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 打造流金歲月 - mingdao · 楊彩玲主任與蘭花作品合影。 30...

Post on 07-Jul-2020

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穿越時空 打造流金歲月 - mingdao · 楊彩玲主任與蘭花作品合影。 30...

楊彩玲主任與蘭花作品合影。

30 明道文藝 408

文創采風 穿越時空

打造流金歲月──訪現代金工藝術家楊彩玲老師

每一只作品,都有故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個畫面讓你聯想到什麼?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的塞外英雄?還是一片豐沃原野上純樸好客的牧民?對於打從小學起就愛上《紅樓

夢》及金庸的楊彩玲

老師而言,她看到的

是草原上來自漢民族

那個受人愛戴的貴妃

王昭君,不同於南方

「獨留青塚向黃昏」

的悲情傳說,老師記

憶中更鮮明的是藍色

蒼穹下那女子美麗

的回眸,於是,藉由

風格獨特的金工創作

藝術,王昭君的故事

毫不猶豫地留給鑲嵌

著藍色琉璃的蘭花飾

品,那藍,是廣袤的

天空藍。

四大美人系列飾品──蘭花的素節堅貞,象

徵昭君的氣度。

四大美人系列飾品──牡丹最能烘托楊貴妃

的雍容華貴。

四大美人系列飾品──玫瑰多刺,而在愛情

流轉裡的貂蟬即是最佳寫照。

四大美人系列飾品──茉莉花白如雪,猶如

西施的清新之美。

◎文╱林雯琪(《明道文藝》社長)

◎圖╱楊彩玲老師 提供

3131

文創采風

然後,紅色琉璃搭配的牡丹花當然該給

楊貴妃,紫色玫瑰是貂蟬,那麼,綠色茉莉

就給那為國獻身又為愛走天涯的西施吧!

