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静安建区两年变化多...

Post on 21-Sep-2019

1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新静安建区两年变化多...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xmywb@xmwb.com.cn 读者来信:dzlx@xmwb.com.cn 责任编辑/冯 叶 视觉设计/戚黎明2017年11月4日/星期六

上海新闻 3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

! ! ! !家住静安区彭浦镇的单小姐,平时很喜欢去公园赏花,还专门跑到日本看樱花,她也想着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就可以观赏到樱花。如今,李小姐的愿望实现了。距离她家仅几百米的永和东路,已建成一条“樱花大道”,近 !""米的人行道两侧,种植了 #""多棵樱花树,而且有!$%米高。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李小姐只要走走路,美丽的樱花就会在眼前绽放。“家门口赏樱花”,只是闸北、静

安“撤二建一”后的一个缩影。一加一“大于”二,新静安区成立两年,正成为居民们改善民生的“圆梦之地”。

聂耳故居焕新生&'(%年 ((月,上海行政区划调

整:闸北、静安“撤二建一”,建立新静安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静安重新校准了在上海发展全局中的坐标与定位: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新亮点,到底亮在哪里?常德路 )!!弄恒德里 )%号,曾

是音乐家聂耳居住的寓所,长期的历史钩沉,使恒德里因居民杂物占道、机动车乱停放等,变得杂乱不堪。通过“美丽家园”建设,恒德里居民区恢复了往日面貌。两座雕刻着聂耳拉小提琴和义勇军进行曲曲谱的浮雕及数面花墙,让人呼吸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恒德里居住了 %*多年的罗

强家有美国亲戚回沪探亲,来到恒德里,看到弄堂的美好变化大为感叹,临走时还与聂耳花墙合了影,说要带回美国留个纪念。新静安区居民实现居住环境变

美变好的梦想,得益于区领导“财力多一份增长,民生就多一份投入”的承诺,“十三五”期间,新静安旧改面积将达 !&+),万平方米,受益居民($-万户,基本消灭区域内二级以下成片旧里。区里还连续两年开展“美丽家园”、“美丽城区”实事项目建设,以解决住宅小区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口,围绕房屋修缮、设施改造、小区整治、综合管理四个方面,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有效地提升群众居住环境,让老百姓体验到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果。今年,“美丽家园”建设全面提

升,全区已完成 ,%$*-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万平方米多高层住宅综合整治,&)* 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等。在“美丽城区”建设中,完成了 ()条道路大修、(*条道路中修,对 &&%条道路 !,&

个路段实施了市容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完成了 ,%条小市政道路路灯的安装工程。如今,“美丽家园”已成为新静安居民满意度最高的民生项目之一。

!机器人"获一等奖在第三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

上海南柏科技有限公司派出的 %支

参赛队伍,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总经理王爱军感激地说:“这离不开静安区政府和区人社局对创业者、对企业本身及科创人才的支持帮助,让我和员工们实现了创业梦!我自己也是静安人才新政的获益者。”作为 &*(%年在静安区注册成立的创新创业型企业,这家公司从初创期的 &人团队,发展到如今的 (* 多名员工,&*() 年营收入&**多万元,今年以来已达 !**多万元。为吸引人才,鼓励创新创业,新

静安区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加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同时,及时将各类优质人才服务资源引到静安,推荐“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领军人才”等国家级、市级优秀人才项目申报。积极为区域各类科创企业和人才提供贴心服务,联系市、区各服务职能部门,为区域优秀人才协调公租房、提供职称和人才引进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两年来,全区帮扶引领创业()**多人,其中帮扶青年大学生创业 .)*人。

新建、改建 ((家标准化菜市场,新增 &!家社区智慧微菜场;新增 &*家白领午餐供应企业/调整优化白领午餐网点 (*家;开展老字号进社区惠民服务“周周送”活动;盘活闲置养老资源,利用北部相对宽松的土地资源新建养老院,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实现全区街镇覆盖……

&**0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原闸北区时指出,要高度重视民生,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新静安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持续改善民生中增进群众福祉,推进旧区改造、非成套改造、“美丽家园”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等“四位一体”建设,着力改善群众居住品质。扩大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完善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养老服务网络,让群众享有更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静安区委书记安路生近日表示,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善民生,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持之以恒补短板、促公平,让群众更多地得到实惠。

黑臭之地变公园“没想到,这个违法建筑多、到

处是垃圾杂物的脏乱差地方,现在变成了我们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真开心!”)-岁的彭浦新村金泉苑小区居民蔡玉琴,一说到家门口的东茭泾公园,就笑得合不拢嘴,“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去东茭泾公园锻练,还成了公园的志愿者,协助维护公园的卫生和秩序等。”

