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路面与隧道工程施工

Post on 02-Jan-2016

57 view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13  路面与隧道工程施工. 参考标准.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 》JTJ 037.1—2000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60-2009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13  路面与隧道工程施工

13  路面与隧道工程施工

参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

200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 JTJ 037.1—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60-2009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 TB10204-2002

13.1 路面工程

一、路面结构层次

1. 结构:面层、基层、垫层

按照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及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将路面分为四个等级:即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

2. 路面等级

二、路面各结构层特点及作用

A. 面层的作用: B. 面层的种类:

C. 面层的构成:

承受行车荷载保证行车通畅平稳舒适

高: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次: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中:沥青灌入,沥青表面处置; 泥结碎石,级配碎石,半整齐石块;低:土筑

1 ~ 3 层组成

1. 面层

2. 基层

A. 基层的作用 承受面层传下的行车垂直荷载 向垫层和土基扩散荷载

B. 基层材料 沥青稳定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粒石类

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 等

碎石、砾石、砂砾片石、圆石

水泥稳定类石灰定类工业废渣稳定类

3. 垫层A. 垫层的作用 排水、隔水、防冻、 防污、扩散应力B. 垫层材料 颗粒材料、结合料稳定土

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路面

13.2 沥青路面施工

1. 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 沥青:检查厂家的试验报告、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并抽验;其他材料:石料、砂、矿粉等。 2. 设备选型、检查及配套 3. 下承层准备和施工放样 : 检查下承层厚度、平整度、密实度、路拱等; 4. 拌合厂选址或拌合地点确定 5. 铺筑试验路段:铺筑 12h 后检查密实度、厚度。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二)沥青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拌和应考虑的因素: 矿料、沥青的供应应充足; 设备的生产率和完好率; 沥青混合料运输路线、运距和运输时间,以及所需混合料的种类和数量等。

↑间歇式 连续式→

拌和设备

拌和楼

运输车辆

运输注意要点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

输,车厢应清扫干净。 运输车的运力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能力有所富

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从贮料斗向运输车辆卸料时,应多次挪动车辆

位置; 运输车应有保温、防雨、防污染措施; 检查每车来料的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三)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摊铺温度控制:指标按规范控制; 摊铺厚度: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操作技术要点: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1- 受料斗; 2- 刮板输送器;3- 螺旋摊铺器; 4- 纵坡调节传感器; 5- 振动烫平板; 6-烫平端板; 7- 烫平端板调节手柄; 8- 铺层厚度调节器;9- 横坡调节传感器; 10- 左右闸门标高; 11- 左右闸门

(四)路面碾压

压实三步骤:初压、复压和终压 初压:使混合料初步稳定成型,使用较轻型光轮压路机; 复压:主要压实阶段,使初步密实的混合料逐步压密到要求的密实度,一般采用胶轮压路机或吨位较大的压路机; 终压:消除碾压轮迹阶段,保证表面平整,采用轻型压路机。

混合料摊铺

路面碾压

(五)接缝处理

1. 横向接缝 平接缝、斜接缝及阶梯接缝三种形式。高等级公路的表面层的横缝应采用平接缝,上面层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沥青层较厚是也可采用阶梯型接缝;其它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

2. 纵向接缝 接缝处铺新料前应涂洒少量沥青,且在已铺层上重叠 5 ~ 10cm,并清除已铺层上的混合料,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 15c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若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 10 ~ 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1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①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 运送混合料的运距最短、接近水源和电源、堆放砂石材料和搭建水泥库房。

②材料准备和质量检验 依进度计划,在施工前分别备好工程所需的水泥、砂、石料、外加剂和钢筋等材料并做好以上材料的质量检验。

③基层检验与整修基层质量检验:基层强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纵向高程和横向坡度。

一、路面施工前准备工作

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放出路的中心线、路边线、伸缩缝等处、曲线起讫点和纵坡转折点等中心桩。

④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 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检验,选用水泥用量最省、强度符合要求的最佳配合比。

⑤机械准备 施工前必须做好各种机械的检修工作,在保证主导机械发挥最大效率的前提下,选用的配套机械应尽可能的少。

二、小型机具施工工艺1)安装模板2)钢筋布设① 传力杆②拉杆③边缘钢筋及角隅钢筋3)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4)混凝土的摊铺和振实5)筑做接缝① 胀缝②横向缩缝③纵缝6)表面整修与防滑措施7)混凝土养生① 湿治养生②塑料薄膜养生8)拆模9)填缝

立模

定位测量放样 钢模板厚度及长度 安装模板要求

传力杆设置

胀缝传力杆的架设(钢筋支架法)1—先浇筑的混凝土; 2—传力杆; 3—金属套筒; 4—钢筋; 5—支架; 6—压缝板条; 7—嵌缝板; 8—胀缝模板

横向施工缝传力杆架设

传力杆钢筋架安装固定

拉杆、胀缝板、传力杆、套帽设置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的拌合和运送注意要点

1. 拌和料质量检验2. 混凝土拌和楼总供应量计算3. 运送车辆的辆数匹配4. 运输:一般情况下,坍落度大于 50㎜时,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 1.5h ;坍落度小于 25㎜时,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 1h。

混凝土的摊铺和振实

接缝的设置

①胀缝:适用于不能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情况,胀缝中应加传力杆,施工时一半穿过端部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

②缩缝:压缝法和切缝法两种。 压缝法:混凝土振平后,利用振动梁将 T形振动压缝到准确地

按接缝位置振出一条槽,然后将铁制或木制嵌缝条放入,并用原浆修平槽边,待混凝土初凝前泌水后取出嵌条,形成缝槽。

切缝法:在混凝土硬化后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 25% ~ 30% )中,用锯缝机锯割出要求深度的槽口。

