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治”“调养”两相宜epaper.heyuan.cn/resfile/2018-05-05/03/03.pdf2018/05/05  ·...

Post on 19-Jun-2020

1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攻治”“调养”两相宜epaper.heyuan.cn/resfile/2018-05-05/03/03.pdf2018/05/05  ·...

■司雁人

精彩书评

书本推荐

文艺批评

王鹏程:我倾向事实感的批评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审美体

验和价值判断,“知多偏好,人莫圆该”。那么,批评诸要素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学识、视野,抑或眼光、方法?窃以为,最关键的还是事实感——艺术经验里真理性内涵的呈现。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既不孤立地体现在作品上,也不孤立地存于审美主体上,而 是 存 在 于 过 去 与 现 在 的 沟通,以及“不断更新的被经验的实在性”上。由此可见,事实感是一种无形的“软能力”,是一种看起来极为普通而又十分难得的批评才能。但它无疑是批评的生命线,关系到批评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缺乏事实感,批评就会“东

面而视,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批评是知识与思想、美感与经验、事实与判断力融合而成的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结构和能力。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眼 光 深 邃 等 的 重 要 性 不 言 而喻。但这些并非充要条件,不能保证形成恰切得当的判断。批评活动的可靠与有效,除了基于这些要素形成的审美经验之外,决定性的因素是建立在事实感之上的判断力。托·斯·艾略特曾郑重地指出:“批评家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事实感。这绝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或常见的才能。它也不是一种容易赢得大众称赞的才能。事实感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培养起来的东西。它的完美发展或许意味着文明的最高点。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事实领域需要去掌握,

而我们已掌握最外面的事实领域、知识领域,以及我们所能控制的最外面的领域,将被更外面的领域用令人陶醉的幻想包围起来。”批评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理论和技巧,更倚重于文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而 形 成 的 价 值 尺 度 和 事 实 理性。这种事实感的形成,漫长而艰难。它面对人类的文学传统和价值经验,立足于现实生活,在批评主体的审美经验、批评实践与自我反省的砥砺中不断调整磨合,最终形成稳健得当的差别意识和价值等级。

批评的事实感置身于人类的文学传统 和 价 值 经 验 之 中 ,并在与现代审美经验的双向互动中“守故鼎新”,判断批评对象把握现实的宽广程度、深入本质的深刻程度,阐明它说出

的能力以及“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而重塑传统。在只能“看到脚面”的当下,我们更有必要在向传统与经典的返归中寻找经验支持和价值支援,从而获得抓住要害、指明关键的批评能力。这种“返归”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学中持久而过硬的东西,什么是可以“确信”的;一部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应该摆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有 事 实 感 的 批 评 ,在 向 文学传统的不断返归中,探索传统发展的逻辑与批评对象深隐的秘密;通过考察文本的整体性,以特殊的方式突出那些被忽略的、然而却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肯定那些逸出传统的戛戛独行的“创造”。以事实感为支撑的可靠价值区域,同批评者的感觉、经验、才

识熔铸为敏锐的感受力、可靠的判断力和对真理性内涵的固执 追 求—— 不 被 理 论 拘 囿 ,不被现实限制,不被现象迷惑,不被派别蒙蔽,能以敏锐的洞察、深邃的剖析与清明的阐述,透视批评对象的真实意图;能够克服暂时性和相对性,同过去、现在与未来所构成的意义世界建立联系,确定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所属艺术门类的发展要求,并探寻新的端倪和趋向。

文学批评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联系并获得意义的真理性活动,事实感像航标一样,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感是一切批评活动可靠、有效的充要条件,是杰出批评家无不具备的突出才能,也是文学批评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的唯一通途。

(来源:《南方文坛》)

读 书○2018/5/5 星期六 ○责编/剑锋 美编/劭华 校对/陈嵩

○投稿邮箱: hyrbxwzx@163.com

作者:肖复兴内容简介:作者述往怀人,深沉

恳切,呈现了亲人之间、师友之间、名人之间诸多真诚而美好的情怀。独特的个性,命运的乖违,人情的温馨乃至时代风沙的粗粝皆在字里行间。一书一时代,一书一人生。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深情。

作者简介: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曾先后担任《小说选刊》副总编、

《人民文学》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100余部。

《十万春花如梦里》

明正德十三年(1518)五月初一日,王阳明在赣州上《添设和平县治疏》(上海古籍版《王阳明全集》卷十一)。

疏首称:据分巡官员、地方官员及龙川、河源等县绅耆连名上报,浰头、岑冈(今上陵)等处叛贼池大鬓(池仲容)等,魁首动以百十,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二十余年来,乃为三省逋逃之主,遂称群贼桀骜之魁。今官军捣贼巢,扫残党,全数荡灭,应趁此机会建立县治,以控制三省贼冲之路,切恐流贼复聚,祸根又萌。

切见龙川和平地方,山水环抱,土地坦平,人烟辏集,千有余家。东去兴宁、长乐、安远,西抵河源,南界龙川,北际龙南,各有数日之程。其间山林阻隔,地里辽远,人迹既稀,奸宄多萃。

