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里程 - bmcpc.org.hk ·...

Post on 01-Jan-2020

2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服務里程 - bmcpc.org.hk ·...

服務里程服務里程

  香港開埠之初,只是一片名不經傳的捕魚採石之地,人口僅有寥寥數千。但

隨著城市的發展,華人不斷從廣東各地湧入,香港人口由 1851 年的 3 萬多人增

加至 1913 年的 50 萬人。迅速增長的人口,令當時社會對各類大小基本建設包

括墓地均需求甚殷。

1870 年代上環一帶的海旁,停泊了大量遠洋貨船。當時香港已成為南中國海最重要的轉口港。

  墓地是逝者的歸宿,歷來為中國人所看重。香港開埠後,英國人把源於西方

的墳場概念引進香港,先開闢灣仔半山之地為墳地。1845 年位於跑馬地的香港

墳場(舊稱基督教墳場或殖民地墳場)啟用。其後天主教、祆教、伊斯蘭教和猶

太教的墳場陸續在跑馬地的山谷建立起來。但直至十九世紀末,香港除了一個為

華人基督徒而設的墳場外,華人仍然沒有一個專為他們而設的永久性的墳場。

以花園形式建造的紅毛墳場( 今香港墳場 ),約攝於 1880 年

19

服務里程   直至二十世紀初,一群熱心的華人領袖積極向當時政府爭取開闢一所供華人安

葬之永久性墳場,至 1913 年 6 月 16 日終於獲政府撥出位於香港仔近 10 萬平方米

土地,闢建香港首個沒有宗教背景專為華人而設的永久墳場,命名為香港仔華人永

遠墳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非常接近香港仔船廠,能設置一處小碼頭,這對棺柩

的運送非常重要,也是當時華人認為必要的設施。

1912 年香港政府向英國殖民地部提交的田土廳丈量圖,建議把黑線內的地段闢作華人永遠墳場,面積合共 12.82 英畝。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亦由此成立以管理墳場及處理與墳場

營運有關的所有事宜,並於 1964 年根據《華人永遠墳場條例》(第 1112 章)成為

法定組織,主要為香港華裔永久性居民提供各類墓地和龕位服務。

  其後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柴灣華人永遠墳場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相繼落成,

現時為香港華人提供超過 30 萬個墓地及龕位服務。

20

服務里程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於 1915 年

10 月 17 日 正 式 啟 用, 總 面 積 約 為

98,542 平方米。由於墳場是由一群華

人(當時稱為值理)自資闢建,故墳

場內的墓地主要是根據華永會當日所

訂準則分配給各值理,該等墓地因此

亦稱為值理墓地。至於餘下的墓地,

則公開讓其他華人申請,這些墓地稱

為普通墓地。有關分配的細則,由於

年月湮遠,已無從稽考。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於 1966 年

增設露天靈灰龕位。其後於 1971 年

及 1973 年亦分別興建一座兩層式及

一座五層式的靈灰閣,以回應當時社

會對靈灰龕位的需求。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入口及牌樓,約攝於1925 年。隨著港府於 1960 年代初擴建香島道香港仔段 ( 即今天香港仔海旁道 ),牌樓及墳場入口被移至今天的石排灣道口。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於 1916 年設立的牌匾

21

服務里程

1955 年從香港仔避風塘遠眺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手繪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圖則

22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服務里程知多一點點

五、六十年代的「請求執骨志願書」及「准葬憑證」。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歷史悠

久,除了是首個為非基督徒華人

而設的永久墓園外,亦是最多知

名人士的長眠之地,包括中國近

代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唐紹儀、

深受景仰的前北京大學校長蔡元

培與及香港史上第一位華人行政

局議員周壽臣等。此外,這裡也

是擁有最多本地世家望族墳墓的

地方,如鄧志昂、莫藻泉家族等。

而墳場內有不少前清遺老和民國

政要的題字、對聯及墓誌,是研

究香港史、中港關係、乃至香港

書法史的重要資料。故此,華

永會於 2012 年特別委託歷史

學家高添強先生,進行香港仔

墳場的資料搜集及研究,撰寫

「高山景行-香港仔華人永遠

墳場的建立與相關人物」,把

珍貴的史料紀錄下來。

23

服務里程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隨著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漸趨飽和,華永會遂要求政府撥地興建另一所墳場。

1935 年 8 月 9 日終獲政府批出位於荃灣,面積約為 12 萬平方米的土地作興建墳場

之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於 1941 年 6 月 19 日落成啟用。

  位於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的兩座靈灰閣分別於 1974 年及 1987 年建成,以應付隨

