10)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

铅直及斜渐近线)。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11)会用 L’Hospital 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重点: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含几何意义),Lagrange 中值定理,L’Hospital 法则,函数

的增减性的判别法,极值与最值的求法。难点: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Lagrange 中值定理,Taylor公式。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25

1.教学内容(1)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与性质;(2)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3)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4)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 Newton-Leibniz公式;(5)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面积、体积、弧长)与物理量(功、水压力、引

力)的方法。2.基本要求(1)理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3)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积分;(4)理解变上限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 Newton―Leibniz公式;(5)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6)会用定积分计算面积、体积、弧长等几何量与功、水压力、引力等物理量。重点:原函数、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换元

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中值定理,Newton-Leibniz公式,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难点: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

求导定理,定积分的元素法。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内 容 讲授 习题课学时 合计1 函数、极限与连续 14 2 162 一元函数微分学 24 4 283 一元函数积分学 30 6 36

合 计 68 12 80

四、其它1、先修课程:无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必须安排在第一学年。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 30% 期末考试 7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刘坤、沈京一、许定亮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版。

26

主要参考:沈京一《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制订者:许定亮审核者:刘 坤

理学院 公共数学 教学部

27

《高等数学 A(下)》教学大纲(总学时:80 学分数:5 )

课程内容:高等数学 A 是工科类对数学要求较高的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

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包括:(1)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2)多元函数微积分学(3)无穷级数(4)常微分方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数学要求较高的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

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接受到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用这些概念、理论、方法解决几何、物理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进一步自学数学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训练,并能从纷杂的数学数据中,通过数学方法的处理抽象出科学的结论。

教材:刘坤、沈京一、许定亮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版。后续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1.教学内容(1)空间直角坐标系;(2)向量及其运算(包括加减法、数乘、点乘、叉乘及混合积);(3)曲面及其方程;(4)空间曲线及其方程;(5)平面及其方程;(6)空间直线及其方程;(7)二次曲面。2.基本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点乘法、叉乘法),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课程代码:09011360、09990020

28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的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有关问题;(5)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

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7)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重点: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数量积,向量积,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曲面方程,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难点:向量积,空间曲线与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二、多元函数微分学1.教学内容(1)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2)偏导数;(3)全微分及其应用;(4)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5)隐函数的求导公式;(6)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7)方向导数与梯度;(8)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2.基本要求(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4)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掌握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会求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6)会求隐函数(包括由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7)了解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并会求它们的方程;(8)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了解求条件极值的

Lagrange乘数法,会求解一些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导数。难点:二元函数的极限,多元复合函数的高阶导数、多元隐函数的导数。三、多元函数积分学1.教学内容(1)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法(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下计算);

29

(2)二重积分的应用;(3)三重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法;(4)利用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2.基本要求(1)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了解重积分的性质;(2)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了解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

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 重点:二重积分、三重积分难点: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上下限的确定。四、无穷级数1.教学内容(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性质及审敛法;(2)幂级数;(3)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及其应用;2.基本要求(1)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部分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

要条件;(2)掌握几何级数和 P 级数的收敛性;(3)了解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掌握正项级数比值审敛法;(4)了解交错级数的 Leibniz 定理,会估计交错级数的截断误差;(5)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7)掌握比较简单的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区间端点的收敛性可不作要求);(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9)了解函数展开为 Taylor 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10)会利用 、 、 、 和 的 Maclaurin 展开式将一些简单的

函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包括逐项求导、逐项积分方法);重点: 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比值审敛法,绝对收敛与

条件收敛的概念,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其收敛区间的求法,函数展开成幂级数。难点: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条件收敛,把某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五、常微分方程 1.教学内容(1)常微分方程基本概念;(2)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3)齐次方程;(4)一阶线性微分方程;(5)全微分方程;(6)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7)高阶线性微分方程;(8)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30

2.基本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3)会解齐次方程和 Bernoulli 方程,并从中领会用变量代换法求解方程的思想,会

解全微分方程;(4)会用降价法解下列类型方程: , 和 ;(5)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6)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了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的解法;(7)会求自由项为形如 、 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

微分方程的特解;(8)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 重点:微分方程的概念,通解,特解,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

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难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的确定。

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 内 容 讲授 习题课学时 合计

1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0 2 122 多元函数微分学 14 2 163 多元函数积分学 20 4 244 无穷级数 10 4 145 常微分方程 10 4 14

合 计 64 16 80

四、其它1、先修课程:无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必须安排在第一学年。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 30% 期末考试 70%

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刘坤、沈京一、许定亮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版。主要参考:沈京一《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

31

制订者:许定亮审核者:刘 坤

理 学院 公 共 数 学 教学部

32

《大学物理 B(上)》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课程学习中,结合各专业的要求,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的概念,建立矢量、标量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等。4.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熟练掌握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5.能借助于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

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等。熟练掌握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6.能熟练求解运动学两类问题。

7.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二)牛顿定律1.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了解其适用范围。2.掌握几种常见的力: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

3.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的动力学问题。 4.能结合高等数学求解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动力学、运动学问题。能结合高等数学求解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动力学、运动学问题。

5.理解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6.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并明确其物理意义。2.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质点、质点

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一维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课程代码:09020230

33

4.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弹性势能,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5.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质点、质点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1.理解刚体模型,了解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它们之间

的联系,掌握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会求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问题。3.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常见特殊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掌握平

行轴定理。4.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并能熟练运用它求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问

题。 5.理解力矩作功的概念,掌握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力学问题。

6.理解角动量的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角动量;掌握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质点及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力学问题。

(五)振动1.理解简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2.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初相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并能掌握确定方法。 3.了解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和讨论简谐振动的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简谐振动的合成等)。 4.理解简谐振动的动能、势能及相互转换关系。 5.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六)波动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简谐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

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2.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3.能根据波动方程画出波形图,能根据波形图求波动方程,能分析解决有关波动问

题。 4.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与振动能量的区别。

5.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或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6.理解驻波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和特点,掌握驻波方程。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建立

34

相位跃变(或半波损失)的概念。7.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产生原因。(七)光学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能正确计算两束相干光之间的光程差

和相位差,了解产生明纹和暗纹的相应条件,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掌握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及其计算方法。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干涉条纹位置的计算,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劈尖、牛顿环的应用。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4.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解分析夫琅禾费单缝衍射明暗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半波带法,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掌握明条纹宽度计算公式,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了解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5.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掌握光栅方程,会确定光栅衍射明纹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衍射条纹的影响。

6.了解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光振动特点,理解偏振器起偏和检偏的方法和原理。掌握马吕斯定律,并能正确运用它来计算有关问题。了解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偏振状态的变化,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并能作相应计算。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学 时1 质点运动学 82 牛顿定律 43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64 刚体的转动 95 振动 36 波动 67 光学 98 复习、考查 3

总计 48四.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学生应系统学习过高中物理。(二)教学建议由于学生必须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应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设;在

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中学物理的衔接,同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作业,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注重物理思想和原理的诠释。

35

(三)教学参考书[1]《物理学》(上、下册)第五版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大学物理辅导与练习》 常州工学院物理教学部教师编,南京大学出版社。[3]《物理学 第五版 习题分析与解答》 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第六版 程守洙、江之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大学物理》 潘琳主编,石化出版社。[6]《大学物理》(一)(二)(三) 朱苍磬、邓顺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7]《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 向义和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基础物理学》(上、下册) 韩可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9] 《力学》 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光学》 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1]《力学基础》 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2]《新概念力学》 赵凯华、罗韵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3]《光学》 赵凯华、钟锡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4]《大学物理学 第一册 力学》(第二版) 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5]《大学物理学 第四册 光学 近代物理》(第二版) 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制定人: 宋红燕审定人: 宋红燕批准人: 沈京一

2011 年 2 月

36

《大学物理 B(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课程学习中,结合各专业的要求,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气体动理论1.了解理想气体的宏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2.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理解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了解从微观的

分子动理论推导宏观压强公式的思想方法。掌握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自由度概念,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 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会计算三种统计速率。

(二)热力学基础 1.理解平衡态、准静态过程、功、热量、内能。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了解它运用于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与准静态绝热过程,

能计算功、热量、内能的变化。了解定体摩尔热容、定压摩尔热容概念。3.理解循环过程概念,了解循环过程的特点,了解热机循环和致冷机循环中能量传

递和转化的特点,能计算热机效率,了解致冷系数。了解卡诺循环及其效率公式、致冷系数公式。 4.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等效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三)静电场1.掌握库仑定律。理解带电体的理想模型(如“点”电荷、“无限大”带电平面、“无

限长”带电直导线等)的物理意义。2.掌握描述静电场的两个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理解电场

强度是矢量,而电势则是标量。掌握场强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掌握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3.理解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环路定理是静电场的两个重要方程,它们分别揭示了静电场是有源场和保守场。 4.掌握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和场强叠加原理求解带电系统电场强度的方法;熟练掌

课程代码:09020240

37

握用高斯定理求解有特殊对称分布带电系统电场强度的方法;掌握用电场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求解带电系统的场强。 5.熟练掌握用电势的定义式求解有特殊对称分布带电系统的电势的方法;掌握用点电荷电势公式和电势叠加原理求解带电系统电势的方法。

6.掌握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计算。(四)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1.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的电学性质,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电荷及

电场强度的分布特征;能结合静电平衡条件求解有导体存在时带电系统电场强度、电势、电荷分布等。

2.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理和电介质对静电场的影响。 3.理解电位移矢量的概念,掌握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并能利用它求解有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中的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 4.理解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典型电容器电容及电容器储能的计算方法。了解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

5.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并能作有关电场能量的简单计算。(五)恒定磁场1.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典型几何形状的载流导体(如载流直导

线、圆电流等)的磁场,并能结合磁场叠加原理求解组合型电流的磁场。2.掌握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它们表明磁场是无源场和非保守场。能应用

安培环路定理求解某些具有对称性载流导体的磁场。 3.理解磁通量的概念,能计算简单非匀强磁场中的磁通量。 4.掌握安培定律,能判断安培力的方向,能用安培定律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理解载流平面线圈磁矩的定义,掌握载流平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力矩的计算公式,能判断磁力矩的方向。 5.掌握洛仑兹力的计算,能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了解霍耳效应的机理。 6.了解磁介质的分类,了解磁介质磁化的微观机理,了解磁化强度。 7.掌握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并能运用它求解有磁介质存在时具有一定对称分布的磁场问题。

8.了解铁磁质的基本特性。 (六)电磁感应 电磁场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能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能应用楞次定律准确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理解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熟练掌握用动生电动势的公式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的

导体在匀强磁场或对称分布的非匀强磁场中运动时的动生电动势。了解动生电动势中的非静电力是洛仑兹力。

38

3.了解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概念,了解感生电场与静电场的区别。能够计算简单的感生电场强度及感生电动势,并会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 4.理解自感现象,掌握简单回路的自感系数和自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5.理解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系数是回路之间电磁耦合强弱的量度,能计算简单回路的互感系数及互感电动势。

6.理解磁场能量及能量密度的概念,掌握一些简单模型的磁场能量的计算方法。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学 时1 气体动理论 32 热力学基础 43 静电场 124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55 恒定磁场 126 电磁感应 电磁场 97 复习、考查 3

总计 48

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上),学生应系统学习过高中物理。(二)教学建议本课程应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中学物理的衔接,同

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作业,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注重物理思想和原理的诠释。

(三)教学参考书[1]《物理学》(上、下册)第五版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大学物理辅导与练习》 常州工学院物理教学部教师编,南京大学出版社。[3]《物理学 第五版 习题分析与解答》 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第六版 程守洙、江之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大学物理》 潘琳主编,石化出版社。[6]《大学物理》(一)(二)(三) 朱苍磬、邓顺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7]《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 向义和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基础物理学》(上、下册) 韩可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9] 《力学》 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光学》 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1]《力学基础》 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9

[12]《新概念力学》 赵凯华、罗韵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3]《光学》 赵凯华、钟锡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4]《大学物理学 第一册 力学》(第二版) 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5]《大学物理学 第四册 光学 近代物理》(第二版) 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制定人: 宋红燕审定人: 宋红燕批准人: 沈京一

2011 年 2 月

40

物理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7,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它是学生进入大

学后,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的任务是:1.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测

量技术及实验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

(1)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自学能力;(2)借助实验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动手能力;(3)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能力;(4)学会正确纪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表达能力;(5)能够完成简单的具有设计性内容的实验——设计能力。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二、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称

实 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修

选修

其它

验证

设计

综合

1 物 体 密 度 的测定 2 掌握测定规则物体密度的一

种方法。 √ √

2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2

掌握电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 √

3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2 掌握用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和

使用方法。 √ √

4 电表的 改装和校正 2 学生自己拟出方法,对电表

进行改装和校正。 √ √

5 三线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2 用三线扭摆法测圆盘和圆环

的转动惯量。 √ √

课 程 代 码 :

41

6拉伸法 测金属丝的杨氏膜量

2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 √

7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2 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 分

布。 √ √

8 电势差计 测电动势 2 学习用电势差计测热电偶的

温差电动势。 √ √

三、学时分配总学时 24,其中:绪论 2,理论讲课 4,实验 16;开出实验 8个

四、有关说明1. 使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机械、计算机、电气、质检、土建等本科专业。2. 教材:

《物理实验》李寿松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4. 考核方法根据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课的操作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综合评定。评分办法:实验预习 20%;实验操作 40%;实验报告 40%。

执 笔 人:段仁娟审 定 人:陆兴中批 准 人:沈京一

42

物理实验(下)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1,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它是学生进入大

学后,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的任务是:1. 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测

量技术及实验方法。2.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

(1) 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自学能力;(2) 借助实验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动手能力;(3) 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能力;(4) 学会正确纪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表达能力;(5) 能够完成简单的具有设计性内容的实验——设计能力。

3.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二、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必修

选修

其它

验证

设计

综合

1 示波器的使用 3 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方法。 √ √

2 用霍尔元件测螺线管磁场 3 用霍尔元件测量螺线管磁场沿轴

线的分布。 √ √

3 光的干涉 3 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 √

4 用光栅测波长 3 学会用光栅测波长。 √ √

5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3 学会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的

折射率。 √ √

6 声速的测定 3 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空气中的声速。 √ √

7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3

学习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调节方法,并用它测出激光束的波长。

√ √

课程代码:09050020

43

8 干涉法测微小量 3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推导出实验公式,拟出实验步骤。

√ √

三、学时分配总学时 24,其中:实验 21,考核 3;开出实验 8个

四、有关说明1. 使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机械、计算机、电气、质检、土建等本科专业。2. 教材:

《物理实验》李寿松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4. 考核方法根据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课的操作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最后的考试综合评定。考试的形

式可为笔试、操作考试或写小论文,任选一种。评分办法:实验预习 1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 30%;考试 30%。

执 笔 人:段仁娟审 定 人:陆兴中批 准 人:沈京一

44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4,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的入门与向

导。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从宏观上初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与软件系统的结构及组成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如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常用软件及 Internet 的使用等)。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计算机基本知识教学任务: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演变及发展3.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4.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5. 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的演变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

范畴、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等。(二)、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任务:

1. 计算机系统2. 系统单元3. 输入输出系统4. 输入设备5. 输出设备6. 存储设备7. 数据操作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系统单元、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等。(三)、计算机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教学任务:

1.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2. 计算机软件的特点与功能3. 算法4. 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5. 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6. 软件工程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类型,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03022460

45

(四)、操作系统教学任务:

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常见操作系统3.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五)、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任务:

1. 文字处理软件2. 电子表格软件3. 文稿演示软件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 OFFICE 软件中常用应用软件如WORD、EXCEL 和文稿演示软件的使用。

(六)、计算机网络教学任务: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技术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使用方式4. Internet 与 TCP/IP协议5. Internet 的服务功能6. WWW 和浏览器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 TCP/IP协议等,能熟练使用 Internet 的各项服务

功能。(七)、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教学任务:

1. 多媒体2. 超文本和超媒体3. 多媒体技术4. 多媒体的创作工具5. 虚拟现实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实现技术及应用。

(八)、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教学任务:

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3. 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

教学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几种信息系统。

(九)、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任务:

1. 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46

2. 保密技术3. 防御技术4. 虚拟专用网5. 审计与专控技术6. 计算机病毒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和相关技术,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病毒防治

技术。(十)、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任务:

1.计算机科学与哲学2.计算机科学与数学3.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十一)、计算机的传统应用与新的应用领域教学任务:

1. 计算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计算机在商业中的应用3. 计算机在银行与证券业中的应用4. 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5. 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与执法中的应用6.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7.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8.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9. 计算机在艺术与娱乐中的应用10. 未来展望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传统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领域。

(十二)、如何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1.计算机科学专业对人才的需要2.如何培养计算机思维3.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培养规格和目标,以及计算机科学体系中各类课程之间的关

系,同时,了解计算机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掌握计算机思维的一般方法。(十三)、职业道德与择业教学任务:

1. 信息产业的道德准则2. 信息产业的法律规范3. 专业岗位与择业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产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了解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岗位和就业方向。

47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计算机基本知识 2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 2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 2 24 操作系统 2 25 计算机应用软件 2 26 计算机网络 2 27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2 28 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 2 29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2 210 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211 计算机的传统应用与新的应用领域 2 212 如何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 1 111 职业道德与择业 1 1

合计 24 24

四、考核形式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课堂考勤、作业构成,有条

件可组织上机考试。五、有关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专业本专科专业;2、作业、习题课由任课教师作适当安排;3、实验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4. 课程教材: 《计算机导论》 黄国兴 清华大学出版社5. 参考书: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现代计算机基础》 东南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电力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中国电力出版社

执 笔 人:胡智喜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48

C 程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48(30+1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

兼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是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用 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思路和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上机实践锻炼学生程序调试能力和编程技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C语言概述教学内容:C 语言的特点、C语言源程序的结构、实验环境及上机步骤介绍。教学要求:掌握 C 程序的一般书写形式和建立、运行 C 程序的方法。

(二) 算法 教学内容:算法的概念、特性以及表示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模式、N-S结构化流程图。

(三)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教学内容:1、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

2、常量和变量3、运算符和表达式4、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混合运算5、位运算

教学要求: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标识符的命名规则,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应用、二进制位的基本运算。

(四)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1、C语句概述 2、格式输入输出语句 3、宏定义与文件包含 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教学要求:能够熟练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应用和顺序程序设计的方法。(五)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1、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 2、if 与 switch 语句及其应用举例

课程代码:03022340、03992010

49

教学要求:1、理解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2、熟练掌握 if、switch语句的用法,并能够用于实际的程序设计。

(六)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1、三种基本循环语句及比较

2、循环控制语句的嵌套及应用3、goto语句、break语句和 continue语句

教学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三种循环语句、两种转向语句的用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七) 数组 教学内容: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字符串 3、字符串函数及字符串应用

教学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数值型数组和字符数组(字符串)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一 C语言概述 2 0 2

二 算法 2 0 2

三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4 2 6

四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4 2 6

五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4 8

六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 4 8

七 数组 10 6 16

小 计 30 18 48

四、课程的考核本课程考核中,平时占 10~20%,实验占 20~30%,期考占 50~70%

五、实验项目表序号 项目名称 要求 学时数

实验一 简单程序设计 熟悉 C 程序的编程环境和程序编写 2

50

的基本规范;掌握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

实验二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掌握基本的输入输出语句 2

实验三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熟练掌握 if语句和 switch语句 4

实验四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熟练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用法 4

实验五 数组应用 掌握数值型数组、字符串的定义、赋值、输入输出及简单应用 6

小 计 18

六、有关说明1、 使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学生2、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3、 教学参考书《C 程序设计》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

浩强《C 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执 笔 人:曹中心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51

C 程序设计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C 程序设计Ⅰ 课程代码 0 3 022 3 40 、 03992010

课程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1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5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C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既

要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思路、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方法,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基础。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主要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除要求学生掌握 C语言的基本语句、语法和 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外,还应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和程序设计,并能独立编写 C语言应用程序。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程序设计思想,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思想,锻炼程序调试能力。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简单程序设计 2

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认识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理解

√ √

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 掌握基本的输入输出语句 √ √

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熟练运用 if语句和 switch语句进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 √

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 熟练运用三种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 √

5 数组应用 6掌握数值型数组、字符串的定义、赋值、输入输出及简单应用

√ √

三、考核方式1、每次实验,指导教师应对该实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进行讲解,并在实验以前检查

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

课程代码:03022340

52

2、学生应根据实验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3、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实际上机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给出相应的

实验成绩;4、在期末成绩的评定中,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2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自编《C 程序设计Ⅰ实验指导及报告书》

五、有关说明1、使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学生2、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

执 笔 人:曹中心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53

C 程序设计Ⅱ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48(30+1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

兼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是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用 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思路和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上机实践锻炼学生程序调试能力和编程技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函数 教学内容:1、函数定义和调用

2、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返回值 3、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4、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5、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别

教学要求: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3、掌握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4、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别的概念

(二)宏定义教学内容:1、宏定义(不带参数/带参数)

2、文件包含处理 3、条件编译

教学要求:1、掌握不带参数/带参数的宏定义概念及简单应用 2、理解文件包含的用途 3、理解条件编译的使用(三)指针

教学内容: 1、指针与地址的概念 2、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3、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课程代码:03022350、03992020

54

4、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5、指针和函数以及指针数组

教学要求:1、理解指针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使用与运算 2、掌握指针和数组、指针和字符串相结合的应用 3、了解指针数组的应用 4、*了解二级指针、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四)结构体

教学内容:1、结构体类型的说明及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2、结构体数组

3、指针与结构体数组、链表4、枚举类型及用 typedef 定义类型

教学要求:1、掌握结构体的基本概念、结构体数据类型及变量定义、结构体数组 2、理解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的概念

3、理解链表的概念,初步掌握对链表的基本操作(五)文件

教学内容:1、文件的基本概念、文件类型指针 2、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1、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及简单应用(打开、关闭、读写)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一 函数 8 6 14

二 宏定义 2 0 2

三 指针 8 5 13

四 结构体 8 5 13

五 文件 4 2 6

小 计 30 18 48

四、课程的考核本课程考核中,平时占 10~20%,实验占 20~30%,期考占 50~70%

55

五、实验项目表序号 项目名称 要求 学时数

实验一 函数应用 掌握函数的简单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以及数组作为参数的使用 6

实验二 指针应用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指针变量、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及指针数组

5

实验三 结构体应用掌握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的概念和运用;了解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和链表的基本操作

5

实验四 文件操作掌握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学会使用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定位等基本操作函数

2

小 计 18

六、有关说明1.使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学生2.先修课程:《C 程序设计Ⅰ》3.教学参考书《C 程序设计》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

浩强《C 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执 笔 人:曹中心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56

C 程序设计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C 程序设计Ⅱ 课程代码 0 3 022 35 0 、 03992020

课程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1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C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既

要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思路、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方法,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基础。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主要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除要求学生掌握 C语言的基本语句、语法和 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外,还应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和程序设计,并能独立编写 C语言应用程序。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程序设计思想,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思想,锻炼程序调试能力。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函数应用 6

掌握函数的简单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以及数组作为参数的使用

√ √

2 指针应用 5

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指针变量、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及指针数组

√ √

3 结构体应用 5

掌握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的概念和运用;了解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及链表的基本操作

√ √

57

4 文件操作 2

掌 握文件 和文件指针 的 概念,学会使用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文件基本操作函数

√ √

三、考核方式1.每次实验,指导教师应对该实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进行讲解,并在实验以前检查学

生的实验准备情况;2.学生应根据实验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3.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实际上机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给出相应的

实验成绩;4.在期末成绩的评定中,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2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自编《C 程序设计Ⅱ实验指导及报告书》

五、有关说明1.使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学生2.先修课程:《C 程序设计Ⅰ》

执 笔 人:曹中心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58

59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总学时:36, 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1、课程性质:军事技能训练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2、课程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1、三大条令教育与训练: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军人姿态。2、轻武器射击: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掌握射击的动作要领,完成轻武器第一练习实弹射击。3、野外训练:了解行军的基本程序、方法,培养野外生存能力。

三、时间分配表序号 内容 时间分配(学时) 备注

1 三大条令教育与训练 982 轻武器射击 103 野外训练 4

合计 112

四、有关说明1、教学方法采取实地训练、看录像等多种形式。2、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3、考核方式:考核通过出勤情况、训练态度和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执笔人;张俊辉审定人:肖 华批准人;俞暄一

课 程 代 码 :

60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2 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线性代数是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行列式、矩阵和方程组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行列式与矩阵这一工具。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行列式 一)教学内容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全排列及其逆序数,n阶行列式的定义, 对换,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克莱姆法则.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n阶行列式的定义,会计算简单的 n阶行列式。 2.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会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 3.知道克莱姆法则。

三)重点难点重点:n阶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

矩阵及其运算 一)教学内容 矩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 矩阵分块法. 二)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矩阵的概念及矩阵的基本运算。 2.熟练掌握矩阵的求逆方法。 3.知道矩阵分块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矩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难点:矩阵分块。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一)教学内容 矩阵的初等变换, 矩阵的秩, 线性方程组的解,初等矩阵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矩阵初等变换的方法。

