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切换到 开学模式 这份心理辅导指南请查收€¦ ·...

Post on 14-Oct-2020

3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从 切换到 开学模式 这份心理辅导指南请查收€¦ ·...

幼儿园

揭示看不见的危险

本报讯 记者 陈泳均 2020年秋季开学在即,由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联合主办的《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第六季)将于8月31日18:00至18:45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

本季节目以“揭示看不见的危险”为主题,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交警总队贾杰,市消防救援总队赵锦祯,市教科院普教所王枫四名主讲人分别围绕治安、交通、消防、心理四个板块进行普及。在治安板块,本季节目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游戏沉迷作为重点;在交通板块,重点讲解机动车“内轮差”、行人和非机动车“鬼探头”等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正确使用“一盔一带”的方式方法;在消防板块,着力讲解察觉、避免火灾隐患,以及留出“生命通道”的重要意义;在心理板块,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节目最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还将为大家普及校园防疫知识要点。

和艺术做朋友

本报讯 记者 陈宏 让孩子们了解舞台光影变化带来的不同戏剧感,懂得剧场社交的礼仪和尺度,每一年,文化广场都会举办亲子嘉年华,进行艺术教育。由于疫情,

“2020小白亲子嘉年华”推迟到暑假的尾声才举行,但这特别的“开学艺术第一课”,仍然备受沪上家长和孩子们的追捧。青年报记者获悉,8月28日到9月6日连续两个周末,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将呈现14场以舞台艺术为核心的艺术活动与亲子主题户外市集,和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探寻有趣的艺术世界。

地处闹中取静的中心城区,文化广场得益于“文绿结合”的天然场地优势,拥有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近年来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及亲子家庭的休闲去处。而每年的小白嘉年华如此受欢迎,也缘于上海文化机构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如何让公共艺术空间,对市民有正向艺术引导、教育作用?

公共艺术空间,不仅仅是跳跳广场舞的场所。作为文化地标,它一方面有场馆属性,更重要的,它是具备艺术机构的属性。“艺术要从娃娃抓起”,除了成熟观众群,每一家场馆对未来艺术消费人群的普及和教育,都需要不遗余力。

“一想到要开学了,总觉得提不起劲,还会莫名地焦躁。”临近开学,12355心理热线总会接到学生和家长的求助来电。

“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12355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之菲表示,临近开学,大家的情绪往往十分相似:是兴奋、期待中带一些焦虑,在开心和释然中带一些担忧。如果没有在开学初期就调整好身心状态,很容易出现新学期适应不良的状况。

心理专家建议,学生可以花一周左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逐步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为了做好开学准备,做好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心理准备,学生可以及时主动了解新学期的相关要求,做好防疫、学习心态和作息习惯上的准备,树立学习目标,列好开学后的学习计划,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学期。

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开学后防疫要求自然会继续加强。对于学生而言,开学后依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重视自己的

心理健康,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状况时可以告诉好友、家长、老师等,积极主动寻求帮助和心理支持。

开学后的上课学习适应慢、心态波动大等情况,都属于正常状况,请与老师、同学、家长等主动沟通。“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意识,遇到困难了,老师、家长和学校都是你的强大后盾。”沈之菲表示。

暑假和网课期间,电脑网络成为了居家学习的好伴侣,天天如影随形。但如果学生对电脑、网络、手机等形成了依赖,则会成为开学的心理障碍。心理专家建议,不妨做个情境隔离,回归一下传统“原始”的生活,让自己通过纸质阅读、室内运动、绘画书法、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转移注意力,或者通过家人的监督、向心理老师求助来加以克服。

专家特别提示,如果是入学新生,可能在入学适应方面需要有点时间,有时会有失眠、无所适从等感觉。这种情况多数人都会碰到,自己要积极面对,寻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支持。

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责任编辑马鈜 美术编辑翁浩强04-05 焦点

联系我们 qnbyw@163.com

李女士的女儿涵涵9月1日就将进入幼儿园小班,这几天,全家人在忙着做各种准备的同时,心里也都有点忐忑和担心。“她胆子比较小,见到陌生人都要躲着走,真不知道到了幼儿园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李女士说。

