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Post on 05-Nov-2019

2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A6...

焦点新闻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编辑:宋学伟 版面:赵岑 校对:李海慧

A6

扬子晚报记者从庭审上了解到,原告是茅盾的两位孙子和一位孙女。原告和被告均由代理律师代为出庭。

原告诉称,他们是茅盾先生所有作品著作权的合法继承人,有权依法继承茅盾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法行使发表权。

南京某拍卖有限公司被诉,在2014年1月3日和4日,该公司在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对茅盾毛笔手稿《谈

最近的短篇小说》书法作品进行了拍卖前的预展。起诉书中称,2014年1月5日,上述手稿作品在被告的2013年中国书画专场进行展览拍卖,最终以1207.5万元高价拍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被告从涉案作品的拍卖行为中的获益难以估量,也向社会公众传达着“可以用茅盾手稿赚大钱”的强烈信号。这对于原告一直在默默且艰难从事着茅盾先生手稿的收集整理和发表工作带来了严重障碍。

茅盾毛笔手稿是不是书法作品?手稿拍价千万,仨孙辈状告拍卖行,称拍前展览等侵犯他们对手稿的一系列权益

昨天上午,南京六合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侵犯著作权案,原告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三位孙辈,诉南京某拍卖有限公司在未经合法继承人的许可下,公开发表和展览了茅盾毛笔手稿原件,侵犯了他们享有的该作品的发表权、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通讯员 陆妍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国勇

法庭上,这篇约标注30页有9000余字的毛笔手稿究竟是不是一幅美术书法作品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因为从著作权法来看,如果是文字作品的话,这篇文学评论早已发表,不存在以上著作权争议。原告方认为,1958年在《人民文学》上刊登的只是文字,文字展现的是印刷体,其手稿的毛笔书法艺术并未公开,这篇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又是美术书法作品,其书写形式能给人强烈的美感,具备艺术欣赏价值,那相关的发表权、展览权等茅盾先生的孙辈还是应该享有的。

被告方认为,茅盾先生手稿是持有人合法取得,而且认为这份手稿并非书法作品,只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其形式等方面和美术书法作品还是有区别的。被告认为,美术书法作品并没有国家标准,他们请了业内专家对该手稿给出意见,认为美术书法作品通常用宣纸,内容无涂改,以较少的文字表现出美,落款加盖印章等,而该毛笔手稿全文100多处涂改,且用的普通稿纸,文稿的开头标注作者名字,结尾标注日期,显然不属于书法作品。被告方向法庭提交了专家意见书,并

表达在没有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应考虑业内专家意见,建议“谁主张,谁举证”,原告认为属于书法作品并没有证据加以证明。

原告代理人对上述举例反驳称,古代《兰亭集序》就有多处修改,修改的概率比茅盾先生的毛笔手稿还要大,但并不影响其艺术欣赏价值,也不一定要加盖印章,采用宣纸,古代一些碑文并没有加盖印章,也不是采用宣纸,但不能否认其是书法艺术价值,大家习书一样临摹。被告称,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业内评价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在法庭上,被告认为拍卖公司也是遵循法规拍卖程序收集图录给文物部门审查,行为符合拍卖法规,根据《物权法》持有人对持有物有展览和公布于众的权利,并且认为物权大于著作权。原告代理人反驳,没有公认的法律认为物权与著作权冲突时,其它法就要给物权让道,即便持有人有权把持有物给别人看,但权利不在于拍卖公司,展览权实际是对物权的使用,但使用不当也会侵犯著作权。当天的庭审只进行到调查阶段,法官宣布休庭,双方需要补充证据,该案将择日再审。

原告方表示,涉案手稿是茅盾于1958年写下的一篇评论文章,文字内容发表于1958年《人民文学》第6期,但其毛笔手稿书法作品除了提供文字内容之外,还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原告作为茅盾先生的孙子、孙女,拍卖公司的行为从未经过他们的许可。拍卖公司在执行了包括复制、发行、展览、发表和互联网传播等一系列侵权行为后,仅此一项拍卖就获利157.5万元。

他们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原告对涉案作品的复制权、展览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包括清除被告所有网页及其他与其经营有关的现实和虚拟场的涉案书法作品图片;判令被告在媒体及被告官方网站上向原告道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对涉案作品的发表权、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被侵害,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及支付原告为制止侵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50万元。

起因:茅盾手稿拍卖前展出原件惹官司

诉请:停止侵权赔偿50万元损失

案子的争议在于——这份手稿是书法作品还是文学作品?