③施工缝:适用于不能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情况,一般设置在胀缝或缩缝处。 施工缝应用平头缝或企口缝的构造形式。

横向缩缝及施工缝构造

纵向缩缝及施工缝构造

三辊轴机组

三、滑模式摊铺机施工工序

1)测量放样,悬挂基准线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3)混合料的卸料、布料4)混凝土的摊铺4)接缝施工① 胀缝②缩缝6)表面整修与防滑措施7)养生① 湿治养生②塑料薄膜养生8)填缝

滑模式摊铺机摊铺过程示意图1- 螺旋桨摊铺机; 2- 刮平器; 3- 振动器; 4- 刮平板;5-搓动式振动板; 6- 光面带; 7- 混凝土面层

侧向卸料机纵向卸料机

四、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注意事项( 1)冬季施工施工温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取下述措施:① 采用高强度等级快凝水泥,或掺入早强剂,或增加水泥用量。② 加热水或集料。较常用的方法是仅将水加热。③ 混凝土修整完毕后,应覆盖蓄热保温材料,必要时还应加盖养生暖棚。( 2)夏季施工① 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中要加以遮盖,及时运至工地;② 各道工序应衔接紧凑,尽量缩短施工时间;③ 在已铺好的路面上,搭设遮光挡风设备。

( 3)雨季施工① 经常与当地气象台联系,了解近期的天气预报,抓紧在不下雨时间施工,一般有雨不施工;② 预先搭建一定数量的工作雨篷,保护刚铺筑的混凝土路面,也可利用它继续铺筑,一般在下雨时,应铺筑完正在浇筑的一块板,并停工做施工缝。

13.4 隧道工程施工

一、明挖法工序: 降低地下水位→基坑支护(打桩)→土方开挖→埋设支承防护与开挖→地下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回填,拔桩恢复路面。

基坑支护技术:重力式挡土支护、直立式和设支撑基坑支护等技。

支撑基坑支护

支撑施工程序:基坑开挖→支撑位置放样→焊接支撑托架→支撑拼装→支撑吊装→支撑施加预应力→检查验收。

φ 609钢管支撑

支撑活络头

细石混凝土

钢楔

连续墙

型钢围檩

E20 1500槽钢支架@

与桩体钢筋焊接

H型钢托架构造

二、盖挖法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及盖挖半逆作法

1.盖挖顺作法 地下管线及地面附着物迁改→施工围挡及场内外交通组织疏解方案→围护结构施工→盖挖系统施工→基坑降水→主体土方开挖,按照“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及时支撑”的原则组织施工→主体结构施工→顶板回填及道路恢复→盖挖系统拆除→盖挖部分回填及道路恢复。

盖挖顺作法施工工序

2.盖挖逆作法

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开挖表层土体至主体结构顶板地面标高→待回填土后将道路复原,恢复交通→在顶板覆盖下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并建造主体结构直至底板。

盖挖逆作法施工工序

3.盖挖半逆作法

盖挖半逆作法与逆作法的区别仅在于顶板完成及恢复路面后,向下挖土至设计标高后先浇筑底板,再依次向上逐层浇筑侧墙、楼板。在半逆作法施工中,一般都必须设置横撑并施加预应力。

注意区分以上三种方法的异同

盖挖半逆作法施工工序

三、新奥法 开挖→一次支护→二次支护 开挖工序: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等;

第一次支护:一次喷射混凝土、打锚杆、联网、立钢拱架、复喷混凝土等;

二次支护作业:永久性的支护(或补喷射混凝土,或模筑混凝土),起到提高安全度和整个支护承载能力增强的作用。

全断面开挖1-全断面开挖; 2-锚喷支护; 3-浇筑衬砌

台阶开挖1-上半部开挖; 2- 拱部锚喷支护; 3- 拱部衬砌; 4- 下半部中央部开挖; 5-边墙部开挖; 6-边墙锚喷支护及衬砌

四、浅埋暗挖法 施工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

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施工方法:小导管超前预注浆、管棚超前支护、开挖面深孔注浆等。

小导管超前预注浆

施工工序:主要包括导管制作、钻孔、安放导管、注浆、效果检验等。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工艺流程图

地质调查、现场试验

效果检查

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准备

设备准备

管材加工

材料准备

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机具准备

拱部放样布孔

凿岩机或煤电钻成孔并清

插入小导管

注浆

隧道开挖

砂浆准备

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施工要求

准备工作:选定注浆用料的名称、规格、材质、技术标准;选定注浆设备;拟定实验方案等。

制作钢花管,如图。 小导管安装: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钻孔,孔径较设计导管管径大 20 mm以上;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

注浆:一般是先内圈后外圈(在双排孔时),从拱顶顺序往下注,先注无水孔,后注有水孔;先注小水孔,后注大水孔。

Ф8mm加劲箍 小钢管普通焊

>30cm 15~20cm

注浆小导管结构图

五、盾构法 适用范围:一般适合在松软含水地层,

或地下线路等设施埋深达到 10m或更深情况;

盾构机结构:前部的切口环、中部的支撑环以及后部的盾尾;

施工开挖方式: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土压平衡模式等;如图

土压平衡盾构机示意图

刀盘

前盾 中盾

螺旋输送机

盾尾

拼装机及导轨

(a) 土压平衡模式 ( b)半敞开式 (c) 敞开式

施工工艺

1.打垂直井并加固;2.盾构机安装到井底,并装配相应的千斤顶;

3.盾构机沿线路方向土层开挖。注意推进过程中的操纵与纠偏;

4. 混凝土衬砌或预制管片拼装的圆形衬砌,及背后注浆;

5. 隧道成型。

盾构法施工过程示意

同步注浆示意图

本章介绍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