课程代码:09010110

61

2.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 3.会求矩阵的秩。 4.掌握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三)重点难点重点:矩阵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解线性方程组。难点:初等矩阵。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一)教学内容 n维向量,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二)教学要求1.掌握 n维向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无关及定理间的关系。3.会求向量组的秩。4.知道向量空间的概念。5.掌握齐次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三)重点难点重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无关,齐次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难点:求基础解系。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一)教学内容 向量的内积,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相似矩阵,实对称的相似矩阵,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正定二次型。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向量内积的概念,会求向量的内积。 2.熟练掌握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求法。 3.知道相似矩阵的概念。 4.会将实对称阵对角化

5.会求二次型的标准形。 6.知道正定二次型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实对称阵对角化。难点:求二次型的标准形。

三、学时分配表序 号 内 容 讲 授 小 计 1 行列式 8 8 2 矩阵及其运算 4 4 3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矩阵的秩 6 6 4 线性方程组 6 6 5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8 8

合 计 32 32

62

四、说明 1.教材:《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线性代数》苏州大学出版社 赵志新 沈京一 主编

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制定人:许定亮 审核人:刘 坤 批准人:沈京一

63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概率统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并有

独特的思维和方法,可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试验第二节 样本空间 随机事件第三节 频率与概率第四节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第五节 条件概率第六节 独立性

(二)教学要求1. 掌握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等基本概念,了解频率的稳定性2. 理解事件的关系及运算,熟悉概率的一些性质,会利用其计算概率3. 能熟练进行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4. 掌握条件概率、乘法定理、事件的独立性,会利用其计算概率5. 掌握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会利用其计算事件的概率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第四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第五节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二)教学要求 1. 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

2.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的概念,掌握重要的常见分布:0-1 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课程代码:09010300

64

3. 掌握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的概率及性质,熟悉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会查表计算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

4. 理解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维随机变量第二节 边缘分布第三节 条件分布第四节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第五节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二)教学要求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掌握联合分布与概率密度2、理解边缘分布及条件分布3、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会利用其计算概率4、掌握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Z=x+y 分布、Z=x/y 分布、M=Max(x,y)

及 N=Min(x,y)分布第四章 随机和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学期望第二节 方差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第四节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第五节 矩、协方差矩阵

(二)教学要求1. 掌握数学期望的要领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2. 熟记几种重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3. 理解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及相关系数,了解矩、协方差矩阵

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数定律第二节 中心极限定理

(二)教学要求1. 理解契比雪夫定理、贝努利定理、辛钦定理

65

2. 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及德莫拂—拉普拉斯定理第六章 样本与抽样分析(一)教学内容

1. 随机样本2. 抽样分析

(二)教学要求1.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统计量等概念2. 熟记几个常用的统计量及分布: 分布、 分布、 分布、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

与样本方差的分布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点估计第二节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第三节 区间估计第四节 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第五节 (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二)教学要求1. 理解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会计算未知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和矩估计量2. 了解估计量的评选标准3. 理解置信区间,置信度的概念,了解(0-1)分布参数的估计,掌握正态总体

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4. 了解单侧置信区间的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假设检验第二节 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第三节 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第四节 样本容量的选取第五节 分布拟合检验第六节 秩和检验

(二)教学要求1. 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2. 掌握正态总体的均值的假设检验( -检验, -检验)及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

检验( 检验, 检验)3. 理解如何选取样本容量

66

4. 掌握分布拟合检验,秩和检验第九章 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第二节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第四节 多元线性回归

(二)教学要求1. 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思想,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2.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3. 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授 小计

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8 8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 103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6 6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 65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2 26 样本及统计量 4 47 参数估计 4 48 假设检验 4 49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4 4

合 计 48 48四、有关说明

1. 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盛骤等编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 笔 人:王忠英审 定 人:沈京一批 准 人:金文俊

67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6,学分数:3.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二)目的:

1. 为计算机专业理论讲授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够在众多的概念中要找出最重要的,在众多的定理中找出最根本的,将这些少量的概念和定理能够透彻地理解,自如地运用,就达到了掌握离散数学的教学要求。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命题逻辑1、教学基本内容: 命题及表示、联结词、命题公式与翻译、真值表与等价公式、重言式与蕴涵式、其他联

结词、对偶与范式、推理理论。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掌握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命题的符号化、公式的对偶式与

范式及推理理论运用。了解其它联接词的使用。(二) 谓词逻辑1、教学基本内容: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命题函数与量词、谓词公式与翻译、变量的约束、谓词演算的等

价式与蕴涵式、前束范式、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掌握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谓词公式翻译、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含有量

词的蕴含式与等价式及其基本推理方法。(三) 集合与关系1、教学基本内容: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包含排斥原理、序偶与笛卡尔积、关系及表示、关系

的性质、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关系的闭包运算、集合的划分和覆盖、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相容关系、序关系。

2、教学要求:

课程代码:03022050

68

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集合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关系的性质运用、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的概念及性质。 了解饱含排斥原理、关系的闭包运算。

(四) 函数1、教学基本内容: 函数的概念、逆函数和复合函数。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函数与集合及关系之间的联系。(五) 代数结构1、教学基本内容: 代数系统的引入、运算及性质、半群、群与子群、阿贝尔群和循环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和域。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运算的性质、半群的判定、群与子群的判定定理、陪集的性质应用。了解阿贝尔群和循环群概念与性质、环与域的概念。(六) 图论1、教学基本内容: 图的基本概念、路与回路、图的矩阵表示、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平面图、对偶图与着色、树与生成树、根树及其应用。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掌握图的有关概念和表示。重点掌握 图、路、图的矩阵表示、平面图、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对偶图与着色、树与生成树。了解根树及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课内实践 小计

一 命题逻辑 12 12二 谓词逻辑 8 8三 集合与关系 12 12四 函数 4 4五 代数结构 8 8六 图论 12 12

合计 56 56

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二)教学建议1. 提倡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利用课件及板书。2. 精选精讲例题,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习题。(三)教学参考书

69

《离散数学》,何中胜等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离散数学》,左孝凌等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离散数学》,朱一清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离散数学理论、分析、题解》,左孝凌,刘永才等,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执笔人:何中胜 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70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知识和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数字电路、数字逻辑的基础知识,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实际工作打下初步基础。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学会以下分析和使用方法:

简单直流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用布尔代数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图、卡诺图、波形图描述逻辑函数的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使用方法。

2. 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初步能力:使用常用测试仪器(万用表、示波器及信号源等)的能力;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简单数字系统功能的能力;选用中小规模标准器件实现简单逻辑问题的能力。

3. 本课程由电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构成,具体要求是:(一)、电路分析基础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的分类;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概念;熟悉电阻、电源两种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掌握电路中各节点电位的计算;熟悉电路的等效概念,掌握电路的等效变换方法;

课程代码:03032470

71

(二)、半导体器件基础了解 PN结的物理结构与特性;熟悉半导体二极管的正偏与反偏特性及主要参数;熟悉双极型晶体三极管三个工作区的特点及参数;了解场效应晶体三极管三个工作区的特点及参数。

(三)、基本放大电路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的结构;了解射极输出器、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了解差分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负反馈放大电路

(四)、集成运算放大器及信号处理电路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掌握滤波的概念和基本滤波电路;了解电压比较电路

(五)、数字逻辑基础熟悉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十进制数的计数规律与转换方法,BCD 码的编码方法;熟悉逻辑代数基本定律与基本运算规则;熟悉与、或、非、与非、与或非、异或、同或逻辑关系及其对应逻辑图符。掌握逻辑函数的几种常用表示方法(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图、卡诺图、波形图);了解利用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的方法;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六)、逻辑门电路了解分立元件的门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 TTL集成门电路的主要特性参数与使用;熟悉 CMOS集成门电路的主要特性参数与使用。

72

(七)、组合逻辑电路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据选择器、译码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八)、集成触发器正确理解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方式,开关特性,参数及使用方法;

 (九)、时序逻辑电路熟悉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与分析方法;掌握常用标准中规模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

三、 课学时分配表课程教学总学时数 64(其中实验学时 10),4 学分。序号 教学内容 计划 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1 电路分析基础 4 2

2 半导体器件基础 4

3 基本放大电路 4

4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信号处理电路 4 2

5 数字逻辑基础 10

6 逻辑门电路 2

7 组合逻辑电路 10 2

8 集成触发器 4 2

9 时序逻辑电路 12 2

合计 54 10

四、 实验项目表序 实验项目名称 实

验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

要求实验类型

73

号 学时

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电路基本定理实验 2 熟练基本电流定律与电压定律,欧姆定律 √ √

2 放大电路实验 2 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 √ √

3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 2 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特点及应用 √ √

4 触发器实验 2 掌握触发器的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 √ √

5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2 掌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 √ √

五、 有关说明

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微分、积分高等数学知识。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硬件描述语言》等。参考教材:计算机电路基础 魏淑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分析基础 李翰荪编   高等教育电子技术基础 康华光编 高等教育

执 笔 人:徐煜明审 定 人:闵立清批 准 人:韩 雁

74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计算机硬件基础 课程代码 03032470

课程总学时数 80 学时 学分数 5

实验总学时数 10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5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 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技能,融会贯通教材

内容,掌握微机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来龙去脉;掌握微机系统构成和接口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原理,为从高层次应用好微机,和充分利用、开发微机软、硬件资源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增长才干,并积累经验。

3. 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微机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该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技术范围内,完成微机接口的软硬件设计、组装和调试,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必开 选开 演

示验证

综合

设计

其他

1字符串匹配实

验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DEBUG调试方法 √ √

2 响鈴实验 2掌握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 √

3 8255并行口 2掌握 8255键盘口程序设计 √ √

48259A 中断控制器实验 2 掌握中断程序的编制 √ √

5 LED显示实验 2掌握 LED显示程序设计 √ √

课程代码:03032470

75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计算方法如下:实验准备 20%,实验检查 50%,

实验报告 3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该课程的实验教材为“《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的实验指导书”,由韩雁编写,由常州

工学院出版。

五、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导论》

2、适用专业计算机及非计算机专业本科

执笔人:韩 雁审定人:徐煜明批准人:韩 雁

76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54+10),学分数:4)

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是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核心必修课,是程序员水平考试的科目之一。它在完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在先导和后继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是在掌握了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等课程之后,来进行本课程教学的。它虽是一门硬件课程,但对于很好地掌握软件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掌握好本课程的内容可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更新快等特点。其着重讲解构成一台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讲解各个功能部件在整机中的作用以及有此而分配给各个部件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今后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了解程序设计三种语言及其各自的特点2.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件及其相应功能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应用。

(二)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1.掌握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2.掌握计算机中加减法、乘除法运算的实现3.掌握三种校验码的编码方法4.了解运算部件的构成。

(三)主存储器1.掌握主存储器的功能、分类、技术指标及其基本操作2.了解 SRAM 和 DRAM 的结构、读/写操作3.了解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及使用4.了解多体交叉存储器的编址方式及其存取控制方式5.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设计。

(四)指令系统1.了解指令系统的发展、分类及其兼容性2.熟知五种指令格式及操作码的扩展技术3.掌握 RISC 和 CISC两种指令系统各自的特点4.掌握八种寻址方式及其应用。

课程代码:03032250、03991030

77

(五)中央处理部件(CPU)1.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及 CPU 的引脚信号2.了解控制器的组成部件及指令执行过程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和微程序设计技术4.掌握硬布线控制器原理及其设计方法5了解控制器的控制方式6.掌握流水线工作原理。

(六)存储系统1.掌握存储系统的概念、性能指标、分类、层次结构2.掌握 Cache存储系统、虚拟存储器系统的地址变换及映射方式和替换策略。3.掌握虚拟存储器的组成、管理方式和工作过程4.了解相联存储器的组成及存储器的保护方式,

(七)辅助存储器1.了解辅助存储器的种类及各自的工作原理2.掌握磁记录原理及记录方式、磁盘的记录格式、存取时间和磁盘容量的计算。

(八)输入输出(I/O)设备1.了解显示器工作原理、VRAM 容量和带宽的计算2.了解打印机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九)输入输出(I/O)系统1.了解 I/O 设备的数据传送五种控制方式2.掌握总线分类、结构和相应的接口标准

(十)计算机系统1.了解计算机系统分类和相应的指标2.了解工作站和服务器各自的特点、3.了解超标量计算机和向量计算机、阵列计算机的特点4.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协议、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关键技术

三、 学时分配表 总学时 64 ,包括实验课时:10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一 计算机系统概论 2 0 2二 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 6 2 8三 主存储器 6 2 8四 指令系统 6 0 6五 中央处理部件(CPU) 10 2 12六 存储系统 6 0 6七 辅助存储器 6 0 6八 输入输出(I/O)设备 4 0 4

78

九 输入输出(I/O)系统 6 2 8十 计算机系统 2 2 4

小 计 54 10 64四、 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实验

时数每套人数 目 的 要 求

1 运算器的组成及设计 2 2~3 掌握运算器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2 存储系统设计 2 2~3 掌握 SRAM 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

法3 控制器的组成及设计 2 2~3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及微

程序的编制、写入和运行。4 系统总线控制 2 2~3 掌握总线的概念、特性及传输控制特

性5 计算机系统认识 2 2~3 建立对计算机组成及其原理的基本认

识五、 有关说明:

先修课: 《计算机电路基础》 《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参考教材: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王爱英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 白中英主编 科学技术出版社

执笔人:韩 雁 审定人:胡智喜 批准人:韩 雁

79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课程代码 03032250 、 03991030 课程总学时数 64 学时 学分数 4 实验总学时数 10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5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融会贯通教材内容,掌握计算机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来龙去

脉,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将所

学知识综合运用,增长才干,并积累经验。3.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使学生利用先修课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

能,在该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技术范围内,创造性地完成部件及系统的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必开 选开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其他

1 运算器的组成及设计实验 2 掌握运算器的结构、原

理和设计方法 √ √

2 存储系统设计实验 2 掌握 SRAM 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 √ √

3 控制器的组成及设计实验 2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及微程序的编制、写入和运行。

√ √

4 系统总线控制实验 2 掌握总线的概念、特性及传输控制特性 √ √

5 计算机系统认识实验 2 建立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认识 √ √

三、考核方式

80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实验成绩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检查、实验考核,总评=∑(实验准备*0.2+实验检查*0.6+实验报告*0.2)/实验次数。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由常州工学院出版。五、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计算机导论》2.适用专业计算机及非计算机专业本科

执笔人:韩 雁审定人:胡智喜批准人:韩 雁

81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据结构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特性,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和现实世界

中的问题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法,同时得到复杂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本课程

不仅要为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后继软件课程提供必

要的知识准备,而且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为将来从

事计算机软件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概念;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的特点以及算法分析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查找与排序算法;对于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应能恰当地选择数据结构,设计出好的算法,并能对算法进行初步的评价。二、 核心知识单元

算法和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算法分析基础、算法策略、基本算法三、 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 (2 学时)

1.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了解1.2 算法设计语言;掌握1.3 算法设计的质量标准;了解1.4 算法分析基础;掌握

二.线性表(6 学时+2 学时实验) 2.0 复习 C语言中的指针和函数

课程代码:03022030

82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及其操作;了解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掌握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掌握

三.栈和队列 (4 学时+2 学时实验)3.1 栈;掌握 3.2 栈与递归;理解3.3 队列;掌握

六.树形结构及其应用 (14 学时+2 学时实验)6.1 树形结构基本概念;了解6.2 二叉树的逻辑结构及其操作;了解6.3 二叉树的性质;理解6.4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掌握6.5 二叉树的遍历;掌握6.6 线索二叉树;理解6.7 树的存储结构;理解6.8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掌握6.9 树的遍历;掌握6.10 哈夫曼树及其应用;理解

七.图及其应用 (12 学时+2 学时实验)7.1 图的基本概念;了解7.2 图的存储结构;理解7.3 图的遍历;掌握7.4 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理解7.5 拓扑排序;理解7.6 最短路径;理解

八.常用查找技术 (4 学时)8.1 查找表及其相关概念;了解

8.2 顺序查找;掌握8.3 折半查找;掌握

83

8.5 二叉排序树;掌握8.9 散列技术;掌握

九.常用排序算法 (10 学时+2 学时实验)9.1 排序及其相关概念;了解9.2 直接插入排序;掌握9.3 折半插入排序;掌握9.4 希尔排序;理解9.5 起泡排序;掌握9.6 快速排序;掌握9.7 简单选择排序;掌握9.8 堆排序;理解9.9 归并排序;理解

十 复习 (2 学时)四、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概念,算法分析基本理论与技术,线性表的存储结构、操作以及栈和队列的应用,树形结构的概念、性质、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图的概念、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常用的查找技术和排序算法。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有:线性表的操作,栈和队列的应用,树形结构的概念、性质、常用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图的常用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各种查找技术和内部排序算法。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算法分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算法理解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的提高。五、 课程各教学环节《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本课程所在学期的最后 2周作为

实验课程单独开设,具体内容及要求见《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大纲。作业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可以使学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逐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的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84

本课程可安排 10 学时的课内实验,其中:线性表的链式存储下的操作;堆栈和队列、二叉树的遍历、图的遍历和排序五个实验,共 10个学时。具体内容及要求见《数据结构课内课程设计》实验大纲。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可采用选择(15 分:15题)、填空(20 分:20空)、应用题(45 分:5题)算法设计(2题:20 分)等各种题型。六、 学时分配

章节 主 要 内 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备注讲

授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1 绪论 2 2 41.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1.2 算法设计语言1.3 算法设计的质量标准1.4 算法分析基础2 线性表 6 2 8 62.0 C语言中的指针和函数复习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及其操作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3 栈和队列 4 2 6 43.1 栈3.2 栈与递归3.3 队列6 树形结构及其应用 14 2 16 106.1 树形结构基本概念6.2 二叉树的逻辑结构及操作6.3 二叉树的性质6.4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6.5 二叉树的遍历6.6 线索二叉树

85

6.7 树的存储结构6.8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6.9 树的遍历6.10 哈夫曼树及其应用7 图及其应用 12 2 14 87.1 图的基本概念7.2 图的存储结构7.3 图的遍历7.4 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7.5 拓扑排序7.6 最短路径8 常用查找技术 4 4 48.1 查找表及其相关概念8.2 顺序查找8.3 折半查找8.5 二叉排序树8.9 散列技术9 常用排序算法 10 2 12 109.1 排序及其相关概念9.2 直接插入排序9.3 折半插入排序9.4 希尔排序9.5 起泡排序9.6 快速排序9.7 简单选择排序9.8 堆排序9.9 归并排序10 复习 2 2

合计 54 10 64 46

七、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86

前导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后继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各领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据结构对算法的研究可以看

作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继续;数据结构对集合、树、图等的研究则是集合论、图论的继续。同时各种数据结构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八、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 胡学钢,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3. 张乃孝,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 Clifford A.Shaffe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by Prentice- Hall,Inc.(中译本:张铭、刘晓丹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

5. A.V.Aho, J.E.hopcroft and J.d.Ullman,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b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执笔人:王树峰 审定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87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

(实验学时:10)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课内课程实验 为了巩固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知识而开设的课内验证性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实验着眼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学会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弄懂,学会,进一步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二、实验环境多媒体微型计算机,Windows 操作系统,Visual C++ 6.0

三、实验类型和学时安排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课时数 实验类型

1 线性表的应用 2 设计型2 栈和队列的应用 2 综合型3 二叉树的遍历 2 设计型4 图的遍历 2 设计型5 奇偶交换排序算法与起泡排序算法的比较 2 综合型

四、实验要求1. 阅读实验指导书每一次实验从阅读实验指导书开始。对于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题目、实现提示以

及思考题目、选做题目等应认真了解。2. 算法设计

分析实验题目,参考实现提示,进行算法设计。3. 程序设计

根据已完成的算法,用 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4. 调试和测试将所编程序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并选取若干组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测试。5. 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 实验者姓名、学号、专业和班级,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日期等;2) 本次实验的实验编号及实验名称(例如:实验一 线性表的应用);3) 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4) 本次实验的实验地点、设备编号、硬件及软件环境;5) 程序结构的描述及各模块的规格说明;

88

6) 主要算法及其基本思想;7) 调试过程简述(调试过程是否顺利,遇到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上机

操作所花费的时间等);8) 测试数据和相应输出的客观纪录,对运行结果的分析讨论。

注意:为了有效地利用上机时间,上述实验步骤 1,2,3 应在上机之前完成。五、实验简介

实验一 线性表的应用将约瑟夫问题应用于信息加密,设计一个对字符序列进行加密的程序,数据的存储结

构可选择循环链表或顺序表。实验二 栈和队列的应用

利用栈的后进先出特性和队列的先进先出特性设计一个地下停车场管理的模拟程序。实验三 二叉树的遍历

设计程序,根据一棵二叉树结点的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在内存中建立其二叉链表存储结构,并将该二叉链表中所有结点的数据按后序依次输出。

实验四 图的遍历设计程序,建立某连通无向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实现其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

以用户临时指定的顶点为出发点,分别输出两种遍历次序下的顶点序列。实验五 奇偶交换排序算法与起泡排序算法的比较

一般认为,奇偶交换排序算法是对起泡排序算法的一种改进。奇偶交换排序算法本身的复杂程度明显地高于起泡排序,但其排序效率是否真的有改进,改进的程度如何,本实验将回答这一问题。实验要求编程实现奇偶交换排序算法和起泡排序算法,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程序。六、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3. 谭浩强,C 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4. 谭浩强,C 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王树峰 审定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89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4(56+8),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熟悉、掌

握现有的各种操作系统的原理,系统地了解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一般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在各种环境下地开发各种系统和应用程序。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课程内容(1)什么是操作系统(2)操作系统的类型(3)操作系统的发展阶段(4)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5)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6)主流操作系统介绍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特征,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硬件环境,理解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3、重点与难点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基本特征,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二)用户接口1、课程内容(1)作业的概念(2)作业管理的功能(3)作业调度(4)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5)Linux 系统的 shell

课 程 代 码 :03022020、03991040

90

(6)Linux 的系统调用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作业概念和作业管理的功能,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及实现过程,了解作业的输入方式及处理过程,掌握作业调度算法,了解 Linux 系统的 shell 和系统调用。3、重点与难点 作业的概念,用户接口的类型、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区别,作业调度算法。(三)存储管理1、课程内容(1)存储管理的功能(2)单一连续管理(3)分区管理(4)页式管理(5)段式管理(6)段页式管理(7)Linux 的存储管理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虚拟内存的概念,了解分区管理方法,掌握分页管理和分段管理中的管理策略,了解段页式管理,了解 Linux 的存储管理机制。3、重点与难点

地址转换与重定位,分区、分页管理策略,虚拟存储的基本思想。(四)进程管理1、课程内容(1)进程的概念(2)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3)进程的结构(4)进程的控制(5)进程的协调(6)进程的通信(7)进程调度与死锁(8)线程(9)Linux 中的进程和线程管理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进程的概念、结构和同步关系,掌握进程的通信方法和调度算法,掌握进程死锁避免和预防、解除的方法,了解 Linux 中的进程和线程概念。3、重点与难点

91

进程的概念与结构,信号量和进程同步,进程的通信机制与死锁问题。(五)文件管理1、课程内容(1)文件与文件系统(2)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存取方法(3)文件的物理结构和存储设备(4)文件存储空间管理(5)文件与目录管理(6)文件的共享与保护(7)Linux 的文件管理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件、目录和文件系统的概念,理解文件的结构,掌握文件的存取方法和空间管理方法,了解文件的共享与保护问题,了解 Linux 的文件管理。3、重点与难点

文件的物理与逻辑结构,文件与目录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六)设备管理1、课程内容(1)设备管理的功能(2)输入/输出方式(3)通道与中断技术(4)缓冲技术(5)设备分配与回收(6)设备驱动(7)Linux 的设备管理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虚拟设备的概念,掌握 SPOOLING 系统的实现原理,掌握缓冲技术,掌握通道和中断技术,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了解设备分配与回收的方法,了解 Linux 的设备管理。3、重点与难点

虚拟设备的概念,SPOOLING 系统,缓冲区的分配与检索,Linux 的设备驱动程序,设备分配与回收。(七)操作系统的安全性1、课程内容(1)安全性概述(2)系统入侵

92

(3)病毒及其防范(4)操作系统的保护机制(5)Linux 的安全性2、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技术,了解 Linux 的安全机制问题。3、重点与难点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概念,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技术,Linux 的安全性机制(八)操作系统的发展1、课程内容(1)多处理机操作系统(2)网络操作系统(3)分布式操作系统(4)面向对象操作系统(5)微内核操作系统(6)嵌入式操作系统2、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其他操作系统类型及发展趋势3、重点与难点

多处理机、网络、面向对象、微内核操作系统的概念,嵌入式操作系统。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一 绪论 4 2 6二 用户接口 6 2 8三 存储管理 8 2 10四 进程管理 14 2 16五 文件管理 10 0 10六 设备管理 8 0 8七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2 0 2八 操作系统的发展 4 0 4

