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Post on 04-Jan-2016

39 view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大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唐安国 华东师范大学 2006.6.6. 报告主题 一、 从事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二、教学方法概述 三、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如何调整 教学方法,如何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第一篇 准备开始. 第一章 入门. 一、学院或大学文化 二、研究还是教学 学术型教学. 第二章 备课倒计时. 一、时间: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三个月 写出小目标、大目标或可能的结果 制订什么样的目标 预订学生需要的教科书或其他教材 选择教科书或阅读材料 二、时间: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两个月 开始起草教学大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大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大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唐安国

华东师范大学2006.6.6

报告主题报告主题

一、从事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一、从事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二、教学方法概述二、教学方法概述

三、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如何调整 三、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如何调整 教学方法,如何提升教学方法的 教学方法,如何提升教学方法的

有效性有效性

第一篇 准备开始第一篇 准备开始

第一章 入门第一章 入门

一、学院或大学文化

二、研究还是教学 学术型教学

第二章 备课倒计时第二章 备课倒计时

一、时间: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三个月 写出小目标、大目标或可能的结果 制订什么样的目标 预订学生需要的教科书或其他教材 选择教科书或阅读材料

二、时间: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两个月 开始起草教学大纲

三、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一个月 开始准备上课计划 课外学习计划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挑选合适的技术手段

四、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两周

五、上第一堂课之前的一周

第三章 初次与全班学生见面第三章 初次与全班学生见面

• 打破僵局• 设置问题• 介绍教学大纲 考试、评分与公平• 介绍教科书• 评估学生的已有知识• 问题• 关于学科内容

第二篇 第二篇 促进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

第四章 推进讨论:提出问题,第四章 推进讨论:提出问题,聆听,质疑聆听,质疑

一、理论点滴 二、讨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开始讨论 从共同的经历开始讨论 从争论开始讨论 从提问开始讨论 从运用开发性讨论的问题或实例开始讨论 开发性讨论的步骤 分解问题 苏格拉底式讨论

四、讨论的障碍五、如何对待不参加的讨论的学生 “唧喳”小组——同伴学习 核心组或“鱼缸”观察六、讨论的垄断者七、不能在学生未进行预习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八、处理意见冲突及情绪反应问题 双栏法 情绪反应的处理九、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讨论学习十、做记录或笔记,作总结十一、在线讨论

第五章 如何提高讲课效率第五章 如何提高讲课效率

• 关于讲课效率的研究• 讲课有什么好处• 理论点滴• 制订讲课计划• 准备讲课笔记• 课的组织 课的导入 课的主体• 如何改进课题教学 注意 如何引起注意

• 教学生怎样做个好听者

• 学生是如何学习讲课内容的

• 学生应该做笔记吗

• 如何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积极思维

• 讲课与讨论的时间分配

第六章 评定、考试与评价:评分并不第六章 评定、考试与评价:评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

一、减少学生的受挫感与寻衅行为二、设计考试与评定的方法三、考试的时间安排四、考试的组织 选择试题类型 确定试题的量 对学生的指导五、帮助学生掌握考试方法 参加多项选择考试 参加短文考试 为什么要为学生提供考试指导六、考试的实施

七、考试结束后• 短论文试题的评分问题• 帮助学生从考试中学习• 帮助你自己从考试中学习• 不要按“钟形曲线”评分• 发还试卷• 如何对待对考试成绩不满的学生• 如何对待缺考学生

八、评定学习的其他方法• 学习情况评定(真实情况评定)• 图解概念• 日记• 研究论文及文献目录注释• 作品集• 同伴评定• 小组学习评定• 课堂评定

第七章 第七章 如何如何对待作弊行为对待作弊行为

2006-6-6

一、学生是如何作弊的

二、防止作弊 剽窃

三、对作弊行为的处理

第八章 有关评分的基础知识第八章 有关评分的基础知识

一、分数能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吗二、协议评分三、基于能力的评分四、确定评分方式五、再说按钟形曲线评分六、如何对待要求改分数的学生七、相关研究

第三篇 理解学生第三篇 理解学生

第九章 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机问题第九章 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机问题

一、动机理论

自主与自决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期望×价值理论 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还是以成绩为目的 归因理论 社会目标与社会动机

二、动机理论的应用

第十章 尊重学生的差异第十章 尊重学生的差异

一、在课堂上营造尊重所有学生的氛围 通过上课使学生感受学习的愉悦 把学生作为个体来对待二、充分参与学习 充分参与学习的方式问题 身体残疾与学习障碍学生的参与问题 年龄差异 增加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 增强动机三、平等对待