分 巡 官 员 、地 方 官 员 及 龙川、河源等县绅耆连名上报中,即从山水、人烟、地界、匪情等方面,指出了在龙川县和平峒地方设置县治较适宜的理由。而且龙川原为一州二县(循州下龙川、雷乡二县),后因人民稀少,除去循州、雷乡两处,止存龙川一县(明洪武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自此贼巢日多民居日耗,近年更是民遭荼毒。如果能在和平地方设建县治,以控制匪情;兴起学校,以移易风俗;及将和平巡检司改立浰头,屯兵堤备,尽快变盗贼之区为冠裳之地,实为保境安民至计。

看得东南地方,但系盗贼盘踞,即皆深山穷谷、阻险辽绝之区,是以征剿之后,其民类皆愿立县治以控制要害,敷施政教而渐次化导之。故东南弭盗安民,则建立县治亦其一策。近该本院亲剿浰贼,见今住军九连大山,往来浰头、和平等处,备阅山溪形势,讲求贼情民俗,深思善后之图,实有如各役所呈者。

介绍完分巡官员、地方官员及龙川、河源等县绅耆意见后,

阳明说自己作为南赣巡抚,看到了整个东南地区(实为赣闽粤湘客家大本营地区)深山穷谷、阻险辽绝、盗贼泛滥实情,官军征剿之后,民众都“愿立县治以控制要害,敷施政教而渐次化导”,所以自己认为建立县治确为这一地区弭盗安民良策。近日我剿匪亲至浰头、和平等处,经过详细考察,十分了解该地山溪形势、贼情民俗。深思善后办法,觉得分巡官员、地方官员及龙川、河源等县绅耆说得确实有道理。接下来,阳明就开建县治具体事宜,报告了下属官员及当地吏员召集各地乡里甲人等,在和平、浰头两处所作勘察工作。“某处可以建筑城池,某地宜以添设巡逻,某县都图相近可以分割,某里村寨接连堪以拨补,某所巡司可以移镇,某乡丁户可以编佥;其移民以就田,调兵以守隘,一应工役所需,作何区处;再行考求图籍,诹谘耆老,必求至当归一”,说明建县各项都已考虑仔细。

和平峒地方原有二千余家,因贼首池大鬓等作耗,内有八百余家投城居住,尚存一千余家。本峒羊子一处,地方宽平,山环水抱,水陆俱通,可以筑城立县于此;招回投城之人,复业居住。分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并广三图共三里,及割附近河源县惠化都,与接近江西龙南县邻界,亦析一里前来,共辏一县。及将先年各处流来已成家业寓民,尽数查出,责令立籍,拨补绝户图眼,一体当差。其和平巡检司宜立浰头,以控制险阻。仍于本县并龙南县量编隘夫几百名,委官管领,兼同该司弓兵巡逻,使盗贼不得盘据。

之后详细报告人口来源、县署选址、都图分割等项。其中都图分割、量编隘夫中有涉江西龙南县事,后文交代考虑具体情况均不宜施行。人口来源“将先年各处流来已成家业寓民,尽数查出,责令立籍,拨补绝户图眼,一体当差”,可见“匿户”还是占了相当比例。汇报完建县经费、物

料、田地分配情况,专门就龙川县划出和平县之后版图减少,提出应以长乐县(今五华)清化都割补的建议。

今龙川县里老人等,愿于和平峒羊子铺添设县治,及分割都图,清卖贼田,移置巡司,量佥隘夫等情,俱相应俯顺。

欲举政事,先测民意,当地老百姓都同意这样做。一县之建,必有修筑城池、学校、仓场、铺舍等项,征地拆迁是免不了的,必须差人认真丈量照数补偿。王阳明《添设和平县治疏》特别提到驿铺设置问题,“相距龙川县二百里之程,该量设铺舍十处”,但新建县“系偏僻之地,驿递不必添设;遇有使客往来,总于龙川县雷乡驿应付”。即阳明奏建和平县时规划了十处铺舍,但考虑到县治新建百废待举,又系偏僻之地驿务不多,不妨暂缓。如有公干人员来往和平,仍就原来龙川县城雷乡驿接送。可见和平刚建县时并无驿道(土匪盘踞之地更不可能设驿道,军事情报、政府公文、官员往来都要保证安全),建县后随着地方发展人口增多,由县前总铺往北经水车头铺过上陵至江西定南厅前铺,往南经合水铺、永丰铺、杨峝铺、黎树下铺、澄溪铺、石头塘铺、黄竹坑铺至龙川涧步铺这条驿路,还是按照王阳明建县规划设置起来。

前项居民,被贼残害,疮痍未苏,加以创县劳费,困苦可矜。成县之日,凡遇一应杂泛差役,坐派钱粮物料等项,俱各酌量减省;期待三年之后,方与各县一体差科。

明清政府普惠,新辟新垦,免科三年。和平建县后短时间内,人口暴增可以想见。

前项地方实系山林深险之所,盗贼屯聚之乡;当四县交界之隙,乃三省闰余之地;是以政教不及,人迹罕到。其间接连闽、广,反复贼巢,动以百数。据而守之,真足以控诸贼之往来,杜奸宄之潜匿;弃而不守,断为

