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比較簡單的Linux推坑教學 linux mint cinnamon 18.1 操作設定教學

Post on 14-Apr-2017

793 views 3 download

Transcript of 看似比較簡單的Linux推坑教學 linux mint cinnamon 18.1 操作設定教學

看似比較簡單的Linux推坑教學---Linux mint cinnamon 18.1操作設定教學---

製作者:lian0123學歷:南大資工學生   大安高工畢業

本文皆採用維基百科CC3.0授權協定

製作日期:2017/04/08 維護期限:linux mint 19發佈前版本編號0.0.1

本文章授權協定說明

•可重製

•非商業化

•相同方式分享

前言

•本文獻給剛加入Linux的新手們,所以只寫一般人會用到的部份,所以都時以基本的實務操作為主

•本人的歷鍊還不夠,所以文章有地方錯,歡迎各位大神指出

•本文章皆使用"虛擬終端機"做示範

•警告!這只是操作簡易入門(不具完整性)

之前我曾寫過Linux mint的安裝篇

但總覺得一般使用者安裝完後可能會遇到不會操作的情形

所以我就寫的這篇教學文講解最基礎的操作(摸一下就會功能)

還記得系統設定吧.....?

今天就來講解這一部份的功能

即"系統設定"

第一章 背景

設定"背景" 請點這裡!

點開後的畫面:背景->影像

資料夾中的圖片檔點擊選取桌面的背景

選取資料夾

新增/移除 資料夾

選項

切換選項:背景->設定

將選取的資料夾中"所有"的圖檔設定成桌布

cinnamon不像是windows桌布設定一樣可以"選擇"資料夾中的圖檔

圖檔的顯示方式

選項

第一章 "背景" 小結&補充

•雖然說背景可以設定,但假若背景的圖檔放在開機時尚未掛載的磁碟空間上或找不到圖檔時,背景會自動設定成系統預設背景。

•幻燈片方式放映桌布中,每張圖切換的時間也是可以被設定的。

第二章 偏好應用程式

設定"偏好應用程式"

請點這裡!

點開後的畫面:偏好應用程式

設定開啟檔案的預設程式

選項

切換選項:偏好應用程式->可移除媒體

設定當你放入CD、DVD、USB等裝置的預設啟動方式

選項

第二章 "偏好應用程式" 小結&補充

•何謂可移除媒體:即可以被移除的儲存裝置,如:CD、DVD、USB、隨身硬碟等......

•而偏好應用程式,也就是 預設開啟檔案與讀取可移除媒體的設定

第三章 帳號詳細資訊

請點這裡!

設定"帳號詳細資訊"

點開後的畫面:帳號詳細資訊

設定帳號圖片

設定帳號名稱設定帳號密碼

第三章 "帳號詳細資訊" 小結&補充

•基本上密碼顯示上只會顯示●●●●●●,並不會顯示出密碼的長度• 等等!?這不是廢話嗎!?

•上面的人頭圖片即無頭像的設置,是系統預設的圖片

第四章 擴充元件

設定"擴充元件"

請點這裡!

點開後的畫面:擴充元件->可用的擴充元件(線上)

線上的擴充元件

選項

搜尋表單中的擴充元件

下載

基於我們電腦中還沒安裝系統的擴充元件所以筆者先下載一個 做示範:

1.選取你要的元件

2.按下下載

切換選項:擴充元件->已安裝的擴充元件

以下載的擴充元件

選項

搜尋表單中的擴充元件

安裝/移除 設定已安裝擴充元件

按下"加入cinnamon"後,你這時會發現這是一個讓工作列隱形的擴充元件

綠點:代表程式正常運行

第四章 "擴充元件" 小結&補充

•在此的安裝擴充元件,即系統的擴充元件,亦代表還有其他的擴充元件......(稍後會再提到)

•系統在下載完擴充元件後,不會自動啟動擴充元件,需使用者按下"加入 cinnamon"才會啟動擴充元件

•線上的擴充元件,不一定能正常安裝

第五章 日期與時間

請點這裡!設定"日期與時間"

點開後的畫面:日期與時間

重新設定時間需先提升使用者權限時鐘顯示設定

月曆顯示設定

若我們調整設定,會立即反應在畫面上

更改設定

直接反應

第五章 "日期與時間" 小結&補充

•日期與時間雖然說,看似是在改工具列上的小工具,但實際上是改整個系統的時間,所以這是滿容易搞錯的,為此特別說明。

•這同時也是為何改時間需要提升使用者權限的原因。

第六章 桌面

請點這裡!

