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岂是精神雾霾?...

Post on 28-Oct-2019

3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弟子规》岂是精神雾霾?...

3文 化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编辑 赵卓菁 校对 董峰江E-mail:ycrbwh@126.com

3月22日,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杨早发表了一篇《〈常回家看看〉和〈弟子规〉都是“精神雾霾”》的文章,一时间各大网站、微信平台纷纷转载。

文章这样说道,《弟子规》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在“要求”听者,像一位

“道德宣导者”,叙事主体是“你”,宣导者要求你,规训你,是没有站在《弟子规》中任何一方,一是不管你说得对不对,而是“被宣导”这种事跟独立思考、特立独行那些词汇,很难兼容。二是道德宣导通常都问题多多,因为它并非像看上去的那样无私无欲,它有它的立场,它的诉求,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想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是它的天性。

因此从《弟子规》一开头规范两代关系,每句话都是恶狠狠的规训,不由分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比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不喜欢的,你不得坚持,“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是人人皆可刘慧芳,皆可感动中国的节奏吗……

这不是想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追求自由、崇尚独立的公民,而是教育成为愚忠愚孝的臣民,因此要远离《弟子规》,远离“精神雾霾”。

文章还说,反正打死我,我也不想让儿子吸收这种“孩童长成的必要的精神资源”,我也不会要求他在我死后

“丧三年,常悲咽”,我只会用鲁迅的那句话作遗嘱:“忘掉我,管自己生活。”如果因为不讲求这些压抑人性的规矩,中国不配做礼仪之邦,又怎样呢?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规矩,但不需要饮鸩止渴,靠逻辑都不能自洽的《弟子规》来学做好人。

《弟子规》 怎么了?按照该文所说,仿佛一夜之间成为“洪水猛兽”,不对,是“精神雾霾”!

还是翻开《弟子规》先看看再说吧!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即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

慎行、信守承诺。“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

文”即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只要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即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即听从父母教诲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这是《弟子规》的前四句,看完这里,我们似乎觉得无需再去反驳“精神雾霾”说了,因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别于动物,之所以建立文明,是建立在伦理基石之上,建构在道德支柱之上的。这好比古日耳曼民族曾经将老人和体弱的孩子,遗弃在荒野后带来的民族反思,最终也形成了人类社会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如此看来,《弟子规》 原旨和内容,是在细化道德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执行细则。那么,对符合人类伦理道德规范的东西提出质疑岂不是无稽之谈?从性质上先定义《弟子规》为“精神雾霾”,这样的否定岂不是首先否定了“人”?

《弟子规》的争议出在死记硬背上!

从事物的全面性上看,关于《弟子规》也是有争议。在 2011 年 1 月份,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为此,要求中小学需要选择地推荐如《弟子规》

《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则通知引

起了争议。青岛国学学会副会长张轶西认为,

国学不能桎梏孩童的天真随性。他见到很多教师强硬要求背诵《弟子规》,“没有任何讲解,更不允许学生质疑”。在张轶西看来,教育最忌讳灵魂的压迫,《弟子规》属于国学的识字教材。不少学校教育有误区,他们认为学生不易驯服,希望通过推广《弟子规》里的训条让他们听话,少引导和讨论。“我一直把国学当作教育解放的利器,而不是束缚大脑的钝器。”

而湖北黄冈市高中语文教师周洁则认为,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关键不在于所读的文本本身,而是外界的引导,我教了20多年书,没见过学生因为学了《孔雀东南飞》就自杀殉情,也没见过学生学孔乙己而去图书馆偷书的。“孩子的价值观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社会道德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易受不良思想影响,更应该追问社会环境和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材本身。”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校长李庆平说,当前低龄孩子中的“读经热”过于泛滥,其实家长和一些学校的功利性目的大于对思想精神内涵的考虑,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多认字、要听话,而学校则是为了打造学校品牌,多卖书,忽略了对经典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引导,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需要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规范。

由此可见,《弟子规》本身是没有太多的问题,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因此将《弟子规》归于”精神雾霾“,是不是有些“嫁祸于人”啦?

