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 Plasmodium

Post on 01-Jan-2016

124 view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疟原虫 Plasmodium. 孢子纲 Class sporozoea 真球虫目 Order Eucoccidiida 疟原虫科 Family Plasmodidae. 主要虫种. 间日疟原虫 P.vivax 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 P.ovale. 概述. 全部营寄生生活 ( 肝细胞、红细胞内,蚊内 ) 生活史复杂,世代交替 传播媒介:按蚊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疟疾流行状况. 全世界 中国 受染数 3 亿( 90 国) 30 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疟原虫 Plasmodium

疟原虫 疟原虫 PlasmodiumPlasmodium

孢子纲 Class sporozoea真球虫目 Order Eucoccidiida

疟原虫科 Family Plasmodidae

主要虫种

间日疟原虫 P.vivax

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 P.ovale

概述 全部营寄生生活 (肝细胞、红细胞内,蚊内 )

生活史复杂,世代交替 传播媒介:按蚊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疟疾流行状况

全世界 中国受染数 3 亿( 90 国) 30 万死亡数 100-150 万 /年 不明

形态与生活史

人体内发育 (无性 /有性开始 )红细胞外期 (E-E stage)红细胞内期 (E stage)配子体形成 (Gametocytogenesis)

红细胞外期 ( 肝细胞内增殖 ) (速发型)

子孢子 红外裂殖体 裂殖子 (迟发型 P.v. )

进入红细胞 P.v. 8d; P.f. 6d; P.m. 12d

红细胞内期 (RBC 内增殖 )

发育:环形滋养体 大滋养体 增殖:早期裂殖体

RBC 内发育 成熟裂殖体 (子 ) 配子体形成 M 吞噬

裂殖子入侵红细胞过程 粘附:裂殖子表面配基与红细胞

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 变形:红细胞凹陷 入侵:纳虫空泡形成 封口:红细胞恢复形状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Plasmodium-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One cell has burst open, releasing merozoites

P.v P.f P.m P.o

红内期周期P.v. 48hP.f. 36-48hP.m. 72h成熟裂殖体内裂殖子数和形态P.v. 12-24 个,不规则P.f. 8-36 个,不规则P.m. 6-12 个,菊花状

配子体形成 红内期裂殖子 雌雄配子体 P.v. 2-3d P.f. 7-10d <12 个 /mm3不能传播

被寄生 RBC 的变化

P.v. 胀大 薛氏小点P.f. 正常 茂氏点P.m. 正常 西门氏点

疟原虫对 RBC 的选择

P.v. 幼稚红细胞P.f. 各种红细胞P.m. 衰老红细胞

蚊体内发育 ( 有性 ) 雌配子体 ( 减数分裂 ) 雌雄配子 受精 雄配子体 动合子 合子 卵囊(内含子孢子)

Oocysts on mosquito gut

疟原虫发育过程

子孢子 裂殖体、子 环形体 滋养体 ( 红外 )

吞噬 裂殖子 裂殖体

卵囊 动合子 合子 配子 雌雄配子体

红内

人体内疟原虫发育与临床关系

感染期:子孢子 红外期:潜伏期,复发( P.v. ) 红内期:致病,病原诊断 配子体形成:传播

致病致病:红内期潜伏期 : 原虫侵入到症状出现 P.v. 14d P.f. 11d P.m. 28d

疟疾发作 发热阈值: P.v. 10-500/mm3

典型症状 : 周期性寒颤 ,发热 ,出汗 机理 : 1 、裂殖子、代谢物、 RBC 碎片

WBC 吞噬内源性致热原 2 、 TNF 等细胞因子

发作间隔 : P.v. 隔日; P.f. 隔天或不规则; P.m. 隔二天

疟疾贫血机理 RBC 大量破坏 脾功能亢进 TNF-α 抑制骨髓造血 II 型变态反应溶血

再燃 recrudescense 疟疾发作停止后红内期原虫大量增殖而引起的发作

复发 relapse 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被消灭, 肝内迟发型子孢子活化后入侵 RBC 而引起的发作。仅 P.v. 有此复发

脾肿大的因果

单核巨噬系统增生脾充血-纤维化 导致全血细胞性贫血

凶险型疟疾多见于 P.f. 流行区无免疫人群中脑疟常见高热、昏迷,死亡率高粘附阻塞学说

Erythrocyte, parasitized by Plasmodium falciparum,

showing surface knobs.

