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古代的颜色们,名字多么美 -...

Post on 22-Jun-2020

3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2019.11.25 古代的颜色们,名字多么美 -...

13 2019.11.25 星期一 责编:欧阳继霞(电话:18175138290)版式:孔丽 投稿邮箱:laoniandaxue@laoren.com

老年大学

行行摄摄

奇妙心理学

古代的颜色们,名字多么美

霜色,玄色,玉色,天青,月白,粉黛,鹅黄,藕荷……古代的颜色们,名字个个自带诗意,自带韵律,令人惊艳。古人对色彩的命名,大多取自自然景物,如竹青、月白、水绿;或取自日常用品,如胭脂、黛蓝、牙白。每个颜色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以及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摄影师青简在《古色之美》一书中阐释了传统色彩的古色之美。

霜 色

“霜色”又可称雪色,是古人对霜雪之白色的形容。无论是“霜色何因入鬓根”的无奈,还是“气凌霜色剑光动”的凛冽,霜色始终与寒冷、垂暮,或是锋利、无情相关。

玉 色

玉色,一般解释是玉的颜色,即略带淡青的莹白色。“玉

色”一词出现很早,在战国时期的《楚辞》里就有见。不过,它作为颜色词,基本上还是从明代开始。《明史》里记录穿玉色服装的人群最多的是生员,可以说是秀才的标志色彩。

柘 黄

柘黄又称杏黄、赭黄,为柘木汁染的赤黄色。据说在月

光下能呈现出略带赭红的光泽,炫目引人,因此受到隋文帝的钟爱,是以他“着柘黄袍、巾、带听朝”,于是柘黄自隋唐以来为帝王的服色,唐高宗总章年间还下令“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禁臣民用黄,更附加一条“即柳黄、明黄、姜黄诸色,亦应禁之”,由此,黄色终于完美蜕变,从低微的土地草木之色,走向了尊贵的皇家庙堂之巅。

香 色

香色原为佛家用色,相传以取自印度的干陀树皮汁液染成黄褐色,有说干陀树即安息香树,故称这种染色为香色。香色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到清代却一跃而成了权贵用色。《清稗类钞·服饰》中记载:“香色,国初为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嘉庆时庶人可用香色,于车帏巾栉,无不滥用,有司初无禁遏之者。”

艾 绿

艾绿,顾名思义是艾草的颜色,绿中带着苍白。这脆弱而鲜嫩多汁的色彩,与女子有不解之缘。“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草早在《诗经·王风》中就承载过对采艾姑娘的殷切情思。

绛 色

《说文解字》释义:绛,大赤也。可见“绛”是比“赤”更深,

比“朱”更暗的红。绛以丝为偏旁,但与其说它是织物,不如说是织物的染料,即一种以绛草为原料提炼出的红色染料。绛色的织物可文可武,文有东汉马融授课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人以“绛帐”喻名师传道;武则有以绛色为军服色,增强杀气的传统。

茜 色

茜草,又名“蒨草”。《周礼注疏》中记载“蓝以染青,茜以染赤”,用茜草根熬成汁加以媒染剂,便是古老的红色植物染料。茜草所染出的颜色,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以茜草染就的衣物,似乎最受女子喜爱,无论是

“茜袖捧琼姿”的歌伎,还是“茜裙二八采莲去”的少女,那一抹红,总是教人神摇意夺,怦然心动。

黛 色

黛为青黑色的矿物颜料,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化妆品之

一,上溯至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女子就有画眉的习俗。故而古诗文中,以粉黛指代美女。最早时,天然石黛与传统染黑颜料“石涅”同为一物,后来异国新染料——苏方木与 蓝 靛 结 合 的 人 工 石 黛 诞生。随着画眉的风气到了隋唐达到高潮,来自西域的青黛又成了画眉主角。隋炀帝为了讨好宫人吴绛仙,还曾特地从波斯进口“每颗值十金”的

“螺子黛”。

鹅 黄

鹅黄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妆容。南北朝时,大约受到佛像涂金启发,胡妇中流行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的美容方法。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这种妆容起源于胡妇,在汉人中传播,犹如当代引进染发、文眉一样,是外来时尚风潮。到了唐代,鹅黄已经成为时尚美妆。(摘编自《成都商报》)

澳大利亚有两名男子近日声称,他们在1995年购买的麦当劳“4 盎司牛肉堡”至今还存放在他们制作的盒子中,外观也没有任何腐坏的痕迹。无独有偶,2009 年金融危机,麦当劳关闭冰岛上的3家分店,一名顾客为了留个纪念,赶在最后一刻,买下最后一份汉堡及炸薯条。10年过去了,这名顾客购买的汉堡依然保存完好,丝毫不腐。两则新闻,令“麦当劳汉堡不腐”荣登“热搜榜”。为什么汉堡能25年都不发霉?

