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 巴 wori 索 塔 里 普 帳篷區tw.tzuchi.org/doc/20150530support_diary.pdf二 零 一 五 年...

Post on 25-Feb-2020

8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曼 巴 wori 索 塔 里 普 帳篷區tw.tzuchi.org/doc/20150530support_diary.pdf二 零 一 五 年...

二零一五年五月三十日

慈濟尼泊爾

賑災醫療團

巴塔普區

曼索里帳篷區

(Mahesw

ori)

慈善訪視行程出發前,

司機臨時請林庭光醫

師幫他看診。林醫師

立即診斷,果真是名

符其實的行動義診。

攝影者:李美儒

受到慈濟人愛的感召,

阿嬤Sun

dari Bosi

最近只要看到慈濟人

來到帳篷區,即主動

幫忙清掃桌子上上下

下的塵沙。

攝影者:李美儒

第一次「抓頭蝨」,

邀請大醫王黃銘義先

做簡單的衛教。

攝影者:李美儒

等待「抓頭蝨」時,鄉

親不慎弄傷了腳,黃銘

義醫師馬上進行治療,

來自臺北慈院的護理長

吳惠慎從旁協助。

攝影者:李美儒

由於水要等到十一點

才有供應,來自馬來

西亞的周麗珠師姊便

與醫師帶著蘇妮達

(Sunita Twanabasu

,左)