狐鼠之窟穴,终萃逋逃之渊薮。诸 项 细 务 说 完 ,再 次 向 朝

廷强调设置和平县的必要性,三省四县交界之地,政教不及,反复贼巢,设县则贼情可控,否则将贼复重聚。

况前此本亦州县旧区,始以县存,而民犹恃为保障;后因县废,而贼遂据以陆梁;是又往事之明验矣。当贼猖獗之日,地方父老屡有取复县治之议,然其时贼方盘据,势有不能。今赖朝廷威德,巢穴荡平,若不乘此机会,复建县治以扼其要害,将来之事,断未可知。臣等班师之日,胁从投招者尚不满百,今未两月,远近牵引而至且二百矣。若县治不立,制驭阔疏,不过一年,汛然投招之人必皆复化为盗;其时又复兴师征剿,剿而复聚,长此不已,乱将安穷!

接着,不停气地再申三重理由:一是和平乃旧雷乡县辖区,时民众尚有保障,后来因为撤县,该地遂为盗贼占据;二是池仲容等贼猖獗时,该地父老就有复县要求;三是现在刚刚荡平巢贼,若不乘机复县,后果难以预料。目前受大军所迫政府感召,投诚反正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抓紧立县,疏忽治理,不出一年,这些投招之人必然复为盗贼,到时又要兴师征剿,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怎么得了呢?急迫性,时间表,正在清晰地摆在朝廷面前。

夫盗贼之患,譬如病人,兴师征剿者,针药攻治之方;建县抚缉者,饮食调养之道。徒恃针药之攻治,而无饮食以调养之,岂徒病不旋踵,将元气遏绝,症患愈深;后虽扁鹊、仓公,无所施其术矣。臣等窃以设县移司,实为久安长治之策。伏愿皇上鉴往事之明验,为将来之永图;念事机之不可失,哀民困之不可再;俯采臣等所议,特敕该部早赐施行。及照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乞从所奏,并将该设职官印信即与铨选铸给。简员以省费,均地以平徭;移巡司以据险要,宽赋役以苏穷民。如此,

则夷险为易,化盗为良,可计日而效。不惟臣等得以幸逃日后之谴责,朝廷亦免再役之勤,百姓永享太平之乐矣。

将“盗贼”看作病人,反映出阳明对不得已的客家人的同情和理解。口气一缓,又使出举例子打比方的看家本事,“针药攻治”

“饮食调养”两方都是为“病人”医治,现在攻治之后就看怎样调养了。和盘托出“设县移司”的长治久安之策,希望皇上尽快准行。建议县名“和平”,乃以地名县。诚如此,不但臣下可以逃脱日后被谴责,朝廷也不会再有兴师动众的麻烦,百姓更得永享太平之乐。最后这段极为学界称道。

试想,谁看了这封既为百姓着想,又替皇上解忧,理由充足,安排妥当,丝丝入扣,密不透风的奏疏,能不由衷赞叹颔首举手表示同意呢!

或许池仲容等太凶悍,在这里设县显得特别重要;或许《添设和平县治疏》太动人,不到四个月,朝廷批文下来了。最后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并广三里,及河源县惠化都,在原龙川县和平峒羊子铺增设和平县治,将和平巡检司移至浰头,以扼要害,完全遵照了阳明先生的设计。

分析福建平和、江西崇义、广东和平三县建治过程可知,平和上疏在最前,批复在最后;崇义上疏在其次,批复也在其次;和平上疏在最后,批复却在最前。

和平设县,乃客家大本营地区标志性事件。阳明在《添设和平县治疏》中提出剿匪后,将盗贼渊薮化为县治的善后良策,被朝廷普遍所采用。之后客家大本营地区又先后有平远、永安

(今紫金)、长宁(今新丰)、定南、寻乌(原名亦长宁)、镇平(今蕉岭)、连平诸县之设立,原因都是因为“匪乱”,设县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治安。应该说,阳明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针对当时实际情况,“去贼”迅速攻治,

“设县”长久调养,两方面都是采取了当下最好的方法。

“攻治”“调养”两相宜 ——读王阳明《添设和平县治疏》

作者:唐棣内容简介:《遗闻集》囊括了古今

中外流传于民间的轶闻野史。这些故事穿越历史的烟云,倾诉着关于人生、历史、宗教、民族的史诗与传奇。在作者讲述的13 个故事里,有光怪陆离的小城故事,也有哀怨伤怀的女子、淡泊隐逸的居士、被后世误读的马可·波罗和弗兰肯斯坦式的鸟类学家……

在怪力乱神的世界里,观念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用戏仿、隐喻,作者给我们既展示了神秘的法则,又对已有的道德的坚守。故事主人公纷纷黯然落幕的遗憾,更像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之举。

作者简介:唐棣,河北唐山人。上世纪80年代出生,200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小说集4部,随笔集两部。主要作品有《西瓜长在天边上》《电影给了我什么》《进入黎明的漫长旅程》等。

《遗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