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Macao Health Emergency Ch Ppt

Post on 16-Apr-2017

3.930 views 1 download

Transcript of 2008 Macao Health Emergency Ch Ppt

澳門衛生應急澳門衛生應急澳門公共衛生學會

湯家耀2008年 5月

2008年 4-5月 EV71疫情

2008年 5月 12日四川大地震

2008年 5月 2日熱帶風暴納爾吉斯吹襲緬甸

2004年 12月 26日印尼附近九級地震引發海嘯

2005年 8月 29日颶風卡特琳娜登陸美國吹襲南部諸州

2001年 9月 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

2002年 11月廣東出現“非典型肺炎”; 2003年 3月波及全球多國

香港淘大花園

2002年 9月 14日南京毒鼠強中毒事件

2008年 4月 28日膠濟鐵路火車相撞

2008年 3月西藏暴亂

風險社會風險社會Risk SocietyRisk Society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提綱提綱 衛生應急 醫療救援 公共衛生應急

地區脆弱性 實戰經驗 應急建設與未來挑戰

執業醫生的角色

衛生應急衛生應急

衛生應急衛生應急

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醫療救援 突發公共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事件應對

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事件1. 自然災害2. 事故災害3. 公共衛生事件4. 社會安全事件

2008年 1月內地雪災

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事件1. 自然災害2. 事故災害3. 公共衛生事件4. 社會安全事件

2008年 1月 11日澳門噴射飛航相撞

2005年 12月 26日

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事件1. 自然災害2. 事故災害3. 公共衛生事件4. 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事件1. 自然災害2. 事故災害3. 公共衛生事件4. 社會安全事件

2007年 5月 1日澳門遊行衝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 重大傳染病疫情2.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3.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4. 其他

1910年中國東北鼠疫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暴发流行的风险加大 莱姆病

隐孢子虫病1987 年军团菌1983 年

空肠弯曲菌1980 年O157 :

H71999 年

HFRS1982 年

SARS2003 年

巴贝西虫病巴尔通体病

HIV/AIDS ,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人疱疹病毒 6 型感染,卡晏环孢子球虫,人嗜 T 淋巴细胞病毒 1 、 2 型,丙、丁、戊、庚肝炎,细小病毒

O1391993 年

轮状病毒腹泻1993 年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 年

2007年 12月

2008年 5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 重大傳染病疫情2.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3.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4. 其他

2005年 6月四川怪病

2007年 1月香港神秘肺炎

2008年 3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 重大傳染病疫情2.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3.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4. 其他

2005年 11月

2006年 5月

2006年 12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 重大傳染病疫情2.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3.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4. 其他

動物疫情 產品問題 環境污染 ……

1997年 11月香港禽流感

2007年 5月

2006年 9月

2005年 8月孔雀石綠事件

2005年 9月

2005年 12月

2008年 3月

20052005 年年 55月月 ~2008~2008年年 55月傳媒報道月傳媒報道統計統計-澳門本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澳門本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 9

不明, 1

中毒, 12

其他, 20

重大傳染病疫情 (9) 托兒所 &幼稚園腸病毒 院舍 &托兒所諾沃克病毒 登革熱本地個案 托兒所輪狀病毒 托兒所呼吸道合胞病毒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1) 托兒所集體發熱(後證實為呼吸道合胞病毒)

食物中毒 (9) 細菌性 雪卡毒 諾沃克病毒職業中毒 (3) 一氧化碳 不明

產品問題 (6) 食品:抗生素 保健品:西藥 藥品:鉛,假冒,摻雜 化粧品:水銀環境污染 (14) 大環境:鹹潮,自來水,海水,寒潮 小環境:私人物業污水,蚊患

20052005 年年 55月月 ~2008~2008年年 55月傳媒報道月傳媒報道統計統計-威脅澳門的外地事件-威脅澳門的外地事件 重大傳染病疫情 (12)

內地人禽流感,內地廣州管圓線蟲,廣東登革熱,多地麻疹,台灣沙波病毒,香港呼吸道感染致死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2)

四川豬鏈,粵港豬農肺炎 重大食物中毒 (5)

美菠菜 O157,美胡蘿蔔汁肉毒桿菌,廣東跳魚,香港貝類,珠海奶

動物疫情 (5) 內地&香港禽流感,廣東豬瘟

產品問題 (6) 魚孔雀石綠,腐竹&粉絲甲醛,粉絲石腊,油魚,午餐肉硝基呋喃

環境污染 (1) 北江鎘污染

社会安全

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

衛生應急衛生應急

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醫療救援 突發公共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事件應對

