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英 朝版《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 2010. 6. 2. · !"#$%&’(!)*+,-./0...

Post on 14-Mar-2021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掇英 朝版《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 2010. 6. 2. · !"#$%&’(!)*+,-./0...

!"#$%&'(!)*+,-./0

123456789:;<=>?@%A

BCD2" !"E$%&FG!HI?JK

LMNOPQ!RSTU5" !V#W-&

XY!Z[\]^:_`abc!defg

hijkljm

!"#

:no" KpqSr!

R###stu2vwjxX!%yz{|:

}~!|:����$

�stu2vwjxX������

�!Q���������!Q���uv�

�xY���:su!!&����h

$%

:��$ Q� N:¡¢£¤�¥

%&&&

N!

Q¦§34¢¨©ª�«2¬­r34®¯

°±$ pq²³´%µ¶·x!¸¹ºx&»x

ºx'¼½¾¿À!ÁÂU534ÃbÄÅN

ÆÇÈ2ÉÊ&ÉËÇ34ÌÍ!¼suÎÏ

h,r«ÐÑÒÓ:NÆÔÕ�Ö! S2¬

Ë&�jË£¤�×$ ¼ØÙ% �:su!U

5:su'!%ÚÛÜÝÞßà!Ksu:x

áQ!RSTU5! U5Èâ:xáãÁ�

suä!åæxçèé$

êXëìíîïUð��!stu2v

wjxXVñtâòó--Gôõö÷:

´uvø�j¼¹:ùúûu2v7w7

Y!ü~ýg%GþÿÇxç!"­r:3

4®¯û#&ãÁ$!"ÉË%&:u2v

wjXY$ KU5­r:ºx¯'ñ2Ë&

¸(Ë!)*+,2¬34-.:x/Ç�

01LxX2¾!Ïõ+,ñ2%&:xX

®¯3ûÇ^û! 45672¬3489!

)*u:3;�0ÇD2N<=Ìñ!Â

>:?@3x��$

!"#$%&'()

stu2vwjxXAö,2¬�B

«CD&EFFG&HI®¯&JK&LM®

¯&ÉN&OPÅv(QR"T)&KS^TU

®¯&KS^V7WXY�j$

uv�jÚZ,[\

Åv& V7úv& V7]

v &V7¶v &V7^v &

V7_v&V7!`av&

V7bcavÇdefv

Y

!

&vg�j! Vst

huvvg6iù& jv

g6?:7Y! [\Åv

ÇV7úv�jklh3

4mn¼hopqÏö�

j$ är12&Å2&^2&

¶2&ús&_tuY

$&

&

Ýy20:

$"

.u:3

;! v!RÏõwh-&

Ègvx&ÉË\Â:�Ö!yK!R̼

hsthz,u:3;6?:7Y$ v!&

&{|}:~Ö�! ��ü

"&

?.;xU

5Èâ:�DÊ�!-��+,�>&�>

x.:����3;$ �Ìh-��u:3

;&D2;xN<Çñ����3;=Ì:

��3x��$ ��3xÌ��Ñ!êX2

¬�B«CD�j3x��lh34mn

¼hopqÏö3x��$

*+*,-!.'/0"