小 计 56 8 64

四、实验项目表序 号 项目名称 内容 要求 学时数

一 Linux 操作系统的使用

学习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

认识并学会使用Linux 操作系统 2

93

二 作业调度 算法

编写作业调度算法的模拟程序 掌握作业调度算法 2

三 进程控制和通信

编写进程的创建、控制和通信程序

理解进程的概念,了解进程的控制 2

四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的处理

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技术 2

五、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C 程序设计2.教学建议(1)建议在UNIX 或 LINUX 系统中完成实验。(2)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3)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3.教学参考书[1]张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史志才.操作系统原理-Linux 技术实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张献忠.操作系统学习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实验项目中,实验一、二、三为必开实验,四为选开实验,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

执 笔 人:张献忠审 定 人:奚 吉 批 准 人:胡智喜

94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 课程代码 03022020 、 03991040 课程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更要认真进行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实现技术。二、 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一 Linux 操作系统的使用 2 学习 Linux 操作系统的相关

操作,掌握常用的命令 √ √

二 作业调度算法 2 编写作业调度算法的模拟程序,掌握作业调度算法 √ √

三 进程控制和通信 2 编写进程的创建、通信程序 √ √

四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2模拟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的处理过程,了解虚存管理技术

√ √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实验成绩是所有实验的成绩的平均分。单个实验

的成绩由具体的上机表现(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其中,预习占 20%,操作占 30%,实验报告占 50%。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常州工学院出版五、有关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执笔人:张献忠

95

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96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56(48+8),学分数:3.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该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的规则和

方法及数据库系统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包括理据模型、范式及范式分解、数据恢复及并发控制、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E-R图的使用及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的学习、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 绪论教学任务:1. 数据库系统概述2. 数据模型3. 数据库系统结构教学要求:

介绍数据库的发展和现状,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常用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二) 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教学任务:1. 关系模型概述2. 关系模式及完整性3. 关系代数4. 元组演算5. 域演算(*)教学要求:

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及能够熟练地运用关系代数进行常用的关系运算。(三)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教学任务:1. SQL 概述2. 数据定义3. 数据更新4. 数据控制5. 数据查询

课程代码:03040050、03992490

97

教学要求:介绍 SQL 基本情况及体系结构,能够熟练地使用DDL、DML、DCL 和 QL进行数据

库的操作和维护。(四) 关系系统及查询优化教学任务:1. 关系系统分类和准则2. 关系的查询优化教学要求:

介绍关系系统的概念和定义,能够熟练地运用查询手段进行查询的优化。(五) 关系数据库理论教学任务:1. 规范化理论、模式分解2. Amonstrong公理系统3. 模式分解的数学基础(*)教学要求:

介绍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包括关系数据库模式的基本理论、数据依赖、范式的概念及范式分解。能够熟练地使用范式分解原理对关系的模式进行分解。能够利用Amonstrong公理计算函数依赖的闭包和求极小函数依赖集。(六) 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教学任务:1. 事务基本概念2. 恢复概述3. 恢复技术和策略4. 并发控制概述5. 封锁及封锁协议6.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化7. 活锁和死锁教学要求:

介绍事务的基本概念、事务的特性、并发控制及恢复技术,熟悉常用恢复技术、并发事务的可串形化,常用的锁及封锁协议,活锁和死锁的检测与预防和处理方式。(七) 数据库设计教学任务:1. 概述2. 需求分析3. 概念结构设计

98

4. 逻辑结构设计5. 物理结构设计6.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教学要求:

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及常用的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 E-R图进行概念结构的设计,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化。了解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的组织方式。(八) 数据库安全性教学任务:1. 安全性概论2. 安全性控制教学要求:

介绍数据库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理解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理论,及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安全性的处理方法。(九) 数据库新技术教学任务:1. 数据模型发展2. 面向领域的数据库技术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4.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5.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语言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7.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教学要求:

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面向对象数据库基本原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了解当前数据库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不同应用领域当前使用数据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1 绪论 4 42 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7 7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 9 6 154 关系系统和查询优化 2 25 关系数据库理论 8 86 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 8 87 数据库设计 8 4 12

99

8 数据库安全性 4 2 69 面向对象及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 2

合计 52 12 64四、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 要求 学时

1 学 习 Access 数据库环境 了解数据库环境 掌握建立数据库模

型的方法 2

2 SQL 语 言 练 习(1)

T-SQL语法练习,数据库库表的创建

掌握 SQL-92 基本语法 2

3 SQL 语 言 练 习(2)

T-SQL语法练习,查询语句使用

掌握 SQL-92 基本语法 2

4 数据库系统管理 数据库系统日常管理和安全控制

掌握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安全控制的基本方法

2

5 数据 库 概 念设 计(1)

用传统设计方法进行数据库的设计

掌握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过程 2

6 数据 库 概 念设 计(2)

用范式分解进行数据库设计

掌握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过程 2

小计 12

五、有关说明教学章节中有“*”的部分表示选讲内容。

课程教材与参考书:《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王珊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 王珊、陈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习题解析》 李春葆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 王能斌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和技术》 李幼文编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执笔人:唐学忠审定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100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数据库系统概论 课程代码 03040050 、 03992490 课程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实验总学时数 12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6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学生对数据库理论中各知识点的掌握、灵活运用和实践能力情况。本实

验一方面侧重训练学生的 SQL标准中的常用指令的理解;另一方面侧重训练学生利用数据库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模型建立、数据优化和数据库实现等综合应用情况。通过本实验的锻炼和实践,为今后进一步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学习 Access 数据库环境 2 了解数据库环境,掌握建立

数据库模型的方法 必 √

2 SQL语言练习(1) 2 掌握 SQL-92 基本语法 必 √

3 SQL语言练习(2) 2 掌握 SQL-92 基本语法 必 √

4 数据库系统管理 2 掌握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安全控制的基本方法 必 √

5 数据库概念设计(1) 2 掌握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过程 必 √

6 数据库概念设计(2) 2 掌握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过程 必 √

合计 12

三、考核方式1. 学生上机操作前,指导教师应对本次上机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进行讲解,并检查学

生的 实验前的准备情况。2. 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每一个实验项目。3. 对每一次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其实际上机的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定

101

每一个实验的成绩。4.学期结束,对每一次实验的成绩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得到一个平均实验成绩,所占

的比重不得低于 20%。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书》 常州工学院印刷《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王珊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 王珊、陈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习题解析》 李春葆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 王能斌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和技术》 李幼文编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执笔人:唐学忠审定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102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48(42+6),学分数 3)

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

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能力,使学生对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工具的能力和编程技能。

二、 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概论

教学内容: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编译程序的结构,编译程序和程序设计环境,编译程序的生成过程和构造工具。

教学要求:正确了解什么是编译程序,了解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几个阶段的基本任务,熟悉编译程序总框。

教学重点:编译过程和编译程序的结构。(二)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教学内容: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高级语言的一般特性,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上下

文无关文法,语法分析树和二义性,乔姆斯基文法体系。 教学要求:理解程序语言的词法、语法和语义等概念,进一步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的一般结构和主要共同特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解文法和语言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文法的定义和构造、句型、句子、语言、推导、语法树等。

教学重点:语法,语义,文法的构造(三) 词法分析 教学内容: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词法分析器的设计方法——状态转换图的

实现,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LEX 的一般描述和实现。 教学要求:了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熟练掌握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原理和方

法,能够以转换图为工具使用某种语言的编写并调试一个扫描器。在正确理解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的有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了解词法分析的自动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设计方法,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的等价性,有限

课程编码:03991050、03022080

103

自动机的确定化和最小化。本章教学结束后,安排 2 学时的试验。

(四)语法分析——自上而下分析 教学内容:语法分析器的功能,自上而下分析面临的问题,LL(1)分析法,递归下

降分析,预测分析程序。 教学要求:理解自上而下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掌握递归下降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如消

除左递归、消除回溯、构造递归下降子程序。理解预测分析方法,掌握预测分析表的构造方法、LL(1)文法的定义。

教学重点:消除左递归,消除回溯、递归下降子程序的构造,预测分析表的构造。(五)自下而上分析 教学内容:自下而上分析的基本问题,算符优先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表和优先函数

的构造,LR 分析器的基本原理,LR文法,LR(0)、SLR、LR(1)分析表的构造,语法分析器的自动产生工具 YACC。

教学要求:理解自下而上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有关归约、短语、句柄、规范归约等概念。掌握算符优先分析法,了解算符优先表和优先函数的构造技术。了解 LR 分析器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能够构造 LR(0)、SLR、LR(1)分析表。了解 YACC 实现自动产生分析表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算符优先分析表和优先函数的构造,LR(0)、SLR、LR(1)分析表的构造。注:四、五两部分教学结束后,安排 4学时的实验,完成语法分析模拟(局部实现)。(六)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教学内容:语法制导翻译的基本思想,属性文法的基本概念,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方

法,在自上而下分析和自下而上分析中的属性计算。 教学要求:理解语法制导翻译和属性文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属性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属性的计算。(七)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 教学内容:中间语言的形式——后缀式、图表示法、三地址代码,说明语句的语义分析,

赋值语句的翻译,布尔表达式的翻译,控制语句的翻译,过程调用的处理,类型检查。 教学要求:熟悉几种中间语言的描述,掌握各种语句的翻译方法,会给出各种语句的

语义规则和语义子程序。 教学重点:表达式和控制语句的翻译。(八)符号表 教学内容:符号表的组织和作用,符号表的整理和查找方法,名字的作用范围,符号

表的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符号表的作用、组织方法和包含的一般内容,掌握名字作用

104

域分析。 教学重点:符号表的作用、组织方法和内容,名字的作用范围。

(九)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 教学内容:运行时目标程序的活动,参数传递机制,运行存储器的划分,静态存储分

配——FORTRAN存储分配,简单栈式存储分配,嵌套过程语言的栈式实现,堆式动态存储分配,面向对象语言的存储分配。

教学要求:了解目标程序运行时存贮空间的使用和组织管理方法,熟悉参数传递机制,理解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的基本思想,了解 FORTRAN 数据区管理方法及其内容,掌握栈式分配中活动记录的作用、组织、内容及使用,掌握目标程序运行时动态运行栈的内容的组织和变化过程。对面向对象语言的存储分配机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栈式存储分配的实现。 (十)优化

教学内容:优化的概念,局部优化,基本块的 DAG表示及其应用,循环优化。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代码优化的含义、作用,掌握利用DAG表示进行局部优

化的方法,掌握循环优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DAG表示及其应用,循环优化。

(十一) 目标代码生成 教学内容: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问题,简单代码生成器,寄存器分配, DAG 的目标代

码,窥孔优化。 教学要求:了解代码生成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理解待用信息、寄存器描述和地址描述

等概念,掌握简单代码生成器的生成算法、寄存器分配策略,了解DAG 的目标代码生成、窥孔优化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单代码生成器的生成算法。

三、 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概论 22 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 43 词法分析 8 24 语法分析--自上向下分析技术 10 25 语法分析--自下向上分析技术 10 26 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27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 28 符号表 19 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 1

105

10 优化 111 目标代码生成 1

小 计 42 6 48

四、 实验项目表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要求 学时数

1 词法分析 用代码实现带符号的整数的有穷自动机

1、掌握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2、用DFA 实现词法分析

2

2 语法分析——递归下降子程序法

用递归子程序法构造语法分析程序

1、掌握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思路2、详细了解递归子程序法的分析处理

2

3 语法分析——SLR(1)语法分析

构造 SLR(1)分析程序,利用它进行语法分析,判断给出的符号串是否为该文法 识 别 的 句 子 , 了 解LR(K)分析方法是严格的从左向右扫描,和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通 过 对样本语言 TINY语言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

小 计 6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出勤、作业得分。(2)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实验平时出勤、实验准备及过程、实验表现及实验报告等。(3)期末考试成绩即期末考试卷面得分。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20%+实验成绩 20%+期末考试成绩 60%。

六、有关说明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2、本课程的先修实践性环节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有关要求见

106

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3、教学参考书(1)教材: 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陈火旺.国防工业出版社(2)参考书籍: 编译原理及实践 (美).Kenneth C.Louden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幸儿编著《计算机编译原理》.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 龚天富、侯文永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编译原理——学习指导与典型题解析.刘春林等编著.国防工业版社4、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形式语言理论与编译实现相关的基础概念, 了解与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从形式语言理论的角度, 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及其与编译程序的联系。做习题是理解课程中基本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习题, 并注意解题规范化。学生也应重视配合教学, 做好上机实习。

执笔人:何中胜 审核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107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编译原理 课程代码 03 991050 、 03022080 课程总学时数 42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6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技术性很强的

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课前预习,课后

复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更要认真进行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编译的基本过程,掌握各个编译阶段的功能与常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技巧。二、 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词法分析 21、掌握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2、用DFA 实现词法分析 √ √

2

语法分析——递归下降子程序法

2

1、掌握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思路2、详细了解递归子程序法的分析处理3、用递归子程序法实现语法分析

√ √

108

3

语法分析——LR(1)语法分析

2

构造 LR(1)分析程序,利用它进行语法分析,判断给出的符号串是否为该文法识别的句子,了解 LR(K)分析方 法 是严格的从左向右扫描,和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 √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实验成绩由每个实验成绩平均所得。每个实验得

分由实验预习、实验结果(运行结果)、实验报告三部分得分相加而得,其中,实验预习占30%,实验结果(运行结果)占 40%,实验报告占 40%。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常州工学院出版《编译原理及实验 》 (美)Kenneth C.Louden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五、有关说明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实验项目中,实验一、二、三都为必开实验,完成该实验必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每个

实验,学生课外应该安排 2-4 学时的上机调试。执笔人:何中胜

审核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109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 48(40+8),学分数 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三)任务:1.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 学习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测试。3. 培养学生组建、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工作

原理和各种网络协议规程。(一)计算机网络概论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

标,掌握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重点:三种信息交换方式;四种时延;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OSI 参考模型的基本结

构和各层的功能。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二)物理层理解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知识,传输媒体,各种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与模拟

传输系统。教学内容:(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3)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媒体

课程代码:03011080

110

(4) 信道复用技术(5) 数字传输系统与模拟传输系统重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信息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与模拟传输系统;编码与调

制。难点:数字传输系统与模拟传输系统; (三)数据链路层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点对点的链路层协议,多点接入的链路层协议 CSMA/

CD,以太网,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网络扩展,以太网设备。教学内容:(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检测,流量控制,可靠传输控制。(2) 点对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3)多点接入的 CSMA/CD协议(4)局域网的基本概念(5)以太网协议(6)网络扩展及设备。(7)虚拟局域网。(8)无线局域网重点 : 数据链路层的 功能;差错检测;可靠传输机制;PPP 协议;多点接入的

CSMA/CD协议;MAC协议。难点:以太网协议;可靠传输机制;

(四) 网络层 掌握网际 IP协议,IP 地址及其分类、子网与超网,路由协议,其它网络层协议,了解

IP多播与 IPv6。教学内容:(1)网络层的功能。(2) IP协议:分类 IP 地址、IP 数据报、ARP协议、分组转发。(3)子网划分与分组转发。(4)超网划分与分组转发。(5) ICMP协议(6)路由协议:RIP,OSPF,BGP(7) IP多播(8)虚拟专用网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NAT(9) IPv6重点:IP协议;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ARP协议、ICMP协议;各种路由协议;

分组转发过程。难点: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分组转发过程;路由协议RIP。(五) 运输层 了解端口号的作用,掌握 UDP协议的数据包结构,掌握 TCP协议的连接、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教学内容:(1) 运输层的功能

111

(2)端口(3) UDP协议(4) TCP协议(5) TCP连接管理(6) TCP可靠传输(7) TCP流量控制(8) TCP拥塞控制重点:端口,UDP协议;TCP协议;TCP连接管理;TCP可靠传输;TCP流量控制。难点:TCP连接管理;TCP可靠传输;TCP流量控制。(六) 应用层 了解掌握应用层常见的各种协议。教学内容:(1) 应用层的概念;(2) DNS(3) FTP(4)电子邮件(5) WWW(6) DHCP重点:DNS;FTP;电子邮件;WWW;因特网上的音频和视频服务。难点:DNS;电子邮件。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 学时 6 学时2 物理层 4 学时 4 学时3 数据链路层 8 学时 2 学时 10 学时4 网络层 10 学时 2 学时 12 学时5 运输层 6 学时 6 学时6 应用层 6 学时 4 学时 10 学时小计 40 学时 8 学时 48 学时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序号 内容 实验学时实验一 网线的制作与组建局域网 2 学时实验二 路由器的配置 2 学时实验三 WEB 和 FTP服务器的配置 2 学时实验四 DNS 和 DHCP服务器的配置 2 学时小计 10 学时

五、有关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如下:

112

《集成电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有: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执笔人:徐则中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11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二、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局域网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

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协议规程。通过本实验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常用的局域网组建、维护、管理等网络工程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网线的制作与组建局域网 2

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网线的制作,测试方法。

2 路由器的配置 2掌握在路由器上进行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配置与测试。

3WEB 和 FTP 服务器的配置 2

掌握 Web 站点和 FTP站点服务器的配置与测试。

4 DNS 和 DHCP 服务器的配置 2

掌 握 DNS 服务器的 配置方法,利用 DNS进行域名解析的方法。掌握 DHCP服务器的配置、测试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微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测试工具、网络操作系统

四、考核方式1.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2.实验成绩:预习占 20%、实验操作占 40%、实验报告占 40%。

五、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114

1.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2.高传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自编

执笔人:徐则中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115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40+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

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根据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 软件工程概述教学内容: 1.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定义2. 软件工程的目标、内容、软件工程的原则3. 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开发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软件危机的产生及其表现形式;2、了解软件生命周期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型;3、理解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特点,软件生存期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4、深刻理解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二)、 可行性研究教学内容: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2、可行性研究的步骤3、系统流程图4、成本/效益分析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的可行性分析过程及成本估算2、明确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和主要任务3、熟练掌握可行性研究的技术方法。(三)、 结构化需求分析

教学内容:

课程代码:03022110、03992070

116

1、结构化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2、结构化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步骤、 需求分析的原则3、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4、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5、基本符号6、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7、数据字典 8、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9、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Warnier-Orr 方法10、 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

教学要求:1、深刻理解需求分析阶段的概念及任务。2、熟练掌握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一结构化分析方法。(四)、 结构化设计

教学内容:1、概要设计的任务与步骤2、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3、概要设计的方法4、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5、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6、详细设计的方法7、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教学要求:1、深刻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任务,熟练掌握结构化设计方法。2、 深刻理解模块化、抽象、信息隐敝、模块独立性等概念,明确度量模块独立性的标准:藕合性与内聚性。

3、掌握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概要设计的步骤、方法4、了解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5、掌握详细设计方法6、了解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7、熟练使用详细设计描述方法来设计模块中的算法及程序的逻辑结构8、了解人机界面设计的方式9、了解对程序复杂程序的定量度量的估计方法(五)、 结构化实现

教学内容:

117

1、编码2、软件测试基础:目标、准则及其方法3、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4、白盒、黑盒测试技术5、调试的过程和途径6、软件可靠性教学要求:1、掌握几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2、领会程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3、理解软件测试的概念与主要任务,掌握软件的排错技术和软件可靠性的评测方法4、了解软件测试的目标、原则以及测试方案的建立和测试过程。5、掌握测试实例的构造方法(六)、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2、面向对象的概念3、面向对象的模型图形表示

教学要求:1、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掌握三种模型的基本概念。(七)、 面向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基本过程2、面向对象的系统模型的建模方法3、需求陈述4、面向对象分析实例教学要求:1、了解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基本过程2、面向对象的系统模型的建模方法(八)、 面向对象的设计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启发规则及软件重用的定义 2、系统分界及各问题域:人-机交互、任务管理、数据管理等子系统的设计过程3、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教学要求:

118

1、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过程2、掌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九)、 面向对象的实现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2、程序设计风格3、测试策略4、设计测试用例教学要求:1、了解编码设计的目标与任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以及程序设计风格的

重要性2、掌握面向对象的测试过程和方法(十)、 软件维护教学内容:1、软件维护的概念。2、软件维护活动。3、程序修改的步骤及修改的副作用。4、软件可维护性。5、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6、逆向工程和再工程。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维护的概念和活动。2、理解程序修改的步骤及修改的副作用。3、掌握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4、了解逆向工程和再工程。(十一)、 软件工程标准化和软件文档教学内容:1、软件工程标准化。2、软件质量认证。3、软件文档的作用和分类。4、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教学要求:1、深刻理解软件工程标准化。2、熟悉软件质量认证。3、理解软件文档的作用和分类。

119

4、理解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十二)、 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内容:1、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度量。2、软件项目的估算。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4、软件项目进度安排。5、软件项目的组织和计划。6、软件配置管理。教学要求:1、理解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度量。2、掌握软件项目的估算。3、掌握软件开发成本估算。4、掌握软件项目进度安排。5、熟悉软件项目的组织和计划。6、掌握软件配置管理。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一 软件工程概述 2 2二 可行性研究 2 2三 结构化需求分析 4 4四 结构化设计 6 6五 结构化实现 2 2六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4 4七 面向对象的分析 6 6八 面向对象的设计 4 4 8九 面向对象的实现 2 2十 软件维护 2 2

十一 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软件文档 2 2十二 软件项目管理 4 4 8

小计 40 8 48

120

四、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4

使用 Visio 2000 和 EA 软件绘制用例图( USE CASE图);使用 Visio 2000 和EA 软件绘制类图使用 Visio 2000 和 EA 软件绘制状态图、顺序图、配置图

2 项目管理实验 4

使用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和软件版本管理软件进行软件开发和计划管理。了解软件开发计划管理和软件代码管理技术

五、有关说明1、课程建议教材《软件工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张海藩

2、课程建议参考书[1]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 屠立德 《软件工程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版[3] 王博、晓龙《面向对象的建模、设计技术与方法》 北京希望电脑公司,1996版[4]袁兆山译 《软件工程 JAVA语言实现》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版3、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或实践性环节的名称和内容 学习本课程要求有一定的程序设计经验。因此,应至少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课程。 本课程涉及到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的一些知识和概念,因此先导课程为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

编 订 人:费贤举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21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 课程代码 03022110 、 03992520 课程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2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既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

实验的目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为课程设计做好准备。实验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软件工程工具。

二、 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4

使用 Visio 2000 和 EA 软件绘制用例图( USE CASE图);使用 Visio 2000 和EA 软件绘制类图使用 Visio 2000 和 EA 软件绘制状态图、顺序图、配置图

2 项目管理实验 4

使用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和软件版本管理软件进行软件开发和计划管理。了解软件开发计划管理和软件代码管理技术

三、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30%。实验成绩由具体的上机表现(出勤情况、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遵守纪律情况)综合评定。

122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常州工学院出版五、有关说明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查阅资料和上机实验。实验报告采用电子文档或实验报告书面提交。

编 订 人:费贤举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2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6(38+18),学分数:3.5)

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本课程借助 VB.NET语言讲授面向对

象程序设计,进行面向对象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学习、设计及实现,使学生掌握其方法、原则与理论,具有一定的面向对象设计、开发能力。为后续课程及大型应用软件的研究、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面向对象基本思想、可视化编程机制,掌握 VB.NET语言及编程技术。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属于新一代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学习、讨论现代主流的面向对象理论与程序设计方法。本课程借助于纯的面向对象语言 VB.NET来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包括基础知识、思维方式、理论原则与设计方法。

1. 面向对象概述教学内容:(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3) 面向对象的特征(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4) GUI程序设计概述教学要求:

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系统分析与

设计方法,了解GUI程序设计的特点。2. VB.NET 概述 教学内容:

(1) VB.NET的特点(2) VB.NET的集成开发环境(3) 创建一个简单的VB.NET应用程序

教学要求:介绍 VB.NET 的特点、熟悉 VB.NET 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定制系统集成开发环

境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 VB.NET 应用程序从界面设计到代码设计、程序编译和程序运行的全过程。

3. VB.NET 的语言结构  教学内容:

课程代码:03992060、03042060

124

(1) VB.NET的语言特性(2)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3) 控制结构(4) 函数与过程(5) 数组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 VB.NET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 VB.NET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变

量、常量、数组、表达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Function、Sub、参数传递。4. Windows窗体与控件

教学内容:(1) Windows窗体(2) 事件处理模型(3) 控件的属性和布局(4) 常用控件的使用

简单控件(Button、Label、TextBox、PictureBox、Timer) 基 本 控 件

(LinkLabel、GroupBox、Panel、RadioButton、CheckBox、ListBox、CheckedListBox、ComboBox、ImageList、Hscroll

菜单与工具栏控件(MaiMenu、ContextMenu、ToolBar、NotifyIcon 其 它 控 件 *

(ProgressBar、TrackBar、NumericUpDown、DomainUpDown、MonthCalendar、DataTimePicker、TabControl

