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中国》今晚登录荧屏 -...

Post on 22-Sep-2020

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姓氏中国》今晚登录荧屏 -...

文化产业NEWS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统筹:胡田野 编辑:王梓 美编:张妍 校对:学文A08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77号河南文化产业大厦郑州报业集团 邮编450046 广告经营许可证:郑市监广发登字〔2019〕01-002号 广告中心:67655668 印刷:郑州日报社印刷厂 87532636印刷厂地址:郑州管城金岱工业园区 热线电话:96678零售价2.00元月价30元全年360元

助力全民阅读发展“2020有请讲书人”郑州总决赛开讲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通讯员 耿智文)5日下午,“2020有请讲书人”(郑州地区)总决赛在郑州购书中心举办。全市百余名优秀选手齐聚一堂,诵响中原“讲书人”的“最美读书声”。

“2020有请讲书人”(郑州地区)是郑州市新华书店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书香中原”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由郑州市新华书店、樊登读书正尚本服务中心、百姓文化云和“最美读书声”共同发起并举办。

本次大赛自 6月初启动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录制短视频讲书的形式,聚焦讲述内容,让喜欢书的人,成为文化阅读领域内的讲书明星,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浓浓书香。

大赛启动 30天内,吸引来自全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群体关注并参与,600余名朗读者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通过线上短视频海选、百姓文化云平台初赛,11名优秀朗读者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市总决赛。这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大型文化活动,营造了“读好书,求甚解”的积极氛围,使读书成为更具魅力的事情。

“2020有请讲书人”是樊登读书会发掘并打造阅读文化领域内的讲书明星,为推动全民阅读,助力“书香中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公布巩义荥阳新密新郑登封入选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记者昨日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郑州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等多个县(市)入选。

据了解,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为主体,统筹考虑红军长征、西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的革命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新疆人民的革命活动,坚持以革命史实为基础、以党史权威文献和中共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为参考、以革命文物为依据,确定片区共计22个。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包括长征、西路军、东北抗日联军、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冀鲁豫、山东、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浙东、广东、琼崖、湘鄂赣、鄂豫皖、河南、西藏、新疆片区,涉及 31个省(市)自治区的 228个市 988个县。其中,河南片区涵盖郑州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相关部门后续还将根据革命史实和革命文物类文物保护单位变动情况,适时充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很多人认为中国与西域的沟通往来是从张骞出使开始,实际上贸易往来的历史更加久远。这是一个文明交流的大通道,这个通道连接着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阎铁成说,在长达万年的这个过程中,一些农产品像石榴、葡萄、黄瓜、胡椒、辣椒,从西方传过来,通过这条通道,我们东方的丝绸、瓷器和桃、梨、杏到了西方。

“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也与河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缫丝织布,制作丝绸,正是从河南郑州开始的,郑州53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了丝绸遗存和牙雕蚕。”阎铁成说,在这个通道上,青铜文明的交流和彩陶文明的交流也都有过非

常辉煌的篇章。尽管烽燧已被岁月侵蚀了千年,古丝

绸之路也早已荒废。但中国人的姓氏迁徙和勇敢探索,早已牢牢地镌刻在这片黄沙与绿洲之间,刻在华夏民族的心里。

“观看完《姓氏中国》非常激动,通过影片从新的角度感受到了中华姓氏的源远流长,也了解到了姓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片中多次提到姚姓,让我们感到很自豪。”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姚姓委员会副会长姚召伟说,姚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姚姓子孙一直把传承和发扬舜帝的德孝文化和姚崇的廉政文化作为重中之重。

《姓氏中国》今晚登录荧屏寻根脚步不停歇 第二季将穿越九省行走黄河两岸

本报讯 昨日下午,《姓氏中国》首映礼暨“黄河与寻根”主题文化论坛在郑州图书馆举办。来自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70多个单姓委员会的姓氏文化研究者与姓氏文化爱好者共同观看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姓氏中国》第一季《行走敦煌》,并围绕“黄河与寻根”这一主题畅谈。

《姓氏中国》第一季由郑州报业集团、白象食品、河南东方启源文化联合出品,河南卫视承制播出。该片真实记录了导演张清、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影视演员李易祥、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韩佳、影视演员苌哲涛五位“丝路信使”,从郑州出发远徙敦煌,徒步大漠,重走“丝绸之路”的过程。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融入历史,探寻先贤足迹,思考姓氏的意义,感受姓氏的力量,助力姓氏文化的传播。该片于今晚登录河南卫视,19:30 分首播,22:35重播。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文丁友明/图

行走的姓氏,信仰的力量2019年10月16日,怀揣着对古丝绸

之路的探索精神和弘扬姓氏文化的信念,五位“丝路信使”带领百人丝路团队及千人“天空之城”徒步穿越团队,向大漠出发。

主创分享环节,韩佳讲述了自己此行的切身感受,“戈壁沙漠的狂风、罕见的大雨、干燥的气候、巨大的温差……大自然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考验;餐食补给遗失、黑戈壁上迷路……种种意外也在消磨着队员们的意志。不过,我们的坚持也赢得了大自然慷慨的回报,美丽的雅丹地貌、绚烂的荒漠日出都是给队员们的莫大犒赏;丰富的人文遗留、热情的牧羊老人让队员们心灵震撼。一路上大家收获了很多。”

苌哲涛回忆了他们与唯一的一户人家——牧民王治祥夫妇的相处,“方圆100公里没有人烟,老两口守在那里,放养了几百头驴、几百头羊,他们把所有的食材都拿出来给我们做手擀面。最开始包括导演组的人都觉得,这样的卫生条件嘉宾是不会吃的,但结果我们所有人都觉得特别香特别好吃,吃得特别多”。

“王老先生的 4个孩子都在城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他们夫妇选择坚守在那里,只是单纯地因为他们的父辈曾经在那里。听说他的儿子表示自己老了也会回去,我们很感动。正是像这种最普通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才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下来。”阎铁城说,《姓氏中国》讲述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大国的小故事,小家的大情怀”。

据了解,《姓氏中国》共分三季,第二季《黄河,寻根记》,第三季《客家迁徙路》,旨在以“行走”的方式渐次勾勒、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姓氏中国”。目前,第二季正在筹备中。

《姓氏中国》总导演张清说,近年来,体验式真人秀节目很受欢迎,《姓氏中国》正是在保留真人秀现实关怀的基础上,追随先贤的脚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搜寻点滴痕迹,通过行走者的亲身感受,追本溯源,深挖人文内涵,来展现姓氏力量。

论坛上,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说,《姓氏中国》把黄河文化、丝绸之路、姓氏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纪录片用行走体验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把这一点展示出来,尤其是类似三门峡“中流砥柱”这样能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地方。

中华文明主要发祥于黄河流域,从早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初现时,姓氏便是链接和传承的重要符号,比如中国最古老的姓氏远古伏羲氏风姓,炎帝生于姜水以姜命姓,黄帝生于姬水以姬命姓。先秦古国基本分布在黄河两岸,后以国命姓者多,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脉。

作为黄帝文化的守望者、开发者,河南根文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裁黄海涛认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圈内,河洛文化圈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自夏朝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多在河洛文化圈内建都。最迟在汉代,人们就以黄河为宗,延续至今。“到黄河两岸走一走,延续千年的村落和家族一定不会少,纪录片《姓氏中国》是对中华民族身份的确认,很有意义”。

历史扑面而来,重温中原荣光

丈量黄河文脉,挖掘黄河故事

《姓氏中国》主创人员与观众见面

大型电视纪录片《姓氏中国》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