何为《弟子规》生于清代顺治年间的李毓秀,新绛

县周庄村人,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他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

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李毓秀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识等等,几乎与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全书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人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大家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弟子规》也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弟子规》 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文中穿插了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弟子规》 所讲的道理,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讲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

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说的是南朝宋时宰相徐湛小时候和弟弟徐淳之一起乘车外出,可是乘车时驾车的牛突然奔跑过来,车子坏在了路上,周围的人见后纷纷赶来搭救他们。徐湛之让搭救他们的人先把弟弟抱下车,然后才是他,众人纷纷赞叹他年纪虽小却很有见识。类似这样的文史知识在《弟子规》中比比皆是,难道把这些也归于“精神雾霾”?

还是举个佐证结束这场争论吧!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开传统

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一句,做一句”,潜移默化学会为人。中国司法部肯定了海南的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

《弟子规》岂是精神雾霾?■本报记者 吴海涛

市蒲剧团创作剧目、新排大型蒲剧《枣儿谣》问世并在基层巡演的消息,经媒体透露,引起戏迷热切关注和期待,取得了先声夺人之效。3月25日至26日,该剧在“四心剧场”亮相,观众排长队买票,再次出现“票荒”现象。两场演出,使观众心灵受到了震撼,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

《枣儿谣》的故事感人肺腑:清代稷山县吴城村吴伯宗(吴绍先)父母双亡,弟兄三人相依为命。为寻找被人拐卖的二弟伯祧、三弟伯乐,伯宗行三万里,经十七省,历十九载,跋山涉水,打工乞讨,冻伤致残,受尽磨难,未老先衰,却在三兄弟团聚之时,心力交瘁,英年早逝。他那超越常人的真情大爱和锲而不舍的奉献精神惊动了康熙皇帝,康熙帝称其为

“大清义民”,御赐金匾“兄弟孔怀”。在亲情缺失、争利忘义、兄弟反目屡见不鲜的经济社会,该剧发人深省的现实教育意义不容低估。

《枣儿谣》 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文辞优美、意境高远,音乐、配器、服装、人物造型、乐队伴奏、幕后伴唱皆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贯穿全剧的《枣儿谣》词曲优美,朗朗上口,使该剧成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和观赏性的力作。

其实,清代的戏并不好演。满人的民族服饰,使演员舞台表演受到一定局限。传统戏中的梢子、翎子、翅子、胡子、鞭子、袖子、扇子、靴子、帕子等特技和绝活基本上失去了用场。但《枣儿谣》剧组演员迎难而上,挑战自我,以创造性的唱做念舞,极大地提高了该剧的艺术品位。

领衔主演该剧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艺华,以 58 岁的年龄,在剧中扮演年轻的吴伯宗,形神兼备、以情动人,实现了新的艺术跨越。

在人物刻画上,王艺华精湛的演唱艺术得到了尽情展示。吴伯宗扛大锯学艺归来时,“兴冲冲迈大步归心似箭”一段唱激情洋溢、热烈欢快,上场就赢得了碰头彩;“五年来为寻弟四处辗转”一段唱深沉舒缓、忧心忡忡;“怪不得人人见我都躲远,怪不得孩童把我当疯癫”一段唱情感充沛、旋律优美,并揉入“清音”唱法,哀婉凄凉、如泣如诉;“济世堂”弟兄三人历经劫难终于团聚时,“二弟兄切莫把热泪流淌”一段唱得百感交集、催人泪下……为准确表达人物内在情感,王艺华深入角色,创新表演,随着剧情铺展,巧妙化用传统戏中的圆场、台步、蹉步、抢背、甩辫等表演程式,强化、

升华了人物塑造。第六场,伯宗和伯祧逃出宁古塔,风雪交加,弟兄二人相扶相携,抱头暖足,伯宗行路艰难,要弟先逃,伯祧不依,负兄行进,手足情深,十分感人。

无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均以英俊小生形象驰骋舞台的王艺华一改戏路,他扮演的吴伯宗须发皆白、衣衫褴褛,更显其表演的深沉、厚重。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贾菊兰扮演吴伯宗的妻子枣香。她扮相端庄大气,表演凝重大方,唱腔凄楚委婉,把“归来他声声催将我来问,勾起我满腹委屈阵阵痛心”的核心唱段,唱得字清情准,气息饱满,情贯始终,动人心扉,将枣香失去二弟的内疚焦虑,被丈夫误解、休弃时的痛苦委屈,十八年抚养儿子的千辛万苦,对丈夫兄