醫療救援醫療救援

簡單模型簡單模型

(1)(1) 現場救援現場救援 (2)(2) 轉送轉送 (3)(3) 醫療救治醫療救治

複雜模型複雜模型

(1)(1)現場救援現場救援 搜索營救 分流發送 現場救護

指揮協調 信息溝通

原則原則 為最多傷者的最大利益,作出恰當的安排

確保傷勢較嚴重的傷者比傷勢較輕的傷者優先獲得治療 視乎傷者的需要,把他們送往適當的醫院 負責接收傷者的醫院不能變得過分擠迫

START 分流

(2)(2) 轉送轉送 運送 生命維持

指揮協調 信息溝通

Photo: courtesy AMR

(3)(3)醫療救治醫療救治 分流 救治 後送

指揮協調 信息溝通

澳門國際機場每年進行演練

2004年 6月澳珠聯合演練

公共衛生應急公共衛生應急-地區脆弱性-地區脆弱性(( VunerabilityVunerability ))

(1) 預防 (2) 準備

(3) 應對(4) 恢復

危害

社區

非災難突發事件

災難事件

脆弱性因素脆弱性因素1. 人口

澳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2006年終居住人口估計為

513427人 (685.7 萬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7952人 (6350)

( ) 內為香港統計值

2006年入境旅客2500萬人

人口金字塔, 2006

30000 20000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0~4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 e +

男性 女性

>=65歲人口 7.0%依賴指數 27.7老化指數 47.8

脆弱性因素脆弱性因素1. 人口2. 環境

脆弱性因素脆弱性因素1. 人口2. 環境3. 行為

脆弱性因素脆弱性因素1. 人口2. 環境3. 行為4. 衛生系統

應對能力有限應對能力有限

應對能力•早期發現•迅速回應•儲備能力

客觀原因規模和資源限制

主觀原因缺乏經驗知識技能

薄弱環節薄弱環節 預測和預警系統 現場調查和管理 檢測和診斷 罕見而嚴重事件的發現和應對

例:罕見或新發傳染病,化學中毒,放射事故,生化襲擊

公共衛生應急公共衛生應急-實戰經驗-實戰經驗

一般死亡率之演變,1980~2006

0

1

2

3

4

5

6

7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2000

2002

2004

2006

年份

每千名居民

居民出生時預期壽命,1985~2004

60

65

70

75

80

85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份

生命年數

男性女性

澳門的流行病學轉移, 1950~199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年份

死因構成比

傳染病 三種主要慢性病 意外 其他

實戰經驗實戰經驗1. 登革熱

20012001 年登革熱暴發年登革熱暴發(Total = 1418)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onth

Case

Supposedbeginning

病例的空間分布病例的空間分布

病例的人間分布病例的人間分布

0

2

4

6

8

0-14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

Age groups

Attack rate (1/1000)

Male

Female

Total

病例最集中區域情況病例最集中區域情況

衛生黑點衛生黑點

衛生黑點衛生黑點

病媒:白紋伊蚊病媒:白紋伊蚊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澳門與鄰近登革熱呈地方性流行的國家地區之間有頻繁的人口往來 近年棄置土地和房屋增加,而居民在生活中保持環境衛生、防止蚊患的意識薄弱,使可供蚊媒孳生的地方和容器增加 天氣改變,雨量增加,使白紋伊蚊大量繁殖 澳門人口居住密度極高,登革熱一旦發生,容易迅速和廣泛地傳播

策略策略 核心策略:清除孳生源 輔助策略:

宣傳教育,社區動員,行為改變 病例早期發現、隔離和治療 蚊媒監測和研究 化學控制 立法控制 疫情溝通

衛生局

公共部門社會媒介

社會團體

學校特定群體醫療機構

義工

商業機構

市民市民

全澳範圍內的社區動員全澳範圍內的社區動員

局部社區內深化社區參與局部社區內深化社區參與

社區衛生委員會社區團體機構

衛生中心

社區衛生工作組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民

公共部門和社區的緊密合作公共部門和社區的緊密合作

公共部門和社區的緊密合作公共部門和社區的緊密合作

居民知識、態度和行為改善居民知識、態度和行為改善

居民知識、態度和行為改善居民知識、態度和行為改善住宅孳生源調查所見

平均每個住戶積水容器數目

3.2

2.4

0

1

2

3

4

6月 9月

數目

居民知識、態度和行為改善居民知識、態度和行為改善住宅孳生源調查回應

花瓶有每周換水的百分比

59

72.7

0

20

40

60

80

100

6月 9月

百分比

環境衛生狀況改善環境衛生狀況改善

環境衛生狀況改善環境衛生狀況改善

家居蚊媒孳生情況監測家居蚊媒孳生情況監測

0

2

4

6

8

10

12

2002.06 2002.09 2003.06 2003.09

Breateau IndexHouse Index

Macao situationMacao situatio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Ca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ate of onset