設定"桌面"

點開後的畫面:桌面主要是設定桌面上的檔案是否要被顯示

一些程式的顯示設定

第六章 "桌面" 小結&補充

•"桌面"的設定,即桌面顯示的設定。

•當然,我們也可以讓桌面上,不顯示桌面資料夾中的檔案。

第七章 桌面小程式

請點這裡!

設定"桌面小程式"

點開後的畫面:桌面小程式->以安裝的桌面小程式

在操作上與系統擴充元件相似

選項

切換選項:已安裝的桌面小程式->可用的桌面小程式(線上)

選項

這.....我不必多說了吧...?

第七章 "桌面小程式" 小結&補充

•桌面小程式,即:在桌面上執行的小程式。

•而操作部份和"擴充功能"一樣,所以在此不提。

第八章 無障礙

請點這裡!

設定"無障礙"

點開後的畫面:無障礙->視覺

有點難解釋等一下放畫面吧...

選項

放大字體

電腦讀字

將部份畫面放大

高對比模式:嗯...如下圖所示。

啟動高對比模式

大型字:放大後的字體,如下圖所示。

放大字體

詳細的放大設定

放大的詳細設定

實際放大下來的樣子

切換選項:無障礙->視覺->啟用螢幕鍵盤

點下

選項

出現

第八章 "無障礙" 小結&補充

•無障礙 功能本身是給有特定要求的人使用的,所以在此沒有特別說明的很詳細

•若字體放大還不夠大,建議從"字型"去調整文字大小

第九章 熱角

請點這裡!

設定"熱角"

點開後的畫面:熱角

熱角的功能選項

啟動熱角設定

設定好的熱角

熱角的功能選項

啟動熱角設定

執行熱角後,啟動的功能

第九章 "熱角" 小結&補充

•相信我寫到這裡,可能還是沒有人了解什麼是熱角。所謂的熱角即當我們的滑鼠停在畫面某一個角落上,電腦會執行一些你設定好的功能,如:顯示所畫面或顯示所有工作區等......。

第十章 系統啟動應用程式

請點這裡!

設定"系統啟動應用程式"

點開後的畫面:系統啟動應用程式

控制選項

選擇自動啟動的程式

第十章 "系統啟動應用程式" 小結&補充

•所謂的系統啟動應用程式,即在Cinnamon桌面環境啟動時,自動啟動的應用程式。

第十一章 螢幕保護程式

請點這裡!

設定"螢幕保護程式"

點開後的畫面:螢幕保護程式

可選擇的選項 已選擇的螢幕保護程式

第十一章 "螢幕保護程式" 小結&補充

•Linux上的螢幕保護程式就和Windows上的螢幕保護程式是一樣的。

第十二章 視窗

請點這裡!

設定"視窗"

點開後的畫面:視窗

觸發事件的選項選擇視窗上方標題列的

功能選項

選項

第十二章 "視窗" 小結&補充

•視窗標題列 即:視窗上方的縮小、放大、關閉。而我們能夠在此進行設定。當然,我們也可以讓視窗標題列變得像是KDE環境下預設的視窗工具列排列方式。

第十三章 語言

請點這裡!

設定"語言"

點開後的畫面:語言

系統的語言設定

地區常用的單位

選項

主次要語言

系統以安裝的語言數量

第十三章 "語言" 小結&補充

•語言設定上的主次要語言的部份,是為了在一些無法用中文解釋的地方,用其他語言代替。

•選項旁的輸入法,即:設定中"輸入法"。

第十四章 輸入法

請點這裡!

設定"輸入法"

點開後的畫面:輸入法

目前使用的輸入法選項

可安裝的輸入法支援

第十四章 "輸入法" 小結&補充

•基本上若使用者想安裝其他其他輸入法,建議改以CLI指令去安裝,再從輸入法上去設定。

•選項旁的語言,即:設定中"語言"。

第十五章 隱私

請點這裡!