xX3x´uv¼%&! ��Ø7�&

�Â�&2¬[\uvN�$ uv�jxk

Ý��x�Åv!������ ¡¢|u

v$ Åv�jijk£¤¥¦§¨©ª¿«

¬! ¢ñ

'&(

:xk§¨Ì�­�

$&&

/ª¿Ì�­�

)*&

5* ®Åv�jijk

�¯Åv°±o*úv�jijk²­�ú

v³o´�*¢µvg�jxk¶²­�2

0,·Û¸�¯$

¼¹7xkº»~!xX¼~�fõY

½Â¾:%¿À¨'34¢¨!vÁÂuv%

&:yÃ!²ÄÝÅâS%Y½Â¾'ºx�

×!­Æ«ús

+,-

Ç�&ñ2ÈuÉ�Ê

\ñË&st�ÌÍÍ�,�ÎÏ(sth

6Ð:uÑÊ\½j)&ÒÓÔÕâÖÇ�&

�×(ÒÓ),�ØLÎÏ&�Ùf¿Ú~T

U»W,�ÎÏ(

./0

!�ÙEpqÛ³Ê

\uѽj)YÜݽj¾!5ÞÏõ%�

ÌÍ` '& %ÔÕ` '& %

./0

2¬Ê\uÑ

`'$ Ý�ÄËßà½jØá3xâã!�Ë

N���"ä!��~åælj½¾34Ç

%?WPçí'û#!èxké,-Ä:�j

¯êÜë!ì+íîï:V7P~$

!1234"-506

��h

$%

�£¤:stu2vwjx

X!ðØÙh�ñ:òó!ôõMv34×

�S:ö÷!®¯"¨ö�jË!øx"¨

ö­rË

1

õMù2u­r34súË

1

¼û

Ê!üýþ! �j:ºxN�Ý)©ÿ!¼

!!xX%)*hï2"#>¼X�$ ï2

"V-.�D�>! kv12Q�

23

�3

4$¾! ³#%&12Ý;'!

244"

�/0

12()R*2¬34+Ñ67Ìl8 &

244%

�/0:%ù12¬34%8'¼12

2¬3456789$ ,Èõ--..ÌÝ

l:34�0!y/î?N,01!¼M2

J34?@-A!52fj6" ï2"7Ñ

h2:8ä!v12!29�hñ2:�:

;Ë! !-qK�u�<x/,h7=�

â!ôñ2:34�>È?Æ!ñ2,²�!

y,£�+@u2­r:34¯'$ !-A

õyAB-C+,üï2"D5h2EF

h

23

��G:34�H$

õ�!ï2"̼hsu:2I/!2y

JÑhËñGÀ+ÚZ!su,Kî?^L!M

õ20ȸº34�j:pN!ñ27Y34

£¤QO�,îPQ:Z.$yÃsu¾¼ñ

t±hó--G´´u2vRÝ:7wXY

5

yVphvg6?& 6iù:-G7wXY!

pSTsuP̼!&æj:2UV!̼-

&)´WXÎõ7Y:72¬Ë:7YXY!

K2̼Y-&ZZxáT[:¯x�â!Ò

KY-&ZZxá\P

Q!RSTU5$

!!"# $%&"

!"#$%&'()*+,-./012

'

(

)