青海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熊睿介绍,霉变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多

出现在食物中。霉菌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当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受潮后,霉菌就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食用食物中的养分。熊睿认为,任何食物,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变质。在麦当劳汉堡、奶酪和巨无霸等食品中,有苯甲酸、胭脂红、日落黄和喹 啉 黄 等 防 腐 剂 和 添 加剂。那么,汉堡25年都不发霉,真是因为汉堡里的防腐剂强大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正常情况下,即使放了防腐剂,一个汉堡也不可能

存放10年,除非真空、超低温等几种方式结合保存,并且快餐食品本来就没打算长时间保存,也没有必要往里面加入很多防腐剂。

熊睿也认为,首先汉堡中间的肉饼属于油炸食品,油炸的肉饼经非酶棕色化反应去除了部分水分,加上环境干燥低温,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其次,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汉堡可能在腐坏之前就变干了,食物中的水活度低于细菌生长的最低需求,使得细菌和霉菌无法生长。之后只要不受潮,就能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坏。(摘编自《科技日报》)

25岁“高龄”汉堡不腐■新闻中的学问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

难的要求,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 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心理学家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

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他一旦对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推销员常常使用这种技巧来说服顾客购买他的商品。当您把一名推销员让到你的屋里,可以说他的推销已经成功一半了。(摘编自《现代家长》)

推销员常利用“登门坎效应”

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感叹自己“上镜胖10斤”。其实,有些技巧可以让人更显瘦。

摆姿势 拍摄站姿时,直面对镜头站着不仅不会显瘦,还会出现“呆板”的姿态。简单的方法是把重心移到一条腿上,随着重心的移动自然地扭动身体呈S型,另外一只腿或稍稍翘起,或稍稍弯曲,这样画面中的人物不但灵动很多,而且还会纤瘦不少。拍全身照的时候,将两腿交叉,一条腿向前做延伸的姿势,会让你分分钟得到大长腿的既视感,人也就显瘦了。另外,利用一些自然的遮挡也会得到很不错的“瘦身”效果。例如拍摄特写时,除了侧脸,还可以利用头发对脸部轮廓进行一些修

饰;拍摄半身照时,利用环境中的物品对身材中不完美的部分进行一定的“遮挡”。

挑 镜 头 分 别 使 用16mm 和 200mm 镜头拍摄同样大小的人脸特写,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在广角端人物的脸部显得非常“窄”,同时额头、鼻子和下巴等部位更加突出,而在镜头的长焦端上,人物的脸部显得更

“平”。不过,虽说短焦距镜头能让人脸变瘦,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会造成一

些让人看着很别扭的畸变 。 综 合 考 虑 ,24mm-35mm 左 右 的焦段可以兼顾“瘦”和“自然”,推荐使用。

选视角 不同的拍摄视角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拍摄效果。平视视角

会让人脸失去立体感,自然也会显得比较胖。低角度仰拍能让人物的腿显得很长,这种视角更加适合拍全身照,如果拍摄半身甚至大头照,则容易显脸大甚至让人物脸部出现双下巴。高角度拍摄,比如传说中完美的

“45°自拍”,会让人脸看起来小很多。同样需要注意,这种角度更适合拍摄半身或脸部特写,如果拍摄全身照会让人看起来腿短。(摘编自

《摄影世界》)

打破“上镜胖10斤”魔咒很多人认为胡萝卜也是

萝卜的一种,其实不然。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的记载,胡萝卜是因为从国外传来,味道像萝卜,故命名为胡萝卜。胡萝卜跟萝卜有一定的距离。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萝卜和胡萝卜这两种植物都属于双子叶植物纲,但是萝卜是十

字花科萝卜属,而胡萝卜则是伞形科胡萝卜属。

两种植物从外形上来看,也有很多区别。胡萝卜的形状一般是直根圆锥形,颜色一般为橘红色或者黄色。而萝卜的外形则由于其种类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有红皮白肉、绿皮绿肉、绿皮红肉、白皮白肉等各种。(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胡萝卜不是萝卜

英语谚语指流传于英国和美国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我们在英语学习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起来看看吧!

A good conscience isa soft pillow.(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A good medicine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

A hedge between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

All good things cometo an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摘编自《疯狂英语》)

■快乐ABC

■冷知识

英文谚语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