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2人丧生 -...

Post on 02-Feb-2020

1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2人丧生 -...

时事新闻·天下长安 责编 邹荣君 视觉编辑 张淼组版 杨艳 校对 马珊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www.xiancn.com 77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重视联系服务专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宝贵经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专家对象。党委(党组)负责同志要带头联系服务专家,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工作分工明确联系服务对象。要深入开展调研,密切思想联系,加强感情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与专家真诚交朋友、结对子,虚心向专家学习。要尊重专家个性特点,多一些包容宽容。

《意见》指出,要开展专家国情研修,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奉献精神等教育培训。支持专家干事创业,对重点专家重点联系,精准施策、特殊支持。要把专家咨询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支持专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关心专家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专家体检、休假、疗养,为他们提供良好医疗保健服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团队授予荣誉称号,予以表彰奖励。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统一领导,把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工作考核内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各职能部门要定期研究相关政策,解决突出问题。专家所在单位要认真落实联系服务专家直接责任,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充分调动群众团体、专家协会、联谊会等社会力量为专家提供良好服务。

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牛肺沟林区沟险壑深,林木密集,远离村寨,基本就是与世隔绝的地方。2000年,只有25岁的李黎明来到这里,住进了距离汽车站要走 18公里山路的看守点,开始了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

每天七八个小时的山路,近万亩林区,他要时刻注意火情,还要面对盗伐分子的人身威胁,处理非法放牧和种地事件,应对毒蜂、毒蛇,甚至狼和野猪……为了护林工作,李黎明放弃了在现代社会里的正常生活方式。

对于发生在管护区内的案件,李黎明每次都积极与林业公安一道查案破案。李黎明断了一些人的“财路”,有人求他,也有人劝过他,甚至有人骂过他、诬告他、打过他,他也无动于衷……时间久了,他就多了个外号——“黑脸包公”。在他的管护下,这近万亩林区连续多年未发生过滥砍盗伐问题,也没出现过一次火情。

从 25岁到 42岁的 17年间,他一直工作在山里,有9顿年夜饭都是在护林点里吃的。婚后的 13年里,他下山回家的时间累计不超过 3年,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这片山林和绿色,

“我不后悔。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据中国文明网)

“黑脸包公”李黎明

巡山护林17载

本报讯(记者 庞乐)近日,由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事馆、马来西亚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马来西亚美食文化节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拉开帷幕,至 5月 25日,西安市民可在西安香格里拉怡咖啡自助餐厅感受大马美食文化。

在现场,主办方为西安美食爱好者带来了传统地道的马来西亚美食,以及马来西亚特色白咖啡、调味料等商品展示,让西安市民不出国门也能享用地道的马来西亚美食盛宴。

据主办方介绍,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及印度人组成,而马来西亚美食则巧妙地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智慧、文化与烹饪方式。比如,香味浓郁的马来佳肴、丰富多彩的华人美食以及辛辣的马来和印度口味料理。因此马来西亚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大马美食”作为载体,使马来西亚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立体起来,希望更多人在了解大马美食的同时也喜欢大马这个多元化、多种族、团结凝聚的东南亚国家。

据悉,本届美食节活动是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贸易促进处多年来开发和推广的“马来西亚美食厨房”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马来西亚美食厨房计划”是由马来西亚政府发起、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具体实施,通过整合全球的马来西亚餐厅,以一个系列的公众传播计划打造马来西亚美食整体形象,旨在推广马来西亚饮食文化,并促进马来西亚与各地的旅游文化交流。

在西安感受大马美食文化马来西亚美食文化节开幕

本报讯(记者 庞乐)近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筹备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发起院校,确立联盟成立目标为加强中日两国高校间的人文交流研究、共同促进中日两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日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理事长白刚介绍了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的发起背景。他说,2016年10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的中日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是在中日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中日两国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广度和宽度。该联盟的成立有着履行大学使命和建设新型智库的双重任务,是中日两国高等院校进行学术合作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该联盟将以加强中日两国高校间的人文交流研究、推进中日人文研究水平为目标,重点整合区域与国别研究优势资源,积极联合两国多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进一步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中日人文交流提供智库支持与人才保障。

各校专家代表一致同意,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将分别邀请中日两国各10所知名院校参加,并于2017年9月29日举办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届时联盟将正式成立,各校以轮值主席的形式每年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及论坛,共同促进中日两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为造福两国民众贡献一份力量。

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筹备会在西安召开

交 流 之 窗

遭遇袭击的曼彻斯特体育场位于市中心北侧,能够容纳2.1万人,是英国座位数量最多的室内体育场。

曼城警方发言人伊恩·霍普金斯说,袭击者是一名男性,他在美国女歌手爱莉安娜·格兰德演唱会即将结束时引爆自己身上的爆炸装置,时间为 22日 22时 30分左右。死伤者中包括儿童。60多辆救护车和多家医院投入救援。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来自美国方面的情报显示,这名袭击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到体育场,而后等待时机发动了袭击。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和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启动领保应急机制,多方了解情况,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有中国公民伤亡。

