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清赏 英迈爽利 苍茫浑厚 故事 陈鸿寿的篆刻艺术 · 耿直忠君,%(,,...

Post on 13-Oct-2020

1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艺苑 清赏 英迈爽利 苍茫浑厚 故事 陈鸿寿的篆刻艺术 · 耿直忠君,%(,,...

责任编辑∶丹长江 视觉设计∶戚黎明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dcj@xmwb.com.cn 读者来信:dzlx@xmwb.com.cn 2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艺林散页

英迈爽利 苍茫浑厚! 童衍方

! ! ! !今年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诞辰二百五十周年。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别署曼寿、曼公、种榆道人、夹谷亭长等,浙江杭州人。嘉庆六年拔贡,官溧阳知事。诗文书画俱精,善画山水、花卉、兰竹。以学古受知于阮元,酷嗜摩崖碑版,其书法入古出新,风骨高骞,篆、隶、行、草均独具个性,其篆刻作品,章法变化极多,用刀英迈爽利、苍茫浑厚,其切刀法比浙派诸前辈更为纯熟丰富,刀痕清晰明快,使浙派篆刻面目为之一新。

日前北京印友徐茶客携来曼生自用两面印一方,嘱补款。此两面印为青田佳石,朱文“阿曼陀室”,白文“连理双桂树楼”,印面 &'&厘米见方,高 (厘米。二印蜕载入郭有梅《种榆仙馆印谱》、傅节子《花延年室集印》、高时敷《西泠八家印册》等印谱中。“阿曼陀室”钤于多件已见出版的曼生法书中。余赏印毕,欣然择句刻记曰:“此曼生印多见其法书中,后裔散出,若愚先生得之,共十八方,阿曼陀室赫然在焉,印为曼生自用无疑矣,晏方刻记。”此记出自郭若愚先生之文,录跋印面小而简之。“阿曼陀室”,为曼生所用室名,但也有

世俗相传咸以“阿曼陀室”属诸杨彭年。《中国艺术家征略》一书中即有此相关论述。有

赖文博专家、古文字学家郭若愚先生以实物引证,方有定论。郭先生所著《篆刻史话》中曰:“%)*(年间,从陈氏后裔流出一些青田石章,散在古玩市场,全无边款。我陆续收集到十八方,计有陈宝成的七方,闲句章三方,斋馆印四方,杂印二方,白玉印二方。陈宝成,字吕卿,号小曼,是陈鸿寿的儿子,这些印大都见郭有梅《种榆仙馆印谱》。可知均系曼生作品,其中阿曼陀室一印,赫然在焉。想不到这重公案,至此大白。”“阿曼陀室”印享有盛名,是由于其钤

在实用器紫砂壶上。陈曼生在溧阳为官时,公余与杨彭年合作,推动壶艺中兴,与同僚撰制壶铭,创意造型,范为茶具,艺林争宝之,得其一枚,珍逾拱璧,至今称为“曼生壶”。当然,壶底钤印,犹如封泥,原白文印钤出即为朱文。细审徐茶客藏与壶上所钤两方“阿曼陀室”印,意趣相同,惟“陀”字的左部与“室”字的中部稍异矣。

徐茶客嗜茶、嗜印、崇敬曼生,另藏有曼生所刻“玉壶山房”印,《二陈印则》印谱及多件陈曼生书法。前不久收得陈曼生行书俗语条幅,“才要说睡便睡不着,才要说忘便忘不得”。曼生之趣由此可见!徐茶客戏曰:“睡不着想着曼生,而忘不得的也是曼生也!”

!

韩天衡

明代倪元璐行书轴

! ! ! !绍兴这城市,不算大,但这城市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奉献则是太大了。我思来想去,一时还真举不出可以把它比下去的城市。不需用脑,就可以罗列古越的一批名人:王羲之、王献之、贺知章、杨维桢、王阳明、徐青藤、陈老莲、倪元璐、徐三庚、赵之谦、任伯年、鲁迅……都是如雷贯耳,开宗立派,以一当百,光芒千秋的巨匠。

明末绍兴上虞籍的大书家倪元璐,自小即是文艺天才,五岁上幼儿园的年纪读《诗经》就能过目不忘。据说七岁乘船即赋诗:“凭栏看舟月,观月何须仰,水底有青天,舟行月之上。”这想象力不知李太白这小年纪有不?天启二年(%(+&),他与黄道周、王铎同登进士,相约工书,希求以书名传世,有志者事竟成,三人都兑现了。倪氏的书法我尤喜好,运笔、结字、行气、神采都另有风情,特别是行笔奇肆,飞动而有执拗的涩滞,我年轻时就是从他的运笔里,悟到了积点成线和屋漏痕的妙谛。所以尖锐刻薄的康有为,对倪氏则有极高的评价:“新理异态尤多”,这是公正的。倪氏耿直忠君,%(,,年,崇祯皇帝在一棵树上结束了一个王朝,他则随之,由一根白帛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倪氏一生作品无多,此书轴得于%)),年,时价二万一千元。如今也是我们美术馆陈列出的一件展品。

学书习画为传承! 海青

书墨画缘

艺苑清赏

藏杂故事

陈鸿寿的篆刻艺术

! ! ! !叶明训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追随书法家林仲兴学习书法,是林老的入室弟子,又在胡问遂老先生的推荐下,成为书协会员。绘画方面,他本身是美术系毕业,后拜花鸟画家邱受成为师。叶明训花鸟画的一个特点就是气息清润。梅花的造型枝干曲折姿态都符合梅花的生长规律,设色清丽,红得淡雅古意,盛放的、含苞的,颜色有层次感,花朵细笔精绘,清新富有生气。叶明训画得最多的是竹。从他的竹鸟《逸趣》图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笔意,竹叶从枝干密集处左右而出,枝叶重叠,疏密有致,墨色饱满精神,出叶迅捷无凝滞。竹枝上的小鸟采用小写意手法,化身为一种独特造型符号,与竹的工细形成互补,兼工带写,清朗雅致。梅竹清品,以见其清为贵。

花鸟乃自然界生物,同时又是画家的比兴之物。中国的花鸟画是深含命意的,题材寄托着画家的情感和理想,或隐或显,或深或浅。叶明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多才多艺,书画之外复有其他艺术修养:精于摄影,痴迷京剧昆曲评弹,且能将视觉艺术与舞台艺术融会贯通。他以戏剧举例,在舞

台上往往不用背景,更能突出主体,两方车旗代表了车子,表现上下楼梯时不搬用真实扶梯,全靠演员优美的步态来表现。中国画的“留白”也是这个道理,以空白作为画材的对比,以显现主体的最佳艺术效果。叶明训认为,中国的戏剧和中国的书法绘画都是高级的写意艺术,摄影技术再发达,也永远取代不了中国的写意艺术。中国人有着符合自己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和美学口味,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艺术规律。

这些年,叶明训一边勤于创作,一边开班授课,既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又努力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叶明训说,现代人对绘画创作的标准,往往抛开传统谈创新,其实这是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如果用西方价值的尺度来衡量传统的中国绘画,视点将无法对焦。中国古代画家创作时的理念,从来没有推倒过前人的成就,而在于怎样传承前人的经验。不重视传统,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可以说,中国绘画走到今天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只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中国绘画的焦点。

" !荷花"叶明训画

" 倪元璐书轴

"

陈鸿寿刻#阿曼陀室$及童衍方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