2003 年登革熱小暴發( Total = 28 )

Detection& responses

Longest IP 14 d

經驗經驗 有效的社區參與是成功的關鍵 清除孳生源是核心策略 若早期發現,並採取控制措施,暴發可被中止

實戰經驗實戰經驗1. 登革熱2. SARS

廣廣東東七七市市首首例例發發病病情情況況

11.16幹部

12.10廚師

12.26廚師12.21工人

01.02幹部

01.15職員01.17商人

兩岸四地兩岸四地 SARSSARS 個案統計個案統計(2002.11.01~2003.07.31)(2002.11.01~2003.07.31)

輸入個案 本地個案 死亡個案內地 na 5327 349

香港 na 1755 299

澳門 1 0 0

台灣 21 325 37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1. 幸運2. 有利的背景因素

城市和醫療系統規模、政治狀況、領導人、疾病預防控制體制3. 及早做好了一些基礎的工作

情報、特定的監測系統、可靠的醫院隔離設施、全民動員

管理結構-跨部門應變小組管理結構-跨部門應變小組 社會文化司

衛生局 教育暨青年局 社會工作局 消防局 民政總署 新聞局

預防策略預防策略 基礎策略:情報 核心策略:管理傳染源 輔助策略: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三道防線三道防線 第一道:醫院 第二道:重點場所 第三道:個人

專門和有效的監測專門和有效的監測 病例定義( 2003年 2月 12日)

A類個案 急起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及头痛、肌肉關節酸痛等 迅速出現無其它原因可解釋的呼吸困難或呼吸衰竭 下列情況之一:血象不見白細胞數及嗜中性比例上升;抗生素治療無明顯療效;胸片顯示間質性肺炎表現

B類個案 出現 A 類個案的第 1項 ,并和 A 類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士

監測機構人員的重視和合作

適當可靠的醫院設施適當可靠的醫院設施 隔離病區:

2月中旬開始計劃 政府醫院:隔離病區 26 房 58床; ICU7 房 16床;後備隔離病區: 44 房 99床 鏡湖醫院:隔離病區 12 房 24床; ICU4 房 4床 所有房間有獨立通風系統及負壓,有專用衛生間及緩沖區 病例少時全部採用單人單間,病例多時儘可能只將同源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間

特別急診室: 4月下旬建成

全民動員全民動員 政治層面 公共行政部門 輿論 社區網絡

溝通合作溝通合作 世界衛生組織 廣東省暨鄰近縣市 香港特別行政區

實戰經驗實戰經驗1. 登革熱2. SARS3. 禽流感-流感大流行

20032003年年 1111 月開始史無前例的禽流感暴發……月開始史無前例的禽流感暴發……

採取強力控制措施,包括:隔離疫點……

……撲殺禽鳥、環境消毒

禽流感疫情擴展至亞歐非三大洲

人類感染個案不斷發生

打斷傳播環節打斷傳播環節

2

2020世紀的大流行世紀的大流行

1918 pandemic: “War to end all wars”1918 pandemic: “War to end all wars”

流感大流行與流感大流行與 SARSSARS 暴發的比較暴發的比較流感大流行 SARS暴發

重複發生 100%,但不能預知何時 很可能不會

侵襲範圍 100%國家 ,100%地區 ,100%人

少數國家 ,少數城市 ,少數場所 ,少數人

控制措施 最多只能略為阻延

能有效打斷傳播

流感大流行與流感大流行與 SARSSARS 暴發的比較暴發的比較流感大流行(1918美國 )

SARS暴發(2003香港 )

感染率 98% 2%

發病率 25% 0.025%

病死率 3% 17%

死亡率 0.7% 0.004%

1000倍

175倍

流感大流行預防應變統籌小組流感大流行預防應變統籌小組(( 20052005年年 33月)月) 社會文化司 衛生局、民政總署、新聞局、教育暨青年局、治安警察局、消防局、社會工作局、旅遊局