全长 (+-. 公里的东茭泾河道彭浦新村段,地处城乡结合部偏僻地段。因疏于管理,河岸边空地长期

处于脏乱差状态,严重污染城区环境和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并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而东茭泾位于场中路一段的河岸边,存在严重的违法居住、违法排污现象,不但影响河道水质,还阻碍了防洪排涝。彭浦新村街道出重拳对东茭泾地区的脏乱环境进行大规模集中治理,拆除全部违法建造,确保了河道的全面贯通,并建设贯通场中路2共康路的东茭泾公园,集雨水收集、生态环保、健身休闲于一体。新静安区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

合治理,中小河道整治效果显著,夏长浦黑臭水体整治后,进行了第一次公众测评,公众满意率为 .-!。全区中小河道两侧 ('米退界任务全部完成,拆除违法建筑点位 %'

处。随着岸边绿化种植以及健身步道建成,河道景观面貌焕然一新。今年 %月起,新静安区实施了

“路长制”,全区 &%位局级干部挂帅“第一路长”,!'' 多名处级干部任“二级路长”,依托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区 &,)条道路实现精细化管理覆盖。从道路立面、灯光绿化、暴露垃圾,到交通秩序、违法搭建等,“路长们”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站在新起点上的新静安,实现

了新的跨越: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区品质和能级提升;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明显提速。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家门口赏樱”不再是梦想新静安建区两年变化多

! ! ! !“点点成长卡”记录点滴进步,帮助孩子们顺利开启小学学习生涯;让评价成为学习动力,学生们在互评、自评中主动获得成长;校本评价 344 成为家校互动的平台,家长、教师深度携手参与学生成长全过程……

坐落于上海西北部的新普陀小学,自 &'')年起通过科学评价和精细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探索,打破“分分计较”,让学生轻松度过小学学习准备期,培养好习惯和学习能力,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口碑。“小不点”能否适应学校的学

习和生活?幼小衔接是否能顺利过渡?一(%)班陈一得的家长发现,进入小学后孩子读书和写字的姿势都有了明显改善,而且还更喜爱阅读了,放下了原本心中的担忧。老师们把孩子入学期间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趣味儿歌,并通过“点点成长册”,将评价融入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幼小衔接中养成好习惯。

为了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学习和成长情况,学校推出了校本评价 344,各科老师将

孩子的成长表现通过手机及时发送给家长,老师与家长们不仅能够及时交流,还能有效地实现互补互助。二(5)班李金洋同学的爸爸就通过这一平台参与了孩子的一次成长。自然学科中,小李饲养起了蝌蚪,可由于周末外出疏于照顾,鲜活的小生命“撒手人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小李深深自责。可老师却第一时间在 344上给了孩子小红花,还特意跟孩子分享生命的意义,还肯定了他全程投入的学习劲头和强烈的责任心。新普陀小学还通过“促进学习

的评价”研究,有温度地引导学习走向深度。例如,在“习作修改大擂台”比赛上,学校引入“自评机制”,学生争当“小小修改家”,五年级的刘展呈同学说:“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既学会了欣赏,也学会了评改,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机制’,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写了!”

校长寿俊梅说:“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应该赋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学习,我们要让评价灵动起来,让评价从合适走向更好,让今天的评价成为学生明天成长的动能。”

本报记者 易蓉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颜惠芳

新普陀小学探索科学评价赢口碑

写完作文自己改个个都是“评论家”

! ! ! !本报讯(记者 左妍)来自沪上!'多家三甲医疗机构、涵盖 )'个学科的 (''名医学专家今天上午齐聚上海展览中心,参与纪念上海市医学会百年华诞大型义诊,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小时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专家坐诊咨询、科普讲座、急救操作演示、医疗检测、展板宣传、科

普书籍等。主办方安排了甲状腺疾病、血脂异常管理、抗击骨质衰老、中医养生误区、肺部小结节的解释共 %场科普讲座,解答市民关心的健康问题;在急救操作演示区域设立心肺复苏、除颤模拟 & 个工作坊,开展家庭急救模拟演示,向广大市民大力普及宣传家庭急救知识;现场设有免费的医疗检测区,

包括视力、血压、骨密度等检测,深受喜爱。活动现场还宣传发布了纪念上

海市医学会成立 (''周年大型科普丛书中的首批 &'本。这套科普丛书集中了上海医学界学术领袖和科普精英的共同智慧和力量,旨在为大众提供系统的医学科普知识以及权威的疾病防治指南。

百位专家参与上海市医学会百年纪念大型义诊

! ! ! !昨天下午,几百名身着各色旗袍的女性齐聚上海图书馆,她们优雅的气质和美丽的旗袍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原来这里将举行上海旗袍沙龙创办十周年庆典。这些热爱旗袍的女性以旗袍为纽带,多年来不仅举办旗袍诗会、义卖、慈善等活动,还向国内外展示旗袍之美,展现上海女性之美。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

#$

新气象新时代

家门口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