“新学期开学,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这是他们第一次踏入集体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充满挑战的。”松江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宋美霞介绍说,每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幼儿园里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里面哇哇大哭,家长扒着大门久久不愿离

去,甚至也跟着掉眼泪,而这正是分离焦虑的体现。

宋美霞介绍说,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有几个发展阶段的,先是非常强烈的阶段,比如入园第一天会哭、会打滚;第二个阶段孩子的情绪有波动,虽然不想去幼儿园但也还是会去;第三个阶段是基本适应阶段,幼儿园的一些规定比如洗手、喝水、午睡等慢慢开始适应;第四个阶段才是适应阶段。

“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宋美霞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要接纳孩子会存在分离焦虑这样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虑情绪。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这份心理辅导指南请查收明天,上海中小学将正式开学,各个大学也将陆续敞开校门。随着新学期的开启,不同学段的孩

子也将迈上人生新台阶——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第一次进入校园、一年级的学生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们陆续进入青春期……孩子进入新学校后能不能很快适应?幼小衔接会不会顺利?青春期的孩子能不能不那么叛逆?开学在即,不少家长在欣慰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暗暗感到焦虑、苦恼。这些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处理呢?来听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如何支招。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刘昕璐

开学准备

身心归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步入校园,心理需要提前做好哪些调适?姚玉红副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同学们支招。

姚玉红表示,建议大学生用“三步走”策略。第一步:重新找到校园生活的正常节律。接受疫情之后又一次无法避免的改变,设法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处在一个安全、稳定、平衡、良好的状态中。当我们自身带有着恐惧、害怕、愤怒、焦虑等强烈的情绪时,这些情绪会严重地干扰我们正常的理性思考,甚至会干扰到我们共情他人的感受,干扰我们恢复人际互动。因此,要先试着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心情——建议去你以前喜欢的那些校园角落找你熟悉的老师同学聊聊,尽快找回昔日熟悉亲切的感觉。疫情前到疫情中是一种改变,疫情中到疫情后的恢复又是一次改变;第二步:允许大家慢慢恢复一个让自己和他人都感觉安全、平等、友好、开放的人际环境。返校后,可能你们会带有对这大半年经历的不同看法,适当地辩论也可以,但尽量保持价值的中立,不批判。大家都感觉到交流是安全的、

可靠的、自然的之后,就会更加愿意尝试了解彼此;第三步:基于共同的兴趣,尝试参加一些活动,恢复一些关系的互动。在家乡困了这么久,一定有很多想去做的事情,比如看展、逛街、运动等,基于这些兴趣,增加与他人的接触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恢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际关系。

姚玉红告诉记者,大一新生本来就会有一种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环境而可能出现孤独或者说不适应。 到了大学之后,曾经一直被学长学姐“渲染”的美好环境、自己一直憧憬想象的样子,也可能因为防控的需要并不会如约而至,校园的“半封闭”管理,各项报备会增多,但请别慌张,这份“初体验”也是暂时的。

我们也希望告诉新生,要提前有心理准备,就不会对一些必要的举措太过于敏感和抵触。其实,大学的美好并不会改变,只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投入也还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上需要配合学校的管理。学校里丰富的课程、活动都会继续照常。

开学后,小昕就读初二了,但他和妈妈的关系却一直很紧张,而让他心情很不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每次写作业妈妈都要在旁边盯着。小昕妈妈认为,自己只是在旁边陪着做自己的事,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小昕看来,妈妈在旁边盯作业就是为了监督自己,是不相信自己。而这种盯作业的方式,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小昕的学习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不容易集中精力,提不起学习的精神。

宋美霞认为,对于中学生和家长来说,普遍都面临着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她表示,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萌发,他们希

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决定,而这些在很多家长看来,就是所谓的“叛逆”。

宋美霞建议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需要退一步,给他们一点空间、信任和自主的权利。“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来自于父母、老师的期待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非常看重,也很希望能达到父母的期待,但很多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有些期待未必是合理的。”宋美霞说,合理的“期待”能够帮助孩子形成适度的学习动机,给他们适当的学习压力,这对于他们学习效率提升的影响是最好的。”