協調管理恢復

疫苗抗病毒藥醫療服務阻延傳播基本服務

監測信息溝通

策略策略 目標目標健康效應

社會效應

經濟效應

關鍵關鍵 社會文化司-指揮決策 衛生局

疾控中心-情報、參謀、社區防制、培訓 預防接種、藥物儲備 傳染病收治 口岸檢疫

跨部門協調合作 社區動員、全民參與 對外溝通合作網絡

實戰經驗實戰經驗1. 登革熱2. SARS3. 禽流感-流感大流行4. 經驗總結

經驗總結經驗總結 預防為主 信息先行 關鍵環節

部門協作 社區動員 區域聯防

公共衛生應急公共衛生應急-應急建設與未來挑戰-應急建設與未來挑戰

衛生應急體系建設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一案三制

法制體制 機制

預案

法制體制 機制

預案

政策法律

組織能力

社區網絡

預案演練

法制建設法制建設 預防優先,妥善醫療 傳染病防治法( 2004)

疾病申報行政法規 防疫接種行政法規

國際衛生條例( 2008) …… ……

受傳染病嚴重威脅時受傳染病嚴重威脅時可採取的應對措施可採取的應對措施(傳染病防治法第三章)(傳染病防治法第三章)1. 限制社會活動2. 限制人身自由3. 限制非居民進出境4. 限制區域或場所5. 限制交通6. 限制行業

7. 限制動物8. 限制財物或產品9. 徵用財產或服務10.免除採購手續11.免除專業資格認可12.中止公共部門運作

體制建設-應急管理組織體制建設-應急管理組織 跨部門協調機制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決策和行動系統決策和行動系統

現場調查公衛管理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

三級

公衛管理醫療服務

衛生局局長

二級

多部門行動社區動員

跨部門協調機制一級

跨部門協調機制跨部門協調機制 司長領導的跨部門工作組

例:登革熱, SARS,流感大流行 按傳染病防治法設立的協調中心 民防結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技術協調室公共衛生化驗所捐血中心藥物事務廳

全科衛生護理副局長

人力資源廳財務管理廳組織暨電腦廳設施暨設備廳

支援及一般行政副局長

醫院行政廳醫療部門醫療輔助部門

專科衛生護理副局長

衛生局局長

社會文化司司長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

2001年 10月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1年 10月設立 直屬衛生局局長 是執行衛生局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職能,專責統籌群體水平的疾病防制工作的技術單位

促進對公共衛生重大或緊急情況的調查和處理

公共衛生委員會C o m issao d e

S aud e P ub lica

秘書處S ecretariado

病媒控制工作組

E C V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

N D IV

慢性病防制暨健康促進部

N D C P

環境及食物衛生部

N H AA

職業健康部N S O

衛生計劃部N P S

結核病防治中心C TB

社區衛生工作組

E S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單位)

C D C (U T )

衛生局局長D S S

公共衛生人員隊伍公共衛生人員隊伍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有人員共 109人

公共衛生專科醫生 9人 公共衛生高級技術員/技術員 19人 公共衛生專科護士 2人 衛生檢查員 32人

決策系統

行動系統信息系統

平常狀態

決策系統

行動系統信息系統

應急狀態

應急運作系統應急運作系統 指揮決策系統 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系統 公共衛生化驗系統 醫療救治系統 ……

指揮決策架構指揮決策架構架構 負責 功能 設施 時間

指揮中心 司長暨跨部門工作組 決策 旅遊活動中心 隨時應急協調中心 局長暨 CDC 信息管理協調應變 綜合大樓 ?

疫情信息中心 CDC 情報 綜合大樓 ?

熱線中心 跨部門工作組 風險溝通 旅遊活動中心 隨時信息發布中心 司長暨跨部門工作組 風險溝通 旅遊活動中心 隨時

傳染病收治系統傳染病收治系統 隔離病區 後備隔離病院 康復期隔離病院

傳染病大樓 隔離病房: 100床 深切治療病房: 20 床 計劃於 ?年建成

機制建設機制建設 社會動員→健康城市、安全社區 對外溝通合作網絡

對外溝通合作網絡對外溝通合作網絡 國家中央衛生行政和公共衛生機構

包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 鄰近省市衛生行政和公共衛生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 其他國家地區

預案建設預案建設 登革熱 SARS 禽流感-流感大流行 其他容易流行的傳染病

食源性疾病 核能放射意外 ……

仁伯爵綜合醫院現場演練

內地香港澳門嚴重傳染病聯合防控演練(長城演練 2007)