严重并发症脑疟重症贫血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低血糖肺水肿

疟疾免疫

先天性免疫( inate immunity )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

具种、株、期特异性

带虫免疫 premunition

非消除性免疫发作后维持低虫血症对同种再感染具抵抗力

疟原虫的免疫逃避疟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得以长期存活和增殖的机制 :抗原变异 — P.f.抗原伪装-虫表吸附宿主 Ag免疫抑制-多克隆激活 , Bc

疟疾实验室诊断病原学:厚薄血膜涂片染色法 Wright’s; Giemsa免疫学:血清反应 ,用于流调分子探针: DNA杂交 ;PCR 等

疟疾流行分布:亚、非、拉地区我国疟疾分布 : P.v. 黄淮平原 P.f. 长江以南 ,海南 ,云南 P.m. 散发、山区

疟区分类以儿童 2-9 脾肿率为指标 <10% 低度流行区 11-50% 中度流行区 >50% 高度流行区 >75% 全疟区

疟疾流行环节 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 (阳性配子体血症者 )

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大劣按蚊 嗜人按蚊、微小按蚊

易感人群:无免疫力人群,尤以儿童、 孕妇易感

疟疾防治 综合性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查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保护易感人群:化学预防 ;疫苗等

抗疟药的种类 杀灭红外期原虫-伯喹 杀红内期原虫-氯喹、青蒿素 杀配子体-伯喹 (伯氨喹啉 ) 杀子孢子-乙胺嘧啶

抗疟药的应用 根治间日疟:氯喹 +伯喹 无抗性恶性疟:氯喹 抗氯喹恶性疟:青蒿素 /甲氟喹 /咯萘啶

抗疟工作存在的问题

抗性虫株的出现蚊媒对新杀虫剂的抗性研制抗疟疾疫苗的难度

机会致病原虫

某些寄生虫在健康宿主体内不表现明显致病,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力受损时原虫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加,可使患者致死。

(opportunistic protozoa)

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Toxoplasma gondii

弓形虫概述世界性分布人畜共患中间宿主—人和猫等温血动物终宿主——猫科动物

形态 (1)( 中间宿主体内)

人或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速殖子:弓形 ,内二芽殖 胞内繁殖 (假包囊 )

包 囊:有囊壁,内含大量缓殖子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of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macrophages of mouse in peritoneal exudate. (SEM)

Tachyzoite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macrophages of mouse in peritoneal exudate. (SEM)

In cell cultures, T.gondii proliferates to form a pseudocyst of 8-20 parasites.

T. gondii: lysis of a THP-1 cell with release of tachizoites in culture.

T. gondii: tissue cysts, 100-300 µm, may contain up to 3 000 bradyzoites.

形态 (2) (终宿主体内)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裂殖体:无性增殖配子体:雌雄配子受精卵囊: 内含 2个孢子囊, 各含 4个子孢子

卵 囊

生活史 ( 循环传播型 )特点:两类宿主,两种生殖方式猫科动物为终宿主-配子生殖人或其它温血动物为中间宿主 -无性生殖 (包括猫科动物的有核细胞内 )

弓形虫的生活史 卵囊(随粪便排出) 子孢子 速殖子 (假包囊 )

(口入) (1)

合子 (2)

(4)

配子体

裂殖体 (3) 包囊 (缓殖子 )

裂殖子

(终宿主猫

(中间宿主人、猫等动物)