著火化普及帶來對靈灰龕位的殷切需求。為方便後人拜祭,華永會首次在荃灣第二

靈灰閣內增設了家族靈灰龕位,供市民安放最多四位先人的骨灰。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第二靈灰閣 1987 年開幕啟用,由時任政務司廖本懷先生主禮。

24

服務里程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第二靈灰閣

知多一點點

  華永會轄下的每一所靈灰閣都是精心設計,除了外型明亮美觀,一洗靈

灰閣給人沉重陰森的偏見,也顧及功能實用的需要,既善用有限的空間,亦

希望營造舒適安寧的環境給市民拜祭懷緬先人。

  其中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第二靈灰閣就憑著獨特的設計,獲得 1988 年度

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的建築設計優異獎。

25

服務里程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

  華永會有見華人對墳位需求的殷切

程度不減,遂於五十年代尾再向政府提

出申請,要求撥出地勢崎嶇的柴灣歌連

臣角面積約 8 萬 5 千平方米之土地發展

為墳場。柴灣華人永遠墳場於 1963 年 8

月 1 日開始啟用。其後政府分別於 1973

年 5 月 24 日 及 1980 年 9 月 11 日 多 批

合共 11 萬 3 千平方米土地予華永會,使

墳場總面積增至 19 萬 8 千平方米。

1985 年,時任政務司及華永會主席廖本懷先生參觀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種植羅漢松一株以茲紀念

  基於可供興建墳場的土地供應日見

短缺,華永會在柴灣華人永遠墳場啟用

時,除繼續提供永久墓地外,亦開始引

進續期地及非續期地兩類墓地。

  華永會於 1966 年於柴灣華人永遠

墳場增建露天靈灰龕位及金塔地,又分

別於 1981 年及 1991 年興建第一座及第

二座靈灰閣,提供普通靈灰龕位、家族

靈灰龕位及骨殖龕位等,配合市民不同

的需求。

26

時任政務司曹廣榮先生參觀第二靈灰閣之龕位設施

服務里程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近連城道一帶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近歌連臣角道以東一帶

27

服務里程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第二靈灰閣於 1991 年落成啟用,由時任政務司曹廣榮先生蒞臨主持開幕典禮

知多一點點

  由於 1967 年期間發生的一連串事件,當時政府嚴格管制炸藥的使用,

就連爆破工程需用的炸藥也受到規管,由以往一天可以進行兩次爆破,收緊

至一星期只可進行兩次爆破工程。

  其時於柴灣華人永遠墳場進行的修築墓地工程也受到波及,原來預計於

1969 年 4 月完成的工程,因而延期至 1971 年 2 月才竣工,工程費用也增加

了約 15%。

28

服務里程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華永會於 1985 年獲政府撥出約 285,000 平方米位於將軍澳用地作開闢墳場之

用。於 1989 年落成啟用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為華永會轄下四個墳場中面積最大

的,提供普通墓地、十年續期地及十年非續期地。華永會又於 1996 年及 2003 年分

兩階段興建墳場內的大型靈灰閣,提供 9 萬多個靈灰及骨殖龕位,並首次興建了禁

止燃點香燭的龕位,為屬意在清新環境中憑弔先人的人士提供另一選擇。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靈灰閣於1996 年落成啟用,由時任政務司孫明揚先生主持揭幕儀式

29

服務里程    除 了 提 供 墓 地 及 龕 位 服 務

外, 華 永 會 在 2011 年 12 月 於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興建了首個

紀念花園,提供免費撒放骨灰服

務,為市民提供另一個簡約及環

保的安葬選擇。

華永會將軍澳紀念花園以庭院及寧靜空間為設計理念,環境清幽,用不同的設計創造出與大自然融合的氣氛及境界

30

服務里程

  此外,為方便市民前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拜祭,及疏導春秋二祭時由油塘

高超道前往墳場掃墓的人流,華永會自資興建連接將軍澳墳場與港鐵調景嶺站的

「華永行人徑」,並於 2012 年 2 月全面開放供市民使用。華永行人徑全長 1,500

米,闊 6 米,路面較油塘高超道平坦及寬闊,沿途設有觀景台及康樂設施,適合

市民作休閒活動用途。

31

華永行人徑毗鄰港鐵調景嶺站,方便市民前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服務里程

華永行人徑及觀景台

知多一點點

  華永會見證著香港近百年的歷史變遷。翻開

華永會仍然保留的舊檔案,往往可以窺探到昔日

的生活片段。

  香港日治時期,日本殖民地政府曾將香港的

多處街道及地方重新命名為日本化的名稱,例如

彌敦道易名為香取通、皇后大道東就

名為東明治通等。故此當時的墓地記

錄,也出現很多日本化的地址,就連

日期也是以日本曆法作記錄。

昔日的墓地紀錄冊,昭和十八年即1943 年,西昭和通即現今德輔道西。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