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凝聚力量...

Post on 26-Sep-2020

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方向凝聚力量...

JIANGXI DAILY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农历戊戌年三月初二

国内统一刊号【CN36—0001】 邮发代号【43—1】

第25025号 今日12版

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社出版

方向凝聚力量

■ 本版责任编辑 张平 龚莉芹

求是坛

“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

本报南城讯(记者陈青峰 通讯员黄晓俊、揭方晓)春天里,南城县数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白芷、凤仙花、芍药等抽枝吐绿、长势喜人。该县株良镇城上村 2000 多亩土地整体流转给涉农企业种植中药材,村民在获得流转费和收益金的同时,变身为基地务工的农业工人,每人每天工资 100元。这是该县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富民产业的一个现实新景。该县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来抓,打造块状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融合发展,让乡村富民产业强起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托全省首个“吨粮田”县和传统果业、水产大县的资源优势,以及建昌帮药业深厚的文化积淀,打造规范化产业块状基地,是南城县富民产业强起来的坚实底蕴。该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中草药种植,实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范栽植、科学管理”,计划用 3年时间建成 10 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实现年产值突破 5 亿元。同时,逐

步形成了以南丰蜜橘和麻姑仙枣种植为主的水果业基地、以淮山和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蔬菜业基地、以鳜鱼和淡水蟹养殖为主的水产业基地、以生猪和蛋鸡养殖为主的畜禽业基地共30余万亩。依托这些优质产业块状基地,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截至目前,全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1个。

从块状基地到产业链延伸,是南城县富民产业强起来的关键环节。 (下转A2版)

本报萍乡讯(记者张晶)春日的安源,处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4月2日,萍乡市安源区五陂三湾综合文化站内,一堂精彩的讲习课正在进行。“我们党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省、市又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农村、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萍乡市益丰园绿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萍,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当地干部群众近 100人详细讲解有关强农惠农新举措。听身边人讲身边事,村民们觉得亲切有趣。今年以来,一场场像这样的讲习活动在安源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堂课下来,主讲人从小切口切入,用接地气的语言,将一个个原本“高大上”的大政方针娓娓道来,朴素直白,引得大家连声叫好。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久,安源区依托各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道德讲堂、远程教育基地、活动广场等居民集中地,在全省率先成立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并以此作为基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

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平台和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讲习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庄、入社区,在基层落地生根。据了解,目前,该区共建成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119个,其中农民讲习所52个、市民讲习所67个,实现全区覆盖。如今,在安源,

“讲”成为一道风景,“习”成为一种自觉。筑牢讲习基础,确保讲习质量。该区推行

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县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下转A2版)

搭建凝心大载体

形成聚力主阵地

安源农民讲习所传播党的声音

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重头戏﹄

南城乡村富民产业促增收增效

新华社北京 4 月 16 日电 (记者侯丽军)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向好势头,但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去年在达沃斯指出的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这三大根本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近来,反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

定性。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但也蕴含不少风险和挑战。现在世界上的问题这么多,挑战这么多,还是要通过平等协商,加强多边合作来应对。历史一再证明,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大国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在开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赢,为给世界带来光明、稳定、美好的前景发挥积极作用, (下转A2版)

习近平会见施瓦布

万载:“平安创建联络员”来了高叙景 林 炼

短信一响,万载县株潭派出所所长、株山村平安创建联络员陈庆忠打开手机,是一名群众向他举报非法六合彩。“现在警民关系更融洽了,群众从‘不愿说’变成‘主动说’,积极提供线索。今年我所查实了 3 起违法案件,刑事拘留 18人,行政处罚177人。”

和陈庆忠一样,万载县政法单位202名副科级干部和部分优秀中层干部,成为驻村(社区)平安创建联络员,行走城乡,深入群众,开展政策法律宣传,摸排社会治安线索,调处群众矛盾纠纷,有力推动了“平安万载”建设。

据了解,每个村(社区)派驻一名平安创建联络员,是万载创新政法综治工作的有力举措。通过这项制度,实现政法资源下沉服务基层和整合利用最大化,回应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期盼。

每名联络员都是业务素质优、处事能力强的“尖兵”,在县平安创建联络员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走访恳谈、摸排情况、化解矛盾等职责,并制定联络员调度督导、责任分解、工作考核等制度。规定每月到村工作不少于两天,遇群众需求则随叫随到。