设 计 Windows 风 格 的 界 面 *(TreeView、ListView、StatusBar、ToolTip、HelpProvider、StatusBar

(5) 键盘事件处理(6) 鼠标事件处理(7) 多文档界面窗口(8) 使用预定义对话框

消息对话框 输入对话框 MessageBox 对话框 通用对话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明确常用件的功能,熟练使用【属

125

性】窗口设置属性,能为控件的事件过程编写简单代码。5. 面向对象编程

教学内容(1) 命名空间(Namespace)(2) 类(Classes)(3) 对象(Objects)(4) 封装(Encapsulation)(5) 重载(Overloading)(6) 继承(Inheritance)(7) 重写(Overriding)(8) 接口(Interfaces)(9) 多态性(Polymorphism)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及其 VB.NET 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方法。

6. 程序调试与异常处理 教学内容:

(1) 程序中的错误类型(2) 程序的调试(3) 异常处理的概念(4) 非结构化异常处理(5) 结构化异常处理(6) 生成可执行文件教学要求:

掌 握 VB.NET 的错误类型, 掌 握 VB.NET 的错误处理 机制。熟练 掌 握VB.NET 的调试工具及常用的调试方法。

7. 文件和流教学内容:(1) 简介(2) 文件和流(3) Directory 类和 File 类的使用(4) 顺序存取文件、顺序存取文件的创建以及顺序文件的读写操作(5) 随机文件、随机文件的创建和随机文件的读写操作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在VB.NET 中如何操作文件。

126

8. 数据库编程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3) ADO.NET 对象模型(4) 用ADO.NET编程:从数据库 中提取信息(5) 用ADO.NET编程:修改数据库(6) 使用Crystal Report制作报表教学要求: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 ADO.NET 数据库访问方法。了解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掌握进行数据库程序设计的基本的方法和思路。

9. 图形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

(1) 简介(2) 图形环境和 Graphics 对象(3) 颜色控制、字体控制(4) 常用图形(线、矩形、椭圆、圆、圆弧、多边形和折线)的绘制方法(5) 多媒体简介(6) 图像的加载、显示和缩放(7) 动画制作(8) Windows媒体播放器教学要求:

掌握 VB.NET 中与图形处理、多媒体有关的内容。 说明:大纲中注有*的章节为提高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安排学生课后自学。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面向对象概述 2 2

2 VB.NET 概述 2 2 43 VB.NET 的语言结构 6 2 84 Windows窗体与控件 8 2 105 面向对象编程 8 2 106 程序调试与异常处理 2 2 47 文件和流 4 4 88 数据库编程 6 4 10

127

小计 38 18 56

四、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VB.NET 的 IDE 2

熟 悉 VB.NET 的 开 发 环境,掌握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 √

2 VB.NET编程基础 2

掌 握控制结构的编程 方法;掌握函数、过程、数组的定义及使用方法

√ √

3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2

掌握创建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的过程;熟练掌握键盘事件、鼠标事件过程的编写技巧;常用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 √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

掌握类的定义与对象的创建,VB.NET 中继承和多态的实现

√ √

5 程序调试与异常处理 2

学会利用 IDE 中的调试工具来发现、清除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学会编写出错处理程序

√ √

6 文件访问方法 4掌握在程序中如何创建和、读写顺序文件、随机文件 √ √

128

7 数据库编程训练 4

对学生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编程训练,重点是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步骤:初步设计、功能实现、运行和维护程序。加深和巩固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为学习更深层次理论知识和复杂应用程序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 √

五、有关说明1. 课程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Visual Basic.NET 程序设 计 专家指南(原书第 2 版) , ( 美 ) H.M.Deitel , P.J.Deitel著,王慧英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VB.NET 程序设计精讲,周卫、赵中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VB.NET 应用教程,童爱红、刘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VB.NET编程入门,麦中凡、何玉洁、李烨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3

2.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或实践性环节的名称和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

3. 课程考试与考核要求平时实验(含课堂参与表现):40%期考成绩:60%

执 笔 人:王文琴审 定 人:奚 吉 批 准 人:胡智喜

12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课程代码 03042060 、 03992060 课程总学时数 56 学分数 3.5 实验总学时数 1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7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 VB.NET 应用程序的编辑、编

译、运行,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及运行环境。通过设计程序、上机实践,训练其面向对象的思维,使其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方法和 VB.NET 程序设计的开发过程,为后续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实验成绩由每个实验成绩平均所得。每个实验

的成绩由具体的上机表现(出勤情况、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课堂主动性等)综合评定。

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Visual Basic.NET 程序设计专家指南(原书第 2版),(美)H.M.Deitel , P.J.Deitel著,王慧英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VB.NET 程序设计精讲,周卫、赵中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VB.NET 应用教程,童爱红、刘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VB.NET编程入门,麦中凡、何玉洁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常州工学院

四、有关说明本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开设借助 VB.NET介绍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专业。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130

五、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VB.NET 的 IDE 2

熟悉 VB.NET 的 开 发 环境,掌握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 √

2 VB.NET编程基础 2

掌 握控制结构的编程 方法;掌握函数、过程、数组的定义及使用方法

√ √

3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2

掌握创建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的过程;熟练掌握键盘事件、鼠标事件过程的编写技巧;常用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 √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

掌握类的定义与对象的创建, VB.NET 中继承和多态的实现

√ √

5 程序调试与异常处理 2

学会利用 IDE 中的调试工具来发现、清除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学会编写出错处理程序

√ √

6 文件访问方法 4掌握在程序中如何创建和、读写顺序文件、随机文件 √ √

7 数据库访问方法 4

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掌握数据绑定控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 ADO.NET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掌握制作简单报表的方法

√ √

执笔人:王文琴审定人:奚 吉

131

批准人:胡智喜

132

Java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6(40+16),学分数:3.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Java,并能用它

编制面向对象和网络化的程序。该课程主要介绍 Java语言的基本构成(如数据类型、表达式、语句、程序结构等),类及其扩展,包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讲述 Java语言三个基本设施:异常、线程及字符串处理等;介绍 Java语言系统级类库,包括文件与流、类型编程、实用工具及系统程序设计;介绍 Java语言的一些应用级类库及其编程技术,包括 Applet、图形及图形用户接口、网络 、Servlet 概念、JavaBeans 概念以及数据库编程。

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加深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解,学会编写 Java 程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为将来其他的基于 Java 的 Web 数据库等各种开发打下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Java 概述以及运行环境建设 教学内容:

1. Java发展简史2. Java语言的特点与优势3. Java语言程序运行环境建设

教学要求:

课程代码:03042080

133

了解 Java 的发展历程,掌握 Java 的概念,并通过与 C/C++的差异理解Java语言的特点与优势。了解 JDK1.4 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与特点,并通过简单实例体会用法。

(二)、Java语言基础 教学内容:

1. Java的数据类型、常量及变量2. 关键字、运算符和表达式3. 程序流程控制及数组、字符串4. 两类不同的 Java应用程序

教学要求:

掌握 Java的数据类型、常量及变量、关键字、运算符和表达式,熟悉Java 程序流程控制,通过实例理解两类最简单的 Java 程序编制方法。

(三)、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2. 类、接口和程序包3. Java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 应用举例

    教学要求: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有关类、接口和程

序包等基本概念;掌握在 Java语言中如何实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四)、Applet 与图形处理 教学内容:

1.Applet 及其应用134

2.图形坐标系统3.字体与颜色设置4.各种绘图指令5.导入现有的图形文件   教学要求:

了解 Applet 的基本概念,掌握 Applet小程序的用法;了解 Java语言的图形坐标系统及各种绘图指令。掌握如何装载图形文件。

(五)、多线程与动态效果教学内容:

1. 多线程的概念2. 多线程实现与管理3. 动态效果的实现4. 闪烁问题的解决

     教学要求:理解多线程机制的基本概念,掌握 Java语言中多线程的实现与管

理方法;了解动画机制并学会实现动画同时能够解决闪烁现象。(六)、AWT 与事件处理

教学内容:1.AWT 基本概念2.常见AWT控件用法3.外观控制器的用法4.鼠标事件

135

5.键盘事件6.事件处理程序

  教学要求:了解 AWT 基本概念,掌握常见 AWT控件与常用的外观控制器用法。

了解事件驱动机制,熟悉常见的键盘与鼠标事件的用法同时会编写事件处理程序。

(七)、例外处理与 I/O处理 教学内容:

1. Java例外处理机制2. 例外处理方法3. 输入输出流基本概念4. 常用 I/O流的用法5. 其他相关的类

教学要求:了解 Java例外处理机制,学会编写 Java出错处理程序。了解输入

流与输出流的概念及常见的输入输出流子类的用法,同时理解文件类的用法。

(八)、网络功能与 Servlet、JavaBeans编程教学内容:

1. 网络编程基本概念2. URL 数据传输及 SOCKET编程3. Servlet 简介以及编程示例

136

4. JavaBeans 简介以及应用教学要求:

理解如何通过 URL传输数据,理解 C/S 基本概念,学会在 Java语言中编写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通信程序。了解 Servlet 概念、Servlet 开发环境的搭建及 Servlet 的工作原理与生命周期。了解 JavaBeans 的概念以及组件模型,了解 JavaBeans 组件的创建及其应用。

(九)、数据库处理教学内容:

1. JDBC 简介2. RMI 概述3. Java访问数据库

教学要求:理解 JDBC 概念,了解 RMI,熟悉 Java访问数据库基本方法与编

写数据应用程序的基本过程。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1

Java 概述 2 2

2Java语言基础 6 2 8

3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 2 6

4Applet 与图形处理 6 2 8

5 多线程与动态效果 4 2 6

6AWT 与事件处理 4 2 6

137

7 例外处理与 I/O处理 4 4

8 网络功能与 Servlet、JavaBeans编程 6 4 10

9 数据库处理 4 2 6

小 计 40 16 56

四、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JDK 开发环境掌握及最简单的 Java 程序 2

了解 JDK1.2 开 发 环境及编译applet 和 application 的基本方法,基本调试方法及简单的 applet 的编程过程

2复数运算的设计与实现 2

掌握 Java属性变量、方法熟练;掌握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掌握方法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3电子时钟(数字与图形两种) 2

掌握 Java applet 程序中其他类库、包的函数使用,学会 java 图形程序的编写方法。

4 钟摆实验 2

理解 Java多线程的机制,掌握 Java

动画编程方法并学会消除闪烁现象。

5基于 Java 的 WEB 聊天室 4

掌握 Java 输入 /输出流类使用方法,理解 Java 的 SOCKET编写服务器/客户机程序的基本方法。

6 电梯管理模拟实验 2

理解并掌握 Java 的 awt控件和事件处理的方法,并学会对事物抽象归纳成类的方法。加深对多线程的理解。

7 数据库的访问方法 2

掌握 Java 数据库的创建方法、掌握利用 sql 类库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138

五、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总评成绩:期末考试 60%

平时作业、实验 40%

六、有关说明1.教学建议考虑到这是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学生应尽可能的联系实际,了解最新应用

发展趋势。学生通过借助实践活动以及上网调查了解,剖析和研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基于 Java网络编程等方面的各种实例与应用是极为必要的

2.课程建议教材:张永常等, 《JAVA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3.课程建议参考书:John Cowell著, 《Java 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Bruce Eckel, 《Java编程思想》, 机械工业出版社徐永森, 《Java 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环境》,南京大学出版社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C/C++程序设计》、《Internet 应用技术》等课程后继课程:Web 开发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设

制定责任人:蒋 巍审核人: 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139

Java 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6)

三、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学生对 JAVA 中各知识点的掌握、灵活运用和实践能力情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编写、调试、运行源程序的能力,加深和提高学生运用 JAVA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JDK 开发环境掌握及最简单的 JAVA 程序 2

了解 JDK1.2 开 发 环境及编译applet 和 application 的基本方法,基本调试方法及简单的 applet 的编程过程

2复数运算的设计与实现 2

掌握 JAVA属性变量、方法熟练;掌握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掌握方法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3电子时钟(数字与图形两种) 2

掌 握 JAVA applet 程序中 其 他 类库、包的函数使用,学会 java 图形程序的编写方法。

课程代码:03042080

140

4 钟摆实验 2

理解 JAVA 多线程 的 机制 , 掌 握JAVA 动画编程方法并学会消除闪烁现象。

5基于 JAVA 的 WEB聊天室 4

掌握 JAVA输入/输出流类使用方法,理解 JAVA 的 SOCKET 编写服务器/客户机程序的基本方法。

6 电梯管理模拟实验 2

理解并掌握 JAVA 的 awt控件和事件处理的方法,并学会对事物抽象归纳成类的方法。加深对多线程的理解。

7 数据库的访问方法 2

掌握 JAVA 数据库的创建方法、掌握利用 sql 类库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中成绩的 20%,其中:实验成绩考核中实验准备占

20%、实验考核占 50%,实验报告占 3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常州工学院出版

五、有关说明 (需要说明的问题:如使用对象、先修课程等)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查阅资料和上机实验。实验报告采用电子文档或实验报告书面提交。

制定责任人:蒋 巍审核人: 奚 吉

141

批准人:胡智喜

142

系统分析与建模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2(32+10),学分数:2.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该课程为计算机专业课,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建模语言UML 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UML语言的特点和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建模的基本过程。为从事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和设计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UML 简介教学任务:

1.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介绍2.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3.UML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教学要求:介绍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等,同时介绍面向

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 UML作为面向对象方法的国际标准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二)UML语言概述教学任务:

1. UML语言的基本结构2. UML语言模型和图形3. 视图、图、模型组织、公共机制、扩展机制4. 使用UML建模5. UML支持的工具

教学要求:简要介绍 UML语言的概念、组成内容和定义方法,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

UML语言以及正确掌握其方法。这里的基本内容包括:UML模型、图形、视图、图、模型组织等。

(三)USE CASE 图教学任务:

1.USE CASE图概述2.用例图USE CASE3.活动者和角色4.描述用例5.测试用例6. 实现用例

教学要求:介绍 USE CASE图的基本用法,能够熟练的使用 USE CASE图进行问题论

域的分析,绘制USE CASE图。(四)对象类图和对象图

课程代码:03042880

143

教学任务:1.对象类图2.对象类的关联3.聚合和组合4.泛化和依赖5.对象图与接口6.高级对象类与模板7. 对象类图的用法

教学要求:介绍对象类图与对象图的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对象类图和对象图表

达对象的静态结构和对象之间的关联,掌握高级对象类与模板的特殊用法。(五)交互图

教学任务:1.顺序图2.协同图3.交互图的应用

教学要求:介绍交互图的一般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两种交互图(顺序图和协同

图)表示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掌握顺序图和协同图在表达问题的异同。

(六)状态图教学任务:

1.状态机和状态图2.转移3.并发状态图4.状态图的应用

教学要求:介绍状态图一般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状态图表示系统模型的状态变

化的动态特征,掌握状态机和状态图的转化关系以及状态图的基本应用。(七)活动图

教学任务:1.活动图的基本元素2.活动的分解3.并发4.活动图的应用

教学要求:介绍活动图表示的一般方法,能够熟练的运用活动图表示系统的动态模型,

掌握活动图分解的基本方法和并发活动图的表示方法。(八)包图

教学任务:1.包及其联系2.包图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介绍包图的一般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包图封装对象类图和对象类,

144

掌握包图的一般使用技巧和优化方法。(九)物理图

教学任务:1.组建图2.配置图3.节点建模

教学要求:介绍物理图表示的一般方法,能够熟练的构建组件图和对物理模型进行配

置,学会对复杂节点进行组件建模。(十)一个实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教学任务:1.系统需求2.问题分析3.静态建模4.动态建模5.物理建模

教学要求: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学习使用 UML语言建立系统模型,包括系统的静态模

型和动态模型,最终构建系统的物理模型。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UML 简介 4 4

2 UML语言概述 6 6

3 USE CASE图 4 2 64 对象类图和对象图 4 2 65 交互图 4 2 66 状态图 4 2 67 活动图 2 2 48 包图 1 1

9 物理图 1 1

10 一个实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2 2

合计 32 10 42

四、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时数必开/选开

每台套人

数目的要求

1 用例图设计 2 必 1 掌握 UML 中用例图建立方法2 类图和对象图设计 2 必 1 掌握 UML 中类图和对象图建

145

立方法3 交互图设计 2 必 1 掌握 UML 中交互图建立方法4 状态图设计 2 必 1 掌握 UML 中状态图建立方法5 系统实现(课外) 2 必 1 实现系统代码并测试

合计 10

五、有关说明课程教材与参考书:《UML 与系统分析设计》 张龙祥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UML 对象设计与编程》 刘润东 著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UML 设计核心技术》 蒋惠等 著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执 笔 人:唐学忠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46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软件体系结构典型类型,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软件体系结构案例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系统结构角度分析现有的软件系统,并能利用所学到的有关软件体系结构的知识设计和实现新系统。学生应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典型软件体系结构,提高分析和理解软件系统的能力和软件设计的能力,并能结合软件工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教学内容:

5、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及在软件设计中的地位;6、 软件体系结构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要求:7、 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意义和当前的现状;8、 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9、 理解软件体系结构对于系统分析和演化、软件开发和重用的作用。

课程代码:03042030

147

(二)、基本软件体系结构类型教学内容:1、 管道和过滤器结构;2、 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组织;3、 基于事件触发的系统;4、 分层结构;5、 共享资源结构;6、 解释器;7、 过程控制系统;8、 其它常用体系结构。教学要求:1、理解各种风格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特点。2、掌握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场合与实例。

(三)、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 教学内容:

1、 软件体系结构形式化模型和描述;2、 特定软件的体系结构描述3、 体系结构风格描述4、 体系结构的定制描述;5、 非形式化描述。

教学要求:1、 深刻理解软件体系结构形式化模型及其描述方法。

148

2、 掌握常见ADL语言特点及其描述方法。

(四)、基于对象和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 CORBA;

2、 JavaBean;

3、 DCOM;

4、 其它组件系统。教学要求:熟练掌握 CORBA,JavaBean,DCOM,其它组件系统等体系结构的特

点,并能够在实际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灵活运用。(五)、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指南及案例研究 教学内容:

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基本原则;2、 案例研究。

教学要求:1、 深刻理解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元模型,及各种设计方法;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分析,学会针对某些领域的需求设计出相

应的体系结构。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一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4

二 基本软件体系结构类型 8

149

三 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 6

四 基于对象和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 8

五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指南及案例研 6

小计 32 32

四、有关说明1、课程建议教材《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 冯冲等编著

2、课程建议参考书[1] Mary Shaw, David Garlan,《Software Architecture》,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美)霍夫曼等著 王千祥等译《实用软件体系结构》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版

3、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或实践性环节的名称和内容 学习本课程要求有一定的软件工程相关知识。

执 笔 人:费贤举

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50

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2(34+8),学分数:2.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

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在大型软件开发组织中管理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具备有关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工具,逐步培养管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掌握软件工程的有关知识;2. 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3. 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有关流程;4. 结合实际,把握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知识的协调使用5. 掌握项目管理软件 Microsoft project 2000 软件的使用方法

(八) 课程教学内容1、软件工程和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课程代码:03042290

151

(1) 软件的有关概念(了解)(2) 软件工程的概念和软件工程的主要内容(了解)(3) 项目的概念(理解)(4) 软件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解)

2、软件过程和软件过程模型(1) 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2) 软件过程和软件产品、软件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3) 软件过程模型(理解)(4) 各种软件过程模型的优缺点及模型选用(理解)

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念介绍(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意义(了解)(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提出与历史(了解)(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体系结构(理解)(4)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各个KPA介绍(理解)

4、软件需求管理与需求跟踪(1) 软件需求概念(了解)(2) 需求管理概念、方法与流程(理解)(3) 需求跟踪的意义与方法(了解)

5、软件估计(1) 软件估计概述(了解)(2) 软件估计的原因(了解)(3) 规模估计方法(理解)

152

(4) 工作量和成本估计方法(理解)6、软件项目计划

(1) 软件项目计划的内容(了解)(2) 生命周期的选择(了解)(3) 进度表的建立(掌握)(4) 软件项目计划模板使用(掌握)

7、软件项目计划跟踪与监控(1) 软件项目计划跟踪与监控的原则(理解)(2) 软件项目计划跟踪方法(理解)(3) 软件项目计划跟踪数据分析(了解)(4) 软件项目进度偏差调整(了解)

8、软件项目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意义(理解)(2) 风险标识(理解)(3) 风险规避(理解)(4) 风险对策(了解)

9、软件配置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的意义(了解)(2) 软件配置管理有关流程(理解)(3) 软件配置管理的方法(理解)(4) 软件配置库的结构(了解)

10、软件质量保证

153

(1) 软件质量保证的作用(了解)(2) 软件质量保证的组织(了解)(3) 软件质量保证的流程(理解)(4) 软件质量保证的活动(理解)(5) 软件质量保证的有关报告(了解)

11、软件同行评审(1) 同行评审意义(了解)(2) 同行评审的类别(理解)(3) 同行评审主审人和评审专家的选择(了解)(4) 同行评审的方法与流程(了解)(5) 同行评审实践(了解)

12、软件人员与组织管理(1) 软件人员管理(了解)(2) 软件组织管理(了解)(3) PSP 和 TSP介绍(了解)

13、软件项目管理实践(1)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 Microsoft 2000 及其使用(掌握)(2) 案例分析(了解)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课内实验 小计

1 软件工程和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2

2 软件过程和软件过程模型 2

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念介绍 4

154

4 软件需求管理与需求跟踪 2

5 软件估计 2

6 软件项目计划 4

7 软件项目计划跟踪与监控 2

8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2

9 软件配置管理 2

10 软件质量保证 4

11 软件同行评审 2

12 软件人员与组织管理 2

13 软件项目管理实践 4 8

小计 34 8 42

四、实验项目表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和要求 学时数

1 项目计划制定 掌 握如何使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0制定项目计划 2

2 理解项目(视图和报表) 掌 握 Microsoft project 2000 中视图、报表的使用方法 2

3 资源管理、成本管理 掌 握如何使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0进行资源管理和成本管理 2

4 项目控制和动态跟踪 掌 握如何使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0进行项目控制和跟踪 2

五、有关说明(一) 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应按照本教学大纲,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项目特别是软件项目管理各个阶段所需的基本技术和工具,初步具备制定项目计划和实施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软件工程(三)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55

《软件项目管理》,覃征,清华大学出版社《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Walker Royce,高等

教育出版社《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第五版),ROGER S.

