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梅花”满庭 -...

Post on 26-Sep-2020

1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三十年“梅花”满庭 -...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A5文化遗产 2017/6/16 星期五 责编:孙亚美 美编:吕挽澜 校对:朱海荣

振兴昆曲、复兴昆曲的愿望,一直扎根在昆山人心中。在“小昆班”诞生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昆曲故乡这个幽兰花园中,处处都是新芽嫩蕾,芬芳四溢。昆山成了姹紫嫣红、满庭芳菲的昆曲艺术之苑。

“小昆班”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昆曲艺术还没有成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但是在昆山,昆曲一直受到民众的呵护和宠爱。

1987年,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小昆班”,聘请昆曲前辈执教,树起了传承昆曲、复兴昆曲运动的第一面旗帜。此举立刻得到“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关心。随后,“小昆班”先后排练了《十五贯·访鼠测字》《牡丹亭·游园》《琵琶记·扫松》等多出折子戏,在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中公开演出,深受观众好评。

1993年,“小昆班”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小学戏曲汇演,获得一等奖。之后晋京演出又获得成功,在京演出时还曾被邀请到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昆山青少年对昆曲的热爱和追求让中央领导和北京戏曲界前辈倍感欣慰。

1994年和 1997 年,“小昆班”又出访韩国、日本、香港等地作交流演出,进一步弘扬昆曲艺术。

一中心小学的成功实践,为昆山各学校创办“小昆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各学校“小昆班”相继兴起。1994年,正仪中学与苏州艺术学校合作,推荐对昆曲有浓厚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该校深造。不少学生在苏州艺校培养下,成为现代昆曲表演舞台上著名演员。1994届毕业生俞玖林就是其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他担纲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柳梦梅一角,已经成为昆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形象。2003年,正仪中学“新兰”昆曲班正式开学,招收43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在中国第8届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正仪中学选送的《石秀探庄》和《扈家庄》入选参赛,参加小梅花奖角逐并获奖。2001年,石牌小学春蕾戏曲艺术团创办;2004年,千灯中心小学“小昆班”创办,昆山“小昆班”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百花齐放,昆山文化新名片

名家指点,宝剑锋从磨砺出

三十年“梅花”满庭——昆山“小昆班”成长纪略

从娃娃抓起,是培养优秀戏曲演员的基本要求。在孩子们身体条件较好、发育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吊嗓、搁腿、下腰、劈叉、走台步、跑圆场、前桥、毯子功、后翻等戏曲动作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但是,戏曲市场的不景气,戏曲演员出路狭窄,小学生的流动性较强等客观因素,使“小昆班”的成长充满坎坷。师资力量不够,各个“小昆班”就到苏州、上海、南京去找老师;家长有顾虑,怕耽误孩子学习,老师们就到家里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些戏曲名家听说有这么一支传承昆曲的队伍,都给予了特别关注。

1992年4月,“昆剧传习所成立70周年纪念会”在昆山召开。昆曲“传”字辈的几位老人听说“小昆班”办得有声有色,结伴前来看望“小昆班”的孩子们。他们现场教授小演员,传授演戏心得诀窍。京剧界正字辈表演艺术家那正鑫、魏神童、杨思泉、张秀兰;苏州、南京、上海昆曲界的名家新秀柯军、李鸿良、俞玖林、顾卫英、王芳等都到“小昆班”进行过指导。十几年间,在

“小昆班”受过昆曲艺术培训、学习过昆曲的学生有几千名,三四十名最终成为专业戏曲人才,被输送到上海、江苏等戏曲学校。其中,石牌小学的李沁出类拔萃,2004年7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2008年入新版《红楼梦》剧组,饰演少年薛宝钗,受到好评;2010年8月入电影《建党伟业》剧组,饰演杨开慧。一个出生在乡镇的小学生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正是得益于“小昆班”这种戏曲艺术班特殊的文艺熏陶和培养。张恬、许梦茜、马一栋、钱瑜婷,这些“小梅花金花奖”获奖小明星,则为“小昆班”的成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昆班”是昆曲故里的特色工程。2012-2015年,昆山市确保每个镇(区)有一所昆曲特色学校,全市中小学校都安排一定课时,开设昆曲欣赏课,每年扶持和建立两所昆曲特色学校,非昆曲特色学校制定学年度昆曲欣赏计划,明确课时,教育、文化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目前,昆山市各区镇都建有“小昆班”。同时,市文广新局和教育局连续三年联合举办中国小梅花戏曲比赛昆山选拔赛,在历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

“小昆班”披金挂银,获得 57 个“金花奖”。其中2015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9个和5个中国“小梅花金花奖”。

“小昆班”很幸运。“小昆班”创办时,正是昆山“文化春风”劲吹的时候,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弘扬被列为昆山文化的重中之重。“小昆班”成长时,正是昆山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时候。借助经济的快速起飞,昆山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对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弘扬高度重视。现在昆山各区镇的“小昆班”,不论场地、设施、服装、道具都配备齐全,质量上乘。昆山各级政府每年为“小昆班”投入的资金达到数百万元。2013年起每年举办

“昆曲回故乡——高雅艺术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演出活动100场,其中2017年将有70场在各学校巡演,由昆山当代昆剧院和省昆剧院联合演出,并配以普及性的现场讲座,采取传知识、教唱腔的方法,使昆曲在昆山得到推广。

“小昆班”培养了一批昆曲名家新秀,反过来,从“小昆班”走出去的人才精英也以各种形式回馈故乡。2015年 5月,“中国戏曲小梅花昆山培训基地挂牌八周年、昆山·巴城第二届少儿戏曲教育研讨”在巴城镇文体中心举行,吸引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戏曲专家和戏曲爱好者前来参加,演出规模和内容创造了昆山市小梅花戏曲艺术的新历史。作为从“小梅花”戏曲团走出去的学员,上海昆剧团、上海戏剧学院越剧班、江苏省京剧团的青年演员们也以精彩的戏曲演出回馈故乡。2015年底,高新区文体中心举办了“昆曲名家回故乡”活动,首场就是历届“小昆班”演员回故乡演出。2015年,顾卫英主演的昆曲《李清照》回故乡演出两场;2016年,巴城镇成立俞玖林昆曲工作室;2017年,淀山湖镇成立周雪峰昆曲工作室。他们都是昆山

“小昆班”培养出的全国优秀昆曲演员。三十年间,昆山“小昆班”不仅排演了

《思凡》《夜奔》《挡马》《游园》《小宴》等传统折子戏,还排演了《海力布》《都市里的狼》等课本剧和新编童话音乐剧,创作排练了昆曲集锦《姹紫嫣红》。“小昆班”经过整合,2009年成立了昆山市“小梅花艺术团”。“小昆班”多次进京演出,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过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昆山时,都观看过“小昆班”的精彩演出,与“小昆班”的小演员、辅导老师合影留念。“小昆班”多次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演出,到中央电视台、世博会参加表演,应邀到日本、韩国等地交流演出,还被特邀参加在奥地利举办的中国蒲公英2012维也纳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所到之处,深受欢迎。目前,培养“小昆班”成绩卓著的石牌小学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昆山小梅花培训基地”。如今,“小昆班”已成为昆山一张靓丽闪耀的城市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