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以弗所書另一個重要主題是愛(希臘文...

Post on 14-Sep-2020

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以弗所書...以弗所書另一個重要主題是愛(希臘文...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以弗所書

簡介

“保羅書信中的桂冠。”∼洛濱孫“保羅的三層天的書信。”∼裴雅森

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在幾方面,以弗所書有保羅書信的典型

特色:祝福、感謝、闡釋教義後再把教義實踐、申述作為信徒的責任,和結語的問候。以弗所書是一封真實的書信,但也很象一篇講章,甚至象基督徒禱告和讚美的事奉。這書信就象莫爾赫所寫:“我們進到聖所的沉靜、肅穆之地⋯⋯這里充滿安寧、默想、敬拜和平安的氣氛。”1

雖有許多解經家同意上述洛濱孫的評價,但不少現代派學者卻放棄基督信仰一千八、九百年來的教導,妄指以弗所書不可能是保羅寫成的。然而在事實面前,這可言之成理嗎?

貳.作者外證 以弗所書是真確的、保羅所寫的

書信,有牢不可破而確實的證據。保羅書信中,只有這封擁有早期、一個接一個的見證人。從羅馬的革利免、伊格那修、坡旅甲、赫馬士,到亞歷山太的革利免、愛任紐和希坡律陀。馬吉安把這書信列入他的“正典”中,稱為“致老底嘉人書”。穆拉多利經目

也把以弗所書列為保羅書信。內證 作者兩度自稱保羅(一1;三

1),而內容(一些方面)與歌羅西書相似,因此寫作日期必定很相近。上文提過,以弗所書的結構是典型的保羅書信。假定保羅在書中介紹了一些新思想;但倘若一位作者在沒有被指控冒充的情況下,不能這樣做,那麼聖經作者幫助聖徒成長的機會便大打折扣了!

德裔自由派學者施來爾馬格大概是頭一個否認保羅為作者的人。許多自由(新)派人士也隨伙,如莫法特和顧斯比等。詞彙、風格、“高深”的道理和其它主觀論據,一同否定本書信是保羅寫的。然而,這些論據無一不可迎刃而解。既有壓倒性的外證,和無數博學的解經家領悟書中不僅存有保羅的精神,更如科勒萊治所說,這是保羅“最神聖之作”,可見以弗所書應被接納為真確的。

叁.寫作日期以弗所書跟歌羅西書、腓立比書和腓利

門書,統稱為“監獄書信”。書中提到的牢

1605

活石聖經註釋

160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大綱壹.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一∼三)一.祝福(一1,2)二.保羅為神所賜的恩福讚美神(一3∼14)三.保羅謝恩並為聖徒代禱(一15∼23)

獄生活(弗三1;四1)往往是爭論的焦點。有人相信這時保羅在該撒利亞的兩年囚禁中,甚至是在以弗所的獄中,但這說法卻無從證實。證據似乎支持他第一次在羅馬的囚牢中(在主後六十年後不久)。這書信象歌羅西書一樣(西四7∼9),由推基古帶到亞西亞省(弗六21,22)。這說明保羅寫作書信時,腦海中浮現相近的道理和相同的意念。

肆.背景與主題以弗所書的主題是保羅所稱的“奧

祕”。他所說的並不是一些不可言喻的事,而是一件從未啟示出來、但現在才揭開的奇妙真理。

書信中宣告相信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在基督耶穌里合而為一。這崇高的真理就是書信的主旨。他們是教會——基督身體——的肢體。現在,他們在基督里一同坐在天上。將來,祂作萬有的元首,他們要同享祂的榮耀。

以弗所書六章經文中,都可以看見這奧祕。

第一章稱為神旨意的奧祕,展望那時候,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歸於一(9,10節)。相信的猶太人(11節,“我們”)與外邦人(13節,“你們”),要同享那日子的榮耀。他們是祂的身體、祂的豐滿,要與祂在全宇宙中一同作王(22,23節)。

第二章描寫猶太人與外邦人借着神的恩

典得救的過程。他們怎樣與神和好、彼此和睦;怎樣因着與基督聯合,成為一個新人;又怎樣成為聖殿,作神借聖靈居住之所。

第三章全面闡釋那奧祕,稱為“基督的奧祕”(4節),指基督就是元首,並一切信徒就是祂的身體。在這身體里,相信的外邦人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神的應許(6節)。

第四章強調身體的合一,並神使身子長大成人的計劃(1至16節)。

第五章稱為基督與教會的奧祕( 3 2節)。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是信徒夫妻關係的榜樣。

最後在第六章,保羅提到福音的奧祕,他為此作了帶鎖鏈的使者(19,20節)。

試想這信息給收信的外邦信徒帶來的影響。他們不僅借着信、靠恩得救,與猶太人無異,還首次得到與他們同享特權的地位。他們在神面前站立,不再是次等的;還命定得與基督同坐寶座,作祂的身體、新婦,分享祂在全宇宙作王的榮耀。

以弗所書另一個重要主題是愛(希臘文為agapē,指從意志而生的愛)。保羅以此概念為書信的起首和結尾(一4;六24),在以弗所書使用這個字(包括動詞和名詞),較在他所寫的其它書信為多。或許這是聖靈的先見,因為此後三十年,這龐大、活躍的會眾遵照命令,抵抗假道。但我們的主卻在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告訴他們一件要受責備的事,就是他們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二4)。

以弗所書

160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四.神在給外邦人和猶太人的救恩上所顯的能力(二1∼10)

五.猶太和外邦信徒在基督里合一(二11∼22)六.插段講述奧祕(三1∼13)七.保羅為聖徒祈禱(三14∼19)八.保羅的頌讚(三20,21)

貳.信徒在主里的行事為人(四∼六)一.呼籲基督徒合而為一(四1∼6)二.身上肢體的正常功用(四7∼16)三.呼籲有新的德行(四17∼五21)四.呼籲基督徒家居的個人操守(五22∼六9)五.關乎基督徒爭戰的勸勉(六10∼20)六.保羅的個人問安(六21∼24)

註釋壹.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 (一∼三)一.祝福(一1,2)

一1 保羅的名意思“微小”。他的身量可能合符這個描述,但他的屬靈影響力可不小。他自稱為基督耶穌使徒,指出他是由升天的主任命,執行特別的使命的。他的使命就是把福音傳給外邦人,並把偉大的教會真理教訓他們(三8,9)。以弗所書論到教會,教會真理先啟示給使徒和先知(三5),故保羅自稱使徒是合宜的。他這樣自稱並非自誇,只是為說明他論說的權柄。權柄來自奉神旨意這句話。保羅沒有選擇這分工作為自己的職業,也沒有人指派他去工作,這徹頭徹尾是個神聖的呼召(加一1)。

書信寫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里有忠心的人。聖徒是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人,在新約這稱呼用於所有重生的信徒。基本上,這指着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

卻非他的本質。在基督里,所有信徒都是聖徒,儘管他們里頭並不常是聖潔的。例如,保羅稱哥林多信徒為聖徒,但顯然下文指出他們並沒有過聖潔的生活。然而,神的旨意要我們行事為人與我們的地位相稱:聖徒理當有聖徒的樣式。

在基督耶穌里有忠心。有忠心指“相信者”,就是形容所有真基督徒。當然,信徒也當忠心,意謂可靠、可信賴。但這里的基本意思是他們承認基督耶穌為他們的主和救主。

有兩卷最早的手抄本漏了在以弗所一句,但在大部分手抄本都有。許多學者相信這是封傳閱的信,是寫給幾處基督徒的地方聚會閱讀的,而在以弗所的教會是他們的代表。幸而這問題並不影響書信的真確性和所給我們的價值。

一2 接着使徒向聖徒的祝福,字字都帶着屬靈的意義——不象今天我們慣用的空洞祝福語。

活石聖經註釋

160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恩惠是日常生活上從神而來的扶助。保羅書信的讀者已靠神的恩典得着拯救,這恩典是失喪之人所不配得的寵愛。現在,他們需要從神而來的力量,好面對困難、試煉和生命的哀痛。這就是保羅在這里為他們所求願的。

平安是人生變幻無常景況下的安息心靈。聖徒歸信主時已經歷到與神相和。但每一天,他們需要神的平安,就是平靜、穩妥的歇息,不受環境影響,只管凡事禱告交託神,就能得着(腓四6,7)。

要留意,先有恩惠,平安隨至。這是恆常的次序。惟有在恩惠解決罪的問題後,人方可認識平安;並且惟有天天借神所賜而人所不配得的力量,信徒才可以經歷平安,就是在人生一切變幻的景況下全然的平安。

恩惠(希臘文為c h a r i s)是希臘文的特有用語。猶太人以平 安(希伯來文為shâ lòm)一詞作為祝願。此二詞放在一起時,就可以看見給世人的福音的縮影。二詞連起來,也看見保羅在以弗所書圓滿地闡述新約教會的真理——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基督里成為一體。

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保羅沒有半點猶豫,把主耶穌放到與父神同的地位;他尊敬子如同尊敬父。我們也當如此(約五23)。

不可忽略神我們的父是一句奇妙的連接詞。神字表達一個印象,就是一位至高而不可接近者。父一名則論到一位親密而可接近者。代名詞我們的把二字串起來,給我們一個驚人的真理:居住於永恆那位崇高的神,是每個借相信主耶穌得救的人慈愛的父親。

我們救主的全名是主耶穌基督。祂是主,是我們絕對的主人,有全權管理我們和我們的所有。祂是耶穌,是把我們從罪中釋放的救主。祂是基督,是我們神聖並受膏的先知、祭司和君王。祂的名,向每個聆聽的耳朵揭開何等豐富的真理!

二.保羅為神所賜的恩福讚美神 (一3∼14)

一3 簡短地問安後,使徒高聲唱詠莊嚴的讚美詩。這是新約中敬拜的高峰。我們看見一個湧溢的心,因着恩典的福氣敬拜神。在這幾節(3至14節),保羅從昔日的一直到將來的永恆,追溯神救恩的工作,當中必然論到神意旨的奧祕——信主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同享榮耀的產業。

開始時,他呼籲一切認識神的人頌讚祂,就是借讚美和崇敬的愛,叫祂的心喜悅,受頌讚者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耶穌幾次稱神為神(太二七46),其它時候稱祂為父(約一○30)。受頌讚者也是那賜福者。我們以讚美頌讚祂;祂向我們展示祂恩典的豐滿,賜福予我們,使我們喜樂。

祂在基督里,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這是個恩典的金字塔圖解:

福氣屬靈的福氣各樣屬靈的福氣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在基督里所賜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先注意祂的心和手何等無限——各樣屬靈的福氣。也注意這些是屬靈的福氣。簡單的說,把這些福氣跟律法下以色列人所得的作個對比。在舊約,對一個忠心、順服的猶太人,神以長壽、家族昌盛、田產豐富及得勝仇敵報答他(申二八2∼8)。基督徒蒙的福氣有所不同,這些福氣是屬靈的,就是非物質、不能看見、不會衰殘的珍寶。舊約聖徒實在也享有一些屬靈的福氣,但我們發現今天基督徒享有的福氣,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的福氣是屬天的,就是“在天上的”。屬靈的福氣並非地上屬物質的福氣,而是天上屬靈的福氣。在天上一句,在以弗所書使用了五次:

以弗所書

160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一3  屬靈福氣的範圍一20 基督現今在寶座上的情景二6  我們在基督里現今在寶座上

的情景三10  天使看見神在教會里彰顯智

慧的地方六12  現今我們與邪靈爭戰的領域

我們把這些經文放在一起,便可看見在天上的真正聖經中的定義。安格提出,這些福氣是“信徒借着聖靈的洗,並與基督聯合的地位和經歷的範圍。”所有屬靈的福氣都在基督里,就是借着祂在各各他山上所成就的工而獲得的。現在福氣都在基督里獲得;神賜予信徒的一切福都在主耶穌里。要得着這些福氣,我們必須憑信與基督聯合。在基督里,便立刻成為擁有福氣的人。薛弗爾寫道:“在基督里是一切得救者的分,他們分受祂一切所作、所是,和祂的一切。”2

在基督里是以弗所書的一個主要用語。書中有兩條連貫新約真理的線——信徒地位並他行事為人的真理。

先是信徒的地位。凡活在世上的人不是“在亞當里”,就是“在基督里”。“在亞當里”的人都在罪中,是在神面前被定罪的。人不能行什麼以討神喜悅,或換取祂的恩寵。人向神不能有任何要求,人若要得着所配得的,就只有永遠的滅亡。

人若歸向神,神便不再視他為當被定罪的亞當的子孫,卻把他看作在基督里,並以此為根據接納他。看見這點是重要的。信主的罪人並不是因他本身蒙悅納,而是因他在基督里。在基督里,他站在神面前,披戴基督一切蒙悅納之處,如基督一樣,享有神的恩寵和悅納,直到永遠。

信徒的地位就是在基督里的。另一方面是信徒的行事為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地位已臻完善,行事為人卻不然。現在,神的旨意是要他行事為人加倍與所得的地位相稱。他進入天堂前,絕不能達到完全。但他仍在地上之時,成聖、長進、日漸象基

督,應該持續不斷地進行。當我們明白信徒的地位,與他的表現之

間的區別,就能把以下一些仿似相反的經文融和起來:

信徒是完全的(來一○14)信徒向罪死了(羅六2)信徒是聖潔的國度(彼前二9)

信徒要完全(太五48)信徒要看自己向罪死了(羅六11)信徒要聖潔(彼前一15)

左欄指着地位,右欄指着行事為人。保羅致以弗所信徒的信分為兩半,與此

理吻合:一至三章:我們的地位——我們在基督里;四至六章: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本身應該怎樣行。前半部是教義,後半部是本分。頭三章我們的地位用“在基督里”、“在基督耶穌里”、“在他里”等句語形容。後三章“在主里”一語較常用,表示信徒以基督為主,向祂盡責。有人說得好,他指書信的前部分描繪信徒在基督里的屬天地位,後部分則看他如在廚房里。

現在來看我們在基督里一些在天上屬靈的福氣。

一4 第一樣是人所共知的揀選。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先注意揀選了我們幾個字正說出揀選的正面事實。然後,在基督里的真理卻說明地位的問題:因着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神向祂子民的一切意旨得以實行。從創立世界以前,指出神揀選的時間;目的是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目的只有我們在天上與祂同在時(約壹三2),才會全面實現,但其過程在我們地上的生活里不斷進行。

禱告:“主啊,現在就使我成聖,因為這正是祢在我身上的最終目的。阿們。”

活石聖經註釋

161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附篇神的揀選

揀選的道理在人的頭腦里產生嚴重的問題,故我們要更全面地思想聖經對這題目的教導(和所沒有教導的)。

首先,這指出神揀選人得着救恩(帖後二13);稱信徒為“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彼前一2)的人;說明人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被揀選全在乎對福音的態度:聽了又信福音者是被揀選的(帖前一4∼7)。

另一方面,聖經從未教導說神揀選人失喪。祂揀選一些人得着救恩,並不意味祂獨斷獨行,定所有其余的人的罪。祂從沒有定配得拯救的人的罪(也沒有這樣的人),但祂委實拯救一些該受定罪的人。保羅描述選民,稱他們為“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羅九23);但他論到失喪的人,只說“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羅九22)。神預備蒙憐憫得榮耀的器皿,卻沒有預備要滅亡的人:他們所以如此,因為他們不信。

揀選的道理認明神就是神。祂為至高,能隨自己的喜悅行事,卻不喜悅行不公平的事。神若斷然不顧,人人就都要失喪了。神豈沒有權柄向一些人施憐憫呢?

但事情有另一面。聖經教導主權的揀選,也論到人的責任。人不可利用揀選作借口,說自己沒有得着拯救。神把救恩確確實實地賜給世上每個角落的人(約三16;三36;五24;羅一○9,13)。誰都可以悔改棄罪,相信主耶穌基督。因此若有人失喪,只因他選擇失喪,並非神的意願。

事實上,聖經論到揀選,同時也指出白白的救恩給一切接受的人。二者可從同一節聖經看到:“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里來;到我這里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經文前半部述說神主權的揀選,後半部則把憐憫的施與告訴每一個人。

這就給人的頭腦加上難題了。神怎能揀選人,又賜人白白的救恩?坦白說,這是個奧祕。但對我們是奧祕,對神卻不是。最好

是二者都相信,因為都是聖經的教訓。真理並不模稜兩可,而在兩極找到。白禮傑總結說:

神的主權、人的責任和白白而全面賜下的憐憫,都在聖經看到。雖然我們不能以邏輯調和二者,但是都應該在我們心里佔有地位。3

──

一5 神恩典寶庫里的第二樣屬靈福氣,就是預定或預先的命定。雖與揀選有關,卻不盡相同。揀選描述神揀選人得着救恩,但預定是更深一層的:表示神事先決定了,凡得救的人都在祂家里得兒子的名分。祂可以拯救我們而不使我們作祂的兒子,但祂選擇成全二者。

不少譯本把第4節末尾(又因愛)跟第5節連起來:又因愛我們⋯⋯預定我們。

這提醒我們神獨特的愛,促使祂恩慈地對待我們。

從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這句,看見我們榮耀的兒子名分。在新約中,兒子名分表示信徒在神家里,作一個成熟、成年的兒子,有作兒子的一切權利和責任(加四4∼7)。兒子的靈把稱神為父的本能,栽在信徒的心里(羅八15)。

我們得着兒子的名分,是借着耶穌基督。只要我們仍在罪中,神就絕不能使我們得着與祂自己如此相近和親密的地位。主耶穌來到地上,借着死、埋葬、復活,把罪的問題解決了,叫神心滿意足。祂在各各他山的犧牲,有無限的價值,成就一個公義基礎,讓神可以給我們兒子的名分。

這都是祂按着祂自己意旨所喜悅的,就是預定背後的主權動機。“祂為何這樣作?”這問題可以解決了,只因為這是祂所喜悅的。祂不能滿足,直到祂身邊有許多兒子,有祂獨生子的形象,與祂同在又酷似祂,直到永遠。

以弗所書

161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一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着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里所賜給我們的。保羅已默想了神的恩典,先是揀選我們,後是預定我們作兒子,他用迭句把默想推陳而出,就是讚嘆、陳述、勸勉。讚嘆,對這恩典的超然榮耀生出聖潔的渴望。陳述,指出神向我們施恩的目的和結果是祂自己的榮耀。祂那無匹的愛,配得永遠的崇敬。請看恩典的條件——(白白)賜給我們的;得蒙恩賜者——我們;恩典的渠道——在愛子里。最後勸勉,保羅說:“我們當因祂榮耀的恩典稱讚祂。”我們看下文之前,先來稱讚祂!

偉大、行奇事的神!祢一切道路顯出祢神聖的屬性;但祢恩典的璀燦榮耀在祢一切神蹟所顯的榮耀之上:有誰象祢那樣寬恕?有誰賜下如此豐盛、白白的恩典? ∼戴森姆

一7 我們探溯神為祂子民預備的永遠計劃,掃視其壯觀,接着要看的就是救贖。這描述基督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我們從罪的捆綁與定罪中釋放出來,得着自由的生命。主耶穌是救贖主(我們在祂里面得蒙救贖),我們是得贖者。祂的血是贖價,是無可替代的。

救贖的一個結果是過犯得以赦免。赦免不等於救贖,只是救贖的成果之一。我們的罪得赦之前,基督必須先為罪作成圓滿的工。這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現在——

嚴苛審判無從追討,憐憫盡傾給予世人。

照他豐富的恩典這句,說出我們得赦免的尺度。我們若能夠測度神恩典的豐富,才能夠估量祂給我們的赦免如何圓滿。祂的恩典沒有窮盡!祂的赦免也無限量!