PRESS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四) 考核方法

平时作业 20%、实验 20%、期末考试 60%

执 笔 人:王文琴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56

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 课程代码 0304229 0

课程总学时数 42 学分数 2.5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MS Project 2000 是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通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占有

75%的国际市场份额,适合各个行业进行项目管理。该软件凝集了许多成熟的项目管理现代理论和方法,因此能够高质量地管理各种类型的大、中型项目 。Project 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项目计划,使项目管理者从大量烦琐的计算绘图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实现项目进度和成本分析、预测、控制等靠人工根本无法实现的功能,使项目工期大大缩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应用该软件的企业和项目迅速增长。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 MS Project2000 软件的使用方法,逐步培养管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课程代码:03042290

157

1 项目计划制定 2 掌 握 如 何 使 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0制定项目计划 √ √

2 理解项目 2 掌握 Microsoft project 2000 中视图、报表的使用方法 √ √

3 资源管理、成本管理 2

掌 握 如 何 使 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0进行资源管理和成本管理

√ √

4 项目控制和动态跟踪 2

掌 握 如 何 使 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0进行项目控制和跟踪

√ √

158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实验成绩由每个实验成绩平均所得。

每个实验的成绩由具体的上机表现综合评定。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中文版 Project2003 实用培训教程 黄继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04-01  

五、有关说明本实验大纲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开设软件项目管理

课程的专业。先修课程:软件工程。

执 笔 人:王文琴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59

Java Web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30+18),学分数:3.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目前,J2EE 平台已经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 J2EE 技术中发展最迅猛的当属 Java Server Page(JSP)技术。几乎所有的基于 Java 的 Web 应用都使用JSP 技术。随着 JSP 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开始使用Web 应用框架。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 Java Web 开发中相关的技术、工具、技巧和方法。总体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关 Web 概念及 Web服务系统的组成。第二部分主要是重点介绍用于 Java Web 中技术,如 JSP、Servlet 组件以及相关技术等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讲解 Java Web 开发中的系统结构,MVC 设计模式以及 Struts 技术的介绍。第四部分主要讲解基于 Java Web 相关技术构建一个数据库系统实例。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Web 应用概述 教学内容:

4. Internet基础

5. Web 基础6. Web服务及系统组成

教学要求:介绍 Internet 的特点、应用,熟悉Web 定义及特点,以及 Web服务

的软、硬件环境。

课程代码:03022190

160

(二)、 JSP、Servlet 技术介绍 教学内容:

5. JSP 组件概念6. JSP 基本语法、标准动作、内置对象7. Servlet组件概念8. Servlet的配置、常用接口

教学要求:掌握 JSP、Servlet 的基本概念、JSP 的基本语法,熟练掌握 JSP 开发

页面的基本技术。掌握 Servlet 技术以及与 JSP 技术的关系。(三)、 MVC 设计模式以及 Struts 技术 教学内容:

5. MVC 设计模式的概念6. Struts 技术概念7. Struts 配置、控制器组件、模型组件、视图组件8. Struts 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 Java Web 开发的系统结构,了解MVC 设计模式。掌握

Struts 技术概念,利用 Struts 技术进行简单的应用开发。(四)、 Java Web 数据库开发 教学内容:

1. Web 数据库开发常用方案2. 数据库基础知识3. 基于 Struts 技术的数据库开发

161

   教学要求:理解Web 数据库开发常见技术方案,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知识,基

于 Struts 技术开发简单的 Web 数据库系统。说明:大纲中注有*的章节为提高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教

学方式。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Web 应用概述 2 2 4

2JSP、Servlet 技术介绍 6 4 10

3MVC 设计模式以及 Struts 技术 12 4 16

4Java Web 数据库开发 10 8 18

小计 30 18 48

四、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Java Web 开发环境构建与配置 2

熟悉 Java Web 开发环境构建与配置过程,掌握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2JSP、Servlet编程基础 4

掌 握 JSP 、 Servlet 的编程 方法;以及 JSP、Servlet 的关系

3Struts 配置及 简 单应用 4

了解 MVC 设 计模式 , 掌 握Struts 技术概念,利用 Struts

技术进行简单的应用开发。

162

4Java Web 数据库开发 8 基于 Struts 技 术 开 发 简 单 的

Java Web 数据库系统

五、有关说明1. 教学建议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在课后自己上机,且课后上机时间和实验中所安排的

时间应为 2:1,这样才能完成所有安排的实验内容。2. 课程建议教材:《精通 Struts:基于MVC 的 Java Web 设计与开发》 电子工业出版社3. 课程建议参考书:《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 电子工业出

版社《Struts Web 设计与开发大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Tomcat Web 开发及整合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4.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或实践性环节的名称和内容应在数据库原理之后;如教学计划中安排有 Java语言或多媒体课程,建议

将本课程安排在其后。5. 课程考试与考核要求

考试与考核方法:平时实验:30%

期考成绩:60%

课程考勤:10%

163

本大纲各章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试的内容。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率。

执 笔 人:蒋 巍审 定 人:奚 吉

批 准 人:胡智喜

164

Java Web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1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通

过掌握 JSP、Servlet 等开发技术,掌握 Java Web 开发中的系统结构,MVC 设计模式以及 Struts 等相关技术,通过开发环境构建与配置,开发基于 Java Web 的数据库系统。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如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Java Web 开发环境构建与配置 2

熟悉 Java Web 开发环境构建与配置过程,掌握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2JSP、Servlet编程基础 4

掌 握 JSP 、 Servlet 的编程 方法;以及 JSP、Servlet 的关系

165

3Struts 配置及 简 单应用 4

了解 MVC 设 计模式 , 掌 握Struts 技术概念,利用 Struts

技术进行简单的应用开发。

4Java Web 数据库开发 8 基于 Struts 技 术 开 发 简 单 的

Java Web 数据库系统

三、考核方式(考核主要有那几类方式;实验成绩的评定由那几部分组成及比例等)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中成绩的 30%,其中:实验成绩考核中实验准备占20%、实验考核占 50%,实验报告占 3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按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由学校出版、印刷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统一写作“常州工学院出版”)常州工学院出版

五、有关说明 (需要说明的问题:如使用对象、先修课程等)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查阅资料和上机实验。实验报告采用电子文档或实验报告书面提交。

执 笔 人:蒋 巍审 定 人:奚 吉

批 准 人:胡智喜

166

WEB 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30+1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WEB 开发技术是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

能够使学生对 WEB 开发的技术和工具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发展方向有所了解,能够学会ASP.net 工具,JSP 工具的使用,基于 web 的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为深入研究系统 WEB 应用程序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了Web 开发中相关的技术、工具、技巧和方法。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关 Web 概念及 Web服务系统的组成。第二部分主要是重点讲解如何策划网站、收集网站资料,素材准备、站点规划、动态网页效果,同时阐述如何申请域名空间,网站上传以及网站的测试、维护和安全等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讲解关于Web 数据库开发的常见技术方案分析与比较,重点阐述 MsSqlserver2000+IIS为支持的 Asp 技术开发 Web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过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了解并学会网站制作的基本思路与过程,理解Web 开发有关的技术,同时学会Web 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并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如: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等。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五)、 Web 概述 教学内容:

1. Internet基础2. Web 基础3. Web服务及系统组成

教学要求:介绍 Internet 的特点、应用,熟悉Web 定义及特点,以及 Web服务的软、

硬件环境。 (六)、 HTML 基础 教学内容:

1. HTML基本概念2. HTML基本结构与语法3. HTML页面技术4. CSS

教学要求:掌握 HTML 的基本概念、HTML 的基本结构与语法基础,熟练掌握 HTML页

面的基本技术。了解CSS并学会用CSS来实现有关网页显示效果。(七)、 Web站点设计 教学内容:

1. 各种Web 开发软件基础2. 网站规划与创建流程3. 素材准备4. 首页设计与风格选择5. 子页面设计与网站宣传6. 域名空间申请

课程代码:03022090

167

7. 站点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 Web站点设计的常用工具软件,熟悉网站基本规划与设计流程,

理解常用的网页的设计风格,学会域名申请与网站管理过程。(八)、 Web 数据库开发 教学内容:

4. Web 数据库开发常用方案5. VBScript 与数据库基础6. ASP 基础7. ASP 数据库开发

   教学要求:理解Web 数据库开发常见技术方案,掌握 VBScript脚本语言以及 ASP常

用对象的使用,熟悉 ASP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并能够使用 ASP 技术开发简单的Web 数据库系统。说明:大纲中注有*的章节为提高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方式。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Web 技术概述 2 22 ASP 开发环境 2 4 63 ASP 内置对象 4 44 ASP 服务器组件 2 26 ASP 数据库开发技术 4 6 106 ASP.net 开发环境 4 47 ASP.net服务器控件 4 48 ASP.ENT web 开发配置与 web服务 4 49 ASP.ENT 综合应用实例-图书管理系统 WEB

版4 8 12

小计 30 18 48

四、有关说明1. 教学建议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在课后自己上机,且课后上机时间和实验中所安排的时间应为

2:1,这样才能完成所有安排的实验内容。2. 课程建议教材:《WEB 开发技术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3. 课程建议参考书:《网站开发实例》 重庆出版社《即时应用ASP 组件》 人民邮电出版社《精通 VBScript》 清华大学出版社4.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或实践性环节的名称和内容

168

应在数据库原理之后;如教学计划中安排有 VB语言、Java语言或多媒体课程,建议将本课程安排在其后。

5. 课程考试与考核要求(1)考试与考核方法:平时实验、小制作:20%

期考成绩:60%课程考勤、课堂提问:20%

(2)本大纲各章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试的内容。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率。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基本概念 30%,操作20%,简单应用 30%,综合应用 20%。五、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首页设计与 HTML页面控件的使用 4

掌握常见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掌握建立一个 web站点的基本过程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2 web 数据库连接与访问 6

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利用 ASP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3 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8

掌握利用 ASP 对象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他 ASP 组件使用的方法

执 笔 人:费贤举审 定 人: 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69

WEB 开发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WEB 开发技术 课程代码 03022090   课程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实验总学时数 1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与网页开发工具制作网页和编写、调试、运行 ASP 程序的能力,加深和提高学生运用VBScript语言、WEB站点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如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二、 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首页设计与 HTML页面控件的使用 4

掌握常见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掌握建立一个web站点的基本过程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2 web 数据库连接与访问 6

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利用 ASP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3 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8

掌握利用 ASP 对象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他 ASP 组件使用的方法

三、 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中成绩的 30%,其中:实验成绩考核中实验准备占 33%、实验考

核占 33%,实验报告占 34%。四、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Web 开发技术实验指导书》 常州工学院出版

课程代码:03022090

170

五、有关说明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查阅资料和上机实验。实验报告采用电子文档或实验报告书面提交。

执 笔 人:费贤举审 定 人: 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71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

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课程向学生讲授各种用于交互式产品开发的软件分析、设计和评估技术,包括:可用性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的经典模型、人机交互的需求工程方法(任务分析、原型等)、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交互模式;可视化设计;交互式设计)、人机交互的实现,以及人机交互的评估技术(启发式评价;专家评审;观察与调查用户;用户测试与预测模型)等。二、 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基本内容:1)人机交互基础 人机交互的概念、知识背景和工程背景;课程内容简介。

人机交互目标;可用性要素;人的因素;设备基础。人机交互的工程上下文;人机交互的过程(活动及其特征);人机交互的度量与管理。

2)人机交互分析模型与理论 人机交互需求的获取;认知模型;交流与协同模型;任务分析;系统模型;复杂情况下的交互建模。

3) 人机交互设计 分析实例 Web 系统的人机交互分析;人机交互设计的任务与活动;人机交互设计的要素;用户参与式设计;一般原则;人机交互的

课程代码:03040550

172

类型;人机交互设计的常用模式及其特征分析。可视化设计; 窗口、菜单、按钮、字体、颜色、图标;信息内容的组织;一致与标准化。交互式设计;设备的使用响应与反馈;用户交流;辅助式设计;高效式设计;体验式设计;本地化设计。

4)人机交互的实现 设计实例 Web 的人机交互特征;Web 的人机交互手段;Web 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的实现; 可视化开发;配置式编程与国际化配置;界面开发工具。实现实例;Web 、移动终端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实现。

5)人机交互评估 评估要素;评估活动;可用性测试。人机交互评估技术;启发式评价;专家评审;观察与调查用户;用户测试与预测模型;Web 系统的人机交互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人机交互的基础理论、方法、模型、原则以及模式,能够依据需求为

复杂软件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分析、设计和评估,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2) 理解人机交互的基础理论和经典模型,能够从复杂问题中发现人机交

互的要素;3) 掌握常用的人机交互需求工程方法,能够为复杂软件系统开发人机交

互需求;4) 理解人机交互的原则与模式,掌握人机交互的常用设计方法,能够应

用各种人机交互物件为复杂软件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方案;5) 理解人机交互的评估原则,掌握人机交互的常用评估技术,能够完成

复杂系统的人机交互评估;

173

6) 理解并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流程;7) 了解web 界面、移动终端软件(手机、PDA)等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

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三、 学时分配表

序 号 内 容 讲 授 实 验 小 计1 人机交互基础 4 4

2

人机交互分析

模型与理论4 4

3 人机交互设计 12 12

4

人机交互的实

现8 8

5 人机交互评估 4 4

合 计 32

四、 课内实验项目(或课内实践项目)表序 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要 求 学 时 数

合 计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74

课程成绩可由平时表现、作业、报告和期末考核组成,期末考核可采用论文报告、交互界面作品、笔试试卷等多种形式。

六、 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

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2.建议教学方法及手段:3.教学参考资料:3.1 教材与指定阅读材料

Alan Dix 等,人机交互(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3.2 参考资料

1) Alan Cooper 等,软件观念革命——人机交互设计精髓,电子工业出版社.

2) Jennifer Preece 等,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电子工业出版社.

3) Steven Heim ,和谐界面——交互设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

4)董建明等编著,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第 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其它:制(修)订责任人:费贤举

审核人: 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175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专业外语是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必备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因此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术语正确理解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学习计算机体系、相关的基本概念、短语及术语和常用的表达方式的英语表示,使学生了解日益变化发展的计算机世界,掌握专业词汇的组成,扩充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进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语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并能够基本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学习和巩固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如下:Chapter One The fundamental of Computers

Unit 1 Computer TypesUnit 2 The Year 2038 Problem

Chapter Two Computer ArchitectureUnit 1 Computer MotherboardUnit 2 Memory Hierarchy in cach-based System

(一)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特点;UNIX 系统 2038问题的原因。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课程代码:03042580

176

难点:UNIX 系统 2038问题。Chapter Three Data Structure

Unit 1 Balanced tree data structureUnit 2 Quick sort

(一)目的要求了解常见的几种数据结构及其特点;数据排序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难点:数据排序的方法。

Chapter Four Operating systemUnit 1 Operating System structureUnit 2 Linux

(一)目的要求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种类,功能和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操作系统的作用、结构。难点:Linux 操作。

Chapter Five Programming LanguagesUnit 1 History of programming languageUnit 2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一)目的要求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史、特点,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难点: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Chapter Six Database SystemsUnit 1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Unit 2 Distributed database

177

(一)目的要求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以及作用,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难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Chapter Seven Computer NetworkUnit 1 Network topologyUnit 2 Sliding window protocols

(一)目的要求了解远程通信的实现过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以及广泛采

用的协议;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以及 Internet 的工作原理。难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和 Internet 的工作原理的相关专业词汇Chapter Eight Internet

Unit 1 A basic guide to the internetUnit 2 DNS

(一)目的要求掌握 Internet 的工作实现原理以及相关的英文表示。Chapter Nin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Unit 1 GIS introductionUnit 2 GIS data

(一)目的要求了解GIS 的基本概念、组成、作用,常见的种类及其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GIS 的工作原理。

178

难点:GIS 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专业词汇Chapter Ten Information security

Unit 1 How to implement trusted computingUnit 2 computer virus

Chapter Eleve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iesUnit 1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intrusion response systemUnit 2 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一)目的要求掌握计算机领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的方法以及相关的专业词汇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防范方法。难点:入侵计算机的特点和破坏安全的类型理解以及和计算机安全相关的

专业词汇。Chapter Twelv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nit 1 An introduction to image processingUnit 2 Adult image detection using statistical mode and neutral network

(一)目的要求了解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难点: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专业词汇。

Chapter Thirtee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Unit 1 Data warehouseUnit 2 Data mining

(一)目的要求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常见

的 DM 技术和方法。(二)重点与难点

179

重点: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难点:DM 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专业词汇。

Chapter Fourteen E-CommerceUnit 1 Electronic commerceUnit 2 Taking payment online :the 5 elements of E-commerce

(一)目的要求了解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实现方法;在线支付的基本技术。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实现方法。难点: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实现方法以及相关的专业词汇。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1. The Fundamental of Computers 2 2

2. Computer Architecture 4 4

3. Data Structure 2 2

4. Operating System 4 4

5. Programming Languages 2 2

6. Database Systems 2 2

7. Computer Network 2 2

8. Internet 2 2

9.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 2

10. Information Security 2 2

11.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ies 2 2

12.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 2

13.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 2

14. E-Commerce 2 2

小计 32 32

四、课程的考核形式期末考试采用理论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

180

1、 平时成绩中至少要记载学生的平时考勤、作业成绩和。2、 该课程的最后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得高于 30%。

五、有关说明1、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2、 教学参考书《计算机专业英语》, 霍宏涛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6

《计算机英语》, 刘兆敏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计算机英语》, 刘艺 王春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新概念计算机英语(英文影印版)》, Stephen Haag, Maeve Cummings, Alan I

Rea, Jr,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执笔人:胡智喜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181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片机的指令及编程方法;掌握定时器的原理及编程方法;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及编程方法;掌握中断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单片机的外围接口编程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单片微型计算机概述

1. 了解单片机及其发展概况2. 了解单片机的主要品种及系列

(二 )MCS-51 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1. 了解MCS-51 单片机的结构2. 了解单片机中央处理器CPU3. 理解存储器空间及存储器4. 理解 I/O口5. 理解引脚及时序

(三)MCS-51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1. 理解指令寻址方式、指令格式、指令周期、指令字节等概念2. 熟练掌握数据传送指令3. 熟练掌握算术运算指令4. 熟练掌握逻辑运算指令5. 熟练掌握位操作指令6. 熟练掌握控制转移指令

(四)MCS-51 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初步 1. 掌握运算程序的设计2. 掌握数字的转换和拼拆的设计

课程代码:03032140

182

3. 掌握查表程序的设计4. 掌握散转程序的设计5. 掌握数字滤波程序的设计

(五)MCS-51 单片机定时/计数器1. 理解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控制寄存器3. 熟练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应用及编程方法

(六)MCS-51 单片机串行通信及接口1. 理解串行通信的一般概念

2. 理解MCS-51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3.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的应用及编程方法

(七)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1. 理解中断概念2. 理解中断系统及其管理3. 理解外中断源4. 熟练掌握中断系统的应用

(八)MCS-51 单片机的系统扩展1. 了解MCS-5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结构和设计2. 熟练掌握程序存储器的扩展3. 熟练掌握数据存储器的扩展4. 掌握常用中规模 I/O口及可编程 I/O口的系统扩展方法

(九) MCS-5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 1.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组成的基本方法2. 掌握显示器、键盘的工作原理及与单片机接口方法3. 了解A/D、D/A 及与单片机接口方法4.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方法5. 了解智能仪器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总学时 48 ,包括实验课时:8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83

一 单片微型计算机概述 1 1二 MCS-51 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 6 6三 MCS-51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6 6四 MCS-51 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初步 4 2 6五 MC MCS-51 单片机定时/计数器 4 2 6六 MCS-51 单片机串行通信及接口 5 5七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3 2 5八 MCS-51 单片机的系统扩展 7 2 9九 MCS-5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 4 4

小 计 40 8 48四、实验项目表序号 项目内容 要 求 学时数

1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加深对单片机 P1口的理解 22 定时器实验 加深对单片机定时器的理解 23 外部中断实验 加深对单片机外部中断的理解 24 键盘显示实验 熟练应用单片机键盘显示功能 25

小 计 8五、有关说明

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电子电路知识。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计算机组成

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参考教材: 《C51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徐煜明

制(修)订责任人:韩 雁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84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实验教学大纲(总学时数: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包括常用的 P1口输入输出实验、定时器实验、外部中断实验、简单 I/0 实验、键盘

显示实验等。它的任务是: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片机的指令及编程方法;掌握

定时器的原理及编程方法;掌握中断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学会单片机与 8255 的接口方法及编程。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增长才干,并积累经验。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使学生利用先修课和 MCS-51 单片机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该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技术范围内,创造性地完成部件及系统的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P1 口输入输出实验 2 加深对单片机 P1口的理解 必

开 √

2 定时器实验 2 加深对单片机定时器的理解 必开 √

3 外部中断实验 2 加深对单片机外部中断的理解

必开 √

4 键盘显示实验 2 熟练应用单片机键盘显示功能

必开 √

5

课程代码:03032140

185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计算方法如下:实验准备 20%,实验检查

50%,实验报告 30%。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爱迪克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 AEDK5196ET 实验指导书》,由常州工学院出版。五、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电子电路知识。《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2.参考教材: 《C51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徐煜明《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友德

制(修)订责任人:韩 雁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86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2(34+8),学分数:2.5)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障实施的关键,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向高年级的同学较为全面地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有关技术,介绍软件测试的自动化工具及软件测试的组织、管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初级测试工程师的水平,并在观念上使学生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形成重视质量保障、重视软件测试的思想,促进我国软件开发的质量。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软件测试概述1.软件测试背景2.软件测试基本理论3. 软件开发4. 软件测试过程要求:1. 了解业界对解决危机的一些尝试,如软件工程及软件工程模型等,及测试在其中的

地位。2. 软件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是一个软件的生命所在,同时也是测试所关注的重点。要

求掌握软件质量及可靠性的内涵及度量。3. 明确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及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并建立从整个软件开发项目过程这

一大局看待软件测试的观点。4. 知道几种软件可靠性模型(二)软件测试方法与过程1. 软件测试复杂性与经济性2. 软件测试方法3. 软件测试阶段4. 单元测试5. 集成测试6. 确认测试7. 系统测试8. 验收测试9. 面向对象的测试要求:

课程代码:03042540

187

1. 熟悉软件测试的 V模型;2. 掌握缺陷的概念,知道排除缺陷的手段;3. 掌握软件测试的有关概念,如:测试的目的、测试的对象、测试的原则、测试信息流

等等。4. 了解不同测试阶段、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种类的一些概念,为下一步的深入打下

坚实的基础;5. 掌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等测试的概念和方法。(三)黑盒测试1. 黑盒测试概述2. 边界值测试3. 等价类测试4.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5. 错误推测法要求:1. 掌握黑盒测试的基本概念;2. 理解及基本掌握各种黑盒测试方法;3. 对简单的程序,能采用黑盒测试设计测试用例。(四)白盒测试方法1. 基本概念:流图、循环复杂性、图矩阵2. 逻辑覆盖:3. 基本路径测试4.循环测试5. 面向对象的白盒测试6. 其他白盒测试方法简介要求:1. 掌握白盒测试的基本概念;2. 掌握各种逻辑覆盖的概念及各自要求;3. 完全掌握路径分析方法;4. 能针对简单的程序,能采用白盒测试设计测试用例,达到各种覆盖要求。(五)软件测试管理及自动化测试基础1. 软件测试自动化基础2. 软件测试管理3. 软件测试的人员组织4. 软件测试管理的主要功能5. 软件测试管理实施6. 软件测试管理工具简介要求:1. 了解自动测试的概念,测试自动化的优点和限制;2. 了解自动测试生成周期方法学(ATLM);3. 知道ATLM在软件测试领域中的作用。4. 了解自动测试工具的类型以及测试工具选择的步骤,了解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目

188

的、特点;知道如何根据测试需求,为企业选择测试工具。5. 了解测试计划的来源和内容;知道通过确定测试目标、测试目的、测试策略和测试需

求形成测试范围;直到各种必要的测试文档;了解测试计划的编写大纲。(六)WinRunner 软件测试工具1. 功能测试工具简介2. WinRunner 简介3. 设定 GUI Map4. 录制测试脚本5. 同步点6. GUI 对象检查点7. 图像对象检查点8. 使用 TSL撰写测试脚本9. 建立数据驱动测试脚本10. 文字检查点11. 建立批处理测试要求:1. 了解WinRunner 的特点及功能;2. 了解WinRunner 的安装和设置;3. 掌握 WinRunner 的基本操作和分析。(七)Panorama 软件测试工具1. Panorama 的特点及质量规范和度量简介2. Panorama 的安装和设置3. 软件系统结构和系统流程自动分析4. 软件质量自动评估分析和测试文档的自动生成5. 软件自动测试和测试用例生成6. 内存自动检查分析7. 故障自动跟踪分析8. 软件测试用例的自动回放9. 实例要求:1. 了解 Panorama 的特点及质量规范和度量;2. 掌握 Panorama 的安装和设置;3. 掌握 Panorama 的基本操作和分析;4. 重点掌握软件自动测试和测试用例生成、软件测试用例的自动回放。(八)测试组管理及测试工作量的估计1. 测试组的组织结构2. 测试任务3. 测试工作规模4. 招聘测试工程师5. 任务与职责要求:

189

1. 了解测试组的组织结构,各自的优点及缺点;2. 理解测试工作的任务分解;3. 知道测试工作规模的估算;4. 了解测试组的组成,各类人员的基本要求及职责;5. 知道测试工程师招聘的步骤及要点。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授 课内实验 小计

1 软件测试概述 3 32 软件测试方法与过程 3 33 黑盒测试方法 6 2 84 白盒测试方法 6 2 85 软件测试管理及自动化测试基础 3 36 WinRunner 软件测试工具 5 2 77 Panorama 软件测试工具 3 2 58 测试组管理及测试工作量的估计 4 4

合 计 34 8 42

四、课内实验项目表序号 项目名称 要求 课内实验

1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掌握等价类划分的基本概念 ,实现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

222

2 白盒测试——基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

掌握基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的基本概念 ,实现基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

2

3 Panorama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掌握 Panorama 软件 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操作,理解掌握其各种功能。

2

4 WinRunner 软 件 测试工具的使用

掌握 WinRunne 软件测试工具的基本操作,理解掌握其各种功能。

2

五、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C语言、VB 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二)教学建议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重视学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实际锻炼,有可能的话,

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有关软件测试工程是的证书。(三)教学参考书

190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面向对象的测试》 人民邮电出版社《软件自动化测试:引入、管理与实施》 电子工业出版社《软件测试自编讲义》 常州工学院

执笔人:游庆祥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何中胜

191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课程代码 03042540

课程总学时数 42 学分数 2.5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技

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课前预习,课后

复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掌握 Panorama、WinRunner 软件测试系列产品的功能与常用的一些使用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一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 2

掌握等价类划分的基本概念,实现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 √ √

二 白盒测试——基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 2

掌握基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的基本概念,实现基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

√ √

三 Panorama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2

掌握 Panorama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操作,理解掌握其各种功能,及进行测试分析。

√ √

192

四WinRunner 软 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2

掌握 WinRunner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操作,理解掌握其各种功能,及进行测试分析。

√ √

三、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30%。实验成绩由每个实验成绩平均所得,每个实

验得分由该项试验规定的栏目得分相加而得,再综合考虑上机表现(出勤情况、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遵守纪律情况)综合评定。

注:如该课程为考查课,实验考核成绩可占课程总成绩的 40—5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常州工学院出版《软件测试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有关说明本大纲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19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