*

+

,

张卫国

� � � �

初看电视剧《手机》,有一眼无

一眼地瞧,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过是

大腕加京味调侃, 既没有引人入胜

的情节,又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电

影《手机》虽然风靡一时,但那个热

乎劲儿早过去了。但是,看了几集之

后,才觉出《手机》并不那么简单,散

文式的结构,蔫蔫地讲故事,犀利的

讽刺无处不在, 就像读一本细腻的

小说,读进去,这个时代清晰可见,

人物越发地在眼前鲜活起来。

《手机》分两条线,一条是费墨、

严守一这些上层人士在衣食无忧中

的挣扎与苦闷;一条是黑砖头、吕桂

花这些迫切想改变命运的朴实农民

踮起脚尖地玩命向前冲。 手机只是

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展示的是

商品社会对人们心态、 观念的潜移

默化, 折射出花花世界的精彩与无

奈,很真实,也很犀利。正如原著者

刘震云笑言:“电视剧《手机》是挂着

羊头卖鹿肉。”确实,其内涵要比电

影《手机》宽泛得多,那直面现实的

讽刺性也更值得现代人玩味。

以我的眼光看 《手机》,《手机》

的奥妙在于人物的塑造, 通过当下

红极一时的选秀、中年婚姻、朋友 、

剩女、网瘾、行骗等社会现象,把各

阶层人士隐秘的内心活动, 刻画得

入木三分, 所谓的上流社会的虚伪

和无奈, 平民百姓的企盼与浮躁尽

收眼底。

严守一和伍月原本是一对很单

纯的“凤凰男”和“凤凰女”,严守一

是靠知识飞出了鸡窝的金凤凰 ,他

聪明、审时度势,稳打稳扎地在名人

林立的圈子里立住了脚, 一个靠奶

奶卖了两只镯子读完大学的孩子能

混成京城的名嘴, 那份艰辛可想而

知。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

名誉、地位,为了混得好,混得安稳,

在真实和虚伪之间走钢丝, 时不时

地用谎言进行欺骗, 而手机却成了

处处和他作对的炸弹, 最典型的情

节是他和伍月在沙发上的卿卿我我

竟通过手机进行了爆炸式的现场直

播,小手机,大穿帮 ,一个意想不到

的细节, 巧妙地撕下了公众人物道

貌岸然的假面具, 惊得人

们面面相觑。

《手机》 中的伍月和吕

桂花, 虽然一个在城市,一

个在农村, 但两人异曲同

工。 伍月是个翅膀还没长

硬、拼命地往上流社会里挤

的雏凤凰,她懂得怎样在感

情和金钱、 权力之间做平

衡。吕桂花,虽然和伍月境

遇不同,但那颗不安分的心

和伍月半斤八两。 牛三斤,

是她青年时代一个改变命

运的梦, 随着时代的变迁,

这个梦黯然失色。所以,她将近半百之

年,也要从平淡的生活中冲出来,给梦

安上了想象的翅膀, 她要让女儿混迹

于娱乐圈,当第二个严守一,甚至超过

严守一。 严守一这只金凤凰是村里的

骄傲,也是大家的“心病”,兴奋、自豪、

不服、攀比,人的性格在严守一标杆般

的直射下,暴露得一览无余。

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不安

于现状,都想在浮躁的社会大潮中,

挤上顶峰。但是,真正侥幸胜出者又

有多少呢?浮躁的社会,引领了浮躁

的观念,造就了浮躁的人。《手机》像

把犀利的手术刀, 把某些现代人的

心态解剖得淋漓尽致。

笔者以为,《手机》 在塑造严守

一、 段总等人物上还是宽容多于批

判, 在对他们丑恶行为嘲笑讽刺的

同时, 也给他们的出轨或不地道找

了更多的客观理由, 那种见怪不怪

的感觉,令人无奈。

� � � � 5

26

日晚

8

时, 长沙蓉园宾

馆一号楼灯火通明。 一位精神矍

铄的老人下榻于此。 他, 就是共

和国的功勋艺术家———周令钊先

生。

周令钊是著名的设计家, 他

走遍全国各地写生。 他说: “我

从不卖画 !” 所以 , 周令钊家中

保留着

1000

多幅各个

时期的作品 。 他

70

余年的艺术

生涯 , 可以

说 是 新 中

国 美 术 的

缩影。

当 日

下 午

4

时 ,

省文 化 厅 厅

长周用金专程

登门拜访。 双方敲

定举办周令钊回湘艺术

展, 出版 《周令钊作品全集》 的

细节。 随行的 《艺术中国》 执行

主编曹隽平赠送给周令钊、 陈若

菊夫妇一副李逸峰撰、 曹隽平书

写的嵌名联: “令范前贤, 斯馨

若菊; 钊旃后学, 其淡如兰”。 此

联恰是周令钊先生高尚品格的写

照。

据悉,省文化厅将陆续为湘籍

顶尖艺术家举办回湘艺术展,藉此

创建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馆,为收藏

当代湘籍大家作品开启序幕。

链接

周令钊,

1919

年出生于湖南

省平江县三市镇,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 著名画家 。 擅长水粉画 、

美术设计、 壁画。

周令钊在其美术生涯中, 留

下许多经典作品。 设计

新中国的第一张海

报 《复活》, 为开

国大典绘制天

安 门 毛 主 席

像, 参加二、

三 、 四套 人

民币总体设

计 , 设 计 国

徽 、 团旗 、 少

先队旗 、 八一勋

章、 独立自由勋章、

解放勋章、 狗年生肖纪念

邮票、 四大名楼纪念邮票、 储蓄

会徽标志等。 上个世纪

80

年代担

任深圳 “锦绣中华” 总体设计。

壁画代表作有: 武汉黄鹤楼

彩陶壁画 , 常德诗墙石刻壁画

《沅江水暖》、 《澧水花繁》, 人民

大会堂石雕壁画 《松竹梅》、 湘绣

屏风画稿 《韶山冲》, 中国国家博

物馆巨幅壁画 《世界人民大团

结》。

图为周用金拜访周令钊(右)