一8 祂在恩典里揀選我們、預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又救贖了我們。但還不止於此。神更以諸般的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把

這恩典賞給我們。就是說,祂恩慈地與我們同享祂的計劃與旨意。祂切切盼望我們有智慧和見識,曉得祂向教會和全宇宙的計劃。故此,祂帶我們進來信靠祂,如往昔一樣,又向我們揭示整個歷史所邁向的偉大目標。

一9 保羅陳述神以諸般的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賞給我們的,就是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祕。這是書中的重點主題——有關基督與教會的榮耀真理。這是個奧祕,不是說很神祕,而是個神聖的祕密,先前沒有人知道,現今啟示予眾聖徒的。這榮耀的計劃出於神至高的旨意,沒有受任何的影響:都是照他的美意。這計劃的崇高主題是主耶穌基督,他自己所預定的這句把主題顯示出來。

一10 現在保羅開始對神旨意的奧祕作更詳盡的闡釋。本章里,他集中論到這奧祕的將來,第二、三章將更多表明這奧祕的現在的一面。

要照所安排的(希臘文oikonomia),在日期滿足的時候,說出保羅所指的時間。我們曉得這是指千禧年基督回到地上作王,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神給人類在地上歷史的最後時代,有特別安排的計劃。

計劃是要“在基督里統領一切”(達祕新譯本)。在千禧年的統治時期,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要在基督里歸在一起。現今遭拒絕、否認的救主,將成為那至上者,就是萬有的主,全宇宙敬拜的對象。神的目的,是要基督在國度里成為天上地上一切萬有的元首。

基督統治的領域,可在“天上地上一切萬有的”(達祕新譯本)里看到。柏勒寫道:

這是個從未為人所知的奧祕。在以賽亞的預言中,我們有一幅地上千禧年的美麗圖象,但我們有否看見天上千禧年基督作元首?以賽亞曾否說,天上地上萬有都要在得榮耀的人子里同歸於一?4

活石聖經註釋

161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本節有時被用以支持普世得救的謬論。經文被歪曲,指一切的人和物,最終要在基督里復興,並與神復和。可是,這種論點與全文格格不入。保羅所說的是宇宙性的主權,不是普遍的救恩!

一11 這奧祕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神尊貴的計劃中都一同有分。使徒論到這奧祕,本節和12節關於猶太信徒,第13節關於外邦信徒,第14節則二者並論。

對猶太裔的基督徒,保羅寫道:我們也在他里面得了基業。他們有權得分,並不是由於他們以往的國籍權利,只因他們與基督聯合。這基業遙指將來,他們與所有真信徒在驚訝的世人面前,以基督的身體就是羔羊的妻之身分顯現。

在萬世以先,神至高的旨意已預早安排猶太基督徒得這特權地位,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預定的。

一12 這預定的旨意是要使他 的 榮耀⋯⋯得着稱讚。換言之,他們是神恩典的戰利品,顯明祂能使用看來不好的材料作工,使榮耀歸給祂。

使徒保羅稱他自己和其它信主的猶太人為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他想到在基督信仰傳開的初期,那些相信福音、屬神的猶太遺民。福音先傳給猶太人,大多數以色列民都斷然拒絕,但敬虔的遺民卻相信主耶穌。保羅是其中一人。

救主第二次來到地上時的情況截然不同。以色列民必仰望他們所扎的,也必悲哀如喪獨生子(亞一二10)。“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一一26)

保羅和他同時代的猶太裔基督徒,在其余的以色列民以先相信彌賽亞。所以他描述說:“我們這些事先在基督里相信的人。”(格連特譯)

在彌賽亞里“首先有盼望”的人,要與祂一同在地上作王,其余的國民將成為祂國度在地上的百姓。

一13 這里保羅從生來是猶太人的信徒,轉到那些生來是外邦人的;從他把“我們”轉為用“你們”,可見一斑。從外邦異教中被拯救出來的人,在神旨意的奧祕中有分,與回轉信主的猶太人無異。使徒保羅追溯以弗所人和其它外邦人與基督聯合所經過的每一步。

他們聽見福音。他們信了基督。他們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首先,他們聽見真理的道,就是叫他們得救的福音。基本上,這是指因信主耶穌而得救的佳音。按廣義,這包括一切基督和眾使徒的教訓。

他們既聽見這信息,便一心相信,把自己獻給基督。主耶穌是相信的對象,救恩只在祂里面找到。

他們信了,便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就是說每個真信徒都接受神的靈,表明他屬於神,並蒙神保守,直到得着榮耀的身體的時候。在法理上,印記代表擁有權和保證。在屬神的事上也一樣。內住的聖靈銘印我們是神的產業(林前六19,20),又保證我們可得以保存直到得贖的日子(弗四30)。

我們的印記稱為所應許的聖靈。首先,祂是聖靈,這是祂的本體;然後,祂是所應許的聖靈。祂是父(珥二28;徒一4)與主耶穌(約一六7)所應許的。再者,祂是擔保人,保證神向信徒的一切應許要悉數應驗。

本書信多次提到神三位一體,本節是首次圓滿地宣說三一神:

父神(3節)子神(7節)聖靈神(13節)

以弗所書

161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一14 保羅再次改變所用的代詞。他把11和12節的“我們”,與13節的“你們”合起來,成為14節的“我們”(英文為物主代詞,即“我們的”)。他用熟練的文學手法,為第二和三章將要詳述的事情留下伏筆——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合一,成為新個體,就是教會。

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就如首期付款,承諾將全數款額繳清。這與全數付款方式相類,只是數款不同而已。

我們得救了,聖靈便開始向我們啟示在基督里一些屬於我們的豐富。祂給我們先嘗將來的榮耀。可是,我們怎能肯定,到那日基業全屬我們?聖靈本身就是那質或憑據。

祂是印記,保證我們必得基業。祂是質,保證基業必屬我們。

聖靈是憑據,直等到神之民(產業)被贖。憑據展望完全得贖,就象初熟果子指望圓滿的收成。當產業被贖,聖靈作質的角色便終止。保羅所說的產業得贖(聖經新譯本)是什麼意思?

1.他指我們的基業。借主耶穌,神所有的都屬我們:我們是神的後嗣,與耶穌基督同作後嗣(羅八17;林前三21∼23)。宇宙因着罪的進入已被玷污,必須與神復和並得潔淨(西一20;來九23)。基督回到地上作王時,勞苦歎息的受造物就要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的榮耀自由(羅八19∼22)。

2.產業得贖這句或指信徒的身體。我們相信時,我們的靈與魂就得贖了,但身體得贖是日後的事。我們有痛苦、衰老和死亡,證明我們的身體未曾得贖。當基督為我們再來(帖四13∼18),我們的身體要改變一新,得與祂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那時就要完全、永遠得贖了(羅八23)。

3.最後,產業得贖或指教會(彼前二9:“屬神的子民”)。按這解釋,被贖

也遙指被提。那時候,基督要把教會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弗五27)。有些持這種看法的人相信,神的產業也包括舊約聖徒。

不論我們持什麼觀點,最後結果仍是一樣——使他的榮耀得着稱讚。那時神向祂子民奇妙的計劃達至一個榮耀的高峰,祂要成為得着不斷讚美的對象。在本章保羅三次提醒我們,神一切行動所定下的目標及其必然的結果,是祂得着讚美的榮耀。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着稱讚。(6節)叫他榮耀,從我們⋯⋯,可以得着稱讚。(12節)使他的榮耀得着稱讚。(14節)

三.保羅謝恩並為聖徒代禱 (一15∼23)

一15 上一段3至14節的經文(希臘原文是一個句子!),使徒保羅從永遠的過去到永遠的將來,追溯神的計劃的動人進程。保羅列出了一些最叫人崇敬的思想,它們充滿人的心思意念。這些思想崇高,保羅要向讀者分享他所懷深切的禱告負擔,期望他們在這些思想上得着屬靈的亮光。他心中的切望,是他們因在基督里這榮耀的特權,並為那使基督為教會作萬有之首的大能而感謝。

因此這作介紹的用詞,使人回想神為基督身上的肢體在過去所作的一切,並將來要作的一切。這些已在3至14節里描述了。

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當保羅聽到消息,確知讀者已得享上文所述的屬靈福氣時,他便為他們禱告。他們信從主耶穌,生命里產生了救恩的神蹟;他們親愛眾聖徒,顯出他們信主生命改變的事實。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本書信不單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指着本節為根據。保羅這里提到他聽聞讀者的信心——象是從未見過他們;但他曾在以弗所過了三年(徒二

活石聖經註釋

161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31)。所以他們下結論,以弗所書是寫給幾個地方教會的,以弗所是其中之一。

幸好這問題並不影響我們從本節中學習功課。就如我們看見主是信心的真正對象:你們信從主耶穌。我們不是相信教條、教會或基督徒。救人的信心要放在那位在神右邊、復活了、被高舉的基督身上。

我們另一個功課是親愛眾聖徒。我們的愛心不應只顯於我們所在聚會的地方,卻要流到所有蒙基督的血所潔淨的人和一切信主的家庭。

信與愛聯結,是我們的第三個功課。有人稱他們相信,但他們的生命中卻難找到愛。有些人表現出很大的愛,對相信基督卻漠不關心。真正的基督信仰融合了純正的教義和合宜的生活。

一16 信徒中間的信與愛促使保羅為他們稱謝主,又為他們不住的禱告。史廓治形容得好:

感謝是為着已立好的根基,代禱則為着在根基上的建造。感謝是為着過去的成就,代禱則為着將來的進展。感謝是為着他們的實際經歷,代禱則為着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得以成就。

一17 得以瞥見一位屬神的人的禱告生活,實屬榮幸。事實上,我們從以弗所書看見兩次——本段和三章14至21節。在這里禱告是為着屬靈的亮光,在那里則為着屬靈的力量;這里禱告向神,那里則向父。然而,保羅每一次的禱告都是不住的、具體的,又切合人們當時的需要。這里的禱告是向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榮耀的父這片語,指神是:

1.一切榮耀的源頭或創始者;2.一切榮耀的擁有者;3.那稱為神榮耀的彰顯者主耶穌的父。

禱告繼續說,願祂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聖靈就

是那賜人智慧(賽一一2)和啟示(林前二10)的靈。由於信徒都有祂的內住,保羅的祈求就不是叫他的讀者接受聖靈,而是他們要得着祂所賜特殊的光照。

啟示涉及知識的傳授,智慧則關係到知識在我們生活上的正確運用。使徒不是想到一般的知識,而是真知道(希臘文為epignōsis)他。他希望信徒對神有深入、屬靈而實在的知道——這知道不能憑智力取得,惟有靠聖靈恩慈的工作。

戴理解釋說:

這些以弗所的基督徒已經得過神的光照,若是沒有,他們就不會成為基督徒了。保羅祈求住在他們心里的聖靈,使他們有更清楚、更熱切、更強烈的異象,好讓神的能力、慈愛和偉大,能更全面地向他們啟示。或許在今天的日子,人們在較次等的思想領域上有着迅速的發展,令人興奮着迷。他們的探求為基督徒帶來挑戰,並對抗神在基督里顯現的真理。在此時,教會實在十分需要禱告,求神賞下“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神若要應允這禱告,那令我們昏花眼亂“所見的”和“暫時的”知識,就必在“所不見的”和“永遠的”榮耀面前黯然失色了。5

一18 我們已看過,屬靈亮光的源頭是神,渠道是聖靈,至高的主題是真知道神。現在要來看接受光照的器官: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6

這個象征的語句指示我們,對屬神事情正確的認識,並非靠敏銳的智力,卻是靠柔和的心。這是感情和心意的問題。神的啟示只賜給愛祂的人。這就給每位信徒打開奇妙的路,我們雖多沒有高智商,但都可以有去愛的心。

接着保羅具體地說明屬神知識的三個特別範圍,盼望聖徒曉得:

1.他的恩召⋯⋯指望;2.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

耀;

以弗所書

1615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3.祂向我們這相信的人所顯何等浩大的能力。

他的恩召⋯⋯指望遙指將來,說明祂呼召我們的時候,心中所定最終的旨意。這包括我們要與基督同在,永遠與祂相似。我們將要被展示在全宇宙之前,我們是祂的兒子;並且作基督無瑕疵的新婦,與祂一同作王。我們為此存盼望,並不是心里存疑,而是指望那屬將來的救恩的一面。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這是信徒要去發掘的第二個極遼闊的領域。請注意保羅如何把文字組合排列,以表達廣大、堂皇的效果:

他的基業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的榮耀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我們可從兩個觀點去領會,二者都很有意思,所以都作分述。第一個角度,聖徒是他的基業。在神眼中,他們是無價珍寶。提多書二章14節和彼得前書二章9節說,信徒是祂“自己的子民”。毋庸置疑,這是恩典不可言諭的展露。可恥、不配的罪人靠基督得着拯救,竟還能在神心中佔此地位,祂稱他們為他的基業。

另一個觀點說基業是我們將要承受的一切。簡言之,意思是全宇宙要在基督的王權之下。信徒是祂的新婦,要與祂一同在宇宙中作王。我們若真羡慕祂為我們存留榮耀的豐富,世界的吸引和世上的享樂就必在我們面前消失無形了。

一19 保羅為聖徒的第三個祈求,是要他們深深感謝神的能力成就這一切: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邁耳說:“這是能力,這是祂的能力。這是大能力,稍遜也顯不足。這是浩大的能力,超過我們所能想象。”7

這是神為救贖我們所顯的能力,是祂保守我們的能力,也是祂將來使我們得榮耀的能力。薛弗爾寫道:

保羅想以神的浩大能力感動信徒。這能力顯明神的揀選、預定和賜下兒子名分的作為,就是神在他們身上所命定並成就的一切。8

一20 使徒進一步強調這能力的浩大,述說屬神的大能彰顯無遺,是世人從未認識的。這大能使基督從死里復活,使祂坐在神的右邊。也許我們以為創造天地或神拯救祂百姓渡過紅海的神蹟,是祂能力最大的彰顯。不!新約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復活、升天,才是最大的神能力的傾流。

為什麼?陰間的使者似乎都要聚集,合力把基督留在墳墓里;或一旦祂復活,就要阻止祂升天,借以挫敗神的旨意。然而,神勝過任何的對抗。基督復活並得榮耀,是撒但及其使者的徹底失敗,也是得勝的能力一次榮耀的景象。

無人能把這能力闡釋得透徹。保羅借用幾個力學上的辭彙,以形容那向我們所顯的能力:“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里復活。”這些辭彙似乎不及整個意思重要。我們實不用分辨不同的辭彙,只驚嘆能力的浩大,並前來敬拜我們全能的神!

邁耳感嘆說:

何等奇妙的高升!從必死在墳墓里,到不朽永生神的寶座上;從墳塋的黑暗,到不能靠近的光中;從這渺小的世界,到宇宙的中心和首都。拿起信心的尺,量度這遙不可及的鴻溝時,你便要驚嘆那帶你渡過這鴻溝的能力。”9

根據聖經,基督的復活是人類歷史上的創舉(林前一五23)。有人曾從死里復活,後來卻又死了。主耶穌是首位借無窮之生命的大能復活的。基督復活、升天了,神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神的右邊標誌特權

活石聖經註釋

161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來一13)、能力(太二六64)、超卓(來一3)、福樂(詩一六11)和主權(彼前三22)的地位。

地點再說明是在天上,這詞表示是神的居所。那里是主耶穌現今帶着骨肉之體,就是那不死的榮耀之體所在之地。祂在那里,我們也快要在那里。

一21 我們的救主得榮耀有更深入的描述: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主耶穌高過一切管治者或政權、人或天使、現在或將來的事。

在天上有不同級別的使者,有的邪惡,有的良善。他們的權力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相對於人類的國家元首、州(省)長、市長或市議員。不論他們的統治、掌權、有能和主治有多大,基督都遠超過他們。

這不但在我們生活的世代是真確的,就是連將來的世代,基督在地上作王的一千年也如此。祂要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祂要被高舉超過一切受造之物,沒有例外。

一22 再者,神又將萬有(被造的)服在他的腳下,表明宇宙全面的主權,不但向人類和天使,還有向其它一切受造之物,有生命的活物或是沒有生命的。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現在我們還不見萬有都服祂(來二8),這話是真的。宇宙的主權屬於基督,但祂還未執行。例如,人類仍叛逆、否認或拒絕祂。然而神已頒令,祂的兒子要揮動宇宙主權的杖,這就象現在的事般真確。

接着的事簡直難以置信。主以釘痕的手向宇宙執行統治之權,神已把這位榮耀的主賜給教會!保羅對神旨意的奧祕作出驚人的啟示;他一步一步引出這宣告的高峰。他以生動的手法描述基督的復活、得榮耀和主權。當我們的心正凝想這百般榮耀的主而生敬畏時,使徒說:“基督的地位是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我們若漫不經心地閱讀本節,會誤以為它只是說基督是教會之首。這當然是對的,但經文的含意更廣。本節指基督已得着掌管宇宙之權,教會與祂緊緊相連。

從21節,我們學到基督遠超過一切天上和地下、今世和來世的受造物。從22節上,我們學到萬有和一切受造之物都服在他的腳下。現在,我們學到教會獨特的呼召,是在祂無窮的主權上與祂聯合。教會要與祂一同掌權,一切別的受造之物都要受祂的管治。

一23 本節是第一章最後一節,我們學到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何等密切。經文提出兩個比喻:(1)教會是他的身體;(2)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再沒有比頭與身體更密切的關係了。他們的關係是生命必須的聯合,有這位聖靈內住。教會是從世界召出來的一群人,從五旬節直到被提的發生。他們靠浩大的恩典得救,又獲獨特的權利作基督的身體。在任何世代都找不到其它的信眾,有過或將有這麼卓然的地位。

教會的第二個描述,就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簡單說,教會是無所不在的基督的補滿。補滿意即充滿或完滿,暗示當二者放在一起,成為完整。就如身體是頭的補滿,教會就是基督的補滿。

保羅恐怕有人以為這暗示基督有所不完美或不完全,接續便說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主耶穌既無所缺也沒有不完美,祂本身就是那充滿萬有者,充滿宇宙,又供給一切所需。

無可否認,這超出我們所能領會。我們只好讚美神無窮的智慧和計劃,承認自己不能領會。

四.神在給外邦人和猶太人的救恩上所顯的能力(二1∼10)二1 本章的分法不應淡化第一章末與

接着數節的重要聯繫。在前文,我們看見神

以弗所書

161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的大能使基督從墳墓裡復活,並給祂冠上榮耀和尊貴。現在我們看到這能力在我們生命中作工,使我們從屬靈的死裡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這段經文跟創世記首章相似。從二者我們發現:(1)荒涼、混亂、毀壞的光景(創一2上;弗二1∼3);(2)屬神能力的介入(創一2下;弗二4);(3)新生命的創造(創一3∼31;弗二5∼22)。

本章開端,我們是死谷中的屬靈屍骸;在結尾,我們不但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更成為神借着聖靈居住的所在。在其中,我們經歷了大能的神蹟,產生這樣觸目的改變。

頭十節描寫神拯救外邦人和猶太人的能力。從未有人過象灰姑娘般,由貧窮變為富有的!