解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人工智能概述

教学内容1、人工智能的概念2、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3、人工智能的分枝领域4、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5、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     一般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及基本技术 (二) 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

教学内容1、一阶谓词逻辑2、归结演绎推理 3、应用归结原理求取问题答案4、归结策略5、 Horn子句归结与逻辑程序6、 非归结演绎推理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谓词,函数,量词,谓词公式,一阶谓词逻辑,谓词逻辑中

的形式演绎推理;归结演绎推理,子句集,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替换与合一,谓词逻辑中的归结原理;应用归结原理求取问题答案;归结策略,删除策略,支持集策略,线性归结策略,输入归结策略,单元归结策略,祖先过滤形策略。

一般理解与掌握:Horn子句归结与逻辑程序;非归结演绎推理。(三) 图搜索技术

教学内容

课程代码:03032490

194

1、状态图搜索2、状态图问题求解3、与或图搜索4、与或图问题求解5、博弈树搜索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状态图的概念,状态图搜索,搜索策略概述,宽度优先搜

索,深度优先搜索,启发式图搜索策略,启发信息和估价函数,启发式图搜索法;状态图问题求解,将问题求解定义为状态空间搜索;与/或图的概念和搜索,搜索算法;与或图问题求解,问题的与或图表示和求解。

一般理解与掌握:博弈树搜索, 博弈树的概念,极大极小分析法。 (四) 产生式系统 教学内容

1、产生式规则2、产生式系统3、产生式系统与图搜索4、产生式系统的应用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产生式规则;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与图搜索;产

生式系统的应用。 一般理解与掌握:产生式系统的程序实现。

(五) 知识表示 教学内容

1、知识及其表示2、框架3、语义网络4、面向对象知识表示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知识及其表示,知识的概念和表示;框架的概念和表达

能力;语义网络的概念和表达能力。 一般理解与掌握:面向对象知识表示。

(六) 不确定性处理 教学内容

1、不确定性及其类型2、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3、不确定性推理的一般模式

195

4、确定性理论5、证据理论6、模糊推理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确定性及其类型;不确定知识的表示,模糊性知识的

表示;不确定推理的一般模式;确定性理论;模糊推理,用模糊(关系)集合表示模糊规则,模糊关系合成,基于关系合成的模糊推理。

(七)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内容

1、LISP语言 2、 PROLOG语言

教学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的综述;函数型程序设计语言

LISP;逻辑型程序设计语言 PROLOG;Turbo PROLOG 程序设计。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小计一 人工智能概述 2二 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 6三 图搜索技术 6四 产生式系统 4五 知识表示 4六 不确定性处理 6

七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4合计 32

四、有关说明(一)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二) 教学建议 在讲授时,采用 PPT 课件进行投影教学;布置给学生适当作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三) 教学参考书

1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廉师友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徐光佑,清华大学出版社3 《人工智能导论》,林光瑞、马少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6

执 笔 人:何中胜审 定 人: 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197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 32(24+8),学分数 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性质: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是学习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生成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原理的实现算法,并具备一定的交互式图形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三)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其涉及的软件、硬件技术;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对与图形相关的应用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目的要求]1.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领域;了解图形、图象、像素、分辨率等

基本概念;2.了解图形显示设备、图形输入设备以及图形软件等的发展状况。

[教学内容]1.计算机图形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2.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3.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4.图形显示设备、图形输入设备;5.图形软件标准;

(二)基本图形生成[目的要求]

1.掌握直线的生成、圆的生成等二维基本图元生成的基本方法。2.掌握多边形的表示方法;掌握多边形填充的基本算法。

[教学内容]1.直线段的生成算法;

课程代码:03042900、03991070

198

2.圆的生成算法;3.多边形填充算法。

(三) 图形裁剪[目的要求]

1.了解裁剪及裁剪窗口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图形裁剪算法。[教学内容]

1.线裁剪算法;2.多边形裁剪算法;

(四) 图形变换[目的要求]

1.掌握齐次坐标的概念;2.掌握二维图形、三维图形的平移变换、放缩变换、旋转变换等基本变换;3.掌握图形的二维、三维复合变换;4.了解三维图形的平行投影和透视投影变换。

[教学内容]1.图形几何变换的基础;2.二维基本变换:平移、比例、旋转等齐次坐标变换矩阵;3.三维基本变换:平移、比例、旋转等齐次坐标坐标变换;4.复合变换;5.平行投影变换;6.透视投影变换;

(五) 曲线与曲面[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曲线曲面算法。了解曲面的三角化表示。[教学内容]

1.参数曲线曲面2.Bezier曲线曲面3.B样条曲线曲面

(六) 几何造型[目的要求]

1.了解物体的表示方法。2.掌握实体几何造型和分形几何造型。

[教学内容]1.物体的表示模型2.实体几何造型

199

3.分形几何造型(七) 真实感图形

[目的要求]1.了解图形的真实感显示技术,包括消隐技术、纹理映射技术、光照模型和颜色模

型等真实感图形生成与显示技术。[教学内容]

1.消隐技术2.阴影3.光照模型4.纹理映射技术5.颜色模型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2 22 基本图形生成 6 2 83 图形裁剪 2 24 图形变换 6 2 85 曲线与曲面 2 2 46 几何造型 2 2 47 真实感图形 4 4

小计 24 学时 8 学时 32 学时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 内容 实验学时实验一 直线和圆的生成 2 学时实验二 图形的几何变换 2 学时实验三 曲线与曲面 2 学时实验四 分形造型 2 学时

小计 8 学时五、有关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如下:《线性代数》《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有:1、孔令德.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00

2、倪明田等,《计算机图形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何援军,《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执笔人:徐则中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01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代码 03 042900 、 03991070

课程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图形学的概念和算法原理,并能使用和构建基本的图形应用软件,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图形中基本图元的生成算法。2.掌握图形二维三维变换等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本方法。3.掌握基本曲线图形生成方法。4.掌握运用分形技术进行实物造型的方法。5.掌握 MFC 下基本图形生成和处理程序的方法,了解图形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直线和圆的生成 2掌握直线段和圆的生成原理和算法 √ √

2 图形的几何变换 2掌握图形的二维、三维变换处理过程 √ √

3 曲线与曲面 2 掌握一种曲线的生成方法 √ √

4 分形造型 2 掌握一种分形造型算法 √ √

三、实验仪器每人一台安装有 TC、VC 开发系统及 OpenGL 开发库的计算机。四、考核方式1.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2.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预习占 20%、实验操作占 40%、实验报告占 40%。五、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1、孔令德.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02

2、倪明田等,《计算机图形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何援军,《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执笔人:徐则中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03

IT职业战略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24,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成倍地

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使 IT产业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再次崛起和新的网络商务模式的形成,无疑为更多的 IT

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但高速发展的 IT产业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了解行业发展,建立职业规划并从在校学习阶段逐步实施。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IT 概念与 IT产业概况

教学内容: IT 概念;IT历史与现状;IT产业。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 IT 概念及 IT产业分类与发展。

(二)我国 IT产业的发展重点教学内容:

我国 IT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今后的发展方向。教学要求:

课程代码:03041020

204

领会相关政策,了解 IT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三)IT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IT 行业各领域的主要技术,IT从业人员分类,IT企业对从

业人员的要求。教学要求:

结合专业知识,了解 IT 行业各领域的技术发展;针对 IT企业的发展要求,明确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

(四)IT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阶段教学内容:

IT从业人员的职业变迁。教学要求:

了解 IT职业的发展阶段,体会职业变迁 IT从业人员正常的角色转换。

(五)IT职业规划教学内容:

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IT职业规划案例分析。教学要求:

理解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今后的职业能进行合理规划与理性定位。

三、学时分配表205

序号 内容 讲授 讨论与分析 小计一 IT 概念与 IT产业概况 4 0 4

二 我 国 IT 产业的 发 展 重 4 0 4

三 IT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4 0 4

四 IT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阶 4 0 4

五 IT职业规划 4 4 8

合 计 20 4 24

206

四、课程说明1、本大纲可用于系列讲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大纲的教学内容和

课时安排适当进行调整。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3、课程考核可以通过完成报告或递交职业规划的形式。

执笔人:曹中心审定人: 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207

软件企业管理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16,学分数: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展的知识扩展课

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展示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从微软看企业文化。2. 了解企业内部交流和沟通。3.了解演讲与表达的艺术。4.了解提高个人素质、挖掘管理潜力。5.了解软件企业的市场管理,销售管理。6.了解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商业发展策略等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课时

1 从微软看企业文化 22 企业内部交流和沟通 23 演讲与表达的艺术 24 提高个人素质、挖掘管理潜力 25 企业的市场管理 26 销售管理 27 软件企业的财务管理 28 商业发展策略 2

学时小计 16

四、考核方式5、本课程为考查课,具体考核形式由任课老师决定;6、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表现评定其平时成绩;7、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

课程代码:03020430

208

五、有关说明4、 使用对象:软件工程学生

制订责任人:朱迎庆审核人: 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09

软件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16,学分数:1)

一、课程概述: 信息经济学是 20世纪 60 年代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随着经济

全球化、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人类对物质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看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从而将信息的不完全、信息分布的不均衡纳入经济理论的框架,重新审视经济学的一系列有关问题,从而为经济生活提供更切合实际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政策建议。本课程从经济信息的基本形式及其效用、委托—代理理论、最优信息经济决策、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市场机制、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信息系统的价值与营销、信息经济测度、信息产业的基本理论、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等方面介绍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掌握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对现实经济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和应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市场环境。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结合现实

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信息经济学原理。同时,作为一门学科,信息经济学的诞生不过才四十多年的时间,新的思想与理论不断涌现,因此,在介绍经典理论基础上注重引入新的内容,使学生对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初步了解。另外,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适当组织学生按照有关主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四、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导论教学要求: ⒈掌握信息经济学的发展阶段、标志、代表人物及基础理论,了解 20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信息经济学的发展。⒉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目前关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理论体系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及相应的思路。⒊掌握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包括不确定性与风险、信息、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三次产业划分。教学内容: §1 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2 信息经济学对象、内容与体系§3 信息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 经济信息基础形式及其效用

课程代码:03041040

210

教学要求: ⒈掌握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概念;理解完全信息经济的局限性;理解新凯恩斯学

派对不完全信息经济的分析。⒉掌握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概念;理解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市场的存在与交易活

动的不同作用。⒊掌握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的概念;理解非对称信息产生的原因和基础;理解在传

统经济理论中,忽视非对称性市场的基本特征的原因;理解价格竞争是对称性市场的主要竞争形式,而非价格竞争是非对称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形式。教学内容: §1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2 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3 对称信息与对称信息

第三章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教学要求:⒈掌握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以及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⒉了解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型。⒊理解委托人在建立和维持委托——代理关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⒋理解均衡合同的含义以及必须满足的条件。⒌了解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信任的重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体现;掌握激励的含义和激励机制的目标。⒍理解设计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以及几种典型的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环境下的不同表现。⒎理解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含义;理解阿克洛夫模型;了解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对市场效率和社会总成本的影响。⒏理解信号与信息的异同;理解市场信号具有改善信息非对称状况、提高市场效率方面的作用,同时,信号失灵也会使重新获得效率的市场陷入了新一轮效率循环中。⒐了解两种典型的市场信号——名牌和文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⒑掌握广告的分类及商品分类;理解广告的需求与供给的特点;了解广告的竞争效用与福利。教学内容: §1 委托——代理关系及基本条件§2 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3 市场信号§4 广告

211

第四章 最优信息经济决策教学要求⒈掌握价格离散的含义以及存在的原因。⒉理解市场信息离散的经济意义。⒊掌握单一同质商品的市场信息离散率的测度。⒋理解信息搜寻的原理。⒌理解搜寻对策与搜寻成本之间的关系。⒍理解最佳搜寻次数的确定。⒎了解常见的信息搜寻方式。教学内容: §1 价格离散与离散率§2 信息搜寻

第五章 信息资源配置教学要求⒈了解信息结构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⒉理解价格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⒊了解信息资源宏观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1 信息结构§2 价格体系与信息资源配置§3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与失灵§4 信息资源宏观配置

第六章 信息市场机制教学要求⒈掌握信息市场的两种涵义以及关于信息市场的两个基本假设。⒉理解赫什雷弗模型、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模型、沃尔金模型三种代表性的信息市场模型对信息市场供求因素与普通商品市场之间区别的描述。⒊理解市场信息不仅具有物质商品的一般特性:独占性或专有性、可获得性或具有合作价值性,同时还具有传统意义商品所没有的特性:重复使用特性。⒋掌握信息需求的特征及其具体形式。

212

⒌掌握信息产品的基本特点。⒍掌握公共财货的概念,以及信息作为公共财货的基础。⒎掌握信息成本的含义,与其他产品成本相比,信息成本的四个经济特征。⒏理解在统计决策过程中信息价值的本质。⒐了解信息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⒑理解信息为什么有价;理解信息价格主要表现为风险价格,信息价格所包含的风险水平决定了信息商品的交易模式与结算方式。教学内容: §1 信息市场假设与模型§2 信息商品生产与需求§3 信息成本与价值§4 信息价格

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教学要求⒈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⒉了解信息系统成本估算的复杂性。⒊理解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复杂性。教学内容: §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 信息系统的成本§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

第八章 信息系统的价值与营销教学要求:⒈理解信息系统产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⒉理解信息系统定价的策略。教学内容: §1 信息系统产品的价格§2 信息系统的价格§3 信息系统的定价策略

第九章 信息经济测度与理论213

教学要求:⒈了解马克卢普对信息经济的研究的主要成果。⒉了解波拉特对信息经济的研究的主要成果。⒊了解波拉特与马克卢普对信息经济研究的联系与区别。⒋掌握信息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了解信息经济的内容和基本特征。⒌了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内容和特征。⒍理解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内容: §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论§2 波拉特信息经济论§3 信息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信息产业基本理论教学要求⒈了解产业划分的两个特征。⒉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构成;了解狭义的信息产业与广义的信息产业的区别在于是否把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扩大到知识的生产和分配。⒊掌握信息产业的主要特征。⒋了解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⒌理解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⒍理解信息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 §1 信息产业的构成与分类§2 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教学要求⒈理解信息化兴起与发展的背景;⒉了解信息化测度的两种方法:波拉特方法和信息化指数法;⒊掌握信息化的基本内涵;⒋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 ⒌理解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涵义;了解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理解国民经济

214

信息化的目的;⒍理解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主要表现; 教学内容: §1 信息化及其测度§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3 国民经济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十二章 国际信息经济教学要求⒈了解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⒉了解国际信息贸易的影响。⒊了解各国制订信息贸易政策时考虑的因素。教学内容: §1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2 国际信息贸易§3 信息贸易政策五、附录:参考书目1.乌加培.信息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乌家培,谢康,王明明.信息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4.(美)布鲁斯·金格马著.马费成,袁红译.信息经济学 信息工作者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南.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5.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执笔人:王树锋审定人:奚 吉 批准人:徐胡智

215

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是 Java 软件开发方面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课程讲述 J2EE(Java 2企业版本,现已更名为 Java EE)的核心技术J2EE 应用设计、开发与实践。重点讲述 J2EE 的三大组件技术: Servlet、JSP 和EJB,包括 J2EE 应用设计原理、架构设计、编程与部署,和上机实践。同时考虑到当今 J2EE 架构技 术 有 向轻量 级框架发 展 的趋势, 本 课 程也增 加了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等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J2EE 开发平台的概念,掌握 J2EE 中的核心技术。使学生认识到 J2EE 技术架构在开发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相关平台下编写 J2EE 应用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开发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工程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基本要求:(1)理解 J2EE 技术架构;(2)熟练掌握 JSP编写程序页面;(3)熟练掌握 Servlet编程处理问题;

课程代码:03992290

216

(4)熟练掌握 JDBC 技术进行程序的数据库编程;(5)理解MVC架构思想,掌握 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组件开发技术;(5)掌握会话 Bean、实体 bean 和消息 bean 等组件开发技术;(6)理解、掌握 JMS、JNDI、RMI 等技术原理。2、基本内容:(1)J2EE 概述:J2EE 概念,J2EE编程思想,J2EE 技术框架,J2EE 体系

结构的优点。(2)J2EE 开发环境的搭建:JDK+Eclipse+JBoss 的安装与配置,掌握 Hello

程序的创建、学会在 JBoss服务器中部署、运行测试Hello 程序。( 3 ) Servlet 编程 : Servlet 的 工作原理 , Servlet 的 生命周期 和 类 方 法 ,

Servlet编程的高级技能,Servlet Filter 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4)JSP编程:了解 JSP 的基础知识,掌握 JSP 的 5 种常用标识,掌握 JSP

的内置对象。(5)在 JSP 中使用 JavaBeans:JavaBean 的定义,与 JavaBean 相关的 JSP

动作组件技术,JavaBean 与 JSP 的混合编程。(6)利用 JDBC访问数据库:JDBC 工作原理,通过 JDBC 对数据库执行

SQL语句,基于数据源的数据访问技术,数据库连接池技术。(7)Struts 和 MVC 设计模式:MVC 设计模式介绍,Struts 的工作流程,

Struts 应用举例。(8)Hibernate框架简介:对象的持久化,Hibernate框架技术,Hibernate

应用举例。(9)Spring框架简介:SpringAOP 简介,Spring框架技术,Spring 应用举

217

例。(10)EJB编程:EJB 容器简介,实体 bean 组件技术,会话 bean 组件技术,

消息 bean 组件技术,部署 EJB,应用举例。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J2EE 概述 2 22 J2EE 开发环境的搭建 2 23 Servlet编程 4 44 JSP编程 4 45 在 JSP 中使用 JavaBeans 2 26 利用 JDBC访问数据库 4 47 Struts 和 MVC 设计模式 4 48 Hibernate框架简介 4 49 Spring框架简介 2 210 EJB编程 4 4

小 计 32 32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总评成绩:期末考试 80%;平时作业、考勤 20%。

五、有关说明1、课程建议参考书:《JavaEE编程技术》,郝玉龙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18

《贯通 Java Web轻量级应用开发:JSP+Struts+Hibernate+Spring 实例精解》,邓子云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The J2EE Tutorial》,Stephanie Bodoff 等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

制订人:蒋 巍 审核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219

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1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1.1 课程开设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大量的企业实战实例的讲解,系统地讲解了如何在企业中实施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企业信息的管理与规划。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企业信息化中的规划、建设、实施、评估和管理并指导企业实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运用的管理信息手段和方法的常见技术。在理论学习方面,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企业中实施信息系统的分

析设计,企业信息的管理与规划。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企业 管理 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讲授企业信息化中的规划、建设、实施、评估和管理并指导企业实践。在技能操作方面,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与手段;能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跟踪、处理及管理信息。通过独立分析设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应用管理软件,使学生具

备计算机处理各作业环节的能力;通过参与案例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利用有关管理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 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2.1 重点掌握

1.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2.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3. 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2.2掌握

课程代码:03041060

220

掌握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与方法2.3了解

1. 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3. 企业信息化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3 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3.1 学时分配:序号 教学内容(模块)

课时分配 作业题数 备注讲课 实训 小计

1 信息化概述 1

2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2 1

3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 4 2

4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 4 2

5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 2

6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4 1

7 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4 2

8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实施 4 2

9 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与方法 4 2

10企业信息化与人本管理 2

合计 32 14

3.2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3.2.1 模块一:信息化概述3.2.1.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对企业信息化这门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基本概念3.2.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企业信息化规划与管理在企业环境中的地位3.2.1.3 教学主要内容 :

221

1. 信息化概述

2. 企业信息化

3.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管理3.2.2 模块二: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3.2.2.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信息化技术。3.2.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制造技术难点:企业内部的管理技术

3.2.2.3 教学主要内容1.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技术

2. 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制造技术

3. 企业内部的管理技术

4. 电子商务技术3.2.3 模块三: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3.2.3.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熟悉企业信息化规划解决方案与实施的过程。3.2.3.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难点:企业信息化规划解决方案与实施

3.2.3.3 教学主要内容1. 企业信息化的战略

2. 企业信息化规划概述

3. 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4.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5. 企业信息化规划解决方案与实施

3.2.4 模块四: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3.2.4.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222

3.2.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评价与测度难点: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3.2.4.3 教学主要内容1.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概述

2.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

3.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评价与测度

4. 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3.2.5 模块五: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3.2.5.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见的企业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3.2.5.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企业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难点:网络营销的技巧

3.2.5.3 教学主要内容1.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助推器

2. 企业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3.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规划

4. 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网络营销3.2.6 模块六: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3.2.6.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应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2.6.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难点: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2.6.3 教学主要内容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23

3.2.7 模块七: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3.2.7.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 、信息系统的设计的方法。3.2.7.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系统的分析 、信息系统的设计的方法难点:信息系统的分析 、信息系统的设计的方法

3.2.7.3 教学主要内容1.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 信息系统的规划

3. 信息系统的分析

4. 信息系统的设计

5. 信息系统的实施

6. 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评价3.2.8 模块八: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实施 3.2.8.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应掌握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实施。3.2.8.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难点: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实施

3.2.8.3 教学主要内容1.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2.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

3. 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

4. 企业信息化实施管理

5. 企业信息化实施评估3.2.9 模块九: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与方法3.2.9.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应掌握企业信息化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3.2.9.2 教学重点与难点:

224

重点:企业信息化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难点: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评价

3.2.9.3 教学主要内容1. 企业信息化评价概述

2.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及服务功能

3. 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及测算方法

4. 中国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构成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6. 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评价3.2.10 模块十:企业信息化与人本管理3.2.10.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应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3.2.10.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难点: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3.2.10.3 教学主要内容1. 人本管理概述

2. 塑造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3.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4.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4.教学参考书《企业信息化规划与管理》,靖继鹏 张海涛 等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践》,张涛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执笔人:王树锋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25

226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

解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人工智能概述 教学内容

1、人工智能的概念2、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3、人工智能的分枝领域4、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5、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     一般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及基本技术 (二) 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

教学内容1、一阶谓词逻辑

2、归结演绎推理 3、应用归结原理求取问题答案

4、归结策略5、 Horn子句归结与逻辑程序6、 非归结演绎推理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谓词,函数,量词,谓词公式,一阶谓词逻辑,谓词逻辑

中的形式演绎推理;归结演绎推理,子句集,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替换与合一,谓词逻辑中的归结原理;应用归结原理求取问题答案;归结策略,删除策略,支持集策略,线性归结策略,输入归结策略,单元归结策略,祖先过滤形策略。

一般理解与掌握:Horn子句归结与逻辑程序;非归结演绎推理。(三) 图搜索技术

教学内容1、状态图搜索

2、状态图问题求解3、与或图搜索

4、与或图问题求解5、博弈树搜索

教学要求

课程代码:03020970

227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状态图的概念,状态图搜索,搜索策略概述,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启发式图搜索策略,启发信息和估价函数,启发式图搜索法;状态图问题求解,将问题求解定义为状态空间搜索;与/或图的概念和搜索,搜索算法;与或图问题求解,问题的与或图表示和求解。

    一般理解与掌握:博弈树搜索, 博弈树的概念,极大极小分析法。 (四) 产生式系统 教学内容

1、产生式规则2、产生式系统3、产生式系统与图搜索4、产生式系统的应用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产生式规则;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与图搜索;

产生式系统的应用。 一般理解与掌握:产生式系统的程序实现。

(五) 知识表示 教学内容

1、知识及其表示2、框架3、语义网络4、面向对象知识表示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知识及其表示,知识的概念和表示;框架的概念和表达

能力;语义网络的概念和表达能力。 一般理解与掌握:面向对象知识表示。

(六) 不确定性处理 教学内容

1、不确定性及其类型2、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3、不确定性推理的一般模式

4、确定性理论5、证据理论6、模糊推理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确定性及其类型;不确定知识的表示,模糊性知识的

表示;不确定推理的一般模式;确定性理论;模糊推理,用模糊(关系)集合表示模糊规则,模糊关系合成,基于关系合成的模糊推理。

(七)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内容

1、 LISP语言 2、 PROLOG语言

教学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的综述;函数型程序设计语言

LISP;逻辑型程序设计语言 PROLOG;Turbo PROLOG 程序设计。228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小计

一 人工智能概述 2二 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 6三 图搜索技术 6四 产生式系统 4五 知识表示 4六 不确定性处理 4七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6

合计 32

四、有关说明(四)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五) 教学建议 在讲授时,采用 PPT 课件进行投影教学;布置给学生适当作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六) 教学参考书

1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廉师友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徐光佑,清华大学出版社3 《人工智能导论》,林光瑞、马少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 笔 人:眭 莉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229

典型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32,学分数 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应用专业课程,以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的 PL/SQL编程为背景,学习关系数据库模型,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函数和过程、游标、触发器和事务处理锁定等技术,为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打下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概论

教学任务:1. 典型数据库介绍2. PL/SQL 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和现状,了解 PL/SQL 的基本功能特性。

(二) PL/SQL 基础教学任务:

1. 程序结构2. 变量定义、使用3. 表达式和运算符

课程代码:03040130

230

4. 控制结构5. SQL 基本命令6. 内置函数

教学要求:理解 PL/SQL 的一些基本概念,PL/SQL块的定义,变量的声明,表达式和运算符,以及条件、循环和顺序结构。熟练掌握常用的 SQL

基本命令和熟悉常用内置函数。

(三) 过程与函数教学任务:

1. 过程2. 函数3. 子函数和递归4. 包

教学要求:理解过程和函数,熟练掌握如何创建和调试它们,在 PL/SQL 开

发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 PL/SQL 的应用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了解包的使用,提高程序的重用性。

(四) 异常处理教学任务:

1. 异常处理结构2. 自定义异常

231

教学要求:理解 PL/SQL 中的错误和异常的处理,掌握异常处理机制,使应用程序更加强壮和稳定。

(五) 游标教学任务:

1. 游标概述2. 游标定义使用3. 游标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游标的使用方法,会通过游标来更加灵活的操作和处理数据。

(六) 触发器教学任务:

1. 触发器概述2. DML触发器3. 系统触发器4. 替代触发器

教学要求:理解DML触发器、替代(INSTESD OF)触发器和系统触发器,

掌握利用触发器加强数据完整性约束的方法。

(七) 事务管理和锁定

232

教学任务:1. 事务管理2. 锁定

教学要求:了解事务和锁定,掌握事务的开始,提交和回滚,掌握对表和记

录的锁定方法。

(八) 跟踪和调试教学任务:

1. 调试语法错误2. 调试逻辑错误3. 程序规范

教学要求:了解如何调试程序,如何识别和调试编译错误和逻辑错误,掌握常用的调试手段。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一 概论 1

二 PL/SQL 基础 7

三 过程与函数 6

233

四 异常处理 2

五 游标 4

六 触发器 4

七 事务管理和锁定 4

八 跟踪和调试 4

小计 32

四、有关说明3、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4、 教材:

Oracle9i PL/SQL从入门到精通 谈竹贤等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5、 教学参考书:

Oracle9i快速入门 王海亮/王海凤/张立民等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6、 建议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室7、 课 程考核分为平 时 成绩和 期考笔试两部 分 。 平 时 成绩占

30%~40%,期考成绩占 60%~7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作业及上机练习情况综合评定。

执笔人:唐学忠 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34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系统地论述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电子商务涉及

的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为电子商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电子商务概述 教学内容:

1. 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区别2. 电子商务是什么?3. 电子商务的特征4. 电子商务的应用(应用框架、参与对象和应用分类)5. 电子商务的组成和电子商务的层次结构6.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教学要求:掌握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电子商务的主要分类方法;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电子商务系统的层次结构。

二、零售业电子商务教学内容:

1. 网上购物过程2. B2C电子商务模式3. B2C电子商务案例分析4. 在线客户服务5. 电子中介6. 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系统的冲击

教学要求:掌握零售电子营销的商务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各类商务模式的差异。

三、网络营销及相关技术教学内容:

1. 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2. 如何实现网络营销3. 网络广告4. 广告方法、广告战略

教学要求: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和组织购买行为模型;一对一

营销和关系营销;客户服务和重要意义及网上客户服务的实施;电子商务市场

课程代码:03042990

235

调研的主要方法。掌握 Web广告的特征、方法、实施战略。四、服务业电子商务

教学内容:1. 基于经纪人的服务2. 旅行和观光服务3. 电子职业市场4. 房地产5. 在线股票交易6. 网上银行7. 拍卖8. 在线出版9. 对中介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电子商务对基于经纪人的服务的影响以及在典型服务业中的应用。

五、B2B电子商务教学内容:

1. B2B电子商务的特征、模式2. 与后端信息系统的集成3. B2B电子商务案例4. B2B电子商务营销5. 其他 B2B模式6. 电子数据交换 EDI

教学要求:掌握 B2B电子商务的应用及各类市场的特征;B2B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

采购管理的影响六、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

9. 数据通信技术10.网络基础知识11.互联网简介12.互联网服务13.网络互联技术

教学要求:掌握 WWW 的主要技术、Internet 的特点、接入方式。

七、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教学内容:

1. Web 应用编程2. 数据库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的 Web编程技术;基于Web 的数据库访问方法;数据仓库和数据

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八、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教学内容:1.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236

2. 防火墙3. 数据加密与信息安全4. 电子商务认证技术

教学要求:掌握网络安全的对策;防火墙的构建方法;数据加密、数字证书等的应用。

九、电子支付系统 教学内容:

9. 电子支付的基础10. 电子货币11. 电子支票12. 网上信用卡支付系统13. 电子现金14. 智能卡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和电子支付系统的优势,掌握网上信用卡支付系统

的安全协议;网络银行的相关问题。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1 电子商务概述 2 22 零售业电子商务 2 23 网络营销及相关技术 2 24 服务业电子商务 2 25 B2B电子商务 4 46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2 27 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 4 4 88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4 49 电子支付系统 2 4 6

小 计 24 8 32

四、有关说明1.教学建议由于电子商务是应用性强、技术涉及面较广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上网检索和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动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课程建议教材和参考书:周曙东, 《电子商务概论》 东南大学出版社方美琪, 《电子商务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孟建, 《电子商务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周永刚, 《电子商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德人、李小东、冯雁,《电子商务概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37

Efraim Turban, Jae Lee 、 David King and H. Michael Chung, Electronic Commerce –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后继课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4.课程考核方式考查课,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测试基本知识点总评成绩:期末考试 60%,点名、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报告占 40%

执笔人:王文琴 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38

基于CMM 的软件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4,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是现代软件工程普遍关

注的问题。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在国外软件企业中应用很广泛,它为软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上规模和出效益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开设此课程,使学生能及时适应行业需求,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及其质量控制过程,适应 CMM 与现代软件工程的融合。

2、本课程的目的该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一种广泛用于评估和

改进机构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和软件质量。

3、本课程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了解 CMM 的产生与发展;掌握 CMM 的基本概念和体

系结构;掌握 CMM 各级标准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过程域;掌握 CMM 过程控制和 ISO9000 评价标准的区别;了解我国软件产业实施 CMM 的对策研究。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 CMM产生的理论基础、CMM 的发展概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理解 CMM 对软件产业的作用和影响。掌握 CMM 的基本概念。(2)主要内容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 的概况,包括 CMM产生的理论基础、CMM 的基本概念 、

CMM 的发展过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CMM 对软件产业的作用和影响等。(3)重点、难点重点:CMM 概况、CMM产生的理论基础、CMM 的基本概念。难点:CMM 的基本概念。2、CMM 的内容与体系结构(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不成熟与成熟软件组织的特征,软件过程的可视性。理解 CMM 实施的人员构成和组织机构划分,CMM 的初始级。掌握 CMM 的体系结构,CMM 的主要内容,如何运用 CMM。熟练掌握 CMM 各级之间的关系。(2)主要内容

课程代码:03022410

239

CMM 的基础知识(包括专业术语、不成熟与成熟软件组织的特征、CMM 的体系结构),CMM 的主要内容、CMM 各级之间的关系、CMM 实施的人员构成和组织机构划分、CMM 的初始级。

(3)重点、难点重点:CMM 的体系结构,CMM 的主要内容、CMM 各级之间的关系。难点:CMM 各级之间的关系。3、可重复级(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可重复级实施过程样例。理解可重复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掌握实施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软件转包合同管理、软件质量

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的活动及其评价。熟练掌握可重复级的六个关键过程域。(2)主要内容CMM可重复级的 6个关键过程域(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软

件转包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基础、实施活动、实现过程和评价,可重复级实施过程样例分析,可重复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

(3)重点、难点重点:可重复级各关键过程域的概念和基础。难点:实施各关键过程域的活动及其评价。4、已定义级(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已定义级实施过程样例。理解已定义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掌握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培训程序、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

和同级评审的定义、基础、活动、评价。(2)主要内容已定义级过程的基本特征,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培

训程序、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和同级评审的定义、基础、活动、评价,已定义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

(3)重点、难点重点: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培训程序、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

调和同级评审的定义、基础、活动、评价。难点: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和组间协调的定义、基础、活动、评价。5、已管理级(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已管理级实施过程样例。理解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掌握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的定义、基础、实施活动、评价。熟练掌握已管理级过程的基本特征,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2)主要内容已管理级过程的基本特征;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定量过程管理定义、基础,实施

定量过程管理的活动及评价;软件质量管理的定义、基础、实施软件质量管理的活动及评价;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

240

(3)重点、难点重点:已管理级过程的基本特征、关键过程域,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的定义、基

础、实施活动、评价。难点: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的定义、基础、实施活动、评价。6、优化级(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优化级实施过程样例。理解优化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掌握缺陷预防、技术改革管理和过程变更管理的定义、基础、实施活动及评价方法。熟练掌握优化级过程的基本特征,优化级的关键过程域。(2)主要内容优化级过程的基本特征;优化级的关键过程域;缺陷预防的定义、基础,实施缺陷预

防的活动及评价方法;技术改革管理的定义、基础,实施技术改革管理的活动及评价方法过程变更管理的定义、基础,实施过程变更管理的活动及评价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优化级过程的基本特征、关键过程域,缺陷预防、技术改革管理和过程变更管理

的定义、基础、实施活动及评价方法。难点:缺陷预防、技术改革管理和过程变更管理的定义、基础、实施活动及评价方法。7、CMM 过程控制和 ISO9000 评价标准的区别(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理解 CMM 与 ISO9000标准的关系。掌握 CMM 与 ISO9000标准的不同。(2)主要内容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ISO9000标准系列介绍,CMM 与 ISO9000标准的关系。(3)重点、难点重点:CMM 与 ISO9000标准的关系。难点:CMM 与 ISO9000标准的关系。8、我国软件产业实施 CMM 的对策研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内外软件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推广 CMM 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 CMM 对我

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构想。理解 CMM 对我国软件产业的适用性,实施 CMM 与 CMM认证的关系。掌握实施 CMM 的关键,CMM 的准备工作,实施 CMM 的重点措施。(2)主要内容国内外软件业发展现状与趋势,CMM 对我国软件产业的适用性,在软件企业中如何

实施 CMM,实施 CMM 与 CMM认证的关系,基于 CMM 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构想。(3)重点、难点重点:在软件企业中如何实施 CMM,实施 CMM 与 CMM认证的关系。难点:在软件企业中实施 CMM 的重点措施。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241

一 绪论 2 2

二 CMM 的体系结构 4 4

三 可重复级 2 2

四 已定义级 2 2

五 已管理级 2 2

六 优化级 2 2

七 CMM 过程控制和 ISO9000 评价标准的区别 6 6

八 我国软件产业实施 CMM 的对策研究 4 4

小计 24 24

四、几点说明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导论。后续课程:软件项目管理。2、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说明(1)考核方法:闭卷(2)成绩评定:平时 30%、、期末 70%,总评3、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杨一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 方法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年 4

月。参考教材:单银根,王安, 黎连业.《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与软件开发技术》.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杨一平.《现代软件工程技术和 CMM 的融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年 11 月。胡春哲等译.《CMM 实践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 8 月。

执 笔 人:何中胜 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242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通过 Android 平台及其应用程序设计的教学,使具备 Java 程序设计基础的同学能够建

立智能终端程序设计和移动应用开发的概念,同时具有在 Android 平台上开发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应用程序;以Android 平台为基础,理解移动智能设备具有的可移动性、多样化的传感器、基于位置服务等特点;能够结合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分析和构建应用解决方案。

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Android 应用开发与开发环境

教学任务:1. Android 的发展与历史2. Android 系统的体系结构3. 搭建Android 开发环境4. Android SDK包括的主要开发工具5. Android 相关的文件类型6. 开发第一个Android 应用程序7. Android 应用程序的结构分析8. Android 程序调试方法9. Android 应用的基本组件

教学要求:掌握 Android 开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掌握 Android 应用程序的工程结构及其基本编写

方法;掌握 AndroidManifest.xml文件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Android 应用程序的结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难点:AndroidManifest.xml文件

b) UI 设计教学任务:

课程代码:03073060

243

1. Activity 和 View编程初步2. 布局与 Layout文件3. Android常用界面组件4. 对话框5. 消息提示6. 菜单7. 事件处理8. 资源(Resource)和资产(Assets)9. 国际化

教学要求:掌握 Android声明式 UI 设计方法;掌握资源及其使用方法;掌握资源和国际化及其终

端适应性技术;掌握 UI 的布局方法;掌握对话框和菜单的设计;掌握 Android 的事件处理机制;掌握 Android常用组件的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Layout资源文件;资源管理;控件使用;事件处理难点:资源管理

c) 深入理解Activity教学任务:

1. 建立、配置和使用Activity2. 使用Bundle在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3. Activity 和 Intent4.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5. 获取Activity返回值6. Android线程概述7. Handler消息传递机制

教学要求:掌握启动关闭其它 Activity;掌握在 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掌握获取其它 Activity返

回值;掌握使用 Intent 和 IntentFilter进行通信;掌握 Android如何使用多线程完成耗时操作;掌握如何在其它线程更改 UI。

重点与难点:

244

重点:使用 Bundle在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Intent 和 IntentFilter;多线程的使用难点:多线程的使用;如何利用Handler在其它线程修改 UI

d) Service 与 BroadcastReceiver教学任务:

1. Service 简介2. Broadcast 的作用3. BroadcastReceiver 简介4. 发送和接收广播

教学要求:掌 握创建和 配置 Service 组 件;掌 握如何启动 和停止 Service;掌 握创建和 配置

BroadcastReceiver;掌握在程序中如何发送 Broadcast。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创建和配置 Service 组件;掌握创建和配置 BroadcastReceiver;

e) Android 的数据存储和 IO教学任务:

1. 使用 SharedPreferences2. File存储3. SQLite 数据库4. 手势5. 使用ContentProvider 实现数据共享

教学要求:掌握 Android 中文件 IO 及其文件操作;掌握 SharedPreferences 方式存储应用程序

数据;掌 握 SQLite 的使用方 法;掌 握 Android 应用程序的存储设 计 方 法;了解ContentProvider共享机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文件系统操作;SQLite 操作难点:SQLite 操作以及和 PC 机上关系数据库操作的比较

f) Android 的网络应用

245

教学任务:1. 基于 TCP协议的网络通信2. 使用URL访问网络资源3. 使用HTTP访问网络4. 使用WebView视图5. 使用WebService进行网络编程

教学要求:掌握 Android 中 Socket 方式的网络程序设计方法;掌握 Android 中网络传输及其相关

处理技术;掌握 HTTP传输相关技术;

重点与难点:重点:Socket 程序设计;Http 数据传输难点:数据传输处理技术

g) 高级程序设计教学任务:

1. 利用Android 的传感器2. Android 的常用传感器3. GPS、位置服务与 Google Maps API

教学要求:理解Android 中基于传感器的程序设计模式;理解 Android 中常见硬件的操纵方法;理

解 LBS 程序的构建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硬件相关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难点:传感器的使用及其调试方法

h) 图形与游戏设计(选讲)教学任务:

1. 视图动画2. 绘制 2D图形3. 2D游戏设计4. OpenGL

246

教学要求:理解视图动画的编写方法;理解 Android 的图形绘制方法;理解一个完整的游戏应用

程序的结构;了解OpenGL绘制 3D图形。

重点与难点:重点:Android 的图形绘制系统;游戏应用的程序结构难点:游戏应用程序结构

三、 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Android 应用开发与开发环境 4 4

2 UI 设计 8 8

3 深入理解Activity 4 4

4 Service 与 BroadcastReceiver 4 4

5 Android 的数据存储和 IO 4 4

6 Android 的网络应用 4 4

7 高级程序设计 4 4

8 图形与游戏设计小计 32 32

四、 有关说明1. 课程建议教材及参考书:李刚编著 疯狂Android讲义 电子工业出版社郭宏志编著 Android 应用开发详解 电子工业出版社张波等译 Android 基础教程,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杨文志编著 Google Android 程序设计指南 电子工业出版社E2ECloud 工作室 深入浅出Google Android,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或实践性环节的名称和内容Java 程序设计

3. 课程考试与考核要求平时(含课堂参与表现):10%课内实践:40%

247

期考成绩:50%执 笔 人:王文琴审 定 人: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248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了解嵌入式系统软

硬件设计的基本。本课程是针对目前流行的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源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C/OS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具体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习嵌入式,使用嵌入式”的教学目的。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嵌入式系统概述

要求:1.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及架构。2. 掌握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PC 的区别。3.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重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及架构。

(二)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要求:1. 掌握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2. 了解各种主流微处理器的特点。3.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常用总线。4.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常用接口。重点:1. 嵌入式系统的常用总线。2. 嵌入式系统的常用接口。难点:嵌入式系统的常用总线。

(三)嵌入式系统软件基础要求:1. 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2. 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传统的前后台系统的区别。3. 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多任务、任务切换、内核、调度、可重入性等。4. 了解BSP 的基本概念。

课程代码:03042570

249

5. 了解各种著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合。重点: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难点: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传统的前后台系统的区别。

(四)ARM 体系结构要求:1. 掌握 ARM 体系结构的基本特点。2. 掌握 ARM 的编程模型。3. 了解ARM指令集。4. 掌握 ARM芯片 S3C44B0X 的总体结构。5. 掌握 S3C44B0X 的各个功能模块:I/O口、定时器、串口、中断、A/D转换、RTC 等。重点:S3C44B0X 的各个功能模块:I/O口、定时器、串口、中断、A/D转换、RTC 等。难点:ARM指令集。

(五)主流开发工具要求:1. 了解各种集成开发环境和仿真器。2. 掌握 ADS 的使用。重点:ADS 的使用。

(六)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分析要求:1. 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C/OS 的性能特点。2. 掌握C/OS 的内核结构。3. 掌握C/OS 的任务管理。4. 掌握C/OS 的任务间通信。5. 通过编程实验掌握C/OS在ARM 上的使用。重点:C/OS在ARM 上的使用。难点:C/OS 的内核结构。

(七)基于C/OS-Ⅱ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要求:1.了解基于C/OS-Ⅱ扩展 RTOS 的体系结构。2.了解建立文件系统的方法。3.掌握外设及驱动程序。4.了解图形用户接口(GUI)函数。5.掌握基本绘图函数。6.掌握系统的消息队列。7.了解其他实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重点:外设及驱动程序,基本绘图函数,系统的消息队列。难点:外设及驱动程序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内容 讲授 课内实践 小计

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 2

250

2 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 4 4

3 嵌入式系统软件基础 2 2

4 ARM 体系结构 4 4

5 主流开发工具 2 2 4

6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分析 6 2 8

7 基于C/OS-Ⅱ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4 4 8

合 计 24 8 32四、课内实践项目表序号 项目内容 要 求 学时数

1 ADS集成开发环境实验 初步掌握 ADS 的使用 2

2 任务调度实验 在C/OS 环境下,将在不同位置的 LCD显示作为不同的任务,实现多任务调度 2

3 C/OS-Ⅱ嵌入式系统绘图的 API 函数实验

学习使用C/OS-Ⅱ 嵌入式系统绘图的API 函数。理解绘图设备上下文(DC)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的作用。会使用绘图设备上下文(DC)在屏幕上绘制一个圆角矩形和一个圆。了解绘制动画防止闪烁的基本原理,可以实现无闪烁的动画。

2

4 C/OS-Ⅱ嵌入式系统的消息循环实验

学习使用C/OS-Ⅱ 系统的消息循环。掌握如何通过系统的消息循环来响应键盘任务的消息,同时学会使用图形模式下的液晶屏文字显示函数。

2

小 计 16

五、有关说明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电子电路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参考教材: 1、wayne wolf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马忠梅等 ARM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基础 北航出版社 20023、周航慈,吴光文 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技术 北航出版社 2006

251

4、王田苗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基于 ARM微处理器与 µC/OS-II 实时操作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执笔人:李春光审定人:韩 雁

批准人:胡智喜

252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 课程代码 03992460

课程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包括 ADS集成开发环境实验、任务调度实验、C/OS-Ⅱ嵌入式系统绘图的 API

函数实验、C/OS-Ⅱ嵌入式系统的消息循环实验等。它的任务是了解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了解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本。

本课程是针对目前流行的基于 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源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C/OS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具体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增长才干,并积累经验。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使学生利用先修课和的 ARM处理器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该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技术范围内,创造性地完成部件及系统的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二、 实验项目表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1 ADS 集成 开 发 环境实验 2 初步掌握 ADS 的使用 √ √

2 任务调度实验 2在C/OS 环境下,将在不同位置的 LCD显示作为不同的任务,实现多任务调度

√ √

253

3

C/OS-Ⅱ嵌入式系统绘图的 API 函数实验

2

学习使用C/OS-Ⅱ嵌入式系统绘图的 API 函数。理解绘图设备上下文(DC)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的作用。会使用绘图设备上下文(DC)在屏幕上绘制一个圆角矩形和一个圆。了解绘制动画防止闪烁的基本原理,可以实现无闪烁的动画。

√ √

4C/OS-Ⅱ嵌入式系统的消息循环实验 2

学习使用C/OS-Ⅱ 系统的消息循环。掌握如何通过系统的消息循环来响应键盘任务的消息,同时学会使用图形模式下的液晶屏文字显示函数。

√ √

三、 考核方式(考核主要有那几类方式;实验成绩的评定由那几部分组成及比例等)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实验出勤占实验成绩的 20%,实验操作占实验成绩的 40%,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 40%。四、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按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由学校出版、印刷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统一写作“常州工学院出版”)五、 有关说明 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电子电路知识。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执笔人:李春光审定人: 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54

Linux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2(24+8) 学分:2 )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讲授 Linux 的操作使用、系统

结构和 Linux 环境下的程序设计,使学生对 Linux 操作系统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程序设计,能够复习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对文件管理、进程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学会在 Linux 环境下工作,进一步熟悉 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知识,编写进行系统维护的脚本文件和实用化的大型应用程序,如网络应用程序。同时,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后续课程(如高级操作系统、Linux 内核源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等)打下基础。二、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Linux 系统概述1、课程内容

(1)Linux 系统的历史、现状和特点(2)Linux 系统的安装(3)Linux图形环境

2、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 Linux 系统的安装;了解 Linux 的历史与现状与技术特征。

3、重点与难点 LINUX 的技术特征、发展过程。(二)Linux常用命令

1、课程内容(1)文件操作命令(2)目录及其操作命令(3)联机帮助命令(4)有关进程管理和有关 DOS命令

2、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 Linux 的常用命令

3、重点与难点 Linux进程管理命令(三)Linux Shell 程序设计

1、课程内容

课程代码:03022420

255

(1)Linux Shell 概述(2)命令历史(3)特殊字符(4)Shell变量(5)参数置换变量(6)算术运算(7)控制结构(8)函数

2、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 shell 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用函数编写 shell 程序。

3、重点与难点 Shell变量,控制结构和函数。(四)Linux 环境编程

1、课程内容(1)常用开发工具的使用(2)系统调用和库函数(3)文件操作(4)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5)内存管理

2、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常用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系统调用和库函数编程,熟悉文件操作,掌握进程控

制和通信的编程。3、重点与难点:系统调用编程,进程控制和通信编程。

(五)Linux 系统管理1、课程内容

(1)用户和工作组管理(2)文件系统及维护(3)系统安全管理及性能优化

2、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 Linux 下系统管理的基本方法。

3、重点与难点:工作组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方法。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验 小计一 Linux 系统概述 4 0 4二 Linux常用命令 4 2 6三 Linux Shell 程序设计 6 2 8

256

四 Linux 环境编程 6 4 10五 Linux 系统管理 4 0 4

小 计 24 8 32四、实验项目表序 号 项目名称 内容 要求 学时数

一 常用命令的使用 Linux常用命令 熟悉 Linux 常用命令 2

二 Shell编程 使用 shell语言编写程序

掌握 shell语言的编程能力 2

三 系统调用和文件操作

使用系统调用进行文件操作

掌握使用系统调用进行文件操作 2

四 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

使用进程控制和通信的系统调用

掌握进程控制和通信的系统调用 2

五、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C语言、操作系统2、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Linux 教程》(第二版),孟庆昌 牛欣源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1]UNIX 环境高级编程,W. Richard Stevens著,尤晋元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UNIX进程间通信,John Shapley Gray著,张宁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3]Linux 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毛德操、胡希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4]Linux 与 UNIX SHELL编程指南,电子书

撰写人:张献忠 审核人:奚 吉 审批人:胡智喜

257

Linux 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Linux 程序设计 课程代码 03022420

课程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实验总学时数 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讲授 Linux 的操作使用、系统

结构和 Linux 环境下的程序设计,使学生对 Linux 操作系统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程序设计,能够复习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对文件管理、进程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学会在 Linux 环境下工作,进一步熟悉 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知识,编写进行系统维护的脚本文件和实用化的大型应用程序,如网络应用程序。同时,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后续课程(如高级操作系统、Linux 内核源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等)打下基础。

