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学习谜题: 从排斥到享受...

Post on 28-Jun-2018

215 views 1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数理学习谜题: 从排斥到享受...

B08国际教育新师录 5 2017 年 5 月9 日 星期二 责编:方轶 美编:任东梅 校对:王萃

周嘉琦, 现就任于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国际高中部, 主讲加拿大安大略省课程中的数学与物理。

如果周老师不做说明,旁人通常看不出他是位老师。 他的笑容带着年轻的朝气, 言谈中不时幽默一把,像个大男孩;唯有目光里透露的睿智与谈及学习时的严肃能显现出一丝端倪。其实周老师已在数学、物理教学中浸淫多年。 他的高中在华美度过, 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取得物理学与教育学学士学位后, 先后在多伦多奥林匹克斯学校和激数学校担任数学物理科目讲师, 同时考取了加拿大教师资格证。 2016 年暑假应邀回母校任教。

回到熟悉的起点, 身份却从学生变为老师。 他的用心让他和学生打成一片, 有时与学生一起走在校园里, 别人甚至问他为什么不穿校服。

■老师印象

■学生评语

■专题策划 新快报记者 杨澍专题采写 新快报见习记者 陈思陶

高二全加拿大国际课程班(CIS)温智秀:周老师教我们高二第一学期的物理, 他非常喜欢并鼓励我们问问题。 我有不懂的题目会经常问他。 现在他不教我们物理了, 但有数学考试时,他晚上会留下来教我们。他还是 HBIC MUN 和 TerryFox 社团的指导老师,总是能积极地参加学生的活动, 为人温文尔雅。

高二航空班李嘉欣: 初次上课时,他卷卷的头发、可爱的笑容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物理课是接地气的民间小菜, 会列举生活例子引导我们学习物理概念。 面对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他耸耸肩,嘴角挂着迷般的微笑,让他们演唱一曲,再将作业补齐。 周老师是我们永远的 Angel of Physics———物理小天使。

数理学习谜题:从排斥到享受,需要几步?

数理知识抽象晦涩,让人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数理课堂沉闷冗长,催人屡屡梦中见周公? 数学物理不食人间烟火,只能走高大上的科学研究路线?

把答案从“是”变成“否”像做白日梦?且看这位“周公”周嘉琦老师如何三步解梦,带学生清醒地走进数理世界。

第一步:消解恐惧,数理不是“两座山”

网络上曾多次发出数理无用论,甚至取消课程的声音。现实中部分学生确实对数理课程有恐惧感、排斥感,这必然影响数理的学习。

周老师对此一笑而过,他认为数学不是吃人的饕餮,更像是一种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语言, 对数学的恐惧本质上是对新语言的恐惧。物理大到宇宙星空,小到原子夸克,但高中阶段核心的部分仍是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的重新认知。

消解对数理的恐惧,方法之一是建立知识联系。学生要做纵向串联,将新知与旧识联结,让学生在已知领域触摸未知领域的边界;也要做横向并联,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知识反复曝光中加深学习印象,比如基因遗传和概率、细胞分裂和幂函数。

方法之二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而非传授虚无缥缈的公式。 在数学课上,周老师会和喜欢军事的男生讲一元二次方程和炮弹的射程,和喜欢韩剧的女生谈概率论中预估值概念对韩剧时间长短设置的影响。 在物理课上,周老师会分析乐器发音原理,让学生通过科学计算得出发音频率去制作乐器。有的学生用塑料吸管做排箫,有的学生用金属片制作打击乐器,周老师也不会干涉,讲授其“理”,而非管控其“术”。

学生产生学习数理的成就感并学以致用后,也会以更积极、愉悦的心态去探索学习。

第二步:着力演讲与协作,哪里薄弱练哪里

周老师坦言,国内学生在解题思维上有传统教育的优势,一旦理解概念与原理,梳理和应用公式会非常自然得体,这是国外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

国内学生通常喜欢自己默默做题,协作与演讲问题仍是软肋。但学生想要日后站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就要把软肋大化小,小化了。

周老师秉承一条朴素的理念———学生排斥的常常是自己的弱项, 弱项就要加强训练。

协作意识、 表达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讲授、题目的训练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尽管数学和物理更多时候需要内敛的思考,但周老师还是尽可能“逼迫”学生团队合作,或者当众表达。

他的方法是让学生给学生讲课。首先由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然后周老师抽取书中的某一已学章节,让每小组出题并上台解题。 有的学生写板书、作图,有的学生负责破题,有的学生负责步骤讲解,人人都出力,人人都开口。除了协作和演讲的锻炼,就学习知识本身也有收获:上台讲解的同学检测自己所学,台下听讲的同学从同龄人的角度理解知识。

当协作与演讲不断重复,学生会发现不断交流、 表达让数理学习竞争力有了扎实的提高。

第三步:尝试升级,反转课堂调动学生资源

在消解学生对数理的恐惧,加强锻炼学生弱项的基础上,周老师还希望变革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 为此他引入反转课堂(flipped�classes)概念。

反转课堂是西方教育界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反转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互动,建立网状的知识传播路径, 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传统课堂模式强调教师资源的利用,是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的知识传播, 互动比较少。而在反转课堂中,老师会提前录制课程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 学生晚上回家没有作业, 时间用在观看老师录制的课程视频上,他们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或学习感兴趣的地方。学生第二天到教室里和同学、老师一起完成作业,发现难题及时和同学交流,向老师求助。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因受到网络学习平台开发不足等原因的限制,周老师目前只进行了小范围的反转课堂尝试。 学生很高兴没有作业压力,觉得看视频学习并不“烧脑”;在教室里完成作业时能在小组内交流思路,互通有无,学习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但反转课堂要求学生自觉自律,否则听课自由的让渡会变成放纵。

学生们面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一而异,再而习,三而喜。他们当中也许有人会和周老师一样,从此长于数理学习,若干年后能将数理的乐趣分享给更多的青春少年。

Q&A我希望自己不只做专才,也要做通才

Q=记者A=周嘉琦老师

Q: 您有没有一直坚持的爱好?这对您有什么影响?

A:阅读,而且更多阅读社科类书籍。 带来的影响是别人看不出我是教数学、物理的老师, 而且我希望自己不只做专才,也要做通才,对各领域都有基本了解。 这也是我的生命成长追求。

Q:您最近在读什么书?您能推荐一本书给学生吗?

A:最近在读《三国志》。我不指定具体书目, 希望学生多读历史类、经济类书籍。历史是一面镜子, 可以照到现在, 但复制历史上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应该注意学习其方法。 经济书籍让我们在商业社会中更有成本概念, 在面对问题时做出理性的选择。

Q:在您的成长过程中 ,有没有感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

A: 我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 已经习惯学生社团生活。 回国后发现部分学校的部分老师对此持反对态度,起初我不能理解, 在我的认知里, 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部分。

后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已经习惯了社团的缺失, 和单一的以分数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磨合得非常成熟。我现在能理解了,但我想做一个变革者,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给学习生活添加乐趣和色彩的同时, 更多地去发掘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学理念

■周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