什麼樣的藝術創作會把這麼多的故事掺

揉在裡頭?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

系楊彩玲主任無疑是這傳奇扉頁的最大推

手,她手中的每一只作品,都有故事!除了

方才提到的「四大美人」,《紅樓夢》金陵

十二金釵及金庸小說中的黃蓉、小龍女、趙

敏、任盈盈──每一個都是楊老師創作的題

材。

你能想像在金工藝術的精緻詮釋下,金

庸筆下那些個性鮮明的女性會以什麼樣的面

貌呈現嗎?在楊老師眼中,苗疆女子任盈盈的豪放風情正好情歸紫水晶,而貴為元

朝郡主的趙敏當然得以紅玉相伴。此外,黃蓉、小龍女也有他們各自的丰采。象徵

「聰穎、嬌俏」的芙蓉花透過金線、柳絲幻化為戒指、耳環等不同的情態,悄悄隱

喻黃蓉慧黠可人的身影。至於古墓派的小龍女,總讓人想起冰清玉潔的梅花,天生

屬於銀與黑檀木交織而成的低調奢華。

藉由金飾特有的光、形、質來呈現金庸故事裡的意、韻、情、懷,這是老師悠

遊金庸的文學世界之後,「玩」出來的靈感。老師說,為了展現創作者的理念,給

作品真正的生命力,藝術必須往深層的內涵走,要找出故事背後的底蘊。於是,從

「紅樓夢十二金釵」、「鏡花水月四大美人」、「古今青銅」到「武俠金工之金庸

首部曲」,楊彩玲老師幾近忘情地任由生命情愫在一系列金工藝術創作中翻滾、湧

動、吞吐,仔細閱讀,你將清楚感受楊老師創作過程中飽含的故事養分。

相對於金庸的俠,「紅樓夢十二金釵」則是楊老師與中國古典文學一發不可收

拾的戀情,故事開始於十二件髮釵,而後是項鍊、胸針等首飾設計,這十二套手創

工藝不僅讓楊老師屢獲國家工藝獎的肯定,也藉由創作過程不斷激盪的巧思,賦

予曹雪芹筆下十二位金陵名女子不同角度的生命樣貌。聽聽「春秋 史湘雲」的故

事,你就會明白老師的心意──《春秋》既是史書之名,春秋時期重情重義的俠客

風情更活脫是史湘雲爽快明朗的性格寫照。

以金庸小說筆下的性情

女子為靈感,楊彩玲創

作出〈黃蓉〉。

32 明道文藝 408

文創采風

用心用情 預留寬闊的想像世界

這當中,滿是創作者無處不在的用心用情。不

過,身為觀賞者的你倒是可以不必太在意每一件作品

的詮釋方式,老師給自己跟讀者預留了相當寬闊的想

像世界。對她來說,創作中有主觀的情意認知也有客

觀的時空元素,以四大美人為例,琉璃、金屬、玻

璃、鑄鐵⋯等材料象徵精神,藍綠紫紅說的是個性,

至於青銅器上的蛇盤紋、茱萸紋、捲雲紋、寶相紋,

因為有可以細細數算的年紀,就把他們留給相關的歷

史年代吧。

讀到這兒,你是不是已經捕捉到楊老師手底下

層出不窮的想像!在另一組名為「織海」的海洋系

列創作中,老師除了延續「金屬編織技法」,還進

一步運用「奈米活氧鑄造科技」,將黃金白銀鎳金

銅等金屬材質電鑄在陶瓷石頭等非金屬材質上,這

種運用現代科技來結合各種不同元素的作法,已經

跳脫傳統金屬工藝的創作思維,走向多元創意的空

間。可以說是楊主任所領導的團隊與「財團法人金

屬工業研究中心」一次成功的技術合作。

跳過技術層面,觀賞者照樣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份以故事編織的浪漫心情。「織

海」的創作動力來自於楊老師對海的鍾情,她認為,那無垠的浪漫世界充滿古典的

細緻與柔美,於是,貝殼、珊瑚、水母、海葵,一一成為楊老師巧手下風情萬種的

詩篇,但是細心的觀賞者一定會發現,楊老師的海洋世界

裡竟然看不到「魚」。老師給了一個挺有意思的答

案,她說,魚有眼睛,會傳達情緒,會侷限了

作品與觀賞者之間可能引發的互動。我

想,這份對於觀賞者百分百關照的心

意,正來自於她在創作中刻意保留的

自在與自由,她總是期待能完整地將

所思所感留給每一個幸福的觀賞者。

王昭君的回眸,是一片廣袤的藍。

楊貴妃最宜搭配鮮豔的牡丹。

「織海」呈現浪漫的海洋世界。

3333

文創采風

「跨」是很重要的一步

從理工背景跨到藝術領域,而後又將古典文學內涵帶進創作中,「跨」是楊彩

玲老師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步,老師認為這種跨領域跨文化的思維讓她獲益匪淺。

「之前的理工背景讓我學到的是邏輯思考,這種用『理性』規劃事情的能力讓我至

今受用。」

不過,表相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千折百迴的真相。老師強調,「跨」的能量不是

那麼輕易就能激發的,轉到南藝大念藝術時,突然變成感性思考,理性與邏輯反而

成為痛苦的來源。「我發現我跟其他同學都不一樣,老師一下題目他們馬上就可以

開始天馬行空,可是我還在那裡算尺寸。因為,我已經被制約在一定要把尺寸算好

才能動手。」所幸,「算尺寸」這件事很快就贏得老師及同學的認同,因為,這裡

頭不只有簡單的算尺吋,其實還包含很多諸如規劃分析、選擇材料等理性思維,就

某些層面來看,理性思考的確可以協助感性的創作。

談到這裡,老師不忘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大家,跨領域最重要的是歸零。「一

旦跨到不同的範圍時,等於必須從頭學起,如果不歸零就無法像海綿一樣吸收。所

以我會再三告訴學生:不管怎樣,先倒空再來。」老師說,歸零其實很簡單,只要

把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會就可以了。在嘗試中學習錯誤是很重要的經驗法則,雖然必

