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

Post on 13-Nov-2020

9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

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农历己亥年六月二十 明日大暑 第11277期(今日八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055 邮发代号:1-39 农民日报社出版 E-mail:zbs2250@263.net

中国农网 网址:www.farmer.com.cn 手机:wap.farmer.com.cn

FARMERS’DAILY 农民日报新闻客户端

农民日报官方微信

本报讯(记者 刘伟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面对近日来强对流天气和强降雨天气增多,逊克、讷河等地出现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灾害,立即启动防灾减灾预案,全力组织防汛救灾工作。

组织专家制定了《灾后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与省气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灾害防范预警联动机制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及时发布强降雨信息,做好科学防灾减灾工作,并通过农情系统调度指挥各地对强降雨造成的积水地块及

时抢排,加快散墒,减少农作物过水时间;做好蔬菜棚室、畜禽养殖圈场、渔业养殖渔塘等农业生产设施加固和防灾准备,确保农业设施安全;大雨过后,注重病虫害监测预警,一旦达到防治指标,科学防治;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地块,指导农民做好抗灾自救。

7 月 19 日讷河出现灾情后,省农业农村厅指导讷河农业农村局迅速下派工作组进行灾情调查和技术指导,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组建防汛抢险应

急小分队,协助乡镇做好防汛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组织分管业务领导和技术专家,开展灾情评估和影响分析,及时向上级反映灾情;认真落实主汛期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和灾害发生动态;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农业专家,深入到受灾严重乡镇,开展抗灾自救技术措施指导,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组织农经部门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开展灾害理赔。及时核实、核准农户的灾害损失,尽快将赔付自救款兑付到农户手中,用于生产自救。

黑龙江全力组织防汛救灾

□□ 本报记者 张培奇 郭少雅 范亚旭 龙成

这是一片富饶又贫瘠的土地,一方面坐拥中原沃土,一方面也有着大别山区、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和黄河滩区“三山一滩”的连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的河南,在脱贫攻坚的整体作战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特别叮嘱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要素会更加活跃,那里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这些叮嘱给我们极大的鼓舞。”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近几年来,全省已经实现577.7万人口脱贫,5514个贫困村出列,在全国的脱贫贡献率超过10%,靠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片土地正因为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大有可为而变得生机勃勃。”

顶层设计护航 传统产业有了新使命

论发展产业扶贫,河南人有自己的底气。小麦粉和挂面产量占全国 37%,每 3包方便面有

1 包产自河南,每 10 个饺子汤圆中有 7 个产自河南,火腿肠占半壁江山,馒头 1/4 产自河南,北京全聚德烤鸭的大部分白条鸭都来自河南华英农业发展公司,这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坚实的产业基础。

但如何让农业产业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让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生长”出可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劲动力,还需要在制度和规划上进行顶层设计。

一项项制度逐渐丰满,织密了扶贫产业的支撑网。2018年,河南省下发了《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这一计划又先后下发《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农业技术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三品一标”扶贫专项行动方案》,以此形成的“1+N”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行动规划,从主体培育、技术帮扶、信息服务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共同支撑着河南产业扶贫的发展。

一个个优势产业被重新规划,赋予带贫发展的使命。在优质小麦发展上,构建现代小麦产业体系;在优质花生发展上,抓好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建设;在优质草畜发展上,加强牛源基地建设,扩大粮改饲试点,推进种养结合;在优质林果发展上,着力发展标准化、组织化种植水平。种种要素向优势产业倾斜,深挖传统产业带贫能力的过程,也成了河南优化农业供给侧实现产业内部各要素重新整合的过程。

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王良庄村,几台自走式打药车伸开 20 米长的“双翼”在麦田里行进。“这家伙一来一回能给4亩地打药,只要3分钟。”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军告诉记者。

今年 50 岁出头的张永军是照管全村 2200 亩耕地的“大田管家”。2017年,王良庄村与南阳市文景园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根据协议,贫困群众将土地进行托管开展规模经营,除了有保底的托管分红以外,还能获得增产分红和种粮补贴。

“这地种得和以前不一样。”张永军带记者走进地里,指着宽窄不一的麦垄说,“‘宽窄行’种法,通风透气,大机械进地也不压苗;再看这土,经过深翻,蓬松疏散宜水宜肥。”张永军估算,今年每亩地能打1100斤小麦。

和产量同时提升的,是王良庄村小麦的品质和价格。今年全村的麦地里,一半是强筋小麦,直供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想念面业;另一半是高发酵小麦,已被贵州一家酒企预订。这两种优质小麦每斤比市场价贵 0.2 元,最高的一批每斤能卖到 1.6 元。

“一亩地的纯收益比过去自己种高了好几百元,加入托管的 23 户贫困户去年都实现了增收脱贫。”张永军说。

向脚下的土地要效益,将曾经看似“不赚钱”的传统农业产业做优做强,给贫困群众更多的支撑,是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起始式”。

截至目前,河南在全省 53个贫困县建设 41个四优示范县,占全省四优示范县的一半以上。其中,优质小麦示范县8个,优质花生示范县21个,优质蔬菜示范县4个,优质食用菌示范县1个,优质水果示范县4个,优质茶叶示范县3个。 (下转第二版)