本節和第2節,保羅提醒外邦人讀者,他們在信主之前是死亡、墮落、邪惡和叛逆的。他們因着過犯罪惡,在屬靈上是死的。也是說在神看來,他們是沒有生命的,與祂沒有生命的接觸。他們活着,就象神不存在的一樣。死的原因是過犯罪惡。人無論自覺與否,罪惡是所犯任何形式的錯誤,並那些偏離神的完全的思想、言語和行為。過犯是公然違反律法的罪。廣義說,這包括任何形式的行差踏錯。

二2 從前以弗所信徒是死的,而且是墮落了的。他們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他們效法這世代的風氣,沉迷於當世的罪惡之中。世界有個鑄模,獻身者被傾倒其中。這是個欺詐、不道德、不敬虔、自私、暴戾和背逆的鑄模。換言之,這是個墮落的鑄模。以弗所信徒曾是這樣。

不但如此,他們行事為人是邪惡的,隨從空中掌權者的首領魔鬼的樣式。他們受惡魔的統帥操縱。他的領域在空中。他們樂意順從這世界的神。這正好解釋不信者常俯身作出比動物還低等的卑劣行為。

最後,他們是背逆的,行事為人隨從現

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所有未得救者都是悖逆之子,因他們的特性是悖逆神。撒但賦予他們力量,使他們傾向抗拒、不忠和不服。

二3 保羅把代詞從“你們”轉為“我們”,表示要對猶太信徒說話(縱然他的話向凡未信主的人都合適)。他們的狀況可用三個詞語說明:屬肉體、敗壞和被定罪。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這幀悖逆之子的寫照,也說出保羅和其它基督徒重生之前的光景。他們的生命屬肉體,只為滿足肉體的私欲和愛好。保羅自己總算曾過着外表上道德的生活,現在他認識自己從前是多麼自我中心。他裡頭所是的,比他所作的要壞。

未信主的猶太人也是腐敗的,隨着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這表示放縱去行一切本性的情欲。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可包括一切從合法的欲望到形形式式不道德和邪惡的事。這裡強調的大概是較明顯的罪惡。請注意,保羅提到罪惡的思想,也提及罪行。

邁耳警告說:

放縱心中的情欲,跟放縱肉體的情欲一樣敗壞。想象力是奇妙的恩賜,但可以使我們放縱不敬虔的幻想,套在馳騁的情感的頸項上──往往無法受制。當人的心與色情狂共舞,或穿過情欲的迷宮時,眼睛無從跟上,它卻來去自如,不受制肘。想象力的純潔美譽卻不被廢棄,童女仍在想象、守望新郎的來臨。可是,若想象力的歪行不受審判、又沒有承認,便顯出觸犯者是悖逆之子和可怒之子了。10

保羅對未得救的猶太人有最後的描述: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意思是,他們本性傾向惹動憤怒、怨恨、悲痛和憤慨,跟其它人如出一轍。當然,他們也確實在神怒氣之下,要受死亡和審判。請注意第2節和本節提到人類的三大敵:世界(2節)、魔鬼(2節)和肉體(3節)。

活石聖經註釋

161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二4 然而神這句造成文體中最重要、有說服力並鼓舞人心的文章轉折。這表示一個巨大的改變已經發生,從死谷的定局和絕望,移到神愛子的國裡不能言喻的喜悅。

這改變的創始人是神自己,此外無人能作,也無人會作。

這位可稱讚的主的一種特性是有豐富的憐憫。祂不按我們所應得的待我們(詩一○三10),此外還憐憫我們。伊迪岳評論說:“雖然神的憐憫已廣施六千年,但仍是個耗不盡的豐富庫藏。”11

祂介入的原因是: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祂的愛浩大,因此祂就是源頭。施與者的偉大在他的恩賜中也留下偉大的香氣,那麼神超然的美德,也在祂的愛中添上至高無上的光彩。譬如,被宇宙全能至大者所愛,勝過被另一個人所愛。神的愛浩大,因祂付上極大的代價。愛把神的獨生子主耶穌差來,為我們死在各各山的苦難中。神的愛浩大,因向對象所施的是測不透的豐富。

二5 神的愛浩大,因為祂所愛的人是極不配和不可愛的。我們死在過犯中。我們是神的仇敵;是貧乏、墮落的。可是祂仍愛我們。

因着神對我們的愛和基督的救贖工作,我們(1)與基督一同活過來;(2)與祂一同復活;(3)在祂裡面坐席。

這些話描述我們因與祂聯合而得的屬靈地位。祂作我們的代表──不僅是為我們,更是代替我們。那麼,當祂死,我們也死了;當祂被埋葬,我們也被埋葬了。

當祂活過來、復活,又坐在天上,我們也一樣。祂犧牲的工作所帶來的一切好處,我們因與祂聯合而得以享有。與祂一同活過來,指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現今在新生命裡與祂聯合。那給祂復活生命的大能,也把這生命給予我們。

這事的奇妙使保羅的思路停下來,驚嘆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神向那些不配的人

所施深不可測的愛,使保羅深受感動。那確是恩典!

上文已提過,憐憫是指我們沒有得着我們所該受的刑罰,恩典指我們得着我們所不配得的救恩。我們得着恩賜,並非我們賺來的,而是來自那位自願施與者。裴雅森說:

這是自發的愛,並非履行什麼義務。神向可憐的罪人施行完全不受約束、不受限制的愛,構成恩典的榮耀。12

二6 我們不但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而且與祂一同復活。祂如何經過死亡和審判,我們也同樣經過了。我們站在墳墓的另一邊,就是在復活這榮耀的地位上,因為我們與祂聯合了。我們這地位既是真確的,便應該活出從死里復活的樣式。

我們另一面的地位,是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借着與祂聯合,我們已被看為從現今的罪惡世界中得釋放,與基督同坐在榮耀里。神是這樣看我們。我們若憑信心站在這地位上,便能改變我們生活的素質。我們不再屬地,也不被平凡和眼見的事所佔據,卻尋求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西三1)。

第5節和本節的關鍵是在基督耶穌里這句。在祂里面,我們可以活過來、復活,並坐在天上。祂是我們的代表,因此祂的勝利和地位也屬於我們。威廉斯嘆說:“何等驚人的意念!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同釘的強盜成為神兒子在榮耀里的伴侶。”

二7 使人改變的恩典是神蹟,這將要成為永恆啟示的主題。在無盡的永世里,神要向天上的萬眾揭示祂差遣兒子到這罪惡大地所付的代價,並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背負我們罪孽的代價。這題目實在說之不盡。保羅用文字堆砌,以表示其廣博:

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他的恩典,就是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他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向我們所施的恩慈

以弗所書

161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這樣,神若在永恆里揭開這個奧祕,我們便得永遠不斷地學習了。天堂是我們的學校,神是老師,他的恩典是題目,我們是學生,永恆是學期。

這糾正我們的觀念,以為我們一進天堂,便知曉一切。惟有神知道一切,我們永不能與祂13看齊。

這也帶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到了天堂,究竟會知道多少?本節提出一個可能性,我們今日便要主修聖經,準備好入讀天上的大學。

二8 接着的三節是在聖經中能找到最清楚有關救恩計劃的經文。

救恩的一切本乎神的恩典:祂主動施行拯救。救恩根據主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賜給那些完全不配的人。

救恩是現在就可以擁有的,得救的人能夠知道。保羅寫給以弗所信徒說:“你們得救。”他認識救恩,他們也認識。

我們得着永生的恩賜,途徑是因着信。信是指人站在走迷、被定罪的罪人地位上,接受主耶穌為他得救的惟一盼望。真正救人的信,是人把自己全權交託那位聖者。

人能賺取或配得救恩的想法被一語道破了:“這並不是出於自己。”死人不能作什麼,罪人所配得的只有懲罰。

乃是神所賜的。恩賜當然是白白無條件的禮物。這是神賜予救恩的惟一根據。神所賜的就是本乎恩、因着信的救恩,要賜給地上所有的人。

二9 也不是出於行為,救恩不是人能憑功德換來的,也不是憑其它東西,就如:

1.堅振禮;2.浸禮;3.教會會友資格;4.聚會出席率;5.聖餐;6.守十誡;7.守登山寶訓;

8.捐獻;9.作好鄰舍;

10.過道德可敬的生活。

人不是靠行為得救,也不是靠信心加上行為得救。人只有因着信而得救。你在何時加上任何或多少的行為,以換取永生,救恩便不再本乎恩了(羅一一6)。行為被否定,其中一個原因是免得人自誇。人若靠行為得救,便可在神面前自誇。這是不能的(羅三27)。

若有人能靠好行為得救,基督的死就是徒然的(加二21)。但我們知道祂死,是因為罪人沒有其它方法可以得救。

若有人能靠好行為得救,他就是自己的救主,可以敬拜自己了。但這是拜偶像,是神所禁止的(出二○3)。

若有人憑信得救,但要加上行為,那麼便有兩位救主——耶穌和罪人。那是不能的。若是這樣,基督就要與人分享救主的榮耀,但祂斷不會這樣做(賽四二8)。

最後,若有人以行為,在救恩上有所貢獻,神便要把功勞歸於他。這也是不能的。神不會虧欠人(羅一一35)。

與行為相反,信心排除了自誇(羅三27),因為救恩與功德無關。人相信主,沒有可誇的原因。對主存信心,是人能作最明智、理智和聰明的事。人前來信靠創造主和救贖主,是既合乎邏輯又理所當然的。我們若不信靠祂,還可以信靠誰?

二10 救恩的成果是我們原是他的工作——神親手的工作,而不是我們。重生的信徒是神的傑作。我們想到祂作工的原料時,祂的成就更值得我們注意。其實,這個傑作就是借與基督聯合,作成新造的人,因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句中也看見新造的人目的乃是行善。我們確實不是靠善行得救,但我們得救而行善也是真確的。行善不是因,卻是果。我們行善不

活石聖經註釋

162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是為了要得救,乃是因為我們是得救的了。這是雅各書二章14至26節所強調的真

理。雅各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意思不是我們靠信心加行為得救,卻是靠這產生行善生活的信心,才是得救。行為證明我們信心的真實。保羅衷心贊同: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神的次序是這樣:

信心→得救→行善→得賞賜

信心帶來救恩;救恩的結果是行善;行善必得着祂的賞賜。

但問題就出現了:我當行什麼善才對?保羅答道,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換言之,神為我們的生命定下了藍圖。我們回轉歸主之前,祂已繪畫了我們屬靈的人生。我們的責任是尋求祂的旨意,然後遵行。我們不必計劃自己的人生,只要接受祂為我們編定好的計劃就行了。這樣我們便能脫離煩惱和混亂,並保證我們的生活能把最大的榮耀歸給祂,最大的福氣歸給別人,自己又得到最大的賞賜。

為要尋求祂在我們生命里所計劃的行善,我們應:(1)醒察自己生命中的罪,要承認和棄絕;(2)要持續並無條件地順服祂;(3)研讀神的話,分辨祂的旨意,凡祂要我們行的都去行;(4)每天花時間禱告;(5)抓緊每個機會事奉祂;(6)培養與其它基督徒相交和相勸。神預備我們行善,又預備善行要我們去行;我們行善,祂又賞賜我們。這就是神的恩典!

五.猶太和外邦信徒在基督里合一(二11∼22)在本章前半部,保羅描述了個別外邦人

和猶太人的救恩。現在,他論到二者從前的民族分歧廢去了,又談到他們在基督里的合一,並他們組成教會——主的聖殿。

二11 在本節和12節,使徒提醒讀者,他們歸主前生來是外邦人,在猶太人眼中是被排擠的。首先,他們遭鄙視,這可從猶太人稱呼他們為沒受割禮的看出。割禮表明以色列人是神立約之民。這樣稱呼外邦人表示他們在身體上沒有這手術的記號。“沒受割禮的”是種族性的污辱,跟今日人們給受鄙視民族的稱號類似。大衛論到歌利亞說:“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呢?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嗎?”(撒上一七26)我們看見這話,可稍揣摩到其尖銳。

相反地,猶太人自稱為受割禮之人,他們引以為傲。這稱呼表明他們是神在地上所揀選的子民,與地上一切民族有分別。保羅似乎反對他們的誇耀,指出割禮不過是憑人手作在肉身上,是屬肉體的。雖然他們有這外表的記號,證明自己是神立約之民,但內里卻沒有真正信主的真實。“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里面作的,纔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里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羅二28,29)

猶太人的割禮是否作在心里?本節指出,他們看自己是蒙揀選之民,外邦人是遭鄙棄的。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仇恨,是世上古今最大的種族和宗教分歧。猶太人享有在神面前極大權利的地位(羅九4,5)。外邦人卻是外人,他若要以真神指定的方式敬拜祂,便得先轉入猶太國籍(如喇合和路得)。耶路撒冷猶太人的聖殿,是神在地上惟一立為祂名的居所,也是惟一人能靠近祂的地方。外邦人被禁止進入殿的內院,違者要受死。

主耶穌與一位從推羅、西頓地方來的外邦婦人會面。祂把猶太人描述為家里的兒子,外邦人為桌旁的小狗,以試她的信心。她承認自己只是一條狗,想得着兒子從桌上掉下的碎渣兒。當然,她的信心獲得嘉許(可七24∼30)。在本節,使徒提醒讀者,他們從前是外邦人,是被鄙棄的。

以弗所書

162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二12 外邦人與基督無關:他們沒有彌賽亞。基督是應許賜給以色列民的。縱使經上預言祝福要借彌賽亞的職事流到萬民(賽一一10;六○3),但祂被命定生來作猶太人,原則上只服事“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一五24)。他們沒有彌賽亞,更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外人是沒有“所屬”的,他是異鄉和外國人,沒有國民的權利。在以色列國的社會來說,外邦人站在外頭,眺望進去。他們更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神曾通過一些人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衛和所羅門,與以色列國立約,諸約皆應許猶太人蒙祝福。為着一切可知的實際的目的,外邦人都被置在圈外;從民族或個人來說,他們都沒有指望。就民族來說,他們的地土、政權或人民,都沒有存留的把握。就個人來說,他們的前景淒涼:他們沒有指望,一切都歸到墳墓去。有人說,他們的將來是個無星的冷夜。最後,他們活在世上沒有神。這不是說他們是無神論者,他們各有木頭石頭的神,又向他們膜拜,卻不認識那位獨一的真神。在一個無神、敵擋神的世界,世上的人都是沒有真神的。

二13 如今這詞,表明另一個突然轉變(比較二4)。以弗所的外邦人從一個與神遠離和局外人的地位,被拯救進到與神親近的地位。他們歸主時這便發生了。他們信靠救主,神就放他們在基督耶穌里,在愛子里悅納他們。此後,他們就得以親近神,象基督一樣,因他們都在基督耶穌里。引致這奇妙改變的代價,是他(基督)的血。在這些外邦罪人能享有親近神的權利前,他們的罪得先潔淨。惟有在各各他山所流基督的血,才有此功效。當他們以誠實的信接受主耶穌,祂寶血一切潔淨罪的價值都算入他們的帳上了。

耶穌不但使他們得親近,還創造出一個新群體,在其中,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古老仇恨從此了結。在新約時代出現之前,世

人分為兩類——猶太人與外邦人。現在,我們的主加添第三類——神的教會(林前一○32)。在以下幾節,我們看見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現今如何在基督里合而為一,進入這新群體里,那里既無猶太人也無外邦人之分。

二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請注意經文不是說:“祂做成和睦。”當然這也是對的,下一節有提到。但這里的事實是,他是我們的和睦。一個人如何能是和睦?

是這樣的:一個猶太人相信主耶穌,他就失去國籍,從此是“在基督里”了。同樣,一個外邦人接受救主,便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在基督里”了。換言之,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曾因仇恨而分隔,現今在基督里兩下合而為一了。他們與基督聯合了,必然也使他們彼此合一。故此,一個人是和睦(或作平安),正如彌迦的預言一樣(彌五5)。

祂是我們的和睦,這工作範圍詳記在本節至第18節。

首先是我們剛才提及合一的工作。祂將兩下合而為一——兩下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他們不再是猶太人或外邦人,而都是基督徒。嚴格來說,稱他們為猶太籍基督徒或外邦基督徒,也不準確。一切肉體上的分別如國籍,已釘在十字架上了。

基督工作的第二部分,可稱為拆毀:他⋯⋯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當然不是一堵真實的牆。這是指摩西律法的規條誡命把以色列人從萬國中分別出來而造成的無形隔膜。在聖殿內那堵把非猶太人隔在外邦人院的牆,正好是這實情的描繪。牆上嚴禁內進的告示寫着:“任何別國的人,不許越過聖所周圍的圍牆和界線。被捕者必擔當死罪。”

二15 基督工作的第三方面是廢去醞釀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並人和神之間的冤仇。

活石聖經註釋

162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保羅指出律法,即記在律法上的規條,是冤仇的間接成因。摩西律法是惟一的立法規則,但由不同儀文上的誡命組成。這些誡命包括規條或法令,範圍幾乎遍及生活的各個細節。律法本身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七12),但人犯罪的天性,借律法的機會,產生憎恨。律法把以色列確立為神在地上的選民,於是許多猶太人便妄自尊大,蔑視外邦人。外邦人以深厚的敵意作報復,這就是我們今日耳熟能詳的反猶太主義。可是,基督怎樣廢掉律法上的冤仇?首先,祂受死,擔當了違反律法的刑罰,全然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現在,律法不能再對那些“在基督里”的人說什麼,因為刑罰已付清了。信徒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然而,這並不表示他們可隨意生活,卻表明他們現今以基督作律法,隨祂旨意而生活。

我們的主已廢掉律法所惹起的冤仇,帶來一個新創造。祂把兩下,就是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祂自己里面造成一個新人——教會。借着與主聯合,從前的仇敵今在新的相交里合而為一。教會的新,在於是個前所未有的有機體。我們必須看見這點。新約的教會不是舊約以色列的延續,是全然與先前的事物有別的,甚至有別於將來的。這可從以下各點清楚看出:

1.教會是新的,因外邦人要與猶太人共享相同的特權。

2.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要失去原有國籍,成為基督徒。

3.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的身體里同作肢體。

4.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不僅成為在基督的國度里作子民,更盼望與祂一同作王。

5.教會是新的,因猶太人不再在律法之下。

教會顯然是個新創造,有獨特的呼召、獨特的安排,且在神旨意里有獨特的地位。

但是基督的工作沒有停在這里。祂更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和睦,廢去冤仇的根源,帶來新的性情,並造出一個新的合一。十字架是神給種族歧視和分隔、反猶太主義、宗教的偏執,和人與人之間一切鬥爭的答案。

二16 除了使猶太人與外邦人相和,基督更使他們與神和好。雖然以色列與列國深仇大恨,但論到敵擋神,卻站在同一陣線上。他們敵對神,原因是罪。主耶穌借十字架上的死,廢去這原因,滅去冤仇。凡接受祂的,便稱為義、得赦免、蒙救贖、得寬恕,並從罪的權勢下得釋放出來。冤仇既成過去,現今他們與神和好了。主耶穌使信主的猶太人和邦外人聯合,歸為一體,成了教會,又把這身體獻給神,不帶一點敵意。

神從來不需要與我們和好,祂未曾討厭我們;我們卻需要與祂和好。主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建立一個公義的根據,讓我們得以進到祂面前,成為朋友,不作仇敵。

二17 在第14節,基督是我們的和睦;第15節,祂成就了和睦。現在我們看見,祂來傳和平的福音。祂什麼時候來,又是怎樣來?首先,祂復活,親身來到;接着;祂以聖靈代表祂來了。祂復活,來傳和平的福音。事實上,和平(或平安)是祂從死里復活後所說的第一句話(路二四36;約二○19,21,26)。後來祂以聖靈的能力差遣使徒,借他們傳和平的福音(徒一○36)。和平的福音傳給你們遠處的人(外邦人),也給那近處的人(猶太人)。神在以賽亞書五十七章19節的應許,恩慈地成就了。

二18 現今這一體的身體上的肢體與神和好,這是有實際證明的,就是他們隨時得以進到神面前。這與舊約制度成了極大的對比。在舊約只有大祭司可進入神同在的至聖所,他也只能一年進入一次。伊迪岳指出了這對比:

以弗所書

162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現今在基督里最遠處的外邦人,得以真正、不斷地享用令人敬畏的屬靈權利;從前這權利是那一國其中一個支派里的一個人,在一年里的一日,才能象征、間中地擁有的。14

借着禱告,信徒可以進入天上的寶座,屈膝在統管宇宙者面前,稱祂為父。

這里提出禱告要有的次序。首先,要借着他(主耶穌),祂是神和人之間的中保。祂的死、埋葬與復活,除去一切阻礙我們進到神面前的法理障礙。如今祂作中保,活在高天,保守我們與父相交的狀況。我們奉祂的名親近神,我們憑自己並沒有價值,只有靠借祂的尊貴價值。我們兩下——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參與禱告者。我們的權利是得以進到神面前,我們禱告的幫助者是聖靈——被一個聖靈所感。“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

我們進到父面前。舊約聖徒不知道以神為父,在基督復活前,人在神面前只是受造物站於創造主前。在基督復活後,祂說:“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二○17)借着祂救贖的工作,信徒得以首次稱神為父。在本節,三位一體神的三個位格,都出現在謙卑的信徒的禱告里:他借主耶穌基督,靠着聖靈的能力,禱告父神。

二19 本章的最後四節,使徒保羅列舉信主的外邦人,享有一些超然的新權利。他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他們不再是外人、犬類、沒受割禮的局外人。在這新約時期,他們與所有聖徒同國。猶太裔信徒並不比他們優越,所有基督徒都是天上的頭等公民(腓三20,21)。他們都是神家里的人,不僅被“超自然地”遷進神國,更被收納進入神家。

二20 最後,他們成為教會的肢體,正如保羅所描寫的,成了建造聖殿的石頭。保羅極細緻地描述這殿——其根基、房角石、黏合劑、合一與對稱、增長,和其它獨有的特征。

這殿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所指的是新約時代的使徒和先知;不可能指舊約先知,因為他們對教會聞所未聞。這不是說使徒和先知就是教會的根基,基督才是根基(林前三11);他們奠基在他們所教導的主耶穌的位格和工作上。教會建基於基督,因祂是使徒和先知的認信和教訓里所要表明的。當彼得承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時,基督便宣告祂的教會要建造在這磐石上——祂是神的受膏者和獨生子(太一六18)這鐵一般的事實上。啟示錄二十一章14節,十二使徒被連到聖城耶路撒冷的十二根基,他們不是根基,只是與根基相連。他們首先受教,認識基督和教會的偉大真理。建築物的根基只需奠立一次,故使徒和先知已一次作成這事。他們所奠的根基在新約書信上保存下來,留給我們,儘管他們不再與我們一起。從次要的意義看,歷世歷代許多信徒是作使徒和先知職事的。宣教士和建立教會的人,可算是作使徒;那些傳道造就人的人,可算是作先知。但基本上,他們不是使徒和先知。

基督耶穌不僅是殿的根基,祂也是房角石。人無法畫出一幅圖畫,足以描寫祂各方面的榮耀,並祂不同的職事。房角石最少有三個解釋,但都是指着主耶穌基督作教會的頭的獨特、超然和不可或缺。

1.我們常以為房角石是位於建築物底層前方的一角,其余的結構似乎以它為承托。房角石象征一些關鍵的事物。這樣,它正好預表主。而且,這石把兩堵牆連接在一起,故也可表明借着祂,教會里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

活石聖經註釋

162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2 . 有些聖經學者相信,翻譯成房角石的字,是指拱心石。這塊石頭在拱形的最高處,支持其它的石頭。所以,基督在教會里的地位是至尊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沒有祂,其余的就要崩潰。

3 . 這詞的第三個解釋,是金字塔頂的角石。這塊石位於金字塔的頂點,只有一塊石頭具有這個大小和形狀。石的角和邊更決定整個金字塔的形狀。基督是教會的頭。按位格和職事說,祂是獨一無二的;祂也是那位把獨有特質給予教會的。首先是它的根基:

二21 靠他指基督:祂是教會生命和增長的源頭。白禮傑說:

在祂里面,我們加入教會;在祂里面,我們長於教會;在祂里面,整個聖殿漸趨完成。那時候,有聲音呼喊:“恩典,要恩上加恩。”房頂石頭要顯露出來了。15

殿的一致與和諧,從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這句中看到。許多個別肢體的聯合,各肢體在各房中各有其最合適的位置。神的恩典把石頭從死谷中發掘出來,都被聯絡得合式。殿的特色在於能長大,但卻不象建築物般是加磚塊和水泥增長的。試想殿就象生物,如人體的生長。其實,教會不是一所無生命的建築物,也不是個組織,而是個活的實體,基督是教會的頭,所有信徒組成身體。教會生於五旬節,不斷長大,直到被提的日子。

這以活的材料建成,不斷生長的殿,被描述為主的聖殿。保羅用聖殿這詞,並非指殿的外院,而是指內殿(希臘文naos);不是城郊,而是聖所。他想着聖殿建築的主體,至聖所的所在。神在那里居住,並且在光明燦爛的榮耀雲彩中顯現。

這里給我們幾個功課:(1)神內住在教會中。得救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一個活的聖所,祂在此居住並彰顯榮耀。(2)這殿是聖的,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也為神聖的

旨意而奉獻給祂。(3)教會作為聖殿,是讚美、敬拜與稱頌,借主耶穌基督升到神面前的中心。

保羅更描述這聖殿是屬主的。換言之,主耶穌是殿的聖潔源頭。教會的肢體在地位上說,因着與主聯合而成聖;因着愛主,在表現上應當聖潔。

二22 在這個奇妙的殿中,信主的外邦人跟信主的猶太人一樣,享有同等地位。讀到這里,我們應當感到震驚;當時在以弗所或其它的人初次讀到本節,也必感到震驚。信徒的地位有極大的價值,因為他們組成神借着聖靈居住的所在。殿的目的——是供給神作為居所,讓祂能與祂的百姓相交。教會就是那居所。試把舊約時代外邦人的地位作一比較。那時他們不可靠近神的居所,現在他們竟成為神居所的主要部分!

注意每個神性位格在教會中的職事:(1)靠他,即在基督里。借與祂聯合,我們被建造成殿。(2)神⋯⋯居住的所在,這殿是父神在地上的家。(3)借着聖靈,神在聖靈的位格里內住在教會中(林前三16)。

本章起首,把外邦人描述為敗壞、惡毒和叛逆的,結束時外邦人卻從一切罪孽、不潔中蒙潔淨,成了神借着聖靈居住的所在!

六.插段講述的奧祕(三1∼13)三1 保羅在本節作了一個聲明,卻

在第2節打斷了,到第1 4節才繼續聲明的內容。加插的經節是個插段,其主旨是奧祕——基督與教會。

特別之處是現今的教會時代,就是神管治計劃的插曲。事情的解釋是這樣:舊約時期的大部分歷史,主要是神對猶太人的管治。事實上,從創世記第十二章至瑪拉基書第四章,故事的中心幾乎全是關於亞伯拉罕及其後裔。主耶穌來到地上,被以色列人拒絕了。結果,神暫時擱下以色列作為神在地

以弗所書

1625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上所揀選的百姓的地位。我們現在的教會時代,猶太人與外邦人在神面前有同等地位。在教會建造完成,被接到天家後,神就要恢復對以色列國的計劃,預言的時針又再移動了。故此,現今的時代是神在過去和將來管治以色列的插曲。這是神計劃中的新管理規模——是空前絕後的。

第2至1 3節,保羅頗仔細地解釋這插曲。他以文法上的插句方式來描述時代管治的插曲,此舉豈是巧合?

使徒保羅這樣展開段落: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因此一語聯上他剛才所說,關乎外邦信徒借與基督聯合而被帶進的特權地位。

普遍認為,本書信寫於保羅在羅馬首次被囚的時候,但他沒有自稱為在羅馬的囚犯;這含有失敗、自憐,或搖尾乞憐的意思。保羅卻自稱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帶有接受、尊嚴和勝利之意。安汝慈說的好:

以弗所書毫無牢獄的味道,因為保羅在靈里沒有被捆綁。他雖然是在羅馬的囚犯,卻沒有承認這身分,只自稱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這個不屬世界的得勝祕訣是什麼?保羅的靈與基督同在天上,縱然肉身被關在獄中。16

他被囚確實是為了外邦人。他傳道的日子,教導信主的外邦人在基督的教會里與信主的猶太人享有同等的權利,因而受到猛烈的對抗。最後他被逮捕,並要在該撒面前受審,被人誣告,指他帶同以弗所人特羅非摩進了聖殿外邦人不准進去的範圍(徒二一29)。指控的背後是宗教領袖的強烈敵對。

三2 現在保羅中斷他的思路,前來講論奧祕,就是上文提到字義上的插句,解釋所加插的神對時代的管治。

本 節 中 的 諒 必 ( 諒 必 你 們 曾 聽見⋯⋯),可能使人以為使徒保羅的讀者並不曉得他對外邦人的特別使命。事實上,本節有時候被用以證明保羅並不認識收信人,

所以本書信應該不是寫給親愛的以弗所信徒的。但“諒必”常帶有“既然”之意,故費廉斯把這句意譯為:“因你們必曾聽見⋯⋯”他們必然知道這託付給他的特別職事。他形容那職事為神賜恩⋯⋯的職分,這里職分是指作管家。管家是受託管理別人的事情。保羅是神的管家,受託發表新約教會的偉大真理。神恩典的管治,可從三方面看出:

1.蒙揀選者。保羅蒙揀選,得着如此崇高的權利,是他不配得的榮幸特權。

2.信息的內容。這是神所賜白白、人所不配得的恩慈。

3.接受恩典的人。外邦人是不配得這般恩寵的。

然而,這恩典的管治託付給保羅,叫他傳給外邦人。

三3 這奧祕不是從別人學的,也不是憑本身的才智發現的,而是神用直接啟示使他知道的。我們不知道事情發生在何處,或是怎樣發生;我們只知道神以某種奇異的方法,告訴保羅祂以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教會的計劃。我們提過,奧祕是在當前無人知曉、也是人所不能知的事情,現今由神啟示出來的神聖祕密。使徒保羅在下列經文略提過這奧祕:一9∼14,22,23;二11∼22。

三4 他所寫關於這奧祕的,足以讓讀者看見他對基督的奧祕有神所賜的洞察力。白禮傑把這段經文意譯如下:

關於我從前寫過的,為了表達得更清楚,我現在把這奧祕寫得詳細一點,你們便知道你們的導師已得着這奧祕的圓滿啟示⋯⋯17

達秘新譯本把“基督的奧祕”指為那奧祕的基督,就是頭和身體(別的例子說明基督的名包括主耶穌和屬祂的人,參看林前一二12)。

活石聖經註釋

162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三5 本節和第6節說出奧祕最完整的定義。保羅解釋何謂奧祕後,再解釋何謂基督的奧祕。

首先,這是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的真理。意思是無法在舊約里找到;或許那里有預表和影象,但那時候,這真理仍不為人知。

第二,這是在如今借着聖靈啟示神的聖使徒和先知的真理。神是啟示者;使徒和先知是特定接受啟示的人;聖靈是讓啟示臨到他們的管道。

我們要看見使徒和先知是指新約的,而不是舊約的,否則本節就自相矛盾了。上半節指這真理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故舊約先知並不知道。那麼又怎能在保羅的日子啟示給已死了幾百年的人?其明顯意思是,基督與教會的偉大真理,是要啟示給復活的主特別託付去作祂發言人或代言人的,就如保羅這在教會時代的人。(保羅沒有自稱是惟一得知這神聖奧祕的人,他只是許多人中之一;然而他借所寫的書信,最先把這真理傳給他那一代的外邦人,並後來的世代。)

我們也當提出,許多基督徒持不同見解。他們指教會在舊約中也存在,以色列就是教會,只是教會的真理如今才較完整的啟示出來。他們說:“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象如今啟示出來。從前是知道的,但不及如今透徹。我們有更完整的啟示,但我們仍然是屬神的以色列,延續作神百姓的。”為支持論點,他們舉出英王欽定本使徒行傳七章38節,以色列國被稱為“曠野中的會”(英文為Church即教會;而新英王欽定本,新美國標準本譯作Congregation即會眾)。神的選民被稱為曠野中的會眾是不錯的,但不表示他們與基督的教會有關係。畢竟,希臘文ekklésia可泛指任何集會、會眾,或蒙召的團體。不僅應用於使徒行傳七章38節的以色列,同一個字也用於使徒行傳十九章32節,譯作“聚集的人”,形容一

群外邦的暴徒。我們要從上文下理,分辨何時是“教會”,何時是會眾。

但他們辯稱本節指的是教會在舊約已出現,不過不象今天的啟示那麼完整又怎麼說呢?歌羅西書一章26節有答案,那里清楚指出這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祕,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了”。不是啟示程度的問題,而是啟示事實的問題。

三6 我們來到這奧祕的核心真理,就是在主耶穌基督的教會里,信主的外邦人在基督耶穌里,借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作肢體、同蒙應許。換言之,歸主的外邦人今與歸主的猶太人享有同等的名分和權利。

首先,他們同為後嗣。論到基業,他們與得救的猶太人平分秋色。他們是神的後嗣,與基督同作後嗣,也與所有得贖的人同為後嗣。

他們又同為一體。他們不再有距離,或處不利之地,卻在教會里,與猶太人享有同等地位。

最後,他們在基督耶穌里,借着福音,得以同蒙應許。這里的應許是指聖靈(徒一五8;加三14),或包括在基督耶穌里的人,從福音所得的一切應許。外邦人和猶太人在這一切上是伙伴。

在舊約時代,並將來基督的國里,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舊約時候,以色列在神面前擁有特權地位。猶太人若聽到外邦人要與他們在神的應許上平分秋色,必引為笑話。這種想法當然不對。以色列的先知確曾預言外邦人蒙召(賽四九6;五六6,7),只是他們未曾指出外邦人要在一個身體上同作肢體,而猶太人也沒有優先權。

在將來我們主的國里,以色列要成為萬國之首(賽六○12);外邦人要蒙福,但必須通過以色列人(賽六○3;六一6;亞八23)。

基本上,以色列的呼召是在屬地的地位

以弗所書

162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上得着今世的福氣(申二八;摩九13∼15),縱使這並非他們專有。教會的呼召是要他們在屬天的地位上,得着屬靈的福氣(弗一3)。以色列稱為神屬地的選民;教會稱為基督屬天的新婦(啟二一2,9)。以色列在千禧年里,在基督管治下蒙福(何三5);教會要與祂在整個宇宙中一同作王,同享祂的榮耀(弗一22,23)。

故明顯地,教會並非以色列或國度,教會是個嶄新的團體和獨特的相交個體,也是聖經記載擁有最高權利的信徒團體。基督升天,賜下聖靈,教會就建立起來(徒二);教會借聖靈的洗形成(林前一二13);在被提時成全,所有屬基督的都要被接到天家去(帖前四13∼18;林前一五23,51∼58)。

三7 保羅已強調在教會中,外邦人與猶太人是伙伴,現在他開始論到他自己在這事上的職分(7至9節)。

首先,他作了這福音的執事。鄔斯特寫道:“‘執事’一詞有點誤導,因這是今天用作表示教會牧師的專有名詞。”在新約中,這詞從不是這個意思,基本意思是僕人;保羅的意思是他為此奧祕事奉主。

這職事的性質是給受職者一分不配得的恩賜:是照神的恩賜⋯⋯賜給我的。這不僅顯出恩典,更彰顯神的大能,臨到一位驕傲、自義的法利賽人,拯救他的靈魂,委任他作使徒,使他能接受啟示,又使他在事工中剛強。故保羅說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他的。

三8 使徒保羅自稱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對一些人來說,這似乎是故作謙卑。事實上,這是被聖靈充滿的人對自己的正確評估。人若看見基督在祂榮耀里,就必知道自己的罪污和無用。保羅更加有曾逼迫主耶穌(徒九4),就是逼迫神的教會的記憶(加一13;腓三6)。可是,主仍以特別的方法,託付他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徒九15;一三47;二二21;加二2,8)。保羅是外邦

人的使徒,正如彼得是猶太人的使徒一樣。他的職事有兩方面:一關於福音、二關於教會。首先,他告訴人們如何得救,接着就領他們認識新約教會的真理。在他看來,傳福音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建立和鞏固各地新約教會的一步。

他職事的第一個功用,是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白禮傑說的很好:

兩個吸引人的用詞:豐富和測不透,傳達那最寶貴的事,是蘊藏無限豐盛的。寶貴的東西常很罕有;罕有使其價值連城。但在這里,最寶貴的也是沒有窮盡的——豐富的情感與愛、功績、成聖、安慰與改變能力,都沒有限量,並能滿足心里每一樣需要、渴望和思念,從今直到永遠。18

凡信靠主耶穌的人,立即成為屬靈的千萬富翁;他在基督里擁有取之不竭的珍寶。

三9 保羅職事的第二部分,是使眾人都明白“這奧祕的安排”(達祕新譯本)。換言之,使他們明白這奧祕實際上是如何作成的。神在今世的計劃,是從外邦人中間揀選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徒一五14),作為祂兒子的新婦。這計劃所包括的一切,就是這奧祕的安排(管治,新英王欽定本註腳)19。這里眾人必是指眾信徒。未得救的人絕不能明白這奧祕中的深奧真理(林前二14),故此保羅提到的眾人是眾民中得救的人——猶太人與外邦人、為奴的與自主的。

這奧祕是歷代以來隱藏在⋯⋯神里的。這計劃永遠藏在神心里。但這里的意思是祂在人類歷代歷史以來,把它守為祕密。我們再留意到,聖靈用心告訴我們,整體的教會或召會是嶄新、獨特、史無前例的。除了神以外,從沒有人知道。這祕密是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里的。祂創造宇宙中的物質,創造歷代,又創造教會,但祂憑自己的智慧,決定把這新創造的知識隱藏起來,直到基督第一次降臨。

活石聖經註釋

162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三10 在這奧祕上,神當前的旨意之一,是向天上眾使者顯出祂百般的智慧。保羅再用學校的比喻;神是教師,宇宙是教室,尊貴的天使是學生。課題是“神包羅萬有的智慧”,教會就是教材。在天上,天使必要來欣賞神難測的審判,並驚歎祂難尋的道路。他們觀看神如何得勝罪,使自己得榮耀;神如何差遣天上至善的,來替代地上最惡的;祂如何以極重代價救贖祂的敵人,以愛征服他們,又預備他們作祂兒子的新婦;祂如何把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他們。他們又觀看借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神得着的榮耀,並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所得的福氣,比罪未進入世界時更豐富。神得到辯白,基督得着高舉,撒但敗倒了,教會在基督里登上寶座,分享祂的榮耀。

三11 奧祕本身、奧祕的隱藏、其最後的揭示及如何彰顯神的智慧,都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里所定的旨意。創世以前,神已知道撒但將要墮落,人會犯罪隨伙。祂已預備了對策,這是祂絕妙的計劃。這計劃借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復活、升天並得榮耀而完成。整個計劃以基督為中心,也借祂實現。現在,神能拯救不虔不敬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使他們成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效法祂兒子的形象,又以獨特的方式尊他們為羔羊的妻,直到永遠。

三12 由於基督的工作和我們與祂聯合,我們現今得着不能言喻的權利,隨時進到神面前,滿心相信禱告必蒙垂聽,毋須懼怕受責備(雅一5)。我們放膽無懼,因我們作兒女稱呼父神,態度尊敬,便沒有懼怕。我們可以來到神面前,因我們在禱告里有自由向神說話。我們篤信不疑,因有把握得到一個可喜、蒙垂聽、有智慧和仁愛的答案。這些都是因信耶穌,就是我們在主耶穌基督里的信心。