联络员制度犹如春风,吹进城乡群众心中。采访中,许多群众称赞:每个村都挂了联络员公示牌,每户都收到了联络员便民卡,便民卡上有牵头人、联络员名字、手机号码等信息,村民随时随地都能反映情况、举报线索、发出求助。

“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后,才发现自己最大的价值。”联络员们说。这价值,是对法治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对群众的价值。

联络员引导着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万载县人民法院副院

长、坑口村联络员高飞说:“村民法律知识欠缺,所以我给他们讲解案例,都很喜欢听。我们还通过巡回审理、印发本土案例等形式,让他们学法用法。”联络员,也是普法宣传员。在走访恳谈、调处矛盾纠纷中,进行法律法规的普及。联络员与地方政府、群众打交道时,引导基层干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也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联络员夯实着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布塘村联络员李流湖一到村里,就有群众反映问题。“一家花炮厂拖欠农民工资 60万元的案子,三四年没解决。我们联合乡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做工作,最终让60名农民都拿到了工资。”结合扫黑除恶行动,今年以来,联络员共排查收集线索2000多条,抓获网上逃犯 131名,刑拘违法犯罪嫌疑人

195名,处理各类行政案件 459起,行政处罚 396 人次,打掉 5 个恶势力团伙。桩桩件件,群众记心间,警民关系因此更加融洽。

联络员践行着司法为民的价值理念。县公安局副政委、东江村联络员徐伟斌说:“我们也是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员。”82岁的邱某有 5个子女,但无人赡养。徐伟斌想尽办法做工作,最终圆满处理此事。两个月里,徐伟斌处理了数起矛盾纠纷。“一些复杂的案子或纠纷,我们整合片区所有联络员,集合公检法司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目前,全县联络员共化解矛盾纠纷 753起,清理信访积案7件。

联络员制度带来的正能量在不断增强,打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万载”品牌。

本报讯 (记者宋海峰 通讯员詹书品)恬静的 4 月,记者乘船泛舟鄱阳湖上,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清冽可鉴。“随着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鄱阳湖‘一湖清水’更清了,以鄱阳湖江豚为旗舰物种的水生生态系统明显好转,鄱阳湖中的江豚多起来了。”4月 15日,随同记者采访的省渔政局局长舒畅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近日,中科院水生所公布了 2017年长江流域江豚科考数据,鄱阳湖监测到的江豚,由 2016 年的 539 头次骤增至 1042 头次,增长近一倍。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超过全国另外两个江豚主要栖息地洞庭湖、长江干流监测到的江豚的总和。这是我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的两种淡水鲸类动物之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

对长江生态环境影响日渐加大等诸多因素,作为江豚最重要栖息地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我省成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对鄱阳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好碧水攻坚战。我省全面启动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倾力呵护鄱阳湖

“一湖清水”。去年,省政府实施了鄱阳湖流域重点城镇环境治理项目,完成了48个县市污水管网建设任务;投资370亿元,启动了治理鄱阳湖水系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入选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总投资达125亿元。同时,我省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去年我省化肥施用量减少 9.7 万吨,农药使用量减少300 吨。今年,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攻坚行动中,我省把加强长江江豚、候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作为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的重要一环来抓,巩固去年环鄱阳湖1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成效,督导 700个建制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护”好水生生物资源,大力保护江豚的栖息环境。经省政府批准,我省成立了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采砂、非法捕捞等作业。我省坚持禁渔禁港制度、人工增殖放流,近三年投放各类鱼苗 12亿尾,江豚食物数量大为增加。严厉打击偷捕行为,保护了湖区渔业生态多样性。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中,我省完善了长江江豚救护体系,在全省 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开展

“四牌一标”(保护区门牌、宣传牌、警示牌、指示牌和界标)建设活动;建立健全江豚巡护救护网络体系,完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奖励制度;加强水生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建立水生生物种群恢复机制,推进长江重要物种遗传基因库和档案库建设。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一湖清水为江豚守候

鄱阳湖成为“水中大熊猫”天堂数量增至1042头次,比上年增长近一倍

本报讯 (记者骆辉)日前,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崇义县阳明湖成为全国 5 个上榜的河流、湖泊、水库之一。这是该县以“河长制”推动“河常治”,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全面落实“河长制”河湖管理