及另一位小志工參與

訪視。

攝影者:李美儒

訪視中,黃銘義醫師

為癌末的鄉親餵食。

攝影者:李美儒

患有褥瘡的女孩得要

定時換藥,大家忙著

架起點滴,雖然克難

但每個步驟都不馬虎。

攝影者:李美儒

大醫王放輕力道,慢慢

地處理每處褥瘡,高溫

的帳篷也考驗著耐力。

攝影者:李美儒

稍早團員上街採買除

蝨行動的必備品:藥

粉、浴帽、水,三樣

缺一不可。

今天是尼泊爾的假日

,採購不容易,藥粉

是一家一家地收購。

為了採買,一共跑了

八家藥局。

不計奔波苦,終於共

買了二十三罐,一百

零九包洗頭藥水。

關於浴帽方面,昨天

詢問團隊住宿的飯店

經理,可不可以賣我

們浴帽,飯店經理說

沒有那麼多。最後,

急中生智以塑膠袋代

替浴帽。

今天共為一百一十位

鄉親進行除蝨行動。

有老、有少,有男、

有女。

帳篷區衛生條件不佳,

罹患頭蝨的比率高達

九成五。志工與當地

小志工戴起口罩和手

套,一個接一個開始

投藥除頭蝨。

攝影者:李美儒

新加坡徐雪友師姊小

心翼翼地幫鄉親投藥

除頭蝨。

攝影者:李美儒

長頭髮的女孩更要仔

細投藥,蘇妮達與周

麗珠師姊用心搓洗。

攝影者:李美儒

十三歲Swa

stika Ju

Shrestha

,今天與妹

妹和媽媽都一起「抓

頭蝨」,看起來很快

樂。

攝影者:李美儒

由於投藥二十分鐘後才

可以清洗,等待時,帳

篷下出現一個個紅色的

頭,頓時顯得非常熱鬧。

攝影者:李美儒

套上紅色塑膠袋的小

朋友等著洗頭,臉上

的表情漸漸輕鬆起來。

攝影者:李美儒

在缺水的帳篷區,平

日要洗頭就非常不易,

但也因此造成頭蝨問

題。

攝影者:李美儒

今天生日的十四歲

Priya Mushyakhwo

妹妹洗頭。

攝影者:李美儒

洗完頭,再梳投藥將

一顆顆蝨卵梳下來。

攝影者:李美儒

沒浴帽,志工就以塑

膠提袋代替。

在災區,每一滴水都

很珍貴。

Priya Mus

hyakhwo

天生日,洗完頭後,

拿出帶來的糖果要與

慈濟志工分享。

攝影者:李美儒

十六歲的小志工蘇妮達

拿著親自寫的感謝信,

與接引她的馬來西亞慈

濟志工周麗珠師姊合照。

攝影者:李美儒

字跡工整、字字句句

情真意切。蘇妮達在

信中坦白自己的轉變,

從悲傷到開朗,從失

去至親到幫助他人。

攝影者:李美儒

「親愛的朋友,

尼泊爾在四月二十

五日發生一個毀滅性

的大地震,帶給人們、

街路、房子、古蹟等

很大的改變。如今家

破人亡以及財產損失,

導致尼泊爾人民還活

在恐懼與悲傷中。我

們不知道要做什麼、

能住哪裡、要吃什麼,

我們幾乎失去了希望。

瀰漫着失望無助的

尼泊爾,慈濟基金會

的到來如一盞明燈祛

除我們的黑暗,為我

們的生活再度帶給我

們快樂與激勵我們,

必且重建我們的家園。

特別是他們將重點

集中於整個巴塔普地

區。身為一位巴塔普

人,我得到許多物資。

我無法忘記地震帶來

的創傷、悲傷無助的災

民、倒塌的房子、往生

者流的血,以及我在這

場災難中罹難的摯愛的

奶奶。但是慈濟給了我

往前的力量,及讓我可

以為我們的國家奉獻綿

力,他們讓我在義診區

當翻譯志工,我非常高

興在慈濟的幫助下我能

服務鄉親們。

讓我很訝異的是在

這段期間不斷地有餘

震發生,慈濟人卻從

沒有感到害怕,依然

繼續服務人們。他們

提供醫療服務、煮熱

食及維護帳篷區。

不只這些,他們還

常常祈禱尼泊爾能再

站起來,以及帶給小

朋友歡樂。而且他們

還提供賑災生活物資

給災民,他們對我們

展現寬容與大愛。因

此,我未來也要繼續

當慈濟志工。

最後,我想要感恩

證嚴上人,展現慈悲大

愛來膚慰我們,而且感

恩所有幫助我們的慈濟

人。衷心感謝慈濟,所

以我的朋友們,如果你

們有很強烈意願希望能

為不同國家的人付出,

請加入慈濟,成為慈濟

基金會的一份子。

蘇妮達

慈濟志工」

「下星期要回馬來西

亞,希望你繼續在這

裡成為我們的志工。」

互動中,周麗珠師姊

說。「我會的,我會

永遠在這裡幫忙,只

要這個帳篷還在,我

都是慈濟的志工。」

攝影者:李美儒

帳篷及太陽能板捐贈

喜瑪拉雅住宿學校

(Shree M

angal Dvip

Boarding S

chool)

喜瑪拉雅學校依政府

規定將在明日(

31日)

開學,但空間卻明顯

不足。校長曾向慈濟

提出援助需求。今日

送來六頂軍用大帳篷

因學校外的道路太窄

,卡車無法進入,老

師、學生們一同投入

搬運工作,將帳篷的

設備材料搬進學校。

由於帳篷材料眾多

,老師與鄰近的民眾

也一起來幫忙。

兩人通力合作,搬運

帳篷支架。

太重的物資,三位小

朋友合作來扛。

帳篷的骨架很重,小

朋友雖然扛得很吃力

,但都知道這是為了

之後的教室或活動空

間使用,個個卯足全

力。

累了,休息,換手。

開始搭建帳篷,十二

位尼泊爾軍人特別前

來協助搭設。

學校(

左)

、軍隊(

中)、慈濟(

右)

,三方合

作,合心協力搭帳篷

喜瑪拉雅學校校長(

中)也來投入。

因為工具有點不太夠

,第一組帳篷花了三

十至四十分鐘搭好。

帳篷非常寬敞,高度

也夠,孩子都非常期

待。

工具不夠,連菜刀都

拿出來用了。

老師用菜刀將線砍斷

,進行收整。

攝影者:陳秀玲

搭好的帳篷,游美雲

師姊仔細收整。

帳篷搭好了,學生有

安心上課的空間了。 攝影者:陳秀玲

紀念這一刻!帳篷與

太陽能燈物資捐贈儀

式,簡單溫馨。

攝影者:陳秀玲

本土志工培訓

格巴學院

(K

hwopa C

ollege)