新学期开学后,6岁的贝贝就将进入一年级,与她自己对小学生活满怀期待相比,妈妈张女士内心则有点焦虑。“她这个暑期过得挺充实的,跳舞、游泳、唱歌各种活动安排得很丰富,但唯独没有学习方面的课程。”张女士说,自己很矛盾,一方面不想让女儿那么早就开始上学习方面的培训班,但另一方面看到其他孩子假期已经在外面上英语课时,又担心女儿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把心放到学习上去。

对此,宋美霞认为,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新学期开学最主要的是“入学适应”,“在幼儿园

更多的是玩耍、游戏,小学生则有非常明确的任务——学习,学习生活是学生最需要去适应的。”在宋美霞看来,一年级学生家长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入学适应期其实涉及很多方面,并不只是学习方面的适应,“孩子是否适应了小学生活,不是上课会听讲就够了,还有行为方面、情绪方面的适应。”

在这个适应的阶段,孩子在学习、自律、情绪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家长要有一个接纳的态度,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帮助孩子一起度过。”宋美霞说。

分离焦虑?接纳,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孩子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重新回归校园,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专家沈之菲建议家长在此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与鼓励。

开学前,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心态变化,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孩子开学准备期间劳逸结合,保持适度运动,保证睡眠,作息逐步与在校学习一致。家是给孩子安心与安全的地方。

“家长需要把想说的话正面地说出来,要用一个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传达出鼓励性语言,这很重要。”沈之菲说。家

长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互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了解新学期的相关要求,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如果在开学前后出现亲子冲突,比如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或发生争吵时,家长切记要冷静不冲动,先暂停并分析冲突原因,事后与孩子多沟通,多体察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控制和调节情绪。改进亲子沟通方式,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时候,静观其变也是一

种教育的智慧。”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孩子是入学新生,可能

会出现入学适应压力或焦虑,此时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平和心态和孩子沟通,提供相应的生涯指导和情感支持,了解孩子焦虑背后的原因,鼓励他们面对问题、寻找方法,学会处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他们也需要有疏解压力的途径,陪伴是爱孩子的最好“告白”。如果孩子出现网络依赖、游戏成瘾,无法静心、自觉进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要引起重视,保持理性,与孩子耐心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教师的咨询。

“我家孩子最近总是走神,马上就要开学了,担心自己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好像患上了焦虑症。”市民张女士最近烦恼不已。同样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的,还有14岁初中生晓晓。晓晓是徐汇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还擅长唱歌舞蹈等多门才艺。今年就在不久前,她告诉母亲王女士说“不想上学”,甚至提起上学就出现冒冷汗、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指出,每年开学前,

像小洁、晓晓这类的患者不在少数。这是一种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的异常焦虑,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反应,被称为“拒绝上学症”,也就是“开学恐惧症”。头疼、肚子疼往往是躯体性焦虑的表现,实际上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导致的,并不是器质性疾病。

章依文表示,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不要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高标准,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亲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缓解彼此压力,比如小学生的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

的状态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面临升学的孩子及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聊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增进了解彼此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后应主动向老师或医师寻求帮助,不要逃避。

大多数孩子能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内逐步适应,但有些孩子的症状严重,持续一个月仍不见好转,甚至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这不是在装病,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而有的孩子确实存在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提供指导,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学习生活。

暑假已经悄然进入尾声,上海的中小学生即将迎来新的学期。但是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返校开学?12355资深心理专家沈之菲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做好开学准备,身心归位很重要。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记者 顾金华

摆脱恐惧症,亲子多多沟通

家长放下心,孩子才能静下心

调节生物钟,适应开学状态

幼小衔接?调整期待,给孩子适应的过程

青春期叛逆?给孩子空间、信任和自主权利

新学期社交?三步走策略恢复人际关系

■开学第一课

小学

中学

大学

入学适应期其实涉及 很 多 方面,并不只是学习方面的适应。

学生可以花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逐步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上海市天山路第二小学的学生在演练火场逃生。 新华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