弟三人归来苦苦期盼的情感历程,表达得真切自然、感人至深。王安武扮演的吴伯祧,褚晓丹扮演的吴伯乐,张洁红扮演的吴母,苏鹏扮演的杏花,裴洁扮演的归来,仇玺勤扮演的巴虎,郝俊义扮演的李大伯,程小荣扮演的黄三等人物形神兼备、唱做俱佳,塑造了一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著名编剧高吉林,编剧、导演席凯,作曲畅元发、程小亭,配器张志勇,舞美王定玉等剧组人员通力合作,为剧目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政领导的强力支持令人感动。这出戏经市政协主席柴林山倡仪,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稷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枣儿谣》问世创造了良好条件。

《枣儿谣》是成功的,效果是强烈的。作为创作剧目,从剧本、音乐到表演等方面尚有一定提升空间。如全剧显长,吴伯宗遵照母嘱寻弟使命感尚需增强,主要配角演员的戏略显单薄,有的语句不大准确等,有待进一步修改提升。希望剧组人员吸纳各方建议,进一步精雕细刻,将该剧打造成为精品并向更高目标迈进。

情撼河东《枣儿谣》■王思恭

昔日鸣条岗,岭秃蓬蒿黄。遍野田鼠洞,毁我五谷仓。今春游故地,宛若入画廊。新舍青青立,阡陌秀果乡。万亩油桃树,纵横织锦装。

春风催蕾绽,满目红海洋。蕊笑迎客至,花逐醉人香。蜂蝶枝头舞,果农笑语狂。待到仙桃熟,请来王母尝。树树改革果,丰收赞小康。

鸣条踏青感怀■贠忙收

本报讯 近日从盐湖区宣传部门获悉,在弘扬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的舜帝德孝文化活动中,盐湖区启动七项德孝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打造志愿者群体服务平台,建立志愿服务对象档案,搭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联系网络。二是开展

“寻找最美盐湖人家”专项活动,为进一步传承文明家风、弘扬家庭美德营造浓厚氛围。三是在全区机关单位建立德孝实践记录台账,并以此评选

“德孝之星”。四是举办德孝原创剧

目比赛及巡演活动。五是开展移风易俗“德孝礼”系列活动。通过在红白喜事中破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把德孝文化融入人们传统风俗的行为习惯之中。六是举办德孝文化故事比赛活动,引导群众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切实发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功效。七是开展先进典型评选系列活动,评选道德模范、孝顺媳妇、德孝之星、最美工人、盐湖好人、幸福村庄等方面先进典型,发挥各种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杨建斌)

盐湖区启动七项德孝主题实践活动

本报讯(记者 赵卓菁)在山东青岛举办的2015“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第五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品交易会”上,新绛县大唐云雕漆艺厂云雕漆器《茶海》喜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金奖。全省共 6 件作品荣获该奖项。

云雕漆器《茶海》是新绛县大唐云雕漆艺厂董事长梁杰历时两年所创作的。云雕又称“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此种工艺是用两种以上天然漆在制好的木胎上有规律、逐层次地累积到一定厚度,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断面清楚可见的层层漆纹

大都是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故被称之为“云雕”。

本届工艺品交易会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家企业参展,1000 余件作品参加“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

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设立的“金凤凰”奖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顶级奖项之一,至今已连续评选多届,获得业内高度推崇,也成为评授各级

“工艺美术大师”的重要依据,“金凤凰”奖主要授予具有创新意识、能开拓市场和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

云雕漆器《茶海》获“金凤凰”金奖

阿弥陀佛,我无意冒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只是在听了春晚“圈子”的相声、看着荧屏上重播神剧《西游记》之后,随手涂鸦几笔。中国的

“圈子文化”,确是源远流长,这种文化伴随着儒家学说从春秋战国一直走到现在。

说起“圈子”的起源,应该从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的“食客”(门客)就开始了。寄食于权贵家的“食客”们,大多活跃于政治、外交、军事的舞台,如商鞅、李斯、蔺相如、毛遂等,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甚至文学的百花齐放诸多方面都有贡献。再发展到后来,陈胜吴广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圈子,刘邦的圈子、李世民兄弟们各自的圈子、乾隆十几个孩子们各自的圈子,戊戌六君子的圈子……圈子发展到后来逐渐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文化”,成了谋取个人利益的专属领地。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也营造有“圈子”。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观音的慈悲、善心,都是为了宣教佛法、普度众生,普度和宣教的前提是他首先必须营造自己的圈子。怎么造圈子——拉人;怎么拉人——给人办事;怎么扩大圈子——给更多人办事。给人办事,有两种情况,第一给符合规矩,遵章行事者;第二就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没有原则地乱办事。