二、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综合

设计

其他

一 常用命令的使用 2 熟悉 Linux常用命令 √ √

二 Shell编程 2 掌握 shell语言的编程能力 √ √

三 系统调用和文件操作 2

掌握使用系统调用进行文件操作 √ √

四 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 2

掌握进程控制和通信的系统调用 √ √

三、考核方式(考核主要有那几类方式;实验成绩的评定由那几部分组成及比例等)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实验成绩是所有实验的成绩的平均分。单个实验的258

成绩由具体的上机表现(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其中,预习占 20%,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 50%。

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按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由学校出版、印刷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统一写作“常州工学院出版”)《Linux 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报告书 常州工学院出版

五、有关说明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

撰写人:张献忠 审核人:奚 吉 审批人:胡智喜

259

网页设计实践教学大纲(总学时数:1周,学分数:1.0)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实践性环节。以HTML 和 CSS为基础,全

面介绍与网页设计制作有关的知识,向学生阐明Web 基本工作机制,并使学生具有一般网页制作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 Web页制作技术和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对 ASP 对象的使用,实现对 WEB 数据库的访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业务运作模式,了解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的特点及工作过程,掌握网站的建立及网页设计制作的方法,能够完成一般性网站的建设,并能够对网站进行管理、维护和安全防护等。同时学会Web 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并能够实现B/S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指导学生完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每个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 3 人;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

开发项目,项目的选定必须考虑“范围、期限、成本、人员、设备”等条件;项目经理负责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管理项目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调整;对于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必须存档;

3. 项目开发计划必须由粗到细通过 GANTT图给出,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明确每个阶段提交文档的日期和时间;

4. 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按照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下列文档,文档中必须注明执笔者、完成者(签名)和完成日期,其中完成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的人员不能相同,完成编码和审查/测试的人员不能相同;文档包括:编码清单(部分或全部)、网站规划设计书、详细设计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需求分析规格说明、项目开发计划(包括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5. 每个项目小组可以选择完成编码、测试等阶段的部分任务。

课程代码:03042680

260

6. 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按时完成每部分工作。

7.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机房进行,每天由班长负责考勤,指导教师抽查。8. 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独立完成,分成小组进行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在报告中给以说明。

9. 课程设计考核优秀必须满足的条件:课设报告文档齐全、考虑周全、内容完整、设计合理,态度认真;若课设结果中有严重缺陷,课设成绩不能评优秀和良好;未完成相关文档的编制或系统不能演示者,系统抄袭者,课设成绩为不及格。

(二)、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 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设计的参考项目名称如下:选择合适的静态网页系统,对于

自选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必须取得授课教师的同意,使各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的相关的文档(报告),每份报告需在封面注明报告课题名称、

班级、课题组成员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报告撰写的要求:关于各部分文档提交的方式每个参加必须课程设计的学生,必须以小组方式提交最后文档,文档必须按 7个部分顺序排列。文档可以是手写稿,亦可以打印稿提交。若为打印稿,则要求如下:纸张:A4,项目标题:3号黑体,各部分中标题:4号黑体,内容:5号宋体。

最后谈谈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或体会。

三、学时分配表课程设计分上机与查资料集中讲解二种方式进行,时间为 3周。具体进度及要求安排如下:时 间 设 计 内 容

第 1天 课设选题,查阅资料, 布置设计思路及相关注意事项,各组选择设计课题和任务。

第 2~4天 网站总体设计与布局,网站设计与程序代码编制、系统调试与排错。第 5天 设计成果检查、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提交相关资料及文档、整理设备。

四、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小组及其成员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1)项目小组基本任务完成情况,包括

文档完成情况,占 60%,由教师评定,不完成者不得分,迟交或少交者,授课教师酌情处理; 2) 小组成员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占 30%;; 3)平时考勤及设计表现占 10%;

261

4) 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记分,最后采用 5 级记分方式登记成绩。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 20%。

五、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 计算机导论2.教学建议: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正式的针对特定项目的完整的设计文档和报告书,条件允许时

可以组织课程设计答辩,并记录答辩过程。3.教学参考资料:

(1) 建议教材:《网站设计基础与实例教程》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建议参考书:《网站开发实例》 重庆出版社《即时应用ASP 组件》 人民邮电出版社

4.其它:学生需参加每年的网页设计大赛

制(修)订责任人:费贤举 审核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262

263

专业认识实践教学大纲(学时数:1周,学分数:1 学分)

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入门、认识、实践性课程。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专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专业内涵和应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旨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加强学生的专业兴致,进一步端正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的,对今后专业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 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参观;实地考察实际生产线,考察软件研发过程;听取现场报告介绍。

2.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3.举办专业认识讲座,介绍本专业专业结构、知识点构成、专业发展思路。在以上参观、学习、考察的过程中,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做好实习日志,写出心得体

会,最后形成实习报告。三、 时间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实践 自写报告1 参观、考察、实

践、认识 3天

2 学习培养计划、专业认识讲座 0.5天

3 总结、查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1.5天

四、 有关说明1. 参观、考察的单位至少 3个,类型有科研研究类院所,有软件生产企业、有软件开

发、销售公司、有现代化管理比较好的机关管理部门。2. 在参观考察时,请单位技术人员讲授、介绍,学生做实地考察,认真做好实习日

志。执笔人:庄燕滨审定人:奚 吉

批准人:胡智喜

课程代码:03000030

264

C 语言大作业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周,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C语言是非常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应用广泛,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程;学好 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和用好计算机的重要基础。要学好 C语言,应抓好理论学习、上机实验以及综合应用这三个环节。在《C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掌握 C语言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完

成一定量的实践性题目,初步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C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后,为加强学生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通过解决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型综合应用类课题从而提高实际编程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分工协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从而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C语言的实验环境本课程可采用 Turbo C 或 Visual C++集成环境作为实验环境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1、基本结构:熟练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在作业中合理使用和实现。

2、学习领会系统的模块划分(三)、能力培养

1、团结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设计任务分配和模块划分、参考资料共享、系统基本信息的建立与共享、作业中技术难题的讨论与实验、系统的联合调试、文档资料的建立与维护。

2、自学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3、项目开发基本流程理解、规划和实施4、程序调试能力:程序开发中常用的单步调试、断点设置、中间结果输出等。5、项目测试能力:掌握基本的测试要素,能完成单体测试和综合测试过程。6、良好的编程风格:代码缩进书写,合理划分子程序,为程序添加必要的注释以方便程序阅读和维护,采用菜单、图形或各种提示说明方便用户使用程序。

7、项目设计和总结:作业完成后,对从事的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并根据要求完成设计报告(或设计说明书)。

三、学时分配表

课程代码:03020600

265

序号 内 容 时间

1

① 系统开发说明(基本理论、设计方案、开发方法、调试与测试)

② 总体要求③ 学生分组与课题分配④资料查阅

1天

2 课题分析与总体设计 1天3 程序设计(程序调试与测试) 4天4 系统联调与综合测试、系统改进 2天5 设计总结和说明书书写 1天(及课外)6 检查考核(小组答辩或所有学生答辩) 1天

小计 10天注:在课题分配后,最好给学生一周左右准备时间后开始程序设计,以进行文献查阅、模块划分和模块设计等程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四、组织与考核方式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独立设计、编程实现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2. 在程序设计阶段前,指导教师应对每位学生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量进行确认和

调整;完成程序设计准备工作的学生才能进行上机实践;3. 学生应根据系统功能和要求,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部分;4.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出勤、准备情况、各个环节实际完成情况作详细记录,作为平

时成绩的评定依据;5.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承担部分的完成情况、系统整体的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每

个学生的设计和答辩成绩;对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设计报告批阅后给出设计报告成绩;

6.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设计成绩、答辩成绩和设计报告成绩综合评定。五、有关说明

1. 使用对象:计算机专业学生2. 先修课程:C 程序设计3. 教学参考书《C 程序设计》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

浩强《C 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执笔人:曹中心审定人: 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66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 周,学分数:2)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之后,为巩固数据结构所学知识

和加强学生的编程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比较熟练地掌握数据结构中要求掌握的几种基本结构及其算法2、比较熟练地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5、培养调试能力该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数据结构知识综合

运用的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对所给定的课题进行功能分解,模块划分2、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3、各函数的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4、系统功能的完善和维护5、掌握程序调试的方法6、文档资料的整理

三、学时分配表 (以天数计)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践 小计

1 系统功能和设计思路的分析、设计报告的要求 0.5 0 0.52 菜单的制作、每个功能的具体设计 1 1.5 2.53 具体功能的实现 0 4.5 4.54 系统的完善工作 0 1 15 文档整理、设计报告的完成 0 1.5 1.5

合计 1.5 8.5 10四、有关说明

1、该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2、考核方法:点名、各个环节的考核、程序检查答辩、设计报告的综合评定。

执 笔 人:陈利民审 定 人: 奚 吉

课程代码:03022670

267

批 准 人:胡智喜企业认知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周,学分数:2 分)一、性质、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认识实践性课程。通过 2周的认知实习,使学生

接触社会,考察企业人才结构的现状,了解企业业务工作流程,认识和

了解产品研发过程;了解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规范,了解专业内

涵和应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旨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自觉性,进一步端正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对今后专业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基本内容1.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2. 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参观;3. 实地考察生产线,考察软件研发和产品生产的过程;4. 听取现场报告介绍;5. 举办专题讲座,介绍专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三、基本要求

在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以下几点:1. 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实习各项任务。2. 学生根据学院实习安排,做好实习准备工作。3. 在参观、学习、考察的过程中,每位同学必须每天认真做好笔记,并按照

教师要求查阅文献资料,书写认知实训总结报告,实习结束后由交指导教师评阅。

4. 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纪律,爱护公物。

课程代码:03041140

268

如因不听指导教师安排,造成伤害或其他后果,均由学生本人负责。5. 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完成实习报告。严禁弄虚作假,不得抄袭、拷贝。

6. 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考勤,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指导教师签字,院长审批后同意后方可准假。无故旷课二天以上者或累计耽误时间超过实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者,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7. 实习成绩由平时出勤、平时表现、认知实训总结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四、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时间1. 实训动员、任务布置 0.5天2. 企业环节实训 9天3. 完成实训报告,汇报交流 0.5天

小计 10天 注:上述时间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五、组织与考核方式1.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实训;2. 每天由指导教师或小组负责人对本组成员进行考勤,学生应遵守企业

管理规定,如有违反,指导教师视情节轻重予以平时成绩扣分或总评成绩降级处理;

3. 指导教师应根据平时出勤、实训态度与表现、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情况等方面评定学生平时成绩;

269

4.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工作汇报及实训报告给出考核成绩;5. 实训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考核成绩×70%。

执笔人:胡智喜审定人: 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70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 周,学分数:2)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为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软件工程》课程配套

设置的,是《软件工程》课程的后继教学环节,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软件工程项目,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初步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和技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模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过程等理论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技术文档的编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软件工程的综合能力,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每个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 4 人;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项目的选定必须考虑“范围、期限、成本、人员、设备”等条件;项目经理负责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管理项目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调整;对于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必须存档;

3. 项目开发计划必须由粗到细通过 GANTT图给出,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明确每个阶段提交文档的日期和时间;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明确指定文档的审查小组和审查人员以及审查结果的返回日期;审查小组和审查人员不得是完成被审查内容的完成者;审查

课程代码:03020610

271

结果至少包括: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所在文档的位置及页码、具体建议等;每个阶段的审查结果不得少于 10个问题;

4. 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按照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下列文档,文档中必须注明执笔者、完成者(签名)和完成日期,其中完成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的人员不能相同,完成编码和审查/测试的人员不能相同;文档包括:编码清单(部分或全部)、详细设计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需求分析规格说明、项目开发计划(包括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测试问题清单

5. 每个项目小组可以选择完成编码、测试等阶段的部分任务。6. 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按时完成每部分工作。

7.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机房进行,每天由班长负责考勤,指导教师抽查。8. 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独立完成,分成小组进行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在报告中给以说明。

9. 课程设计考核优秀必须满足的条件:课设报告文档齐全、考虑周全、内容完整、设计合理,态度认真;若课设结果中有严重缺陷,课设成绩不能评优秀和良好;未完成相关文档的编制或系统不能演示者,系统抄袭者,课设成绩为不及格。

(二)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 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设计的参考项目名称如下:

1. 网上考试系统2. 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3. 网上图书管理系统4. 个人信息网站5.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6. 物资采购系统7. 影院售票系统8. 餐馆点菜系统9. 班级事务管理系统10. 教材征订管理系统11. 库存管理系统12. 人事管理系统13. 工资管理系统 14.资料管理系统 15. 合适的其他系统,对于自选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必须取得授课教师的同意,使各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 必须完成下列内容:272

a. 项目可行性研究 成立项目小组并选定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长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选择开发项目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项目经理执笔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 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针对所选项目开展讨论开发计划,进一步明确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解与任务分配 确定任务进度 确定完成项目的环境和工具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项目经理执笔完成《项目开

发计划书》 c. 需求分析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由任务承担人开展项目的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不得超越前述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

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

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由评审人员完成对《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并给出

评审意见 d. 初步设计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由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任务

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任务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

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由评审人员完成对《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并给出

评审意见 e. 详细设计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详细设计任务

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详细设计任务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

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由评审人员完成对《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并给出

评审意见 f. 实现

273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具体实现任务

由任务承担人给出实现的源程序清单(打印或磁盘) g. 测试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对已实现部分的软件或模块的测试任务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目测试报告》

3.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的相关的文档(报告),每份报告需在封面注明报告

课题名称、班级、课题组成员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报告撰写的要求关于各部分文档提交的方式每个参加必须课程设计的学生,必须以小组方式提交最后文档,文档必须按 7个部分顺序排列。文档可以是手写稿,亦可以打印稿提交。若为打印稿,则要求如下:纸张:A4,项目标题:3号黑体,各部分中标题:4号黑体,内容:5号宋体。最后谈谈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或体会。

三、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课程设计分上机与查资料集中讲解二种方式进行,时间为 2周。具体进度及要求安排如下:

时间 设计内容第 1天 课设选题,查阅资料, 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项目开发计划书》第 2~3天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

承担人执笔完成《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第 4天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

承担人执笔完成《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第 5~8天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

据《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对相应的软件或模块的编码与测试任务

第 9天 完善编码,系统联调,编制“软件测试计划”书与用户手册。

274

第 10天 系统检查、相关资料上交。系统成果评审,分组答辩,成绩评定。

四、有关说明(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正式的针对特定项目的完整的设计文档和报告书,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课程设计答辩,并记录答辩过程。(二)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小组及其成员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1)项目小组基本任务完成

情况,包括文档完成情况,占 60%,由教师评定,不完成者不得分,迟交或少交者,授课教师酌情处理; 2) 小组成员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占 30%;; 3)平时考勤及设计表现占 10%; 4) 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记分,最后采用 5 级记分方式登记成绩。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 20%。(三)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软件工程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郑人杰、殷人昆2.参考书:[1]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版[2] 屠立德 《软件工程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版[3] 冯玉琳、黄涛、倪彬 《对象技术导论》 科学出版社,1998版[4] 《软件工程开发文档模板》电子文档(由指导教师提供)

执笔人:费贤举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75

程序设计实训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 周,学分数:2)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程序设计实训》是为软件工程专业设置的。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软件项目,

按照软件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软件开发过程文档的编写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项目的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每个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 4 人;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

开发项目,制定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中,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

3. 项目组成员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进行编码设计工作,提高自身的程序调试和模块化编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等寻找答案,能对实验结果独立地进行分析、评价。

4. 为了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应严格要求,程序界面设计、程序框图、程序代码都应按软件规范进行,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有统一的格式并且按时完成。

5.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机房进行,每天由班长负责考勤,指导教师抽查。两次迟到或一次无故旷课,按校规处理,同时课程设计成绩等第下降一级。

6. 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独立完成,分成小组进行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在报告中给以说明。若发现全文抄袭者按不及格论处。

三、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课程代码:03041160

276

课程设计分上机与查资料集中讲解二种方式进行,时间为 5周。具体进度及要求安排如下:

名称 时间 工作内容下达设计任务 1天(集中) 说明如何着手设计的方法和设计任务的解

释说明。

收集、分析资料及文档 1天

项目组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选题、分析,识别实体、数据库要求,完成 ERD图、顶层数据流图、上下文图,完成项目规格要求书。

设计 2天 各项目组完成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表设计、报表设计。

程序编写和测试 4天 根据方案进行现场编程、调试。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文档提交、答辩 1天各小组提交文档,教师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答辩及答辩方 式 (抽样答辩或 全员答辩)。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正式的针对特定项目的完整的设计文档,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课

程设计答辩,并记录答辩过程。每个项目小组及其成员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1.项目小组项目设计完成情况,包括文档完成情况,占 70%,由教师参照各项目组提交的开发计划评定,不完成者不得分,迟交或少交者,授课教师酌情处理;2.小组成员承担任务的情况占 30%;由项目经理评定;3.项目经理的成绩由教师根据其履行的职责和全组完成任务情况可做加分处理,但不得超过总分的 10%,由教师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记分,最后采用 5 级记分方式登记成绩。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课程设计考核优秀必须满足的条件:课设报告文档齐全、内容完整,程序设计合理、代码规范,态度认真;若课设结果中有严重缺陷,课设成绩不能评优秀和良好;未完成相关文档的编制或系统不能演示者,课设成绩为不及格。

277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每份报告需在封面注明项目名称、班级、课题组成员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目录2) 系统概述(现状分析、项目要求等)3) 项目开发计划书4) 系统设计(含界面设计及说明、数据库结构设计、报表设计及样例)5) 详细设计(类图、层次图、TOE图、流程图、NS图等)6) 源文件及文档7) 测试数据8) 系统安装文档9) 改进意见10) 自我评价11) 参考书籍、资料

打印稿要求:纸张A4;项目标题:3号黑体,各部分中标题:4号黑体,内容:5号宋体。六、参考的软件项目

课程设计中参考项目如下:1. 图书管理系统2.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3. 物资采购系统4. 影院售票系统5. 餐馆点菜系统6. 班级事务管理系统7. 教材征订管理系统8. 库存管理系统9. 人事管理系统10. 工资管理系统 11. 资料管理系统 12.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13. 合适的其他系统,对于自选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必须取得授课教师的同意,使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七、课程设计需要的设备和数量278

需要每人一台 PC 机,Office 软件,VB.NET,Access2000,SQL Server2000 等相关软件。八、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Visual Basic.NET 程序设 计 专家指南(原书第 2 版) , ( 美 ) H.M.Deitel , P.J.Deitel著,王慧英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VB.NET 程序设计精讲,周卫、赵中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VB.NET 应用教程,童爱红、刘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VB.NET编程入门,麦中凡、何玉洁、李烨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3

执 笔 人:王文琴审 定 人: 奚 吉批 准 人:胡智喜

软件开发实训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 周,学分数:6)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软件开发实训》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综

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前对软件开发方法与过程综合应用与训练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能够针对具体软件工程项目,全面结构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初步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和技术,通过该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模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过程等理论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学会利用系统分析和建模方法对系统进行建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技术文档的编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软件工程的综合能力,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同时该实训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文档标准化和良好编程习惯的体现。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本实训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每个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 4 人;

课程代码:03042770

279

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项目的选定必须考虑“范围、期限、成本、人员、设备”等条件;项目经理负责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管理项目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调整;对于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必须存档;

3. 项目开发计划必须由粗到细通过 GANTT图给出,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明确每个阶段提交文档的日期和时间;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明确指定文档的审查小组和审查人员以及审查结果的返回日期;审查小组和审查人员不得是完成被审查内容的完成者;审查结果至少包括: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所在文档的位置及页码、具体建议等;每个阶段的审查结果不得少于 10个问题;

4. 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按照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下列文档,文档中必须注明执笔者、完成者(签名)和完成日期,其中完成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的人员不能相同,完成编码和审查/测试的人员不能相同;文档包括:编码清单(部分或全部)、详细设计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需求分析规格说明、项目开发计划(包括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测试问题清单

5. 每个项目小组可以选择完成编码、测试等阶段的部分任务。6. 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按时完成每部分工作。

7.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机房进行,每天由班长负责考勤,指导教师抽查。8. 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独立完成,分成小组进行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并在报告中给以说明。

9. 课程设计考核优秀必须满足的条件:课设报告文档齐全、考虑周全、内容完整、设计合理,态度认真;若课设结果中有严重缺陷,课设成绩不能评优秀和良好;未完成相关文档的编制或系统不能演示者,系统抄袭者,课设成绩为不及格。

(二)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 在本实训中进行设计的参考项目名称如下:

16.网上考试系统17.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18.网上图书管理系统19.个人信息网站20.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21. 物资采购系统22.影院售票系统23.餐馆点菜系统

280

24.班级事务管理系统25. 教材征订管理系统26. 库存管理系统27. 人事管理系统28. 工资管理系统 29.资料管理系统 30. 合适的其他系统,对于自选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必须取得授课教师的同意,使各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 必须完成下列内容:h. 项目可行性研究

成立项目小组并选定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长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选择开发项目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项目经理执笔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i. 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针对所选项目开展讨论开发计划,进一步明确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

项目经理召集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解与任务分配 确定任务进度 确定完成项目的环境和工具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项目经理执笔完成《项目开

发计划书》 j. 需求分析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由任务承担人开展项目的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不得超越前述项目的大小、范围、复杂程度等

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

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由评审人员完成对《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并给出

评审意见 k. 初步设计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由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任务

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任务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

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281

由评审人员完成对《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并给出评审意见

l. 详细设计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详细设计任务

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详细设计任务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

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由评审人员完成对《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评审工作,并给出

评审意见 m. 实现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项目的具体实现任务

由任务承担人给出实现的源程序清单(打印或磁盘) n. 测试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对已实现部分的软件或模块的测试任务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目测试报告》

3. 实训报告撰写要求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的相关的文档(报告),每份报告需在封面注明报告

课题名称、班级、课题组成员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报告撰写的要求关于各部分文档提交的方式每个参加必须课程设计的学生,必须以小组方式提交最后文档,文档必须按 7个部分顺序排列。文档可以是手写稿,亦可以打印稿提交。若为打印稿,则要求如下:纸张:A4,项目标题:3号黑体,各部分中标题:4号黑体,内容:5号宋体。最后谈谈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或体会。

三、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整个实训过程分上机与查资料、集中讲解等方式进行,时间为 6周。具体进度及要求安排如下:

时间 设计内容第 1天 课设选题,查阅资料,划分项目小组, 编写《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书》

282

第 2~3天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第 4天 按照《软件文档编写概要》的格式要求,由任务承担人执笔完成《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第 5~27天 按照项目任务分配结果和项目进度要求,并依据《项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由任务承担人完成对相应的软件或模块的编码与测试任务

第 28~29天 完善编码,系统联调,编制“软件测试计划”书与用户手册。

第 30天 系统检查、相关资料上交。系统成果评审,分组答辩,成绩评定。

四、有关说明(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设计必须提交正式的针对特定项目的完整的设计文档和报告书,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课程设计答辩,并记录答辩过程。(二)考核方式

每个项目小组及其成员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1)项目小组基本任务完成情况,包括文档完成情况,占 60%,由教师评定,不完成者不得分,迟交或少交者,授课教师酌情处理; 2) 小组成员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占 30%;; 3)平时考勤及设计表现占 10%; 4) 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记分,最后采用 5 级记分方式登记成绩。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 20%。(三)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软件工程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郑人杰、殷人昆283

2.参考书:[1]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2] 屠立德 《软件工程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版[3] 唐学忠 《系统分析与建模教程》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版[4] 《软件工程开发文档模板》电子文档(由指导教师提供)

执笔人:费贤举审定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84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8周 ,学分数:18)

一、 性质、任务及目的毕业设计是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达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

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教学实践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4.组织团队、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5.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 指导学生完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体现于整个论文工作的各个阶段中,可根据课题的特点而有所侧

重,但应达到如下的基本要求:1.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2.进行必要的课题调研和资料搜集、文献阅读工作,收集、汇总相关科技信息;3.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并通过与其它方案的比较加以论证;4.独立完成系统或模块的设计。软件设计要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硬件设计要符合原理

表示、线路图纸和工艺要求的各种规范;5.制定系统或模块的测试方案,并根据完整的测试数据对系统或模块的功能和性能

指标做出分析和评价;6.对课题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结合非计算机学科进行的课题,应有 2/3以上的

内容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7.通过论文答辩;

课程代码:03020000

285

三、学时分配表序 号 内 容 时间分配 备 注

1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7周2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1周

小 计 18周注:时间以天数(或周数)计

四、考核方式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由指导老师给定的成绩(占 30%)、评阅教师给定成绩

(占 20%)和答辩成绩(占 50%)三部分组成,总评成绩以等级标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五、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 修完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2.教学建议:(1)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由教学点专业责任教师负责把关。(2)指导教师既是毕业设计的业务指导者,又是论文工作的组织者。指导教师应认真

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设计的全过程。3.教学参考资料:4.其它:

制(修)订责任人:何中胜

审核人:奚 吉批准人:胡智喜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