模式,形成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河常治”工作格局,是保护好“一湖清水”的最有力抓手。目前,该县已经实现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县总河长、副总河长,并明确 4 名县级责任河长、16 名乡(镇)级河长及 121名村级河长,确定174名河流专管员和巡查员、549名河流管理保洁员,确保辖区内所

有河流都有责任人和管理员。该县同步推进“生态经济发

展、南岭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苏区振兴发展”3个先行示范区建设;主动承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市场化交易机制”等 7项制度的先行先试;全国第一本林业类不动产权证书在此颁发,首创“一扇门、一张表、一张图、一个库”为主要做法的

“崇义经验”;摸索建立“开通一条路、砍掉干扰树、调整疏密度、留下目的树、封山加管护”的森林经营模式,不断壮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多方筹措资金,推动一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顺利实施。2017年,安排57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在10个乡(镇)启动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采用“兼氧FMBR”膜技术一体化污水处理方式,实现污水和有机剩余污泥同步处理;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 1100万元,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一次性处理到位;大力开展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等17个专项“清河行动”,全县禁养区 600 多家生猪养殖户退出畜禽养殖。 (下转A3版)

以“河长制”推动“河常治”

崇义跻身“中国好水”水源地

“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的这番话,振奋人心、给人启迪。

勇毅指勇敢坚毅,指向改革的信念与决心;笃行指忠诚践行,关涉蓝图的落实与成败。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滚滚潮流中,中国遇到的问题千头万绪,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改革的“爬坡过坎”路上,横卧着一只只“拦路虎”。但改革者们用敢破敢立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与求真务实的真功,勇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

化藩篱,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改革成绩单,将改革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来。可以说,勇毅与笃行的品质是中国人攻坚克难的法宝。

“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也会越大,我们要坚定改革的信念与信心,凝神聚气、勇毅笃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改革之船定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靠勇毅笃行攻坚克难邹 沛

本报讯(记者张玉珍)4月14日,省政协召开“从毛泽东《寻乌调查》到中宣部《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寻乌调研报告重要批示集中学习”座谈会。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姚增科作总结发言。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主持,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刘晓庄、陈俊卿、张勇、雷元江出席。

姚增科指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寻乌调研报告重要批示精神,研读毛泽东《寻乌调查》和中宣部《寻乌扶贫调研报告》,对于落实省委集中时间调查研究、转变作风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调查研究深入不深入,有用没有用,既是作风问题,又是方法问题。必须坚持“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九分时间搞调查,一分时间作决策”观念,既要身至,又要心入,带着感情走进基层和群众,心怀敬畏接地气;既要调查,又要研究,在唯实中求真,把吃进的“百草”变成高质量、富营养的“好奶”;既要重内容,又要讲形式,综合运用集体座谈、个别访谈、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随机抽查,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既要重视书面材料,又要重视鲜活情况,多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信息“过滤”和“被调研”;既要重视发展,又要重视民生,把满足人民群众权益利益保障诉求与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统筹考虑谋划;既要有侧重,又要多维度、全方位,力戒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把

“树木”当作“森林”; (下转A2版)

省政协召开集中学习座谈会姚增科作总结发言

本报讯(记者齐美煜)4月16日,记者从省知识产权局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再创新高,达8.2亿元,超过2017年全年总额。截至目前,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到20.58亿元。

为缓解我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省知识产权局启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后,着力构建融资服务平台,大力加强政府引导和银担合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促进融资服务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企业提供快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两年来,为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省知

识产权局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制定出台《江西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暂行)》,凡在江西省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自主专利权的中小微企业用自有专利权向银行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后,可申请贴息等补助;打通政银企合作通道,先后与中国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北京银行南昌分行等 6家银行进行战略合作,为我省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贷款;与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中国平安财险江西分公司等单位共同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探索“政银保”“政融保”的融资新模式。

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爆发性增长一季度超过去年全年

中国江西网:http://www.jxnews.com.cn 手机网:http://3g.jxnews.com.cn

4月 12日,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产值超 3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目标,紧盯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通过高位推进、以商招商、合作招商、外出招商等措施,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目前,该县共有电子信息产业投产企业74家。

通讯员 李 健摄

繁忙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