为了这片土地不再有贫困

——河南省开展产业扶贫纪实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逐一对照、全面查找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通知指出,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是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和检视问题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检视自我、自觉修正错误的重要措施,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学习研讨,对照党章党规,重点对照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自我检查。要把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与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检视问题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增强查摆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对照一次就提醒

一次、扯一次袖子,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

通知指出,对照党章,重点查摆是否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否认真履行党员八项义务,践行入党誓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按照党员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否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通知要求,对照准则,重点查摆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是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

批评,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通知明确,对照条例,重点查摆是否在

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执行党组织决定;是否存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等问题;是否存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是否存在工作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等问题;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

通知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逐段逐句学习党章、准则、条例,对照检视分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各级领导班子要安排专门时间,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党支部要结合“三会一课”,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党员学习、对照党章、准则、条例,自我检视问题,自我整改提高。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带头查、带头改,以上率下、作出示范,同时督促班子成员和下属单位领导干部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黄小希 曹槟)国务院新闻办 21日发表《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白皮书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8 个国家接壤,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

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白皮书强调,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新疆从来都不是什么“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并健康发展。

白皮书说,当前,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白皮书全文见农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农网)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近年来,河北省内丘县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和创业主体免费提供多种生产经营要素和创业创新服务,鼓励当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设立企业短期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用工等多种灵活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图为内丘一家制衣企业的工人在车间内缝制服装。 本报记者 郝凌峰 摄

□□ 本报记者 王帅杰

7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强制垃圾分类。一时间,“你是什么垃圾?”成了上海人见面的寒暄之语,“上海人民被垃圾分类逼疯了”等文章刷爆朋友圈……而在远离市区、以农村地区为主的上海市崇明区却是另一道风景:居民把垃圾分类投放在家门口的垃圾桶里,早上村里的保洁员上门收集后运到村旁的垃圾箱房,乡里的干、湿垃圾运输车一日两次来清运,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早在 2016年,崇明区就在横沙乡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7年底,这个上海偏远郊区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

盖;截至目前,崇明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 100%,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达90%以上。

从村民的角度出发,让“最困难的简单工作”不再困难

破解生活垃圾处理难题,“源头分类是最难的环节。”崇明区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坦言,分类处置、分类运输等环节可以用制度来保证,但老百姓家中的事,只能依靠宣传引导,逐步提高百姓自愿分类的意识。

在推行垃圾分类之初,崇明区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一个“土办法”:将村民家中的垃圾简单分为“可烂”(湿垃

圾)、“不可烂”(干垃圾),其中“不可烂”又分为能卖、不能卖。办法简单易懂,村民一目了然。

一旦村民们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美好生活,自然就会支持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走在港沿镇鲁玙村第 7 生产队,只见家家窗明几净、户户干净整洁,村里的硬化路上不见一片纸屑,房前屋后用篱笆围了起来,里面种着瓜果蔬菜或各式花草,房屋的墙上绘着各种田园风光,村民还给自己的家园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一里邻家。村民徐勇告诉记者:“变化是从推行垃圾分类开始的,垃圾分类后,垃圾少了、村庄变干净了,每个人都很高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更愿意主动分类、维护好自己的家园。”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6 年,横沙乡准备在新春村附近建

造一座湿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全乡的湿垃圾。因担心湿垃圾中剩饭剩菜、残渣等产生难闻的气味,新春村村民一直强烈反对修建中转站。

(下转第三版)

垃圾分类,何以实现全覆盖?——看看上海崇明农村地区的实践

关注防汛抢险救灾

□□ 本报记者 文洪瑛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这是毛泽东主席 1965 年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的著名词句。

70 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变新颜。

在井冈山下被誉为“赣水那边红一角”“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吉安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如今的吉安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横江葡萄”已成为井冈山下农旅结合的一张名片。2019年,吉安县横江葡萄种植户发展至 3800余户,并成功带动贫困户 1232 户,全县种植面积达 5.3 万亩,总产量达 3.8 万余吨,产值达 3 亿余元。葡萄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大胜介绍,2008年以来,通过开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并结合景区景点改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高科技生态葡萄观光园,开辟了“红色文化+产业+旅游”的新路径,来吉安县的游客越来越多,也使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吉安县的嬗变,只是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70 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江西累计完成 5 万个左右自然村组整治建设,惠及农村群众 304 万户 1225 万人,“连点成线、拓线扩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初步形成;有 43个县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机制,92%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基层干部群众说,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助推器,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扶贫攻坚、宅

管建房、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电子商务、文化兴村、乡风文明、集体经济和乡村旅游等发展,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打下了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以保证资金全覆盖多受益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委书记江枝英介绍,江西新农村建设从 2004年赣州试点,到 2006 年面上铺开,再到 2017 年转型升级,10 多年来为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推动“三农”工作的“龙头工程”,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央农办《农村要情》2017年第25期专门刊发《江西省大力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全面推介江西经验做法。 (下转第三版)

赣鄱大地展新颜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编者按:70载,沧海桑田巨变。一个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古老国家,从积贫积弱的状况起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专栏,集中刊发记者采写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