未來挑戰未來挑戰 國際衛生條例 (2005)

國際衛生條例國際衛生條例 (2005)(2005) 要求重點要求重點 國家歸口單位 核實、評估和報告 公共衛生應對 核心能力

監測及應對 指定入境口岸

國家法例

未來挑戰未來挑戰 國際衛生條例 (2005) 危機應對→危機管理→風險管理

未來挑戰未來挑戰 國際衛生條例( 2005) 危機應對→危機管理→風險管理 非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8年 2月 14日

2008年 2月 25日

2008年 3月 4日

2008年 3月 6日

2008年 3月 11日

2008年 3月 12日

執業醫生的角色執業醫生的角色

SARS , , 2003 3 19 5 22累计病例数和死亡数 中国和美国 年 月 日至 月 日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 )中国 病例数 ( )中国 死亡数 ( )美国 病例数

5271

300

中国: 病例:5271 死亡:300美国: 病例:65 : 0死亡

在衛生應急中在衛生應急中執業醫生可作的貢獻執業醫生可作的貢獻1. 預防階段:減低風險2. 預警階段:早期發現3. 應對階段:應變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區新發傳染病策略亞太區新發傳染病策略策略目標一:  減低風險

1. 策略性溝通和社區參與2. 減少從動物獲得3. 減少從醫療護理服務獲得4. 減少從化驗室獲得5. 加強遏制微生物抗藥性

在衛生應急中在衛生應急中執業醫生可作的貢獻執業醫生可作的貢獻1. 預防階段:減低風險2. 預警階段:早期發現3. 應對階段:應變能力

时效性原则

(1) 徵兆監測

(2) 症狀監測

(3) 疾病監測

徵兆 症狀 疾病

常规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疫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重点控制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危险因素监测

重点疾病预警预报

专病监测管理

国 家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信 息

鼠疫等甲类传染病监测

医院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 传染病报告卡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省(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个案调查表开展个案调查

发现、诊断

核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填报订正报告

录入追综、订正

卫生部 疫情发布

分析

分析结果

全国个案数据库

县(区)卫生局

地(市)卫生局

省(区)卫生厅

反馈

反馈

反馈

报告 反馈 追综、订正、调查

澳門強制性申報疾病監測澳門強制性申報疾病監測2004年傳染病防治法 國際衛生條例所規範的傳染病及其他具高度傳染性的疾病 (5) 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疾病 (28) 一般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疾病 (9)

不尋常的疾病情況不尋常的疾病情況 不尋常的病人數量/聚集現象 不尋常的臨床表現/嚴重性 不尋常的時間/空間/人間分佈 不尋常的暴露/病原

在衛生應急中在衛生應急中執業醫生可作的貢獻執業醫生可作的貢獻1. 預防階段:減低風險2. 預警階段:早期發現3. 應對階段:應變能力 (Surge Capacit

y)

下次大流行對澳門的影響預測下次大流行對澳門的影響預測罹患率

15% 25% 35%

患病人數 67000 112500 157500

門診需求數 51108 85180 119252

需住院人數 924 1540 2157

死亡人數 268 447 626

門診數預測門診數預測33062

16206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1 2 3 4 5 6 7 8

大流行周數

WorseBetter

Worse scenario: attack rate 35% x duration 6 weeksBetter scenario: attack rate 25% x duration 8 weeks

佔用病床數預測佔用病床數預測541

307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 2 3 4 5 6 7 8

大流行周數

WorseBetter

Worse scenario: attack rate 35% x duration 6 weeksBetter scenario: attack rate 25% x duration 8 weeks

19181918 年流感大流行中的醫生年流感大流行中的醫生   “這場無情的大流行中,醫生們是真正的英雄。   他們搖動鐵路手搖車、騎馬、走路、坐車甚至乘坐新奇的飛機去看被隔離的病人。   他們不但治療整個整個的家庭,還收集和分發食物和毛毯,擠牛奶,煮食,生火,燒水,幫無助的病人沐浴和更衣……

  醫生在病患家庭吃飽後,以鍋中的食物充饑,然後在最近的沙發上睡著。  他們有時就坐在馬車上打盹,用報紙包著加熱了的磚塊取暖,任由馬匹自由行走。  他們使自己伸展到了極限,結果很多都感染病倒。”

歡迎聯繫歡迎聯繫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電話: 28533525 傳真: 28533524 電郵: cdc@ssm.gov.mo 網誌: http://hk.myblog.yahoo.com/Maca

o-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