茅盾生前照片茅盾生前照片。。

茅盾书法作品茅盾书法作品((与本文无关与本文无关)。)。

时尚瞬息万变 唯有风格永存

男装国民品牌海澜之家以传承发扬中国文化为己任,致力寻求中国风尚的国际表达。9月28日,

“海阔凭澜 中英艺术时尚盛典”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顺利落幕。活动秉承第二届“中英文化交流年”主旨,借助“中英艺术时尚美学对话”就中英两国文化的融合、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届此,由海澜之家

独家特约支持的“穿越这一刻•中英文化

交流年全球男装设计大

奖赛”画下 了 圆

满 的句号。

“海阔凭澜 中英艺术时尚盛

典”由“论坛”和“盛典”两部分构

成,一静一动,从形式到内容,呈现

出一系列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融

的细节。海澜之家作为这场盛事

的重要参与者以及国内唯一的服

装行业代表与国际顶尖大师齐聚

故宫,多样跨界,文化混搭,共同成

就了这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古老禁城焕发时尚活力国民品牌“解锁”故宫首秀

盛典场址,选在承载历史风华

近600年的故宫。气势恢弘的古建

筑群凝结着民族的文化特质,是中

国古代文化的至尊象征。国民品牌

海澜之家解锁故宫的艺术之门,完

成艺术时尚的紫禁之巅首秀。

盛典舞台所在的建福宫花园

是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在西方戏

剧“浸没式”灵感下,创新的U型

舞台背靠古老的宫墙,仿佛从过

去走向未来。在这个时空交错的

舞台,观众沉浸其中,充分感受原

滋原味的中国风。

全球各路顶级先锋论道中英艺术美学

来自全球时尚“心脏”的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院长 Mark Dun-hill、享誉全球的艺术大家DavidMach、英国文化协会首席艺术总监Nick Marchand、当代艺术家白明、中国时尚设计大师武学凯、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中央美院教授邵亦杨、跨界设计师陈野槐等大师联袂,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宸与凤凰资讯台副台长吴小莉共同展开中英美学的高阶“会面”,致敬艺术与时尚,为这场中英文化交流的盛典落下思想碰撞的宏声。

古装男神陈晓惊喜跨界光头造型“惊艳”皇城

这场呈现全球设计师中国风作品大秀的压轴环节,国民古装男神、同时也是海澜之家怀真系列代言人的陈晓身着大赛优秀作品《真臻》与中国首席男模孟飞惊喜亮

相。当两人出现在“时空入口”时,拍摄的闪光灯顿时闪成一片。簇新光头造型的陈晓走秀时对作品的演绎诠释,清净优雅,时尚灵动。

时尚玩“混搭”东西方艺术交融最“酷”舞台

知行相替,中英艺术美学的探索没有停留在坐而论道,且看现场演绎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3D灯光秀,通过高科技的光影多媒体互动,在男模用身体“搭建”的幕布上,投射出对艺术与时尚跨界的先辈大师们敬意。从达利到伊夫圣洛朗再到海澜之家所倡导的当代中国风,一个个意象展映出中英百年时尚艺术的变迁。

盛典中令人惊艳的一幕是一部由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临川四梦代表作《牡丹亭》“合体”创新的作品《融》,代表东西方艺术文化的最佳碰撞,展示了东西文化交融下新的艺术审美。

整场盛典不仅是视觉的饕餮,更是听觉的飨宴。法国“香颂女王”凯伦·安(Keren Ann)用迷人

的声线,完美地贡献了盛典的“天籁之声”。她的歌声飘荡在古老的故宫9371间古建筑之上,真真是

“余音绕梁,三日未绝”。

海阔凭澜 国民品牌网罗全球资源复兴中国风

2005年以来,海澜之家发现受多元文化影响的 80、90 后“新国民”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自信,和过去成长在战争和贫穷的一代有极大地不同。

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宸在中英艺术美学论坛上独立演讲

深入洞察下,海澜之家向全球顶尖时尚设计寻求中国新一代自信心的最好表达。正如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宸在本次盛典的中英艺术美学论坛上所言“设计是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服装不只是保暖功能或者单纯表达一些设计理念,而是让穿着服装的人有自豪感。”

当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宸从英国驻华使馆代大使罗廷先生(Mr. Martyn Roper)手中接过盛典颁发的“跨界先锋奖”时,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品牌借助全球视野吸收可以为中国时尚界所用的养分,跨界创新,承担起复兴中国文化重任的决心。

艺术复兴撞上时尚盛典 海澜之家的故宫首秀有点“酷”

“海阔凭澜 中英艺术时尚盛典”嘉宾合影

陈晓当晚作为压轴走秀嘉宾,以大胆的光头造型震撼全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