志工培訓課場地布置,

眾志成城,一起幫忙

抬桌椅。

攝影者:李美儒

今日課程非常豐富,

有動態、靜態,視聽

設備是一定不可少。

攝影者:李美儒

王明萌師姊負責報到,

一一向志工們問候。

攝影者:李美儒

大醫王們把握時間,

趕緊練習《無量義經》

演繹的動作。

攝影者:李美儒

「大醫王分別病相,

曉了藥性隨病授

藥……

」林庭光參與

《無量義經》演繹彩

排。

攝影者:李美儒

為了今天的培訓課程

,大醫王跟志工彩排

演繹動作。

實地彩排時,已先到

的學員忍不住先用手

機拍下。

志工培訓課程開始,

滿座的本土志工,共

七十三位參加。

施雅竹師姊和勝偉醫

師搭檔主持。因災區

電力不穩,螢幕無法

播放,兩位接變化球

,「口述」慈濟故事

志工與大醫王的演繹

,讓本地志工紛紛取

出手機拍照、錄影。

恭敬聆聽《人間菩提

上人開示。

用情境劇的方式教導

志工服儀的重要。

每個小細節都要注意

,因為個人形象代表

慈濟。

「慈、濟」、「感恩

」手語教學。

靜態課程後,「知心

相契」小組分組,大

家熱烈討論,交流分

享。

攝影者:陳秀玲

溫馨的小組分組,大

家紛紛說出心裡話。

75

猴廟帳篷區在丹羅的

帶動下,有十位志工

前來參加培訓。

攝影者:李老滿

76

最後丹羅代表大家上

臺分享:「慈濟是由

三十個家庭主婦每天

存一點點錢而來的,

大家知道家庭主婦就

是媽媽,全世界最偉

大的愛,就是媽媽的

愛。慈濟是要我們先

修自己的心,我們學

會幫助別人,自己就

會得到快樂!所以我

們都願意來當志工。」

以虔誠祈禱〈愛與關

懷〉為課程畫下尾聲。

攝影者:李美儒

首次尼泊爾本土志工

培訓課,課程圓滿。

攝影者:李美儒

斯瓦揚布納特寺

(

猴廟)

旁帳篷區

80

今天早上第三組加入

了羅均、洪啟芬兩位

大醫王。羅均醫師帶

著醫療包、血壓計,

當鄉親有需要時,就

會量量他們的血壓膚

慰他們。空閒時,就

會回到煮食區的帳篷

裡吹口琴和小朋友同

樂。

81 攝影者:李老滿

82

洪啟芬醫師則是跟隨

溫素蕊師姊、王明萌

師姊一起關懷鄉親,

為他們撐傘遮陽,為

他們留下身影,為鄉

親貼上膏藥,在酷熱

的豔陽下冰冰涼涼鄉

親的心。

83 攝影者:李老滿

攝影者:周明麗

猴廟帳篷區,鄉親輪

流當志工為鄉親煮食。

香積組周明麗師姊帶

動鄉親掉將下的飯粒,

撿拾放至高牆給鳥兒

吃。

攝影者:陳明麗

86

猴廟帳篷區陪伴鄉親

煮熱食的「香積四人

組」,總是溫暖地陪

伴著煮食志工。

攝影者:李老滿

早上在帳篷區陪伴鄉

親,下午香積組回到

YAK

飯店廚房,為志工

準備晚餐。(右為周明

麗師姊)

攝影者:李老滿

88

活動中用餐人數常是

一日三變。參與多次

國際賑災的臺灣志工

周明麗師姊說:「沒

關係!我早就準備好!

慈濟變化球很多,不

只會做事,最重要的

是要會接變化球。」

多備一些食材,不怕

變化,滿足所有人的

胃。

攝影者:李老滿

雖然在百忙中,周明

麗師姊的胸前總是掛

著一臺相機。

她說:「我要把我所

看到的拍攝下來,這

樣回到臺灣就能深入

和大家分享。尤其最

近慈濟飽受外界風風

雨雨,最重要的是要

回去跟會員分享,見

證慈濟每一個腳步都

沒有停歇。」

在周明麗師姊的鏡頭

下,是慈濟陪伴、鄉

親自立的動人篇章。

攝影者:周明麗

這次香積組中來了一

個真正的大廚師,馬

來西亞方永坤師兄,

這雖是他第一次國際

賑災,但卻不乏賑災

經驗。「其實南亞大

海嘯那一天,晚上我

們就進入災區救災!」 攝影者:李老滿

馬來西亞的陳證安師

兄自稱香積組是「快

樂一組」。就算接到

變化球也不怕,因為

團隊就是最堅強的後

盾。

攝影者:古繼紅

香積團隊分工合作,

勇於承擔變化球,關

關難過關關過。

攝影者:古繼紅

臺灣志工溫春蘆師姊

攪拌著鍋內的食材,

希望煮出臺灣好味道

暖大家的胃也暖心。

攝影者:古繼紅

馬來西亞方永坤師兄

用鐵盆當鍋蓋,克難

中克服困難,煮出讓

志工回味的每一餐。

攝影者:古繼紅

志工向飯店借來的中

央廚房,隨時保持整

潔。

攝影者:古繼紅

人物側記

99 攝影者:李老滿

原本是總舖師的蔡明

鴻師兄,這次負責總

務、機動,個頭高壯、

移動快速的他,真的

很「激動」,所以拍

攝他時總是模糊的鏡

頭多,但唯一清晰的

是他燦爛的微笑。

攝影者:李老滿

他說:「上人說快樂

是一天,悲傷也是一

天,雖然這裡的鄉親

受了災難,我就是想

帶給大家歡樂!」

101

蔡明鴻師兄受證二十

一年,臺灣九二一地

震發生在深夜一點四

十七分,他兩點半就

到現場,搭帳篷煮熱

食。現在人在尼泊爾,

對於這樣的天災人禍,

他說:真的是人心不

調,所以要用上人的

法,前腳走後腳放,

努力做過就要放下,

然後微笑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