� � � �

近年来, 有些国家的学者, 对中国发

明印刷术提出了质疑。 如荷兰人伯恩特·施

奈德斯就声称印刷术是荷兰人科斯特发明

的, 韩国人也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申报世

遗……为正本清源, 溯清印刷术的源头 ,

我国文物部门与出版部门曾组织了一批论

文, 在世界各地组织有关专题展览, 也曾

出版过部分专门图书。 而由国内著名的印

刷学专家罗树宝执笔的岳麓书社版彩图本

《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 的出版, 无疑对厘

清印刷术的源头, 大致勾画中国古代图书

印刷的全貌, 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书以时间流转为纬, 以印刷技术发展

为经, 通俗、 系统地介绍了印刷术起源和

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字起源时的雕刻

技艺, 中国的印章艺术以及拓印手法, 为

印刷术发明创造了技艺条件; 汉字逐步成

熟与普及, 佛教兴盛, 科举制度的开始,

为印刷术发明提供了社会文化条件; 笔、

墨的发展, 纸的发明与应用及纸写书本的

出现, 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此基础上, 雕版印刷术在隋末唐初得以

发明。 全面系统的考量, 大量的史证资料,

都充分论证了只有中国才有着这样充分的

养分, 滋润出印刷术这一汩汩细流, 并进

而汇流广布, 蔚为大观。

该书以时代为顺序, 系统介绍了从唐

代到清代末年的中国古代图书印刷的完整

发展历史。 这其中, 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及发展, 有专章介绍, 对饾饤版工艺、 双

色和多色套印技术、 铜版刻印技术等代表

性的工艺技术, 都有比较详尽的介绍。 对

历代比较重要的刻印机构、 刻印者以及印

刷流派, 也都有所涉猎。 尤其是对辽、 西

夏、 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印刷术的介绍资料,

更是弥足珍贵, 为以往的印刷史书籍少有

谈及。

这样一本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印刷史,

由罗树宝来执笔。 罗先生曾任 《印刷技术》

杂志主编、 印刷出版社副总编、 中国印刷

博物馆副馆长等职, 曾主持印刷博物馆古

代馆的展示设计, 并曾赴德国古登堡博物

馆从事 “中国展区” 的布展, 出版有关印

刷史方面的图书多部。 由这样一位在印刷

学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学术积累的老专家

执笔, 为我们介绍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无疑是恰当的选择。 而

700

余幅全彩印刷的

中国古代图书版本图录、 中国古代印刷器

物、 中国古代碑刻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

片, 更是珍贵难得, 不少图片, 尚是国内

首次公开出版。

该书在装帧设计上也别具一格, 封面图

案彩用凹版压印, 如同古代雕版, 书名字体

集自宋代版刻, 古香古色, 内文版式以浅黄

色四周书眉漏白图案烘托版面, 上下版心以

变形文武线勾勒, 正文文字以五号仿宋字排

印, 再配上精心编排的彩色图版, 典雅清

爽, 赏心悦目。

2010

6

2

日 星期三

湘江·艺林 11

本版责编 迟美桦 版式编辑 陈 薇 责任校对 魏跃勇

� � � �

首次由国外著名艺术团演绎的中

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终于回到《红楼

梦》的故乡,与中国的观众见面了。应

中国文化部的邀请, 朝鲜歌剧 《红楼

梦》 于

5

月初在中国展开一个月的巡

演。

5

20

日晚,朝鲜歌剧《红楼梦》在

湖南大剧院上演。当来自朝鲜的“宝哥

哥”、“林妹妹”粉墨登场时,观众宛若

走进了曹氏笔下繁华的大观园。

朝鲜歌剧《红楼梦》忠实于原著 ,

分为

6

10

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在

林黛玉香消玉殒、 贾宝玉离家出走时

达到高潮。

朝鲜版歌剧《红楼梦》是中朝传统

友谊的象征之一。

1961

年,金日成在访

问中国时观看了越剧《红楼梦》。当年

秋天, 上海越剧团又带着越剧 《红楼

梦》访问了朝鲜。在金日成的倡议和悉

心指导下,朝鲜曾以民俗戏剧“唱剧”