三13 保羅因看見自己的尊貴職事,並其奇妙的果效,便鼓勵聖徒不要因他所受的

苦而灰心。縱使忍受患難,他因着能向外邦人傳道而感到歡欣。他勸他們不要因他遭遇的困難而灰心,倒更當因他被算是配為主耶穌受苦而引以為榮。他們應因着他受患難反而帶給他們和其它外邦人的益處而歡樂;他們當看他現今被囚為榮耀,不是羞辱。

七.保羅為聖徒祈禱(三14∼19)三14 現在,使徒保羅重拾由第1節開

始被這奧祕的插曲所中斷的思路。故因此一語是回看第二章形容外邦人按本質和他們借與基督聯合的身分。他們從貧窮和死亡變為豐盛和榮耀。使徒保羅禱告,求他們因地位被高升,常活在實際的喜樂之中。

他禱告的姿勢也被提到:屈膝。這並不是指跪下是禱告的必然姿勢,但這必須常是我們心靈的態度。我們可在行路、坐下或躺臥時禱告,但我們的靈應當謙卑、尊敬而下跪。

這禱告是向父的。廣義說,神是所有人的父,意思是父神是他們的創造主(徒一七28,29)。狹義說,父神是所有信徒的父,意思是祂生了他們,使他們進入祂屬靈的家(加四6)。還有特別的意思,祂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意思是祂們本是同等的(約五18)。

三15 保羅看見父神的獨特角色,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意思可能是:

1.天上地上所有得贖的人,都以祂為一家之首。2.所有受造者,包括天使和人類,都欠祂創造之恩,不僅是個人的創造,還有各家的創造。天上各家包括不同級別的天使;地上各家就是從挪亞繁衍出來的各民族,現在已分為不同的國家。3.宇宙中所有的父都從祂得名。神是父,是最起初和最完美的,此乃一切別的父親關係的原型。費廉斯把本節譯為:“天上地上所有的父,都從祂得名。”

以弗所書

162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三16 我們不禁感覺到保羅的祈求廣大:求 他按 着他 豐 盛 的 榮 耀⋯⋯叫 你們⋯⋯。他祈求聖徒的靈命能剛強起來。剛強到什麼地步?詹姆遜、霍石、鮑爾朗答道:“根據祂豐富的榮耀,並非按我們狹隘的心腸。”20傳道者常指出,從⋯⋯豐足取出和按着⋯⋯豐盛是有分別的。富有的人從他的豐足取出,施與微不足道的數目,這與他的財富不成比例!保羅求神按着他十全十美的豐盛,賜予力量。主有無限豐盛的榮耀,聖徒要預備好迎接主所傾倒的豐富!我們為什麼向如此偉大的君王求那麼少呢?有人向拿破崙求極大的恩寵,就立刻得到了,因為拿破崙說:“他祈求越大,使我越有光榮。”

你到君王面前,帶着很多祈求;因祂恩典能力廣大,無人能求得太多。

∼約翰紐頓

我們來看保羅禱告的細節。看似一連串個別的祈求,但我們當思想這是個過程,每個祈求都是下一個的根據。試想這是個金字塔:第一個祈求是底層的石頭。當禱告繼續,保羅就把金字塔建上榮耀的高峰。

第一個祈求,是叫他們心里(下文作“內在的人”,參看聖經新譯本)的力量剛強起來。所求的祝福是屬靈的能力;並不是施行引人入勝的神蹟,而是成為成熟、穩定、有智慧的基督徒所需的屬靈活力。賜這能力的是聖靈。當然,祂必須透過我們以神話語為糧、呼吸禱告的純淨空氣,並在日常事奉主上操練,才可把這能力賜給我們。

經歷這能力的是內在的人(聖經新譯本;和合本作“心里”),就是我們本體的屬靈部分。這內在的人喜歡神的律(羅七22);外體雖毀壞這內在的人仍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16)。這內在的人雖是出於神,但仍需要能力、生長和發育。

三17 第二步是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里。聖靈策勵的結果是:我們剛強起來,使基督⋯⋯住在我們心里。事實上,主耶穌在信徒信主時,就親自內住在信徒里面(約一四23;啟三20);但這不是禱告的主題。這不是祂內住在信徒里面的問題,而是祂能否安居的問題!祂長遠住在每個得救的人里,是永久的住客;但祂要求進入每個房間和內室,借此祂不致因犯罪的言語、思想、動機和舉動而憂傷,並享受與信徒不斷的交通。基督徒的心就是基督的家,是祂最喜愛的地方——就象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在伯大尼的家。固然心是指屬靈生命的中心,控制行為的每方面。實際上,使徒祈求基督的主權推展至我們所讀的書、所作的工、所吃的糧、所花的錢、所說的話上——簡言之,就是我們生命中每個細節。

我們靠聖靈越得剛強,我們就越象主耶穌自己。我們越象祂,祂便越“能安居,在我們心中賓至如歸。”(鄔斯特評註)

我們因信,進入祂內住的福分里。這包括不斷倚靠祂、不斷向祂降服,並不斷承認祂是“心里的一家之主”。正如羅倫斯弟兄欣然指出,我們“因信操練祂的同在。”

於此,保羅的禱告已包括三位一體神的每個位格。他求父(14節)借聖靈(16節)使信徒剛強起來,好讓基督在他們心里安居(17節)。我們禱告有一個極大的權利,就是我們來到神的本體前,求告永恆的神,為別人和我們工作。

基督在心里通行無阻的結果,是叫基督徒的愛心有根有基。保羅在此借用植物學和建築學的詞彙。植物的根供應養分,維持生命;建築物的地基是樓宇的根基。如史廓治所說:“愛是我們的生命扎根的土壤,也是我們的信心安處的磐石。”21愛心有根有基,就是要建立在以愛為生命的方向。愛的生命是仁慈、不自私、破碎和溫順的生命。這是基督的生命,在信徒身上表明出來(參看林前一三4∼7)。

活石聖經註釋

163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三18 剛才的祈求,概述了一個屬靈長進和發展的過程,預備神的兒女能完全掌握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基督的愛”這子句在原文沒有,和合本加上,以便明白),是何等長闊高深。

在談到長闊高深之前,請先注意和眾聖徒這子句。題目很廣大,每位信徒只能掌握其中一小部分。故此,我們有必要與別人一同研習、討論和分享。聖靈使用有操練的信徒,聚集一同默想,從聖經發掘更多新的亮光。

長、闊、高、深,常被指作基督的愛,儘管經文未有提到。其實,基督的愛在下一句才提到。若是指基督的愛,便可看出以下的關係:

闊──世人(約三16)長──永不止息(林前一三8)深──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高──直到天上(約壹三1,2)

邁耳說的很好:

我們的眼界向前看或回顧,都歷久常新。我們看耶穌的臉,有上數千年的日子,就正如我們初登樂園門前一樣,祂的臉是活潑、迷人、深不可測的。22

但長闊高深也可指在以弗所書有重要地位的那奧祕。事實上,長、闊、高、深在經文本身也俯拾即是:

1.闊描寫於二章11至18節,指神施恩廣博拯救猶太人與外邦人,然後將他們都歸入教會。這奧祕包含這兩類別的人。2.長是從永遠到永遠。昔日,信徒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蒙揀選(一4);將來,在永恆里神要向我們長遠揭示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里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二7)。3.深,二章1至3節有栩栩如生的描述。我們曾陷入無法言喻的罪和墮落的深

淵里。基督來到這污穢、敗壞的深淵,目的是為我們死。4.高,在二章6節。我們不單與基督一同復活,還一同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分享祂的榮耀。

長、闊、高、深,是如此浩大,直到永遠。我們默想,就如史廓治說:“我們所能作的,是從繽紛的聖潔話語中找出秩序來。”

三19 接着使徒保羅籲請聖徒要借經歷,以能知道基督那超乎知識的愛。他們永遠也無法認識得透徹,因為這愛是無岸的海洋;但他們的認識可以與日俱增。故此他祈求我們對奇妙的主那奇妙的愛,有深刻而實際的認識和享受。

這偉大禱告的高峰,就是保羅祈求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神本體一切所充滿的,都居住在主耶穌里(西二9)。祂因着我們的信心越能內住我們心中,神一切所充滿的便越多充滿我們。我們永不能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全然充滿,但這是我們所朝着的目標。

雖然我們已討論過本節,但必須說我們所認識的只是鳳毛麟角。我們研讀聖經,很多時候發現其中的真理是超乎我們的能力可以明白或解釋的。我們可以用比喻解釋,譬如針箍掉在海洋里便盛滿了水,但只佔海洋的極小部分而已!我們已提過這一切。奧祕仍是奧祕。我們只能對神的話語產生敬畏,並讚歎其無窮無盡。

八.保羅的頌讚(三20,21)三20 禱告以一段感動人心的頌讚作結

束。上述的祈求極闊、放膽,甚至幾乎不可能。但神能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祂能力的浩大,從保羅以疊字金字塔方式,來形容極豐富的祝福便可看見:

以弗所書

163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能能成就

能成就我們所求的能成就我們所想的

能成就我們所求所想的能成就一切我們所求所想的

能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能充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神答允禱告的方法,乃是照着運行在我們心里的大力。這是指着聖靈,祂不斷在我們生命里工作,務要結出有基督性情的果子、責備我們的罪、在禱告中引導我們、在敬拜中感動我們、在事奉中指引我們的路。我們越把自己獻上給祂,祂就越有效模造我們似基督的樣式。

三21 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里,得着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神是讚美的對象,且配得永遠的讚美。祂的智慧和能力顯於眾天使天軍;顯於太陽、月亮、星宿;顯於動物、鳥類、魚類;顯於火、雹、雪、霧;顯於風;顯於大山、小山、樹木;顯於君王萬民、老人少年;又顯於以色列和列國。這一切都要讚美主的名(詩一四八)。

有另一群人,要把無窮盡的榮耀歸給神,就是教會——基督是頭,信徒是身體。這得贖的團體是永遠的見證人,證明祂那無可比擬、令人驚歎的恩典。威廉斯寫道:

這位作為神和父的神,祂永遠的榮耀要在教會和基督耶穌里顯明出來,直到萬世萬代。何等驚人的宣言!基督與教會成為一體,永遠展示的媒介。23

現在,教會應當“在讚美的事奉上、肢體純潔的生活上、福音廣傳全地上,並為人類苦痛和需要而服侍上”(節錄自歐德曼著作),把榮耀歸給祂的名。

這讚美要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

當我們聽見保羅在教會中間,並在基督耶穌里,呼召人向神發出永遠的讚美,我們心中的反應是衷心地說阿們!

貳.信徒在主里的行事為人 (四∼六)一.呼籲基督徒合而為一 (四1∼6)

四1 到這里,以弗所書是個大分段。前面幾章論到基督徒的蒙召,最後三章勸勉他們行事為人要與他蒙召的恩相稱。從開始到這里,全書的主旨是恩典提升我們的地位;而由這里開始,主旨是實際地活在這地位上。我們在基督里得着高升的地位,這也要求我們有相稱的敬虔品行。故此,以弗所書第一至三章講論天上,而第四至六章是地方教會、家庭和社會。司徒德指出,最後幾章教導我們“必須在教會里培養合一,個人生活要潔淨,在家里要和諧,並在我們與邪惡的勢力爭戰上要堅定不移。”

保羅第二次自稱為被囚的——這次說是為主被囚的。狄奧多勒評論說:“世人看為不名譽的,保羅看為極大的光榮;他為基督受捆綁,比君王戴着冠冕更榮耀。”

保羅因對主忠心並順服而入獄,他勸勉讀者行事為人要與蒙召的恩相稱。他並非命令或督促,乃是以溫馴、柔和,並用恩言向他們呼籲。

行事為人一語,在信中出現了七次(二2,10;四1,17;五2,8,15),形容人整個生活方式。所謂相稱的行事為人,是要基督徒與自己作為基督身上肢體的榮耀身分一致。

四2 生活的每方面,都必須顯出一個似基督的心靈樣式。這包括:

謙虛——真正的謙卑來自與主耶穌的聯合。謙虛使我們察覺自己無有,又使我們以別人比自己強。這與自負和傲慢相反。

活石聖經註釋

163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溫柔——順服神安排而不反抗、任隨人的不友善對待而不報復。這態度在那位說“我心里柔和謙卑”者的生命中最清楚看見。韋禾達評論說:

這是一句叫人驚詫的經文!這位主創造諸世界、陳設星宿,一一稱其名、引導眾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舉起海島好象極微之物、用手心量海洋;在祂面前,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蟲一樣。當祂來到世上作人生活時,竟是自己心里柔和謙卑。祂不是要樹立一個完全人的典範,並以身作則;其實祂本身就是這樣的了。24

忍耐——在長期激動下,仍有平和的性情並忍耐的心靈。可用以下例子闡明:假如有一頭小狗和一頭大狗在一起。小狗害怕並要攻擊大狗,向大狗吠叫。大狗本可一口咬着牠,但卻安詳地容忍小狗的無禮。

用愛心互相寬容——寬恕別人的過錯和失敗,或性格、能力、脾氣。這並不是虛有其表地保持禮貌,心里卻存着憤恨。意思是積極去愛那些使人憤怒、攪擾或令人困窘的人。

四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神建立教會,除去了人類中間最大的分歧——就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的裂縫。在基督耶穌里,這些分隔都被廢去。但怎樣在他們一起生活時實現出來?會否仍殘存對立?會否有建立“猶太人的基督教會”和“萬國的基督教會”的傾向?為避免任何分裂或潛伏的仇恨,保羅現在懇請基督徒之間要合一。

他們應當盡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聖靈使一切真信徒在基督里合而為一;身體有同一位聖靈內住。這基本的合一是不能破壞的。但因着爭論和爭吵,信徒似乎並不合一。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意思是與別人和平共處。和平是把身體上肢體連繫起來的韌帶,縱使彼此間在本性上有很大

的區別。分歧出現時,最普遍的反應就是分開,另起爐灶。屬靈的反應卻是:“總體上要合一;疑難上要有自由權;凡事上要有愛眾人的心。”我們個人的肉體傾向,都足以破壞任何地方教會或神的任何工作。故此,我們必須把自己的鄙陋、個人的念頭掩蓋,在和平里同為神的榮耀和共同的福分作工。

四4 我們不要誇大分歧,卻應當思想七樣組成真正基督徒合一基礎的正面事實。

身體只有一個。縱使有種族、膚色、國籍、文化、語言和性情的分別,但身體只有一個;這身體是由五旬節到被提時期之間一切真信徒組成的。宗派、教派和黨派,都妨礙這真理的實現。當救主回來時,祂要掃除這一切人為的分門別類。因此,我們現今的口號應該是:“名稱黨派皆敗落,高舉耶穌基督是一切。”

聖靈只有一個。同一位聖靈內住在每一位個別信徒里面(林前六19),也內住在基督的身體里(林前三16)。

同有一個指望。教會每一個肢體蒙召都有一個目的——與基督同在、似祂、又分享祂無窮盡的榮耀。一個指望包括所有等候主耶穌回來並神在及後的計劃的聖徒。

四5 一主。“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們也是借着他有的。”(林前八5,6;也參看林前一2)

一信。這是基督徒的信仰、基督身體的道理,就是“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猶3),並在新約聖經里存留給我們的真道。

一洗。這有兩重的真實意義。第一,聖靈只有一洗,把所有信靠基督的人都放在這身體里(林前一二13)。另外,一洗也叫悔改歸主的人承認,他們與基督在死、埋葬和復活上聯合。儘管今日有不同形式的洗禮,但新約聖經只承認信徒奉父、子、聖靈之名

以弗所書

163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的一洗。借着洗禮,門徒表明對基督效忠、舊人已埋葬,並且決志過有新生樣式的生活。

四6 一神。每位神的兒女都承認一神,就是眾蒙救贖之人的父,祂是:

超乎眾人之上——祂是宇宙的至上至高統治者。

貫乎眾人之中——祂貫乎眾人之中作主,借一切事成就祂的旨意。

住在眾人之內——祂住在所有信徒之內,並同時在不同地方與他們同在。

二.身上肢體的正常功用 (四7∼16)

四7 基督身體合一的道理,結合一個相輔相成的真理,就是肢體各有不同。每個肢體都有其特定的角色。沒有兩個是相同的,也沒有相同功用的。每人負責的部分,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祂看為合適便作安排。若這里的基督⋯⋯的恩賜是指聖靈(約一四16,17;徒二38,39),那麼意思就是聖靈是那位把恩賜分配給每位聖徒,並賜能力運用恩賜的了。每個肢體都能完成所指派的工作,基督的身體便在屬靈和人數上增長。

四8 為了幫助神兒女們認識並完成自己的功用,主便把一些特別職事或事奉的恩賜賜給教會。不要跟前一節所提到的恩賜混淆。每位信徒都有一些恩賜(7節),但並非每位都有第11節所列的恩賜:這些是特別的恩賜,為教會增長而設立的。

首先,我們看見那賜下特別恩賜者,是復活、升天、得了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保羅引述詩篇六十八篇18節,預言彌賽亞要升上高天、征服並擄掠仇敵,祂的得勝換來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四9 可是問題產生了!彌賽亞怎能升上高天?祂豈不是在永恆里與父神同住高天

嗎?顯然,祂若要升上高天,必先從高天降下。詩篇六十八篇18節提到祂升天的預言,暗示祂曾先降下。我們可以把本節意譯為:“詩篇第六十八篇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我們知道這就是事實。主耶穌降生於伯利恆的馬槽里、死在十字架上、埋葬在墳墓里。地下有時用作指陰間或地獄,但這解釋並不切合經文的論點:祂升天,必須先降下,卻不是在地獄。再者,聖經指出當基督死了,祂的靈去了天上,不是地獄(路二三43,46)。

新英語聖經把這節譯作:“如今‘升上’一詞,暗示祂也曾降到最低的地位,就是降到地上。”

四10 詩篇六十八篇18節的預言里所暗示的降下,在主耶穌道成肉身、受死和埋葬中得到全面的應驗。那從天降下的,也是那位勝過罪、撒但、鬼魔和死亡的;那遠升大氣層和星際諸天之上的,要充滿萬有。

祂充滿萬有,意思是祂乃一切福氣之源、一切美德之總和,並一切的至尊君王。格連特寫道:“十字架深處並榮耀的高峰之間,沒有一處是祂未充滿的。”25

第8節至本節的中心思想是升上高天的基督,祂是賜各樣恩賜者。祂回到天上之前,沒有這些恩賜。這點也可以支持教會沒有在舊約時代出現;倘若有的話,這就是個沒有恩賜的教會了。

四11 現在列舉恩賜。我們驚訝地發現,恩賜是一些人,而不是天賦或才能。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使徒是直接蒙主差遣,去傳道和建立教會的人。他們是曾看見基督復活的人(徒一22),又有能力行神蹟(林後一二12),以證明所傳的信息(來二4)。他們與新約的先知一樣,基本上職責關乎建立教會的根基(弗二20)。這段經文提到的使徒,只指着基督升天以後的使徒。

活石聖經註釋

163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先知是神的發言人或代言人。他們直接從主得着啟示,再傳給教會。他們靠着聖靈所說的話,就是神的道。

從基本意義說,今天我們不再有使徒和先知。他們的職事隨着教會根基的建立和新約卷籍的完成而結束。我們已強調了,保羅在這里所論的是新約的先知。若看他們為舊約的先知,便會加添經文的難題和不合理之處。