須一路摸索,卻是關鍵的成長過程。「同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偏偏不知道,

就會鬧出狀況,可是,這是一輩子的深刻記憶。對我而言反而是蠻受用的,讓我可

以快速地累積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再佐以以前學習的東西,一步步加乘,等到能

量飽和時,我就可以發揮了。」

回歸教育,難掩急切

作為一個創作者,楊老師始終用眼神中一抹淺淺的笑意來訴說她的「無所為而

為」,但是一旦回歸教育現場,楊主任的角色立刻鮮明了起來,炯亮的眼神中多了

一份急切。

楊主任說,金屬編織的特色在於用細緻的紋理改變金屬給人的刻板印象,藉由

藝術的張力將冷硬化為溫柔婉約。更重要的是,金屬編織較少運用到焊接、敲打、

鋸、銼等傳統手法,不僅留給創作者足夠的自由度,初學者也因為工具簡易而容易

上手,因此,非常適於推廣。

她以自己為例,擔任工業設計工程師十年,為相夫教子離職,多年後考上南藝

34 明道文藝 408

文創采風

大應用藝術研究所,投入金工珠寶知名教授王梅珍門下拜師學藝。她還記得王教授

送給她的第一句話是:「妳完全沒有基礎,願意讀四年嗎?」結果,她以兩年半時

間拿到學位並屢獲大獎。

問老師當初為什麼堅持選擇金屬作為創作元素,並且在生活產品設計系中極力

推廣。老師說,金屬工藝所需要的耐性超過一切,還沒操作之前,對金屬可以展現

的各種可能性沒有概念,反而為創作者爭取到更多設計空間。而且不只要有絕對的

耐心,還要有恆心及毅力。「這個東西很可以操練一個人的品格,因為你必須在裡

頭慢慢的琢磨。」

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金屬有一個renew過程,它不會造成大地的汙染,即

使製作過程中會有一些化學汙染,但是它本身不會消失,一個成品經過融合之後重

新打造,又是一個新的產品。「現在講環保,塑膠將逐漸被取代,各種生活用品終

究要回到原物質材料,我覺得這一塊是很值得做的。」

閱讀是創作的養份

談到教導學生創作,老師最掛心的是:工藝必須結合美感與實用,才能成功吸

引普羅大眾。問題是,美感該如何培養。

「美感是什麼?其實它就是生活,品味是什麼?品味也來自於生活。」老師特

別提醒所有師長,一個設計者要累積足夠的能量跟生活經驗才能激發美感與品味,

因此,我們必須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從生活周遭開始建立宏觀的視野,進

而產生一定的寬度跟柔軟度,把創意釋放出來。「我認為生活經驗對創作是很重要

的。常有人問我,一個學生該怎麼去累積生活經驗?其實大家都忘了有一種能力叫

觀察力。我覺得觀察力是要訓練的,我們的孩子一向都太無視於周遭的環境,他們

對於生活大半是沒有感覺的。但是如果要走這一行,觀察力及感受力一定要夠,要

隨時浸淫在那個空間中,要給自己機會,能感動就去感動。」

楊老師進一步提出她從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心得,她強調,經過這幾十

年的發展,台灣孩子的能量已經準備好了,不管社會如何改變,那個可以用來激發

創意的養份已經存在。事實證明,這一代孩子的創意絕對比上一代好,他們的資源

和養份也比上一代高,但是,他們很少主動閱讀,所以創作中總少了些故事的力

量。

「我從小就很愛讀。在還不知道書裡寫些什麼的年紀,我就把《紅樓夢》翻完

3535

文創采風

了。這些後來都變成我創作的養份。閱讀就是我的養份。」

除了閱讀,老師還主張讓學生嘗試錯誤。不過她也無奈地承認,這只是一種理

想的教育方式,做起來可沒那麼輕鬆。「如果我可以帶學生十年就OK,可是我只

有四年,我必須先把內在職責全教給學生。因此我會告訴他,很多答案在書裡,我

引你進門,但那只是一個入口,裡頭還有廣大的知識等著你去探索。」因此,楊老

師從來沒忘記要留一些空間讓學生思考,她相信,設計人和學科學或學文法商的人

不一樣,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思考空間很大,「我常出很多思考題,學生得自

己去想!然後,他們就有機會作出相當有創意的東西。」

後 記

午後的系辦公室裡,因為約訪而預留了難得的悠閒,讓我得以在老師娓娓的述

說中,跟著一起走過漢唐明清,細數大江南北,然後我知道,隨著生命的成長與經

驗的累積,視野會不同,觀點也會不同,就像楊老師對著滿屋子的作品所下的結

論,「關於《紅樓夢》,我這一輩子永遠做不完。現在是用四十歲的生命去感受,

等我六十歲時,我相信當下的感動又不一樣了。」

原來,一個創作者心底的故事,竟是如此厚重!

楊彩玲小檔案

學經歷     

2008迄今  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2005迄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

2003迄今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兼任講師

2000-2002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

1983-1987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工學士

獲獎紀錄

2007   蘭花創意設計大賽之飾品設計類佳作獎(台南縣文化局)

2004   第十二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銅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2004   第九屆大墩美展工藝類優選(台中市文化局)

2004   第五十八屆全省美展工藝類優選(台灣省政府)

2003   第五十七屆全省美展工藝類第一名(台灣省政府)

2003   第八屆大墩美展工藝類優選(台中市文化局)

2003   第十一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優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2003   第三屆國家工藝獎金工類佳作(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2003   第三屆國家工藝獎編織類入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2002   台南縣美展入選(台南縣文化局)

2002   第十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入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金工創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