的形式改编并演出《红楼梦》。金日成

4

次亲临排演现场指导,并陪同邓小

平等观看演出。

为迎接中朝建交

60

周年暨中朝友

好年,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提出对

歌剧《红楼梦》进行重新改编再创作,

50

年前的原作进一步润色, 让歌剧

《红楼梦》重回舞台。金正日还在创作

过程中多次亲临现场指导。

2009

9

25

日,歌剧《红楼梦》在平壤大剧场正

式公演。该剧如

1983

版的《红楼梦 》一

样,一经推出即受到朝鲜观众喜爱,迄

今已演出

50

余场,观众人次近

10

万,在

朝鲜再度掀起“《红楼梦》热”。

歌剧《红楼梦》中对情节的处理 、

对人物感情的把握, 都可以看出朝鲜

艺术家们对这部中国经典名著的理解

和艺术表现能力。 剧中歌曲大多采用

朝鲜民谣唱法,但字幕完全引用《红楼

梦》原文,按原文翻译、使用朝语唱出

的《葬花吟》,别有一番韵味。

此次来华的演职人员,正是

2008

曾带着歌剧《卖花姑娘》访问中国的朝鲜

血海歌剧团的艺术家们。 血海歌剧团是

由金正日指定重排歌剧《红楼梦》的朝鲜

“国宝级”、“殿堂级”演出团体,代表了朝

鲜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 他们曾在金正

日指导下创作公演了《血海》、《红楼梦》、

《卖花姑娘》、《春香传》等经典作品。歌剧

《红楼梦》在独唱、伴唱、伴奏、舞蹈、舞台

美术等方面都吸收了这些作品的理论和

实践经验。据介绍,在伴奏音乐方面,为

了体现宝黛爱情的悲剧色彩, 剧团按照

金正日的指示,采用了中国乐器二胡,配

以朝鲜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从而使歌

剧更具民族风格,也更为观众喜闻乐见。

� � � �

初见刘荣生,满头银发,老花

镜下一双深邃的眼睛迸发出老年

人少有的激情, 脸上始终挂着微

笑。 他正在省财政厅老干活动中

心为布置墙报而忙碌着。 一位阅

读墙报的读者说, 刘老负责的墙

报他期期都看, 这些墙报导向正

确,品位高雅,融思想性、政策性、

趣味性、服务性、可读性于一体。

爱用笔记记载人生的刘老 ,

经常在墙报上刊登文章。《体验高

铁高科技 喜看神州新巨变 》这

篇新作讲述的是财政厅的

4

位老

同志体验高铁的事儿。高铁

350

里时速,老同志不耳鸣不晕车。从

长沙到广州 ,只需

130

分钟 。刘老

动情地写道:“回想起上世纪

50

代末, 乘坐火车前往广州得一天

一夜。

50

年变迁,车速整整翻了

10

倍。祖国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高科技发展让人感到无比自豪 。

真的要感谢祖国, 我真庆幸自己

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 如今虽

75

岁高龄,但要争取活到

90

岁、

100

岁,看看祖国更多的新变化。”

出墙报, 写文章, 只是刘老

“笔墨生涯 ”的一个方面 。他一生

养成了勤奋学习、 勤做笔记的良

好习惯。 每日坚持学习两小时以

上, 甚至生病住院打针时也要老

伴给他读《湖南日报》等报刊。

近几年,刘老身体欠佳,平常

就是提个开水瓶, 手都会微微发

抖,却依旧坚持写学习心得,密密

麻麻记满了

10

多本。 我随手翻了

翻发现,就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

他就写了

3

篇学习笔记;去韶山集

体瞻仰毛主席铜像后, 回长沙写

下 《历史伟人风范犹存———新韶

山参观学习纪实》的心得体会。笔

记中充满爱憎分明的正义感 、忧

国忧民的责任感, 让我的钦佩之

情油然而生。

在离休党支部书记这个平淡

而操劳的岗位上, 刘老一干就是

13

年。 他说, 这是大家对他的信

任 ,也是他的责任 。他提出了 “争

创学习型党支部, 争做健康型老

人,终身学习保本色、发扬传统保

和谐 、坚持活动保健康 ”的 “二争

三保”理念,主动组织大家每年搞

两次健康问题交流,譬如按摩、中

医交流。每天早上,他带着大家一

起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刘老还根

据第八套广播体操自编了一套适

合老人们做的早操。

院子里

10

栋住宅楼, 上上下

下有一条 “资料输送带 ”。哪位老

同志有一份可读、有趣的资料,大

家都传着看 。 刘老笑呵呵地说 :

“长年累月,边学边写 ,锻炼了脑

子的记忆力、灵活性,乐在其中。”

(刘荣生 ,湖南汉寿人 ,

1935

5

月出生。曾任省财政厅纪检组

组长、 厅党组成员等职。

1991

7

月离休。)

佳含

访

周令钊回湘

艺林

掇英

朝版《红楼梦》的

“前世今生”

湘书

书香

千年书香

一脉相源

湖 南 省 委 老 干 部 局 协 办

我的离退休生活

七 彩 晚 霞

名家

风采

31

禾木

荧屏

看点

《手机》

(国画) 易图境

艺文

文化专刊部主办 邮箱:

whbml@163.com

荷花

芸芸众生的透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