警方没有透露袭击者是否为英国人。警方声明说,调查“进展迅速”,已部署 400多名警力进行调查和巡逻,将与国家反恐和情报机构密切合作,以获取更多关于袭击者的信息。

据现场目击者上传到推特的视频显示,爆炸发生后,现场一片慌乱,一些家长疯狂呼唤寻找自己的孩子。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寻找失联亲人。

爆炸发生时,埃玛·约翰逊和丈夫正在体育场门口等着接两个孩子回家。当地媒体在报道中援引了对埃玛·约翰逊的采访音频。“我们站在楼梯上,突然玻璃震裂,”她说,“整栋建筑都在摇晃,然后听到一声爆炸,看见火苗。”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当天上午在伦敦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在位于唐宁街 10号的首相府门前发表讲话。她说,发生在曼彻斯特的爆炸袭击是英国经历的最严重恐怖袭击之一,曼彻斯特成为这场“无情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她说,任何针对无辜者的恐怖袭击都是“懦弱行径”,而发生在曼彻斯特的袭击事件尤其令人感到“震惊、恶心”,因为袭击者把目标对准参加演唱会的年轻人和儿童。

特雷莎·梅说,英国警方和安全部门已经掌握恐袭实施者的身份,但为确保继续调查袭击者是否有同伙,暂不公布袭击者的信息。她表示,“恐怖主义不会得逞……人民总会获胜”。

特雷莎·梅发表讲话后不久,曼彻斯特警方宣布,已逮捕一名与这次恐怖袭击有关的嫌疑人。根据警方公布的消息,该嫌疑人为一名23岁的男性。

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 22日晚遭遇自杀式袭击。这是自 2005年“基地”分子制造伦敦公交系统爆炸惨案以来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当时的袭击造成 52人遇难,700多人受伤。今年 3月,伦敦议会大厦附近也发生了“独狼式”恐怖袭击,造成 5人死亡。

在已经大力加强警戒的情况下,英国为何屡屡成为袭击目标?

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院院长张金平教授认为,英国等西欧国家这两年进入了一个恐怖袭击高发期,从去年到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瑞典都发生了恐怖袭击。当前,国际恐怖分子从中东地区向全球其他地方回流、扩散,进行跨境活动,与本土极端分子的恐怖化相互交织,对各国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和挑战。近几年在回流浪潮下发生的恐怖袭击呈现多种形式,有“独狼”式,也有多人参与、组织策划较久的传统恐怖袭击。

据路透社报道,本次袭击发生前,英国反恐警察已经在以“平均每天逮捕一人”的效率筛查恐怖活动嫌疑人,但来自本土的威胁依然层出不穷。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英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态度非常强硬,特雷莎·梅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和以美国为主的其他西方国家政府立场一致,都与恐怖极端组织的立场完全对立。

高健认为,英国的反恐措施“已经是欧洲国家中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然而,曼彻斯特作为英国第二大城市,却早已被极端组织“盯上”。

2015年,一名巴基斯坦籍大学生在美

国法庭受审获罪,他被控与“基地”组织合谋在曼彻斯特市中心购物中心和纽约地铁等多处地点发动爆炸袭击。2009年,英国警方就因怀疑他参与预谋袭击曼彻斯特而逮捕他,后来在美国要求下再行逮捕,并引渡至美国。如今,曼彻斯特未能逃过一劫。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史志钦教授说,最新这次爆炸说明英国面对的恐怖威胁可谓“防不胜防”。高健预测,英国反恐将会常抓不懈,变成全民防卫的态势。

英国 6月 8日将举行“脱欧”公投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史志钦认为,这起爆炸将引发选民对安全和反恐问题的关切,有利于特雷莎·梅领导的保守党。

高健认为,保守党竞选纲领中并未太

多谈及国际事务问题,但特雷莎·梅本人的执政理念和风格,决定她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始终不变,英国政府今后在反恐问题上不可能有任何松动。

史志钦则认为,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这起恐怖袭击或会导致恶性循环:一方面坚定英国“脱欧”的决心,加速“脱欧”进程;另一方面,要警惕恐怖组织借机生事,制造更大混乱,搅乱人心。

不过,高健指出,袭击不一定会让英国的移民政策走向更保守。一方面,英国当前的移民政策已经相当严苛;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会非常小心,如果措施过于极端,会引发国内政治骚乱甚至非常深远的政治灾难,这会是一种政治冒险。

他认为,多元主义的态度已深入英国政治文化内核之中,如果采取排外色彩的极端措施,社会负面效应会非常之大。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英国为何再次成为恐袭目标?