傳福音的是那些傳講拯救佳音的人。他們由神所裝備,把失喪的人奪回歸給基督。他們有特別的能力,去斷定罪人的情況,細察人的良心,回答反對者的詰問,勉勵人立志歸向基督,並幫助悔改的人從神的話尋得確據。傳福音的要從地方教會出來,向世人傳福音,把悔改的人領到地方教會,讓他們得着餵養和勉勵。

牧師是基督羊群的代牧人,帶領和餵養羊群。他們的職事是智慧的忠告、糾正、鼓勵和安慰。

牧師的工作跟地方教會的長老有密切關係,最主要的分別在於牧師是個恩賜,長老是個職位。新約描述在地方教會里有多位牧師(牧者)(徒二○17,28;彼前五1,2),卻不是只有一位牧師或主席長老。

教師是那些得着神能力去解釋聖經、分解聖經真義的人,又把神的話放在聖徒的心思和良心上。傳福音的(傳道者)從經文段落中把福音傳講出來,教師則把段落在上文下理間的關係說出來。

牧師和教師在本節一同出現,有人下結論指這里所說的是一個恩賜,應該讀作“牧教師”。但事實不一定如此。有人可以作為教師,卻沒有牧者的心;一位牧師可能會引用聖經,卻沒有獨特的教導恩賜。倘若牧師和教師在本節里指同一個人,那麼根據相同的文法原則26,二章20節的使徒和先知也應是指同一個人。

最後,我們要小心分辨神的恩賜和天生的才能。不論未得救的人如何有才幹,都不能根據新約作傳福音的、牧師或教師。除非

得到那獨特的恩賜,基督徒都無法有這些功能。聖靈的恩賜是超自然的,使人能作人們看來不可能的事。

四12 我們來到談論恩賜的功用或目的。恩賜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過程是這樣:

1.恩賜成全聖徒。2.聖徒便事奉。3.身體得以建立。

職不是指人受過專業訓練可以幹的特別職業。這個字的意思是指事奉,包括各樣的屬靈事奉。本節所要說的,是每位信徒當“各盡其職”。

恩賜賜下,是要成全或裝備所有基督徒去事奉主,建立基督的身體。夏雲斯的解釋無人能及,他說:

每位基督徒都受託付,因為每位基督徒都是使者。有人說福音不是走進教堂里聽的,而是離開教堂去傳的——我們都被指派去傳揚福音。又有人說:“基督教開始時是一群所謂平信徒的見證人;但現在成為了一個由平信徒在財政上支助的專業聖職架構!”今天,我們僱用一位教會同工,“全職處理基督徒的工作”,我們就在禮拜天坐在教堂里觀看他們工作。但其實每位基督徒都要全職事奉,⋯⋯而實際上也需要有牧師、教師和傳道者的特別職事——但為的是什麼?⋯⋯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27

這些神所賜的人的事奉,不應使人們不斷倚賴他們。他們倒要朝着一個日子去工作,就是聖徒能夠自己繼續長進的時候來到。我們用以下的圖作描述:

以弗所書

1635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中心的圓點指那教師的恩賜。他向周圍的人工作,裝備他們在信心上得着建立。他們就出去借神賜下的恩賜,向其它人工作。這樣,教會便能增長。這是基督的身體在量和靈里增長的屬神方法。

把基督徒的事奉局限於一班特選的人,其實是阻礙屬神的人的成長,抑制向全地傳福音的目標,並妨礙教會的增長。聖品人與平信徒的畫分並沒有聖經根據,且是福音廣傳的最大障礙。

四13 很多人問:“這個增長的過程維持多久?”本節就是答案:直等到我們眾人達到同歸於一、成熟和一致的狀況。

同歸於一。當主把祂的教會接到天上,我們眾人就達到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在許多的事情上,“我們如今仿佛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在許多事上我們持不同的見解,但到那時都要完全一致,達到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了。現在信徒對主自己、祂的形象、祂教訓的含意,都有不同的觀感,到那時我們就要面對面見主,象祂知道我們一樣。

長大成人。在教會被提時,我們便完全長大並成熟。不論在於個人或基督的身體,我們都達到屬靈的完全成長。

酷似基督。我們都要有祂的形象。在道德上每個信徒都酷似基督,這整體的教會要成為一個成長的身體,完全配合那榮耀的頭。“基督的豐滿就是教會,教會是由祂的豐滿所充滿的。”(格連特譯)教會的身量是指教會的完全成長,指神對教會成長的計劃的成就。

四14 當恩賜按着神指定的方式運作,而聖徒又積極地事奉主,就可避免三方面的危險——不成熟、不穩固和受欺騙。

不成熟。信徒若從未積極參與基督的事奉,就仍是屬靈的小孩子。他們發育不全,因為缺乏操練。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

人⋯⋯另教導你們。”(來五12)不穩固。另一樣危險是在屬靈事上變化

無常,不成熟的基督徒容易被可笑的新奇事物,和時尚的充內行者所動搖。他們成為宗教上的吉卜賽人,不斷在吸引人的狂想之間飄來飄去。

容易受騙。最嚴重的是受騙的危險。信徒象嬰孩般並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心竅又未曾習練得通達,分辨不出好歹(來五13,14)。無可避免,他們碰上錯誤的異端,以熱心和表面的誠懇感動他們。因這樣的人會用宗教的術語,他們便以為他必然是真正的基督徒了。如果他們熟讀聖經,便能看出這些人在言語上的誆騙把戲。但如今他們被異教之風搖動,被無恥的欺騙法術帶進系統化的錯謬里。

四15 這段的最後兩節描寫基督身體的正常生長過程。首先要堅持教義:惟⋯⋯說 誠 實 話(“誠實話”可作“真理”,下同)。基本的信仰不容妥協。第二,必須有正確的心靈:惟用愛心說誠實話。若以其它的方式說出來,結果只是單方面的見證。白禮傑勸告說:

真理是我們生活、動作、存留的元素。⋯⋯但真理必須與愛緊密相繫;粗鄙地傳講的並不是真福音。信息的感染力,被傳信息者不一致的心靈破壞了。28

當恩賜裝備聖徒時,聖徒便積極地投身事奉,凡事長進連於基督了。基督是他們長進的目的和目標,長進的範圍是在凡事上。在生活的每一方面,他們都越來越象基督。元首在教會中行使主權,祂的身體就能在世人面前確實無誤地代表祂了。

四16 主耶穌不僅是長進的目標,更是長進的源頭。全身都靠祂進入增長的過程。聯絡得合式一句,把身上肢體的奇妙契合形容出來。意思是每個肢體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用,完美地互相聯絡起來,成為一個完

活石聖經註釋

163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整而活潑的有機體。接着論到每個肢體是重要、缺一不可的: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人體主要由骨、器官和肉組成。骨由關節和韌帶聯結,器官之間也由韌帶連上。每個關節和每根韌帶在身體的生長和功用上,都有其角色。在基督的身體上也一樣。沒有一個肢體是無關痛癢的,甚至最卑微的信徒也是不可少的。

當每位信徒都完成其當有的角色,身體就生長如一個和諧、緊密的整體。說實在一點,這便叫身體漸漸增長。聽來似乎矛盾,簡單來說就是當肢體以聖經作餵養、禱告、敬拜並為基督作見證,身體本身就刺激身體生長。如薛弗爾所說:“教會象人體一樣,不斷在自我建立。”除了體質大小增長外,也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是說到肢體間的彼此關顧。當基督徒住在基督里,在教會中盡上合宜的功用,他們便在愛中和在合一里緊密地生長。

三.呼籲有新的德行 (四17∼五21)

四17 這里展開使徒保羅對一種新的道德觀的滔滔呼籲,至五章21節才完結。在主里確實的說,是他借主的權柄和神的感動,催促基督徒脫去他們舊生命的每樣殘漬,如同一件污穢的外衣一樣,並且要穿上主耶穌基督的美德和優點。你們行事,不要再象外邦人。他們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基督徒。他們的生命必須有相應的改變。保羅看見世上萬國沒有基督,都要沉淪在無知與墮落之中。有七樣可怕的事表明世人的光景,分別是:

沒有目的 他們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生命空洞、沒有目的,也沒有成果。活動很龐大,卻無甚進展。他們捕風捉影,竟忽略了生命的偉大真實。

四18 眼瞎 “他們蒙着眼,在幻象世界中生活。”(費廉思,JBP)。他們心

地昏昧。首先,他們無法明白屬靈的真理,因為他們拒絕真神的知識,於是他們便瞎了眼,這是主給他們的審判。

不敬虔 他們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或是說與神遙遙相隔。這是由於他們故意深藏的無知,而且他們心里剛硬。他們拒絕了神在創造和良心上的光照,且轉向敬拜偶像。他們離神越來越遠。

四19 無恥 他們的良心喪盡。韋禾達解釋說:

慕爾把這句翻譯為:“麻木不仁。”何等貼切!當天良起初被否定,心里就刺痛,並能聽見反抗之聲。聲音既被壓下去,就變得模糊而緘默。反抗窒息了,刺痛減輕了,最後便“麻木不仁”了。29

污穢 他們刻意放縱私慾,行可恥的行為。從古至今,外邦人主要的罪仍是不道德的性慾。他們墮進空前的腐敗深淵。龐培大帝的城牆,說出一個羞恥和丟臉的故事。這些罪惡仍是現今外邦世界的特征。

猥褻 在性慾的罪上,他們行種種的污穢。這里似乎指出,他們在種種的污穢上放縱自己,如同按私慾經商交易。

無厭 貪行。他們貪得無厭,永不知足。他們的罪造出巨大的胃口,去犯更多的罪。

四20 以弗所信徒所認識和愛慕的基督,是何等的不同。祂是純正和貞潔的化身;祂並不知罪,沒有犯罪,在祂里面也沒有罪。

四21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這句中的如果,並非表示質疑以弗所信徒的得救,而是為了強調凡聽過基督並領了他的教的人,已經知道祂是聖潔和敬虔生活的中心。聽了基督的意思是借着聽真道而聽了他——接受祂為主和救主。領了他的教是指以弗所信徒歸主後與主相交所得着的指

以弗所書

163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引。白禮傑評論說:“若是指着與耶穌的個人關係而言,所有真理需有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特質。基督的位格以外的真理,都缺少能力。”30因為真理是在耶穌里的(聖經新譯本)。祂不但教導真理,也是真理的化身(約一四6)。耶穌這名帶我們回顧祂在地上的生活,因為這是祂道成肉身的名。祂是那活在世上的人子,生命無瑕無疵。這是保羅剛描述的外邦人行事為人的清楚對照。

四22 在基督的學房,我們學到在歸主時,我們除掉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舊人。舊人是指人在歸主前的一切行徑,就是作為亞當兒女的一切表現。變壞是因為有迷惑和邪惡的渴想。這些渴想是悅人的,使人有所想望,但回顧時卻是醜惡和令人失望的。至於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他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同埋葬;實際上,信徒須看這舊人是死的。這里保羅強調這真理的地位而言——我們已一次過脫去舊人。

四23 以弗所信徒在耶穌腳前上的第二課,是要將他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他們思想要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心智上從不潔轉為聖潔。神的靈影響人的思想過程,站在神的出發點去想,而不是從未得救者的出發點。

四24 第三課是他們一次過穿上新人。新人是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這是新造的,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這新人是照着神,就是祂的形象造的,顯出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仁義是指向別人有公正的品行;聖潔就如格連特所界定的,是“向神有敬虔,尊敬祂該站的地位。”31

四25 現在保羅從信徒的地位,轉到他們的狀況。借着與基督聯合,他們得以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他們應當在日常生活上,顯出這使人驚訝的改變。

首先,他們可以棄絕謊言,穿上真誠。在此,謊言包括任何不誠實,不論是隱瞞真

理、誇大其辭、哄騙、不守約、出賣別人、諂媚,或虛報薪俸稅。基督徒的說話應該絕對可靠。他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他若歪曲事實,基督徒的生命便成為誹謗,而不是在乎聖經了。

我們要向人人真誠,如同還債一樣。然而,當保羅說鄰舍,是特指我們的信徒同伴。經文給我們的動機很清楚:我們⋯⋯互相聯絡為肢體(比較羅一二5;林前一二12∼27)。基督徒之間互相說謊是不可思議的事,這就如身體上的神經機能有意地把錯誤的信息傳至腦袋,或如眼睛在危險迫近時欺騙身體其它器官。

四26 我們生命更新的第二個範圍是關乎罪怒和義怒。有時候信徒會公義地生氣,例如當神的性情遭抨擊時。這時必須發怒:生氣。向邪惡生氣是義的,但其它時候生氣是犯罪的。當情緒帶惡毒、嫉妒、憤恨、不寬恕或因個人錯誤引致憎恨,這樣的生氣要禁止。亞里士多德說:“人總會發怒,那是容易的;但要向正確的人、以正確的程度、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原因,並用正確的方式發怒,又談何容易呢。”

信徒若生不義的怒氣,就必須趕快認罪和棄絕它。要向神和他發怒的對象認罪,不可懷怨恨、不可存怒氣、不可保留憤怒。不可含怒到日落。任何損害與神或與弟兄們相交的事,必須立刻糾正。

四27 不承認脾氣的罪,便給魔鬼留立足點或工作據點。縱使我們不刻意幫助他,他也能找到很多機會。故此,我們切不可為我們生活上的怨恨、憤怒、嫉妒、憎惡或怒氣找借口。這些罪令基督徒失見證、絆倒未得救者、得罪信徒,更在心靈和肉體上傷害自己。

四28 現在保羅將注意力轉到偷竊和分享兩種對立的行為模樣。舊人偷竊,新人分享;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保羅指示說“從

活石聖經註釋

163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前偷竊的,不要再偷”,駁倒信徒完美無罪之說。他們仍然有舊人、邪惡、自私的本質,必須在日常生活經歷上看它們為死的。偷竊有很多方式——嚴重盜竊、不付帳、利用辦公時間見證基督、抄襲、量度不足、偽造帳項等。當然,禁止偷竊並不新鮮,摩西律法已有禁止偷竊的條例(出二○15)。但下述的話說出經文分明是指着基督徒的。我們不僅要禁止偷竊,更應在正當的職業上勞力,便能分給沒有這般幸福的人。恩典是聖潔的能力,律法並不是。惟有恩典的能力把竊賊變為慈善家。

這改變是徹底和革命性的。本性的傾向是要人去作工,以供應本身的所需和所望。當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就上升。生活上的事情循環不息。本節提出對世上職業的一個更尊貴、崇高的看法。這是供應家庭合適生活水平的途徑,也是緩和人類心靈和地上的、在家和遠行的需要。這需要何等的大!

四29 使徒保羅轉到關乎言語的題目,指出廢話和造就人的話的對比。污穢的言語通常指污穢、猥褻的說話,包括無意義的笑話、褻瀆的話和骯髒的故事。但這里所指的應該更廣泛,包括任何形式的輕浮、虛空、閒混和無聊的說話。保羅在五章4節論到淫穢可恥的話,這里他勸我們棄絕無益的閒話,代以建立人的話。基督徒的言語應當是:

造就人。應當建立聽眾。合宜。應當適切場合。恩慈的。應當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四30 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若把本節與前一節連貫一起看,意思就是無聊的話叫聖靈擔憂。若與25至28節放在一起看,就是指謊言、不義的怒氣和偷竊會令祂傷心。或許從更廣的意義看,可以說我們應當棄絕任何叫祂擔憂的事。

在此提出三個有力原因:

1 . 祂是聖靈。任何不聖潔的事祂都憎厭。

2.祂是神的聖靈,是可稱頌三一神的一位。

3.我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上文曾提過,印記指擁有權和保障。祂是印記,保證我們蒙保存直到基督為我們再來,並我們的救恩完成的時候。很有意思,保羅在這里用信徒的永遠保障,作為我們不應犯罪的最有力原因之一。

祂能夠擔憂,這表示聖靈是個位格,不只是一種影響力。這也表示祂愛我們,因為只有去愛的人才會擔憂。神的靈所喜愛的事奉是榮耀基督,並把信徒改變成為祂的形象(林後三18)。當一個基督徒犯罪,祂就轉向挽回的職事。祂擔憂的是信徒的屬靈成長受罪阻礙。這時候,祂必須引領基督徒回到悔改和認罪的地步。

四31 所有脾氣和舌頭的罪必須除去。使徒保羅列出其中幾種。雖然不可能仔細地一一劃分,但整體的意義是明顯的:

苦毒——潛伏的怨恨、不願意饒恕人、殘忍的感覺。

惱恨——陣陣盛怒、猛烈的怒氣、發脾氣。

忿怒——慍怒、仇恨、敵意。嚷鬧——憤怒的大叫、喊叫、怒氣的爭

吵、痛罵敵對者。毀謗——侮辱之言、詆毀、咒罵。惡毒——向別人懷惡念、惡意、卑鄙。

四32 上述脾氣的罪應當制止,但當中空檔必須借培植基督的本質來填滿。前者是本性的惡行,後者是超自然的美德:

恩慈——慷慨關心別人的益處,甚至在極大的個人犧牲下渴望幫助人。

憐憫的心——向別人有同情、親愛和慈憐,並樂意背負他們的重擔。

饒恕——準備饒恕過犯、寬恕個人在自

以弗所書

163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己身上犯的錯誤,並推卻報復的念頭。饒恕人的最偉大例子是神自己;祂的饒

恕基於基督在各各他山的工作。我們是不配饒恕的對象。沒有滿意的理由,神斷不能赦免罪。祂以愛,親自滿足自己公義的要求。在基督里,就是在祂的位格和工作里,神找到一個公義的基礎,讓祂可以赦免我們。

當我們還欠祂“一千萬銀子”時,祂就赦免了我們;當別人欠我們“十兩銀子”時,我們理當赦免他(太一八23∼28)。藍斯基指導我們說:

人犯我時,我必須赦免他;這樣我的心靈就得釋放。我若找他對我犯的過錯,我便得罪神又得罪他;也就危及神給我的赦免。不論那人有否悔改、改正、求我寬恕,這都沒有分別。我立刻赦免他。他必須帶着他的錯面對神,但這是他和神的事,與我無干。我理應根據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去幫助他。可是,無論成功與否,在今天日落之先我必須饒恕他。32

五1 在四章32節中,神饒恕的榜樣成為了保羅這里的勸勉的基礎。關係是這樣的:神在基督里赦免了你;現在你們該效法神,彼此饒恕。好象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一句加上了特別的動力。在屬血氣的生命里,作兒女的帶有家人的形象,應當竭力高舉家族的姓氏。在屬靈的生命里,我們也當向世人顯揚我們的父,並竭力活出配享祂蒙愛兒女的身分。

五2 我們效法主的另一途徑,是要憑愛心行事。本節其余部分,指出憑愛心行事意即彼此獻上自己。這就是基督——我們的完美榜樣——所行的。何等奇妙的事實!祂愛我們。祂的愛的證據就是祂曾獻上自己,為我們死在髑髏地。

祂的恩賜被形容作獻與神的供物和祭物。供物是任何獻給神的東西,祭物加上死的元素。祂是那燔祭供物的真體,為神的旨意全然獻上,甚至死在十字架上。祂的犧牲

祭,表明祂那不能言喻的奉獻,被形容為馨香的。邁耳評論說:“這愛不能測度,代價不菲,為那些本性不配的人獻上。這一幕情景以香氣充滿天上,以喜樂充滿神的心。”33

主耶穌捨己救人,叫父神喜悅。這叫我們曉得,我們也可以捨己為人,叫神喜樂。

別人,主,別人!讓這個作我口號;幫我為別人而活,好叫我活着象主。 ∼麥查理

五3 使徒保羅在本節和第4節轉過來再論性罪行,並呼喚信徒要堅決地分別為聖。首先,他提到形形式式的性不道德:

淫亂。凡在一節經文中與姦淫一同被提到時,淫亂都是指未婚者中間的私通。但在這里,淫亂和姦淫並沒有分開指出,故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性不道德。新英王欽定本(NKJV)正是這樣翻譯了。(英語中“色情畫冊”一語,字義解作“娼妓作品”,與翻作淫亂的字有關。)

污穢。不道德的行為委實太多,但也包括不潔的圖片、猥褻的書籍和其它不雅的書刊,只催化情慾和不潔的意願。

貪婪。普遍認為這是指貪愛錢財,但這里指肉慾——在婚姻以外滿足性需要的永不厭足的貪念(參看出二○17:“不可貪戀人的妻子⋯⋯”)。

這些事在基督徒中間連提都不可。在信徒中間不可提到,不用說更是不可作。任何形式的討論,去減低其罪惡和可恥的形象也不可。輕描談寫、強辯或不斷談論,是最危險的。保羅用勸勉的話強調說:方合聖徒的體統。信徒已從世界的敗壞中分別出來了。他們應當實際地離開黑暗的情慾,在言行中分別為聖。

五4 他們的言語也當除去一切:淫詞。這是指帶有性色彩的污穢故事

活石聖經註釋

164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和猥褻的笑話,並一切形式的淫穢和下流說話。

妄語。這是指空洞的話,是白痴者的話;也可以包括低級趣味的說話。

戲笑的話。這是指帶有令人厭惡、有言外之意的笑話或說話。我們說話時常提到一些事、以其為笑話、作為閒談話題,就會把這些事引進心思里,趨近行事的地步。

罪的笑話往往是危險的。基督徒的舌頭不應用來說無聊、不相宜的話,倒要存着操練感謝神賜予生活上所有的祝福和憐憫的心。這是主所喜悅的,又是別人的好榜樣,對自己的心靈更有裨益。

五5 神對不道德的人的態度是不容置疑的:他們在基督和神的國里都是無分的。這判詞跟世人普遍的態度大相徑庭。世人認為性罪犯有病,需要精神科的治療。人們以為不道德的事只是病態,但神卻定其為罪。人們寬宥這些事,神卻要定罪。人們說解決辦法是精神分析,神的答案卻是重生。

這里特別提到三類犯罪者,在第3節已提到——淫亂的、污穢的、有貪心的。附帶指出,有貪心的人就是拜偶像者。他是拜偶像者,因為對神存着錯誤的印象:他的觀念是,神容許人在情慾上存貪婪的心,否則他就不敢貪婪了。貪心是拜偶像的另一原因,是這樣的心使人的主意高於神的旨意。第三個原因是其結果造成人敬拜受造之物,不敬拜造物主(羅一25)。

保羅說這等人在⋯⋯國里,都是無分的,這是實話。人的生命被這些罪充滿。他們是失喪的,正在自己的罪中,並且朝地獄的路走。這時候他們並不是在那不能看見的國里。當基督回來作王時,他們將不會在那國里;並且在天上永遠的國里,他們永遠被關在外面。使徒保羅並不是說雖然現在這些人在國度里,但在基督審判台前將會有損失。這里的主題是救恩,不是獎賞。他們可以自稱基督徒,但他們的生活卻證明他們從

未得救。當然他們可以得救,悔改相信主耶穌就可以。他們若真的回轉,就不會再行這種種的罪惡了。

請注意在基督和神的國里一句暗示了基督的神性。基督與父神同等,在國度里作統治者。

五6 許多世人對性不道德的態度日趨寬鬆。他們說滿足肉身慾望是有需要且是有益的,抑壓只會產生歪曲和受抑制的性格。他們指道德不過是文化背景問題而已;婚前、婚外、同性戀性行為在一國的文化里被接納(神的話指責為淫亂、姦淫和墮落),就應當讓其合法化。令人很驚奇的是,一些主張接納性罪行的發言人,竟然是在掛名教會里佔高位的人。這樣,那些認為性不道德就是不道德的平信徒,現在被有名的神職人員不斷地遊說,指他們的態度已不合時宜了。

基督徒不應被這樣的兩面話所欺騙。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我們的主對這些罪如淫亂、姦淫的態度記於民數記二十五章1至9節:因着與摩押女子行淫,二萬四千以色列人被殺。我們的主對同性戀的態度,在祂從天降硫磺與火消滅所多瑪、蛾摩拉上,已顯露無遺(創一九24,28)。

然而神的忿怒不單以超自然的懲罰方式表現出來。犯性罪行的人也在其它方面經歷祂的懲罰。肉體上的影響如性病和愛滋病;從罪疚感而引起精神、神經系統和情緒上的毛病;性格上的改變——尤其是女性化的性格越來越常見(羅一27)。當然也有神對淫亂和姦淫者最終、永遠的審判(來一三4)。在悖逆之子身上不會有憐憫——就是悖逆的亞當的後裔,並那些故意跟隨他去悖逆神的人(啟二一8)。

五7 這里嚴肅地警告信徒,不要在不敬虔的行徑上有分。這樣是羞辱基督的名、損害別人的生命、破壞自己的見證,並招致無窮的惡報。

以弗所書

164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五8 使徒保羅為要加強第7節急切的命令,於是作出關乎光明和黑暗的有力講論(8至14節)。以弗所信徒從前曾是暗昧的,但如今他們在主里面是光明的。保羅不是說他們曾在黑暗里,卻說他們本身就是黑暗的化身。如今他們借着與主聯合,成為光明了。主是光,他們在主里面;故如今他們在主里面是光明的。他們的狀況應當與所得地位相稱,行事為人就當象光明的子女。

五9 這插句解釋行在光中之人所結的果子。

光明所結的果子34(“光明”有古卷作“聖靈”)包括一切形式的良善、公義、誠實。這里,良善是個概括的詞語,包含一切道德上的優越;公義意即在一切向神向人的事上正直;誠實就是忠誠、公平和真實。這些性情融會一起時,基督充滿生命的光就在陰鬱黑暗的環境中照耀出來。

五10 行在光明中的人不但結出上一節所述的果子,而且能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他們試驗每一個思想、每一句說話和每一個舉動,看到底主的想法怎樣?可以怎樣顯在主面前?生活的每個細節都在探照燈下——言語、生活標準、衣飾、書刊、工作、閒暇、娛樂、傢具、友誼、假期、車子和運動。

五11 信徒在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不論直接參與或在態度上容忍寬鬆。這些暗昧的事,在神在人看都是無益的。這些東西既是毫無益處,保羅就曾對羅馬的基督徒發問:“你們現今所看為羞恥的事,當日有什麼果子呢?”(羅六21)。這些也是暗昧的事:屬乎這幽暗、閉上窗戶、鎖上門、密封的世界。這些事反映人天生喜愛暗昧,人的行為是惡的(約三19),於是厭惡光明。信徒蒙召不但去禁絕那暗昧無益的事,而且從正面說,他蒙召是去責備(或揭露)行這些事的人。他從兩個途徑作這

事:第一,借聖潔的生活;第二,靠聖靈的引導說出糾正別人的話。

五12 使徒保羅解釋為何基督徒必不可在道德敗壞的事上有分,並且必須棄絕。人們暗中犯這等卑鄙的罪是低劣的;就是提起也是可恥的,犯這些罪更不用說了。人發明這些不合自然的罪是很差勁的,說出來也會玷污聽者的思想。故此,基督徒要受教,棄絕這樣的罪,連提都不可。

五13 光顯明一切在黑暗里的。故此,聖潔的基督徒生活,是透過對照充滿罪惡且不悔改的生命而揭示出來的。說合宜的指責話,也可將罪的真實一面顯明出來。白禮傑說:

例如當我們的主責備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他們的行為從前在門徒眼中不算窮兇極惡,但當基督以純淨真理的光照亮他們,他們真實的一面便顯露無遺了——假冒為善的行為,昔日今日都是討厭的。35

本節下半部這樣說會更好:凡事被顯明的,就是光。36簡言之,當基督徒操練作光明的事奉,就是把別人帶到光面前。卑劣的人在責備的光照職事下,便變化成為光明的子女。

當然,這不是沒有例外的,並非每個顯在光前的人都成為基督徒。但在屬靈層次上,這卻是一般的原則,光有其繁衍之法。彼得前書三章1節有一個例證,教導信主的妻子借着她們的生活榜樣,得着她們不信的丈夫歸向基督:“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樣,基督徒妻子的光,就得勝不信丈夫的黑暗,使他們成為光明了。

五14 信徒的生命,應當常象一篇講章,常揭露四圍的黑暗,常向不信者發出邀請:

活石聖經註釋

164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你這睡着的人,當醒過來,從死里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這是光明的聲音,對那些睡在黑暗、躺在屬靈死亡中的人說的。光呼召他們進入生命和啟迪里去。他們若回應這邀請,基督就要照耀他們,光照他們了。

五15 在以下七節經文里,保羅以一連串的正反勸勉,顯出愚昧腳步和謹慎品行的對比。第一個勸勉是他對讀者的一般呼籲:行事,不要象愚昧人,當象智慧人。前文已提到,行事是本書信的鑰字之一:曾七次提到,形容“個人生命的一切活動”。要謹慎行事,是按神兒女的地位而生活。象愚昧人是指從高處墮落,象世人的行為一樣。

五16 以智慧行事叫我們買贖光陰或買回時機。每一天門戶打開、生活開始時,都潛在很大的機會。愛惜光陰是指生活過得聖潔,有憐憫人的德行,說話助及別人。這是很迫切的,因為我們身處的世代很邪惡。這些日子提醒我們,神不會常與人爭鬥,恩典的日子即將結束,在地上敬拜、見證和事奉的時機也即將永遠完結。

五17 所以,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這點很重要。因為邪惡泛濫,時間又短促,我們會受試探,把所有的年日花在自己所選擇的紛亂而狂熱的活動中。但這些都是毫無價值,並虛耗力量的。最重要的是找出神每日向我們定的旨意,並付諸實行。這是既有效又有果的惟一方法。我們可以依自己的意思和憑力量去做基督徒的事奉,卻完全違背主的旨意。智慧的路是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上分辨神的旨意,又貫徹遵行。

五18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在北美洲人的文化里,這命令簡直令人震驚,又是多此一舉,因為完全禁戒酒是很多基督徒的規矩。但我們要謹記,聖經是寫給一切

文化背境的信徒的,而且在很多國家,酒是餐桌上頗普遍的飲品。聖經沒有責備人使用酒,卻責備人濫用。聖經推薦人以酒作藥用(箴三一6;提前五23)。在加利利的迦拿婚筵上,主耶穌曾變水為酒以款待客人(約二1∼11)。

在下列情況濫用酒是禁止的:

1.過量(箴二三29∼35);2.成了習慣(林前六12下);3.傷害其它信徒軟弱的良心(羅一四13;林前八9);

4.有損基督徒在社會上的見證,並且不是為神的榮耀(林前一○31);

5.若存疑心而喝(羅一四23)。

保羅建議要被聖靈充滿,不要醉酒。二者相提並論未免叫人驚奇。但我們若把兩種狀況作比較,就能看出使徒保羅為何這樣論二者。

首先,二者有共通之處:

1.在兩種情況,人都膺服在外來的能力之下。一是酒(有時稱為“酒精”)的能力;另一是聖靈的能力;

2.在兩種情況,人都是火熱的。在五旬節那天,聖靈使信徒火熱,叫人誤以為是新酒灌滿(徒二13);

3.在兩種情況,人的行為都受影響;酒醉是人的身體行動,被聖靈充滿是人的道德行為。

二者有兩方面顯著的迥異:

1.酒醉,會放蕩和放縱;聖靈的充滿絕不會如此。

2.酒醉,失去自制;聖靈所結的果子是節制(加五23)。被聖靈充滿的信徒絕不會有失去自制的表現;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一四32)。

有時候在聖經里,聖靈充滿似乎是神權能的恩賜。比方,施洗約翰從母腹里就被聖

以弗所書

164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靈充滿了(路一15)。在此情況,人不用達到任何條件便可接受聖靈的充滿,他不是靠行為或禱求換來聖靈的充滿,而是主按祂所喜悅的把恩賜下來。在這里以弗所書五章18節,信徒受命要被聖靈充滿。這包含他本身的行動。他必須達到一些條件,並非自動接受,而是順服的結果。

故此聖靈的充滿該與祂其它職事分開,且與以下的功能不同:

1.聖靈的洗。這是聖靈的工作,要把信徒融入基督的身體里(林前一二13)。

2.內住。保惠師借此住在基督徒的身體里,並賜能力給他,使他能夠聖潔、敬拜和事奉(約一四16)。

3.恩膏。聖靈是恩膏,把主的事教導神的兒女(約壹二17)。

4.質和印記。我們已看過聖靈是質,保證為聖徒所預備的基業;並且也是印記,保證聖徒可得基業(弗一13,14)。

這些都是一個人得救後,聖靈在他生命上所顯露的職事。每個在基督里的人,自然地得着這洗、內住、恩膏、質和印記。

聖靈充滿卻有所不同。這並非在門徒生命中一次過轉變的經歷,卻是一個要不斷繼續的過程。這個命令依原文直譯是“要活在被聖靈充滿中”。這可以是由一次轉機的經歷開始,但是必須要分分秒秒不斷繼續的過程。今天的充滿不能代替明天的。肯定地,這是個夢寐以求的狀況,實在也是信徒在地上最理想的狀況。意思是聖靈在基督徒生命里通行不受阻,不用多為他的生命擔憂;信徒也就能在那時代為神的計劃盡忠完成職分。

信徒怎能被聖靈充滿?使徒保羅沒有在以弗所書告訴我們,只命令我們要被充滿。但聖經別處的經文告訴我們,要被聖靈充滿就必須:

1.承認並除去我們生活上一切所知的罪

(約壹一5∼9)。很明顯,這位聖潔者不能在有罪存留的生命里自由工作。

2.把我們獻上讓祂管理(羅一二1,2)。這包括把我們的心思、智慧、身體、時間、才幹和財富交在主面前。生命每個部分必須在祂的主權下敞開。

3.讓基督的話豐豐富富地住在我們里面(西三16)。這包括讀經、研經、遵行。當基督的話豐豐富富地藏在我們里面,聖靈充滿的結果(弗五19)便隨之而來(西三16)。

4.最後,我們必須虛己(加二20)。一個容器要盛裝新的東西,就必須倒空舊的。要被祂充滿,我們必先倒空自己。

有一個不知名的作者寫道:

就象你放下全部罪的重擔,因基督完成的工作而安息一樣,你也當放下生命和事奉的重擔,安息在聖靈現今內在的工作里。放棄自己的努力,每早晨都接受聖靈的引導,不斷讚美主並安息,讓祂管理你和你的日子。每日養成習慣,歡喜倚靠和遵從祂,等候祂帶領、光照、責備、教導、使用,並按祂旨意在你里面工作又與你同工。全在乎祂的工作並看其為事實,不在乎眼見的和感覺。我們要相信並順從聖靈作我們生命的管治者,不再背負、管理自己的重擔;這樣,聖靈的果子就會按祂的旨意在我們身上結出來,使榮耀歸給神。

人會不會知道他正被聖靈充滿?事實上,我們與主越接近,便越能察覺自己是全然不配和罪惡的(賽六1∼5)。在祂的同在里,我們找不到自己有何可誇(路五8)。我們不曉得自己在屬靈上有何過人之處,有什麼“已經得着了”的感覺。被聖靈充滿的信徒是全神貫注在基督身上,而不是被自己所充滿。

同時,他會知道神正在他的生命里,又通過他的生命去工作。他從超自然的角度看事情。環境奇蹟地豁然打開;生命被神感

活石聖經註釋

164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動;事情按着神的時間去發展;甚至自然界的力量也給他效力,似乎扣緊着耶和華戰車的輪子。他明白一切,知道神為他又借他工作;他奇怪地不着緊個人利益;在心靈深處,他知道一切都屬乎主。

五19 現在使徒保羅列出聖靈充滿的四個結果。第一,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會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神的充滿打開人的口,講說主的事;並擴展人的心,彼此分享這些事。有人看這三類詩都是指詩篇,但我們只肯定詩章是指大衛、亞薩等人蒙啟示的作品。頌詞並非啟示的歌,乃是將敬拜、感謝歸給神時用的。靈歌是任何充滿感情的創作,寫出屬靈的主題,縱使未必都直接提到神。

聖靈充滿的第二個證據,是內心的喜樂和向神的讚美,口唱心和的讚美主。聖靈充滿的生命是個喜樂湧溢的泉源(徒一三52)。撒迦利亞是個例子,當他被聖靈充滿,便由衷地向主唱頌(路一67∼79)。

五20 第三個結果是感謝: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每當聖靈作王,人便將感謝歸給神,懷着深深感激之情,並自發地真情流露。不是間歇地發生的,卻是層出不窮的。不但是在令人喜悅的事上,而是在凡事上。誰都可以為陽光感謝;要為生命中的暴風感謝,就必須聖靈的能力了。

得喜樂的最快並最確實的途徑是:

為一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感謝、讚美神;使這種態度成為你的生活原則。因為事實上任何臨到你的災禍,你若感謝、讚美神,便是把它化作祝福。如果你能行神蹟,就沒有比這感謝的心靈能行更大的神蹟了;因為不用說一句話,一切臨到你的就變成喜樂了。

五21 聖靈充滿的第四個檢驗,是存敬畏基督(或作神)的心,彼此順服。歐德曼勸告說:

這是常被忽略的一句。⋯⋯這是一個基督徒甚少應用的屬靈檢驗。⋯⋯很多人以為“被聖靈充滿”的證據,就是呼叫哈利路亞、唱狂喜的歌曲並用“人不懂得的方言”來讚美。這一切可以是偽裝、騙人而毫無意義的。順服其它基督徒、舉止謙遜、謙卑而不願爭論、忍耐、溫柔——這些都是聖靈能力的確鑿明證。⋯⋯基督徒之間彼此順服,要根據“敬畏基督的心”,要尊重祂,祂是主也是萬有的主宰。37

這就是聖靈充滿的四種結果──說、唱、感謝和順服。但此外最少還有四種:

1.放膽斥責罪(徒一三9∼12)和為主作見證(徒四8∼12,31;一三52∼一四3)。

2.事奉的能力(徒一8;六3 , 8;一一24)。

3.慷慨而不自私(徒四31,32)。4.高舉基督(徒九1 7 , 2 0)與神(徒二

4,11;一○44,46)。

我們應該渴慕被聖靈充滿,但只可以為神的榮耀,不能為我們自己的榮耀。

四.呼籲基督徒家居的個人操守 (五22∼六9)

五22 雖然這是一個新段落,但仍然跟上文有緊密關係。保羅列出了彼此順服是神在我們里面內住充滿的結果。從本節至六章9節,保羅指出三方面的家居生活,要順服神的旨意。

妻子應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兒女應當順服他們的父母。僕人應當順服他們的主人。所有信徒在基督耶穌里合一這個事實,

並沒有把各種地上的關係廢除。我們仍然必須尊重神所命不同形式的權柄和政府。每個秩序井然的社會都基於兩樁支柱——權柄和順服。有些人要執行權柄,另一些則要順服

以弗所書

1645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法規。這個基本原則,就是在神本體里也能看見:“我願意你們知道,⋯⋯神是基督的頭。”(林前一一3)神命定人類的政府,只要不會令我們背逆、否認主,我們應當盡量順服政府。沒有政府,就淊入無政權狀態,在這種狀況下,社會必然敗亡。