設定"隱私"

點開後的畫面:隱私

一開始,使用只會看到這行打開後 "資料夾側邊欄"會有的"最近使用的檔案"選項

啟動後會看到的改變

多了一個"最近"的選項

第十五章 "隱私" 小結&補充

•當使用者設定"隱私"這功能時,就如同啟動windows中的"最近使用的檔案"一樣的功能,只不過在此被稱作"最近"。

第十六章 面板

請點這裡!

設定"面板"

點開後的畫面:面板

面板的顯示方式選擇面板

[左]新增面板[右]編輯面板排列

設定面板高度(大小)

可新增面板的區域

第十六章 "面板" 小結&補充

•面板設定,即windows上的工具列設定。

•面板編輯模式是直接用鼠標拉面板上的物件來排列的。

•在Linux mint 18.1後,才支援側邊面板。

第十七章 面板小程式

請點這裡!

設定"面板小程式"

點開後的畫面:面板小程式選項

這.....我不必多說了吧...?

筆者 在此推薦大家大家一款系統效能顯示的小工具:

基於該軟體需要取得系統資料所以請先安裝以下套件

注意:是這一款的System Monitor

基於叫做System Monitor有很多種小工具而筆者推薦的是這一款的System Monitor

安裝完後的結果

第十七章 "面板小程式" 小結&補充

•這個System Monitor小程式,由左到右分別是:• CPU使用率:一般來說是黃色的,虛擬電腦則是以紅色顯示• 記憶體使用率:即電腦目前使用的記憶體• SWAP使用率:即電腦分割的置換空間使用量• 網路使用率:紅色上傳、綠色下載• 硬碟使用率:硬碟的讀寫資訊

第十七點五章 選單

請點 "面板小工具"->"選單"

點選"設定組態"

點開後的畫面:選單

選項

其他動作相關的設定

選單圖標設定選單標題設定

切換選項:面板->選單

選項

選單列表顯示設定

選單編輯器

其他動作相關的設定

點選:選單->開啟選單編輯器

選單程式分類

設定選項

該分類中的程式

還原預設值

選單編輯器->新增項目

程式圖標 程式名稱

啟動指令程式說明

啟動於終端機

第十八章 系統資訊

請點這裡!

設定"系統資訊"

點開後的畫面:系統資訊

系統抓到的軟硬體資訊

更新軟硬體資訊

第十八章 "系統資訊" 小結&補充

•系統資訊能簡單顯示出一些基本的系統資訊,如:• 系統全名• 桌面環境的版本編號• Linux內核的版本編號• CPU的廠牌與時脈• 記憶體大小• 硬碟空間大小• 顯示卡廠牌與規格

第十九章 鍵盤

請點這裡!

設定"鍵盤"

點開後的畫面:鍵盤

鍵盤輸入設定

顯示的游標設定

選項

切換選項:鍵盤->快捷鍵組合

快捷鍵的功能類別

新增/移除 快捷鍵設定

該類別底下的功能

該功能底下的快捷鍵組合

第十九章 "鍵盤" 小結&補充

•鍵盤設定,主要是用於:設定鍵盤、游標顯示、快捷鍵、鍵盤配置等功能。

第二十章 電源管理

請點這裡!

設定"電源管理"

點開後的畫面:電源管理

同windows上的設定

按下開機鍵時系統的動作

選項(電池即:顯示目前的電力)

第二十章 "電源管理" 小結&補充

•基本上"電源管理"就是:• "如何省電(誤)"• "按下電源的回應"• "目前電池的狀況"

第二十一章 音效

請點這裡!

設定"音效"

點開後的畫面:音效

輸出的裝置

聲音設定

選項

左右聲音測試

第二十一章 "音效" 小結&補充

•"音效"上的各選項:• "輸出":輸出聲音的設定• "輸入":輸入麥克風的設定• "聲音特效":即各系統功能執行時發出的特效設定• "應用程式":設定目前執行中的應用程式音量大小

第二十二章 顯示

請點這裡!

設定"顯示"

點開後的畫面:顯示

解析度與螢幕旋轉

自動偵測所有的顯示器

顯示器資訊

第二十二章 "顯示" 小結&補充

•顯示器一詞,大多是在指"顯示"用的螢幕(機器)

本次的教學文就先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

•下一回 "GNUroot 的介紹" 或 "Linux Mint 的功能介紹"•如果還有時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