1.终宿主 中间宿主: 卵囊 子孢子2.终宿主 终宿主: 卵囊 裂殖体3. 中间宿主 终宿主: 速殖子或包囊 裂殖体4.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速殖子 包囊

生活史要点 感染期:卵囊,包囊,速殖子 感染方式:垂直传播 - 胎盘水平传播 - 口入、输血、伤口等

寄生部位:淋巴结、脑、眼、肌肉、肝、心、肺等

致病机制 速殖子细胞内增生与破坏 包囊累及重要脏器、组织 代谢物等致变态反应

获得性弓形虫病( 1 )免疫功能正常时多数无症状( 90%)少数可见:急性淋巴结炎 视网膜脉络膜炎; 罕见肺炎 , 肝炎 ,心肌炎 ,

脑膜脑炎

弓形虫淋巴节肿大

弓形虫眼病

脑弓形虫病标本

免疫功能缺陷时 隐性感染激活,发病 重症型,全身性感染 ,预后差

获得性弓形虫病( 2 )

临床类型先天性弓形虫病四联症 视网膜脉络膜炎 脑积水 脑钙化 小头畸形

弓形虫病畸形儿

脑水肿

弓形虫病畸形儿,胎盘粘住头部

弓形虫病脑积水畸形儿

弓形虫病内脏外翻畸形

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组织体液活检 ,涂片染色 动物接种分离、细胞培养、

PCR测 DNA。免疫学 :测抗体( IgG+:有感染;

IgM+:可能是新感染)测抗原、羊水测抗体

流行传染源 :猫、家畜和野生温血动物传播途径 : 人 (胎盘,输血) 人 动物 (肉食品,水) 人 动物 (食肉) 动物

弓形虫阳性率•人群抗体阳性率法国 45%美国 25-36%日本 15-40%中国 5-10%•家畜 猪 28-71% 猫 5-85%

流行特点 生活史多期均有传染性 多传播途径 多宿主、寄生部位 中间宿主间可相互传播 组织内包囊存活长 , 卵囊抗力大 猫为主要传染源 (粪便内卵囊污染 )

防治原则治疗患者:乙胺嘧碇 ,磺胺嘧啶 螺旋霉素预防为主:不食未煮熟肉类 / 生菜严格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要求孕妇防止与猫接触、产前检查

卡氏肺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neumocystis carinii

概述

世界性分布人畜共患,感染普遍致间质性浆细胞肺炎

形态

滋养体囊前期:具囊壁包囊期:含 8个囊内小体

生活史•感染期:成熟包囊

•成熟包囊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囊前期

(肺上皮细胞) (肺泡间质)

致病多为隐性感染、机会致病致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婴儿型,成人型AIDS 并发该病常可致死

病原学检查•采样:痰液、气管分泌物、

支气管灌洗液•方法:涂片染色法、印片

(姬氏染色)

流行与防治

世界性分布空气飞沫传播早期治疗 :喷他脒、 TPM-SMZ

隐孢子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Cryptosporidium spp.

微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C. Parvum

概述

人畜共患 致隐孢子虫性腹泻 重症伴全身症状

隐孢子虫生活史子孢子 卵囊 ( 厚壁卵囊随粪排出、 薄壁卵囊体内再感染 )

滋养体 合子

裂殖体 ( I、 II )雌雄配子 裂殖子 雌雄配子体

(肠上皮细胞刷状缘)

生活史特点感染期:卵囊寄生小肠绒毛刷状缘内生阶段自体繁殖以厚壁卵囊排离转换宿主

致病正常人 :水样腹泻 ,可转慢性幼儿重症 :喷射腹泻伴全身症状免疫受损宿主:霍乱样泻伴 肠外器官感染为 AIDS主要死因之一 (47/57)

病原学诊断

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金胺 -酚染色查卵囊

流行传染源 :病人、畜及带虫者传播途径 : 粪便、呕吐物

污染水源、食物

易感者 :婴幼儿 ,免疫缺陷者

防治

防止粪便污染水、食物治疗:无特效药国内:大蒜素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