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思想史 -...

Post on 10-Sep-2019

2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幼儿教育思想史 -...

幼儿教育思想史

第二章 古代幼儿家庭教育思想

古代家庭教育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初步实践

历史动因:

•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表现:

• 中国家庭教育的初步实践期,出现了不少家庭教育的实例,并垂范后世,但家教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相关资料

庭前雨 孟母教子 曾子杀猪

二、两汉魏晋的第一次繁荣

•察举制的确立

•政局动荡

历史动因

•出现了一批家书、家诫

•家教思想理论化、系统化

•对女子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完整的要求

表现

相关资料

马援 诫侄书

诸葛亮 诫子书

颜氏家训 颜之推

班昭 女诫

三、宋代的第二次繁荣

历史动因

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以及对门阀士族的打击,中国教育出现平民化趋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

表现

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 进一步深入,家庭教育著述的大

量涌现。

举例

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陆游的《放翁家训》

四、明清时期的高峰

君主专制加强

历史的积淀

历史动因 产生了一批极富

影响的著作

出现了丛书汇编

表明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极大发展

表现 吕得胜《小儿语》

张伯行 《养正类编》

贺瑞麟 《蒙养书十三种》

《养正丛编》

举例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礼仪规范教育

认为儿童道德教育重在教“事”,而不在教理”,

即知道德之当然,懂得正确的礼仪规范,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

李毓秀《弟子规》

•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敬重长辈:孝

1. 顺从长辈

2. 自小懂得侍奉父母

相关资料

家规集略 子孙受长上苛责,不论是非,当俯首默受,

毋得分理

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弟子规 冬则温,夏则凊”“亲有疾,药先尝,昼夜

侍,不离床

友爱兄弟:悌

• 孝是维系家庭的纵向关系,而悌则是维系

家庭的横向关系,以实现家庭的和睦。并

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的尊卑等级关系。

1.兄弟之间,幼小的要敬重年长的;如孔融让梨。

2.兄弟之间和睦互爱。

气节志向教育

立志以成人

立志报国

立志以成其学

相关资料

墨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

张载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

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为人处世教育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不有余殃”(《周易》);

积善

•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 “言语最要谨慎,交友最要审择。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多识一人,不如少识一人。(高攀龙《家训》)”

谨慎待人

• 遇事以不争为尚,甚至吃一些亏为不是坏事。

•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高攀龙《家训》

谦虚待人

俭朴勤劳教育

• 清人汪辉祖《双节堂庸训》中说:幼儿“略省人事,无

不爱吃、爱穿、爱好看,极力约制,尚虞其纵,稍一徇

之,则恃为分所当然,少壮必至华奢,富者破家,贵者

逞欲。宜自幼时即杜其渐,不以姑息为慈。”

教育儿童自小习惯俭朴生活,对其日后的自立

和治家理业均有莫大的好处,否则,将会后患无穷。

自立自强教育

《温氏母训》:“岂有子孙专靠父祖过活之理。天生

一人,自有一人衣禄,若肯立志,大小自成结果;

若只逸乐自娱,惟恐前人遗产不充裕者,吾恐虽得

前人百万家资,必有坐困之日矣。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从小懂得自立

自强也是一个优良传统。

(二) 文化知识教育 1、识字习字教育。

清初人唐彪:

生子三四岁时,口角清楚,知识渐开,即用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复令其凑集成句读之,或聚或散,或乱或齐,听其玩耍,则识认是真。如资质聪慧者,百日可以识完。再加以《三字经》、《千家诗》等书,一年可识一二千字。然后从师人塾,字之识者过半,则读之易,且其目之所识,亦知属意在书,而不仰天口诵矣。”

明人霍韬《家训》

• 凡童子习字,不论工拙,须正容端坐,直笔楷书。

一竖可睹人之立身,勿偏勿倚;一划可睹人之处事,

勿枵勿斜;一撇捺如人之举手,一挑提如人之举足,

须庄重;一点须如乌获之置万钧,疏密毫发不可易;

一绕缴如常山蛇势,宽缓整肃而有壮气。以此习字,

便是存心功夫。

算术教育

相对而言,有关数理方面知识的教育在中国古代

家庭教育中是比较薄弱的,在古代家庭教育的文献记

载中寥寥无几。

《礼记·内则》

•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

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 饮食,必后长者,

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

宿于外,学书计。

自然常识教育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也都注重孩子的“博闻”,

在识字教育的同时和在初步的识字教育后,也教以

天文地理一类常识。

三字经

三光者,日月星”;介绍四季的:“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介绍五行的:“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介绍六谷的:“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介绍六畜的:“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介绍音乐与乐器的:“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生活习惯的教育

举止

• “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或日“凡坐须端身,不得偃仰倾邪,倚靠几席;须敛足,毋得交股;与人同坐,须敛手,毋得横肱”

言谈

• 凡童子,不得轻忽出言,所言必须声气低下,不得喧哗,所言之事不得虚诳,亦不得訾议人。至市井鄙秽之言,尤宜禁绝

起居

• “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学习习惯

学习用具: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百凡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

读书相关资料

• 凡读书,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

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

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

家庭教育的原则

及早施教

量资循序

顺应自然

培养兴趣

爱教结合

(1)及早施教

• 与注重婚姻、注重胎教的思想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讲究及早施教。

“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矣。”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