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 22日晚

发生爆炸。英国警方23日说,这起

爆炸为一起自杀式袭击,尚不清楚

这名袭击者是否有同伙。目前爆炸

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另有

至少59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

国”23日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对该爆

炸负责,并扬言将发动更多袭击。

曼城遭恐袭22人丧生

东方IC

■见习记者 何兴龙

日前,记者在交大校园见到康伟杰,回忆起几个月前的经历,他依然兴奋而激动。

8个异国大学生的“布拉格之约”

AIESEC是全球最大的由青年自主领导的非营利组织,是一个提供全球大学生

跨国商业实习、文化交流、实践性领导力岗位锻炼以及全球学习机会的国际平台,被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授予“协商地位”,也是 ICMYO(青年组织国际协调会议)的成员,被联合国教科文机构所认可。它的全球总会以基金会形式在荷兰鹿特丹登记。AIESEC中国大陆区成立于2002年,在中国多所大学成立分会,致力于让中国大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康伟杰参与的这次文化交流项目名为“Edison Prague”(爱迪生-布拉格),在全球招募志愿者,帮助捷克的青年学生去接触来自世界各国,有着不同文化体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青年人,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理性地认知这个多元的人类世界。

本次活动的地点是在欧洲历史名城布拉格,由 8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组,每周前往一所学校,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为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教授简单易学的本国特色文化内容。

中国商品已融入欧洲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所在的小组中包含了来自欧洲、亚洲、南美的青年,不同文化的碰撞,让每次交流都显得非常有趣。而每当提起中国,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阿根廷小哥更是动情地说,他所在城市的超市,都是由中国人开的,他们从不说去超市,而直接说去中国。”谈起这些,康伟杰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在欧洲,中国商品已经融入当地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点,康伟杰自己也深有感受。“当我走出阿姆斯特丹机场,一个巨大的中国工商银行广告牌就映入我的眼帘。在布拉格地铁内,随处可见华为手机广告。当我住在当地人家里时,房东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去年圣诞他买了一个小米手机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儿子,并称赞中国制造、物美价廉!”。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康伟杰总是想方设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当地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如汉字、书法、国画、京剧、传统建筑等。在每一堂课的开始,他总是热情地询问每个学生的名字,并将他们的中文译名写在黑板上,这不仅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更拉近了学生与中华文化的距离。

课堂上,他还用陶笛给孩子们演奏极具中国特色的乐曲《千年风雅》,教他们抱拳礼、万福礼,学唱歌曲《送别》。在太极拳教学中,孩子们热情高涨,他结合电影

“功夫熊猫”,将太极动作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风趣的“一个大西瓜,一刀分两半,你一半,我一半”的儿歌内容,使孩子们迅速掌握动作要领。他的教学方式,不仅孩子们非常喜爱,也得到了所在学校和当地AIESEC分会的高度肯定,在项目结束后,他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

那一刻,作为西安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在短暂的异国之旅中,康伟杰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外国朋友推介他的家乡。他的房东曾在北京工作过,并去过上海,对中国菜、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当康伟杰向他们讲述西安早已拥有超过布拉格的地铁里程数、经济总量和城市基础建设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表示一定要来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看看。

当他们一起去布拉格的著名温泉小镇时,恰逢兵马俑在当地展出,康伟杰随机当了一会导游,向捷克游客讲述了兵马俑和古都西安的历史故事。“展厅内挤满了人,捷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那一刻,我作为中国人、西安人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希望传播更多的《熊猫和小鼹鼠》

提到捷克,中国人的记忆少不了“斯柯达”汽车,美丽的布拉格广场和动画片《鼹鼠的故事》。提到鼹鼠,人们就能想到捷克,这正是文化符号的输出。近年来,一部中捷合拍的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让很多捷克小朋友知道中国的国宝熊猫和鼹鼠是好朋友,中捷两国是好朋友。总结在捷克的三个月交流感受,康伟杰说,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但了解的途径却相对比较少。

“一部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国宝熊猫和传统功夫,但这始终是美国人拍的电影。我们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文化符号,让中华文化能被更多人所了解,正如成龙的电影,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今后我愿意为传播这样的文化继续努力!”谈起这些,年仅 22周岁的康伟杰忧思重重,却又信心满满。

行 游 天 下

在布拉格

讲述西安故事

——

一名交大学子的捷克志愿之旅

康伟杰是一名西安交

通大学 2014级工商管理专

业的本科生,今年 1月到 3月,他利用寒假时间,作为

中国大陆仅有的三名学生

代表之一参加了由“国际经

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

(AIESEC)举办的国际志愿

者项目,在捷克开启了一段

难忘的中华文化传播之旅。

康伟杰在当地学校介绍《西游记》并教孩子们孙悟空式眺望。

捷克少年卡茨卡穿上康伟杰带去的汉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