第十一章 问题学生第十一章 问题学生

• 愤怒、爱寻衅、好斗的学生• 希望引人注意的学生和支配讨论的学生• 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学习准备不足的学生• 拍马、奉承、说假话(男女都有)的学生• 失去信心、打算放弃的学生• 需要努力的学生• 爱找理由的学生• 只认真理的学生和认为万事皆具相对性的学生• 对敏感论题反感的学生

第十二章、咨询、辅导及教育第十二章、咨询、辅导及教育

• 咨询

• 电子邮件

• 课程计划辅导

• 心理问题的处理

• 注意潜在的自杀危险

• 个性化教学与辅导

第四篇 形成促进主动性学习的第四篇 形成促进主动性学习的各种技能和策略各种技能和策略

第十三章 教学生通过写作学习:第十三章 教学生通过写作学习:日记、论文以及报告的写作日记、论文以及报告的写作

一、理论点滴

二、低投入写作

三、学生的学习日志或日记

四、评分论文

五、写作教学、反馈以及论文批改

六、如何对待成绩评定

七、关于交作业的期限和逾期不交作业的学生

八、作品集

第十四章 主动性学习:阅读第十四章 主动性学习:阅读

一、教科书

二、如何促使学生完成阅读作业

从阅读中学习的研究

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十五章 主动性学习:合作、协作第十五章 主动性学习:合作、协作以及同伴学习以及同伴学习

一、同伴学习与同伴教学二、学生自主讨论三、同伴教学四、学习单元五、团队学习:辛迪加法和拼图法六、学生特点与同伴学习七、同伴学习为何有效

第十六章 问题学习:通过案例、第十六章 问题学习:通过案例、模拟及游戏教学 模拟及游戏教学

一、问题学习

二、案例法

寻找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提示

三、游戏与模拟

第十七章 技术与教学第十七章 技术与教学

一、技术将如何增进教与学

二、利用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 学生 技术手段

三、技术对教学有什么影响

第五篇 其他教学情景中使用的技能第五篇 其他教学情景中使用的技能

第十八章 大班教学第十八章 大班教学

• 促进主动性学习

• 无名无姓的学生

• 大班考试

• 课外阅读

第十九章 实验室教学:确保获得第十九章 实验室教学:确保获得主动性学习的体验主动性学习的体验

一、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阐释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 发现性教学 问题学习法

二、从研究新手到见习研究人员

三、与认知发展相联系

四、研究的观点

第二十章 促进经验性学习:服务性第二十章 促进经验性学习:服务性学习、实地考察与合作性研究学习、实地考察与合作性研究

• 经验性学习

• 经验性学习的目的何在

• 这些目的能否实现

• 我们怎样才能从经验性学习中获得更好的结果

第二十一章 项目法、独立学习和第二十一章 项目法、独立学习和一对一教学法的运用一对一教学法的运用

• 项目法• 小组独立学习• 关于课堂时间总量差异的研究• 上课时间• 高级项目• 一对一教学

第二十二章 远程教育第二十二章 远程教育

• 课程描述

• 创造教学叙述体

• 课程管理

第六篇 更高目标的教学第六篇 更高目标的教学

第二十三章 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第二十三章 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

• 目标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事物• 如何教授特定领域和特定课程的学习策略• 检查理解程度的方法• 懂得怎样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有学习的愿望

• 全面整合——策略性学习中的管理控制法

第二十四章 思维教学第二十四章 思维教学

• 确定思维目标

• 改进思维质量

第二十五章 价值观教学:我们应第二十五章 价值观教学:我们应该教么?我们能够教么?该教么?我们能够教么?

• 我们应该教么

• 我们能够教么

• 我们应该教授什么价值观

• 我们怎样才能教授价值观 价值观示范 服务性学习 对多种选择的观点的处理 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教师

第七篇 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七篇 教师的终身学习

第二十六章 大学教学的道德准则第二十六章 大学教学的道德准则

一、对学生负责 鼓励自由追求学术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秘密 示范最佳的学术水准和道德水准 培养诚实的学术品行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避免剥削、骚扰或歧视

二、对同事、院校和学科的责任

三、作出道德选择

第二十七章 让你的教学生涯充满第二十七章 让你的教学生涯充满活力,不断成长活力,不断成长

一、怎样才能开发有效技能和策略

二、寻找处理问题的新观念、新方法和不同策略 阅读

倾听,讨论

观看,体验

三、如何获得并利用反馈继续改进教学 来自学生成绩的反馈 来自同事的反馈 来自教师发展专家的反馈 来自学生的反馈 利用学生反馈进行教学的关键 咨询 课堂评价与研究 自我评价

谢 谢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