看看,观音菩萨是怎么造圈子的。佛法在东土大唐的传播不是很深入,所以观音就变化成老和尚施以禅杖袈裟,让唐玄奘去西天取经,弘扬佛法。孙猴子、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都是犯了错误的道教的神,观音就许诺给他们好处,让他们保护玄奘取经,这样的话这几个人就跑到了观音的圈子里,他们理应对观音感恩戴德,唯命是听。

再看看,菩萨是怎么扩大圈子的。观音非常欣赏黑熊精的文化才能和武功,所以把这个熊精作为了自己珞珈山的“守圈大神”;红孩儿这个长不大的小屁孩很聪明能干,菩萨也把他降服做了圈里理财的

“善财童子”。至于回收鲤鱼精、赛太岁而没有责罚他们,这也是菩萨在给他人表态:你只要是我圈里的人,我就会保护你,即使你犯了很大的错误。言外之意就是欢迎入圈。自己的圈子巩固后,还要多结交其他的圈子,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圈子,有机会招揽更多的圈内人。镇元子的人参果很好,人家法力也很大,观音也说自己都敬让三分,悟空毁坏人参果树后,四处找关系,最后到了观音那里,观音还对他说“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看来他是很想通过这个机会结交镇元子扩大圈子关系。

观音菩萨这个圈子的营造、发展,最终的结果就像《红楼梦》中贾雨村手里那张“护官符”。我这个圈子里的人你不能动,我们圈子里的事我们自己解决,圈子外的人如果有对我们不利的行为,你真得好好掂量掂量。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哪个没有后台,没有“护官符”?要想不给取经的师徒四个找麻烦,要想给人间大地少一些妖魔鬼怪,就需要打破菩萨这些利益团体的圈子,用遵章守法的链子锁住他们的圈子,如是而已,“神仙界”真的就阿弥陀佛了。

最后,我想用毛主席的诗句对“圈子”作结:“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相信,今天反腐的春风,会扫除这危党害民的大小“圈子”,换来“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大好局面。

从《西游记》观音菩萨的“圈子”说起

■黄柳青

本报讯 为进一步规范法治微电影的制作,提高播映水平,推进法治微电影地方化、大众化、常态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新绛县委依法治县领导组办公室、县司法局近日决定举办新绛县法治微电影大赛,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原创微电影。

大赛以“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法

治文化”为主题,以坚持“本地方言、群众演员、身边故事、举案说法”为原则,面向各机关单位、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各影视传媒机构、影视文化爱好者征集原创微电影。影视文化爱好者可携带自创的微电影剧本到新绛县司法局办公室报名,剧本审核通过后要在 7 月份之前完成拍摄参赛。 (李祖良 霍亚峰)

新绛举办“法治微电影”大赛

本报讯 4月11日,市楹联学会在中国楹联“河东流派”传承基地夏县中学举办了“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创作风格发展论坛”,就楹联“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和传承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河东联坛40余人参加了论坛。

河东联坛代表一致认为,运城作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楹联“河东流派”的发祥地,要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就需要一大批有实力的联家来支撑。目前,运城已形成了“一

帅、七星、十杰、十二秀、二十佳、一百单八将,河东楹联传承人和一万多名会员”的“金字塔”楹联文化大军和创作队伍。今后,还要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共筑中国梦和楹联梦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把运城建成“楹联之都”。活动还给中国楹联“河东流派”传承基地夏县中学举行了授牌仪式,闻喜晋华实验学校、新绛西街实验小学,永济三中和万荣技师学院也分别获此殊荣。

(张 励)

“河东流派”创作风格发展论坛在夏县举行

□文化动态□

□清风雅韵□

□文化茶座□

⬅日前,著名艺术家胡文龙之女胡宁萍将父亲生前创作《胡文龙书法选集》《戏文集》等书籍 1091册,获奖证书42份,证件印章36件,光盘等音像资料 21 件无偿捐赠给临猗县图书馆。

胡文龙是临猗县北辛乡人,长期从事戏剧创作和书法研究,其书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展(赛)并获奖,部分作品还被毛主席纪念堂、陕西省图书馆等收藏。胡文龙曾任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专职编剧、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等。

临猗县图书馆拟于今年端午节前举办胡文龙生平事迹及作品展。

图为临猗图书馆工作人员整理胡文龙先的图片资料。刘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