礼记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

颜氏

家训

(2)量资循序

• 对儿童的教育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能力水平和身心特点来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

礼记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肇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

宿于外,学书计。”

“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

之言,勿语也。能食,则教以恭敬

,如亵慢之习,勿作也。能坐、能

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宗族乡

党之人,则教以亲疏、尊卑、长幼

之分,勿使谍嫂也。言语问答,教

以诚实,勿使欺妄也。宾客,教以

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

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

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数目,或教以

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

育婴家秘

(3)顺应自然

• 中国传统教育缺陷:幼儿教育存在着成人意志过多干预

《孟子》:揠苗助长 《庄子》:鲁侯养鸟

• 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和个性的自然发展。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

明·王守仁

• “若子弟愚钝朴鲁,则令遵规距;如其倜傥不羁,则令其韬藏收敛;至于佻达恣肆之流,则不得不严其惩戒。”

清·李雍熙

(4)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 不能已。”

———王守仁

(5)爱教结合

爱不是溺爱,溺爱的本质是只爱不教

• 宋·袁采:“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恣

其所求,恣其所为。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

凌轹同辈,不知戒约,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则日

‘小可未责’。日渐月渍,养成其恶。此父母曲爱之过

也。”

爱意味着严教

•明·张履祥《训子语下》 :“子弟童稚之年,父

母师傅之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严’之一字,不是只在朝打暮骂,须要事事指引

他,但不许他放肆非为。”

对孩子的爱应是一视同仁的“均爱”

•《颜氏家训·教子》:“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可以祸之。”

•明·姚舜牧《药言》:“贤不肖皆吾子,为父母者切不可毫发偏爱。偏爱日久,兄弟之问不觉怨愤之积。往往一时亲殁,而争讼因之。创业思垂永久,全要此处见得明,不贻后日之祸也。”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

•以身作则

身教

•潜移默化

陶冶

•行动锻炼

重行

•一致恒常

有恒

(1)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孔子《论语》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

-明·吕得胜《小儿语》

身教重于言教

(2)陶冶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墨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

(3)重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通过行动形成品德、获取知识。 1

注重力行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

(3)重行

通过行动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 “少年儿宜使苦,苦则志定,将来不失足也。”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孟子

(4)有恒

什么是有恒?

是指教育作用的一致性和恒常性,要求父母在任何时间、

任何场合、对任何一个子女,都要坚持同一的教育标准。

学而有恒

教儿有常

父母教育保持一致

古代女子家庭教育

女子教育的发展

“卑弱”

• 班昭引用《诗经·小雅》:“生男曰弄漳,生女曰弄瓦。”认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

“夫妇”

• 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

“敬慎”

• 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

中国最早的普及性女子教育读物:汉代·班昭《女戒》

“妇行”

• 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 妇德;不胡说八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

“专心”

• 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事夫要“专心正色,耳无淫

声,目不斜视。

“曲从”

•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 一切以谦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叔妹”

• 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要识大体、明大义,即是受气蒙 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失去和睦气氛。

汉代·班昭《女戒》

唐·宋若莘、宋若昭《女论语》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明·吕得胜《女小儿语》

少年妇女,最要勤谨,比人先起,比人后寝。剩饭残茶,都要爱惜,看那穷汉,糠土也吃。安分知足,休生抱怨,天不周全,地有缺欠。古分内外,礼别男女,不避嫌疑,招人言语。

孝顺公婆,比如爷娘,随他宽窄,不要怨伤。事无大小,休自主张,公婆禀问,夫主商量。夫是你主,不可欺心,天若塌了,那里安身。相敬如宾,相成如友。比狎儿戏 ,夫妇之丑。长者当让,尊者当敬,任他难为,只休使性。

女子家庭教育的内容

女子家庭教育

礼法妇道

文化知识

女红家务

言行规范

(1)礼法妇道教育

• 恪守妇道的准则:

对丈夫,做到一个“顺”字

对公婆长辈,做到一个“敬”字

对子女后代,做到一个“教”字

对婢仆下人,做到一个“慈”字

对同辈亲邻,做到一个“睦”字

对外姓旁人,做到一个“让”字

(2)言行规范教育

举止

• “女子家只是精神不露、意态深沉为第一美德。若轻浅浮薄、逞聪明、学轻佻,最为可恨。”

言语

• “女子之言,安详沉重,不可烦琐,不可粗暴,不可高大,不可花巧,不可张皇,不可伪妄。”

饮食

• “女子最戒,是尚口腹、作饮食之人。在家常令淡素,虽肉食有余,无令厌足。肉食谓之下饭,但令饭能下咽足矣。”

服饰

• “居家衣服,以布为之,务令洁爽,不可污垢。即有佩饰,亦令雅素,不得华靡。”

(3)女红家务教育

“八岁学作小履,十岁以上即令纺棉、饲蚕、缫丝。十二岁以上习茶饭、酒浆、酱醋。十四岁以上学衣裳、织布、染蘸。凡门内之事,无所不习。”

(4)文化知识教育

让妇女学一点文化知识,其一,便于理家;其二,便于“相夫教子”。

妇人不谙中馈,不入厨堂,不可以治家;使妇人得以结伴联社,呈身露面,不可以齐家”。

不提倡女子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即使少数开明的家庭准许女孩子读书识字,也只限于略识几字而已。

“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