此理在家庭裡也一樣。一家必須有作主的頭,各人必須順從頭。神把作頭的位置給了男人。神先創造男人,然後為男人造女人,借此指出這個秩序。可見,在創造秩序和目的裡,神把男人放在權柄的位置上,女人放在順服的位置上。

順服從不意味着次等的地位。主耶穌順服父神,但祂並不比父神低。女人也不比男人低。在很多方面,女人都是超越的──奉獻心、同情心、勤勞、堅忍心。然而,妻子被命令,要順服她們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妻子順服丈夫的權柄,就是順服主的權柄。在順服中,要除去勉強或反叛的態度。

歷史上有不少例證,說明人不順從神的模樣所帶來的混亂後果。夏娃僭取了領導地位,代丈夫行事,就把罪引進人類中間,造成一切人無法收拾的後果。在近代,不少異端邪說都是由女人發起,她們僭取了神從沒有指示給她們的權柄位置。女人離開神所設立給她們的範圍,會破壞地方教會、使婚姻和家庭破裂。

但另一方面,女人完成神指示她的工作角色,是一件很美的事;這見證最能吸引人。箴言第三十一章詳細描述這樣的一個女人──一個討主喜悅的妻子兼母親的不朽記載。

五23 妻子順服的原因是她丈夫是她的頭。丈夫與她的關係,就如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這裡救主可解作保護者,如在提前四10一樣。請參看達秘新譯本JND)所以丈夫是妻子的頭,他也是妻子的保護者。他作

頭,要愛護、帶領、引導她;他作保護者,要供應、保護、關顧她。

我們都知道這教訓與今天人們的主張相去甚遠。人們指斥保羅是個有偏見的獨身漢、大男人主義者和恨女人的人。他們或會說,保羅的觀點只反映當時的社會風俗,但都是不合時宜的了。這樣的言論無疑是正面攻擊聖經的默示。這些不單是保羅說的話,而且是神的話。拒絕這些話就是拒絕神,這樣,就必帶來難處和災難。

五24 把妻子的角色,比擬教會作基督的新婦,是高貴不過的。教會的順服是給妻子跟隨的模樣。她要凡事順服,就是神旨意下的凡事。如果丈夫要妻子妥協,對主耶穌不忠誠,妻子就不應該這樣從夫了。但在所有正常的生活關係上,妻子要順從丈夫,縱使他不是信徒也要順從。

五25 倘若只有上一節給作妻子的訓示,又沒有另給丈夫的,那麼所說的就是不算公平,也是一面倒了。但要注意聖經中真理的美妙平衡,以及當中向丈夫所要求之相應的標準。丈夫不是要使妻子順服,而是要愛他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人皆盡說,妻子不會不順服一個愛她象基督愛教會的丈夫。有人寫述有一個男人怕自己太愛自己的妻子,叫神不喜悅。一位基督的僕人問他是否愛妻子過於基督愛教會。他回答說:不。那主僕說:“只有在你超越這範圍時,你才是過分愛妻子。”基督愛教會,從過去、現在、將來三方面威榮的行動表現出來。在過去,祂愛教會,親自為教會捨己。這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犧牲的死。祂付上極大的代價,借以為自己買贖新婦。正如夏娃從亞當的肋旁而生,在某種意義上說,教會也從救主受傷的肋旁而被造。

五26 現在,基督對教會的愛顯在祂成聖的工作上:要用水借着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意思是分別出來。在地位上,教

活石聖經註釋

1646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會已經成聖了;在實際上,她天天都被分別出來。她要經過一個道德和屬靈的準備過程,恰似以斯帖被帶到亞哈隨魯之前,要經過一年的美容潔淨一樣(斯二12∼16)。成聖的過程是要用水借着道⋯⋯用水借着道。簡單來說,意思是信徒的生活得以洗淨,是借聽取基督的話,並且順從。故此,耶穌對門徒說:“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約一五3)主又把成聖,與祂作大祭司的禱告牽在一起:“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一七17)正如基督的血一次洗淨罪的罪咎和刑罰,神的話也不斷地洗去罪的玷污和污染。經文的教訓是,教會並非浸在物質的水裡,而是借着神的話得蒙潔淨。

五27 過去,基督的愛已在我們的救贖上顯明;現在,正在我們的成聖上看見;將來,要在我們得榮耀上展示出來。主自己把教會⋯⋯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那時,教會將極其榮美,並且屬靈完備。

裴雅森的呼籲很正確:

試想想──當主無所不知的眼睛凝視着我們時,在祂無瑕疵的聖潔面前,竟找不到任何不潔,就如人面上沒有疹皺一樣。何等不可思議!38

格連特同意說:

沒有年老的跡象,沒有缺點。只有完美和永遠常青的生命,才合宜留在祂面前。情感永不退減,也不變壞。那時教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倘若我們不曉得神如何榮耀地維持祂對罪惡的勝利,而只知道教會歷史,就會對這樣的描述感到希奇。39

五28 保羅帶我們飛越過這基督愛教會的偉大詩章後,現在來提醒作丈夫的,他們要這樣效法主: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他們要效法基督的愛,就當愛自己的妻子,正如實際地愛惜自己的身子。

希臘文的“自己”一詞,在第22至23節共用了六次。這裡強調“自己”,提醒我們神給祂百姓的旨意是一夫一妻的婚姻。雖然神在舊約容許一夫多妻的婚姻,但神從來沒有贊成這樣的事。

保羅對丈夫與妻子親密關係的不同描述,也很值得留意。他說,丈夫愛妻子,就是愛自己的身體(28節上)、自己(28節下,33節)、“自己的身子”(29節)。婚姻要求二人真正的合一,二人成為一體;所以男人愛妻子,實際上就是愛自己了。

五29 人天生會愛顧自己的身體。照料身體、穿衣、浴淨身體、保護身體、遠離不適、痛苦、傷害。身體能常存,在乎顧惜。這樣的掛念正是主愛顧教會的影子。

五30 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神的恩典真是奇妙!不但救我們脫離罪和地獄,而且使我們歸入基督里,作他奧祕身上的肢體。主給我們是何等的愛:祂愛顧我們如同自己的身體。何等的看顧:祂餵養我們、使我們成聖、訓練我們。何等的保障:祂在天上時,祂的肢體也必與祂同在。我們都與主聯合,有同一的生命。若有任何事情影響肢體的時候,也會影響身體的頭。

五31 使徒引述創世記二章24節,展示神起初設立婚姻關係的概念。首先,男人與父母的關係,由更高的忠誠關係來取代,就是對自己妻子的忠誠。為了實現婚姻關係的高尚理想,男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第二個特點是丈夫與妻子成為一體:二人真正的聯合。只要謹記這兩個基本事實,一方面可以消除法律的麻煩,而另一方面婚姻的爭執也可免除。

五32 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會說的。保羅把婚姻關係的討論推至高峰,宣告一個從來不為人知的奇妙真理,就是妻子配予丈夫,如同教會許予基督一樣。

以弗所書

1647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保羅說極大的奧祕,意思並不是說十分神祕。反而他的意思是真理的引申意義重大。奧祕是指神在以前的世代所藏起來的奇妙目的,現在已經揭開了。那目的就是在萬民中召出民來,成為祂榮耀的兒子的身體兼新婦。婚姻關係的完美真體是基督和教會之間的關係。

與主一靈合無間;耶穌在榮耀里的主,高抬祂流血買贖回來的教會,作祂身體祂新婦。   ∼貝瑪莉

五33 本章末節總結使徒關乎丈夫和妻子的話。對丈夫,勸示的結語是:你們各人都當,一個也沒例外的,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不但象你會愛護自己一樣,而且曉得一個事實,她是與你合而為一的。對妻子,結語是:當常常敬重和順從你的丈夫。請停下來想想!倘若今天的基督徒男女都追隨這些屬神的指示,將會有何事發生?答案很明顯吧。四處都不會有爭吵、分居、離婚的事。我們的家庭會先嚐天堂的美福,不象今天常見的情況。

六1 第五章教我們學到,被聖靈充滿的一個結果是信徒彼此順服。例如,一個被聖靈充滿的妻子,是順服丈夫的。這里我們要來學,被聖靈充滿的兒女都願意順從父母的權柄。兒女的基本責任是在主里聽從他們的父母。無論兒女是基督徒,或父母是基督徒,都沒有分別。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是為全人類而設立的,而不是單為信徒而已。主的命令是在主里聽從。首先意思是兒女要聽從,態度就如他們聽從主一樣:他們的聽從象對主的一樣。第二,只要是與神的旨意相合,他們也當凡事聽從。父母若吩咐他們犯罪,就不應期望他們惟命是從。這種的情況他們就要禮貌地推辭,溫純地接受後果,不作報復。但在所有其它的情況下,他們都必須聽從。

他們要聽從,是基於四個理由。第一,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個基本原則是家庭生活的基礎。兒女不成熟、衝動、沒經驗,要順服父母的權柄,父母是年長的,凡事會較有智慧。

六2 第二個理由是合乎聖經。保羅引述出埃及記二十章12節:要孝敬父母(也參看申五16)。這個要孝敬雙親的命令,是十誡中第一條特別附帶祝福應許的。命令要求兒女尊重、敬愛、聽從自己的父母。

六3 第三個理由是這命令是為了兒女的最大益處:使你得福。試想,沒有受過教訓和督責的孩童會是什麼樣子的!他會是很可憐的人,社會難以容忍。

第四個理由是順服使我們可以健康到老:在世長壽。舊約時,猶太孩童聽從父母並不享長壽。在這福音時代,這並不是一條不破的規則。孝敬長輩不常帶來長壽,一個有責任感的兒子會英年早逝。然而,一般來說,操守的生活和順服會帶來健康長壽;而反叛的生活和鹵莽常使人無法安享晚年。

六4 對兒女的教訓後,緊接的是給父親的提示,以作平衡。他們不應惹自己兒女的氣,作無理的要求,不必要的嚴厲,又常愛嘮叨。反而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撫養兒女。教訓指管教、督責、言教身教並用。警戒指忠告、責備、訓斥。教導孩童,要在主里面;就是照着祂在聖經中所揭示的旨意而施行管教,作祂的代表行事。

蘇珊娜是十七個孩子的母親,其中兩個是約翰和查理斯衛斯理。她曾寫道:

父母盡力使行己意的兒女馴服,就是與神同工,使一個靈魂得着更新、拯救的生命。父母放任兒女時,實在是作魔鬼的工,使信仰無法活出來,又不能彰顯救恩。所作的一切是咒詛自己的兒女,使靈魂、身體永遠滅亡。40

活石聖經註釋

1648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六5 基督徒家庭第三(也是最後的)方面的順服,是僕人要聽從主人。保羅的用詞僕人,也可作奴僕。然而,原則可應用到所有僕人或僱員身上。

僱員的首個責任是聽從他們肉身的主人。肉身的主人這詞提醒我們,僱主在體力和腦力工作有管轄權,但他不能操縱屬靈的事,或控制良心上的事。

其次,僕人要有尊敬的心。懼怕戰兢的意思不是畏縮的奴性和可憐的恐懼心,而是負責的尊敬心,和對主並僱主的敬重。

第三,服務要誠心誠意,或說用誠實的心。我們賺取一小時的工錢,就應當做六十分鐘的工作。

此外,我們的工作應當好象聽從基督一般。這句話表示不可分世務和聖工。我們所作的一切都當為祂,用意是討主喜悅,尊崇祂,吸引人歸主。生活上最卑下、平凡的工作,只要為神的榮耀,都是尊貴、可佩的。甚至是洗濯、清理工作!所以有些基督徒家庭主婦這樣說廚房的洗滌糟:“我在這里一日三次服侍神。”

六6 我們應當常常勤力,不但是當上司在看着的時候,而且要醒覺到我們的主常在看着。很自然地,當僱主出門的時候,僕人就鬆懈,但這是不忠誠的表現。基督徒工作表現的標準,不應隨着管理人員的所在地而改變。一次,有顧客要求基督徒售貨員給他額外的東西,勸售貨員說上司不在。但售貨員回答說:“我的主常常看着我呀!”我們作基督的僕人,應當從心里遵行神的旨意,要真心求祂的喜悅。歐德曼說:

這樣的想法,勞苦的價值就無法估量了。最卑賤的奴僕工作,會被視為尊貴的事,以討基督的喜悅;發自內心的善意,竭盡心力,要得着主的稱許。41

六7 此外,我們工作時,也要甘心。不只是外表上的依從,而是內心充滿情感,十分開心,十分樂意。甚至上司專橫、過

分、無理,我們的工作仍能夠完成,好象服事主,不象服事人。這種超自然的表現能在我們活着的世上說出最亮的話。

六8 使我們看凡事好象為基督作的一大動力,是主必賞賜行善的確據。不論一個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沒有分別。我們的主記下所有為祂而作的工,無論是合意的,還是不能接受的;我們的主必賞賜每個用人。

要作些評論,來完結奴僕的註釋:

1.新約沒有低貶奴僕,事實上,更把真信徒喻作基督的奴僕(6節)。然而,無論福音傳到那里,虐待奴僕的事就在道德的改革下消失。

2.新約較多談到奴僕,少談到君王。大概,這反映了蒙召的有智慧、能力、尊貴的都不多(林前一26)。大多數基督徒都來自社會和經濟上的低下階層。對奴僕的重視也表明大部分體力勞動者都可以前來享受基督信仰的美福。

3.這些給奴僕的教訓的效用,可見於基督教早期傳播的時期。在拍賣場上,基督徒奴僕常比其它奴僕賣得更高價。今天,對僱主來說,基督徒僱員應該比從未嘗恩典的人更有價值。

六9 作主人的也該受同一原則指導。他們應當公平、仁慈、誠懇;更甚的是要小心,避免用罵人、威嚇的言語。他們若在這方面約制,就總不會在身體上虐待僕人。要記得他們與為奴的同有一位主在天上。地上的顯赫或低微,在主面前都是一樣的。主人和僕人有一天都要在主面前交帳。

五.關乎基督徒爭戰的勸勉 (六10∼20)

六10 保羅正來到他這封信結尾。對着神的全家,他激動地呼籲他們作基督的精兵。每個真正的神兒女終會曉得,基督徒人

以弗所書

1649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生是一場爭戰。撒但的大軍立志要妨礙、阻擋基督的工作,把個別的精兵擯出局。一個事奉主的信徒,他為主立功越多,就越多方面對仇敵的兇猛攻擊。魔鬼絕不浪費火力,去攻擊虛有其表的基督徒。我們憑己力,無法與魔鬼對抗。所以,首先給我們作準備的命令,是要常靠着主得力,並倚賴他無窮的大能。神的精銳步隊,正是那些常察覺自己的軟弱、無用,而同時又一心信靠祂的人。“神⋯⋯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上)我們的軟弱把我們引薦到他的大能大力面前。

六11 第二個命令是要有屬神的軍裝。信徒必須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計謀。我們有必要裝備整齊,一兩件盔甲並不足用。只有神為我們預備的整套甲冑,才能保護我們刀槍不入。魔鬼會出盡計謀——沮喪、挫折、混亂、道德失敗、道理錯謬。他深知我們最弱的一環,就集中致力打擊。他若一時無從打跨我們,就會另覓他蹊。

六12 這場爭戰的敵人不是無神主義的哲學家、狡滑的術士、否認基督的邪教士或不信的統治者。爭戰的敵對者是鬼魔的勢力,墮落天使的大軍和邪靈所佔的巨大勢力。雖然我們不能看見他們,但是我們常被邪惡的靈體所圍繞。雖然事實上他們不能侵入一個真信徒的生命,但是他們能夠壓迫、騷擾信徒。基督徒不可對鬼魔的事情,存一種病態的想法,也不應因怕鬼魔而惶恐度日。神的軍裝足夠給予信徒一切的需要,使他站立得住,抵擋仇敵的猛攻。使徒提到這些墮落天使時,形容是執政的、掌權的,是管轄這幽暗世界的,又是天空屬靈氣的惡魔。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去分辨這些勢力。也許,他們指靈界的領袖,有不同程度的權柄,如人制度下的國家元首、州長、市長、市議員。

六13 保羅寫這信的時候,大概是被穿上全副盔甲的兵士守着。他很快便從本性的事物看出屬靈的功課,於是應用為:我們被極兇猛的敵人攻擊時,必須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當爭戰熾烈的時候,我們可以抵擋敵人;在戰雲已驅走後,還可以站立得住。磨難的日子大概指仇敵隨時如洪水般來臨。撒但的敵對一浪接一浪湧進來。甚至我們的主在曠野受試探後,魔鬼只暫時離開祂而已(路四13)。

六14 第一件軍裝是真理的帶子。我們必須一絲不苟、忠心地持守神話語的真理,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真理來支持我們,並必須在每日生活上應用真理。我們用真理來試驗一切事物時,在爭戰時就有力量,也得着保護。

第二是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每個信徒都穿上神的公義(林後五21),但信徒也須在個人生活和品格上有正直的表現。有人曾說:“當一個人穿上義行時,這人是堅不可摧的。言語無法抵禦控訴,但美好的生命就能夠。”如果我們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魔鬼就無目標可打擊。詩篇七篇3至5節記載大衛穿上公義的護心鏡。主耶穌隨時隨處穿上這件甲冑(賽五九17)。

六15 兵士必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這是說,預備好出外傳揚平安的好信息,也就是入侵敵人的陣地。我們在自己的營里逍遙自在時,就落在極可怕的危機中。我們的安穩,在乎跟從救主佳美的腳蹤登山,傳平安,播佳音(賽五二7;羅一○15)。

我獻上雙腳為主使用,快快行走佳美的道路。 ∼凱弗高

六16 再者,兵士必須拿起信德當作盾牌;當那惡者瞄準他發火箭的時候,就只能打中盾牌,落在地上,無法傷害他了。信

活石聖經註釋

1650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德是指在主里的堅固信心,並且信靠主的話。當試探燙熱、環境惡劣、疑惑叢生、希望破滅時,信德朝天仰視,說道:“我相信神。”

六17 頭盔是神所預備的救恩(賽五九17)。無論爭戰如何熾烈,基督徒都不可氣餒,因為確知至終必然得勝。得着至終拯救的確據,使他不至退縮,更不會投降吧。“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最後,兵士要執着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典型的例子是我們的主使用這寶劍去敵擋祂的仇敵撒但。主三次引述神的道——祂不是隨意取幾節經文,而是引用聖靈為祂預備以應付事情的合適經文(路四1~13)。這里神的道42不是說整本聖經,而是用以特別處理所面對事情的經文。

華德偉說:

神給予我們一切所需的保護。我們必須看見,我們與主同行,有“一連串的真理”與我們在一起,使我們的生活在神面前是正的(“義”),與人有正常關係;教我們無論到那里,都尋求與眾人和睦。我們可以共同執起信德的盾牌,消滅那惡者所發的火箭;又可以保護自己的思想,不受驚恐、憂慮所傷害;此外還可以使用神的道,在聖靈的能力下產生好的效果。記着,耶穌在曠野勝過祂的仇敵,是祂一再使用神的話語作利劍。43

六18 禱告並沒有包括在軍裝之內。但我們說禱告是兵士的生命氣息,並沒有言過其實吧。禱告是他穿上軍裝、面對敵人時的精神力量。禱告要不斷的,不能散漫;要養成習慣,不可一曝十寒。然後,要用不同方式的禱告:公開的、私下的;用心的、自發的;懇求、代求;承認、受辱;讚美、感謝。

禱告應當靠着聖靈,意思是被聖靈感動、由聖靈帶領。公式化的禱告只靠死記硬

背(並沒有思考字句的意思)——這樣的禱告在對抗地獄的群魔上有什麼價值呢?禱告也必須有警惕性:在此警醒。我們必須醒覺,不可懶洋洋,心神仿佛,常為瑣事分心。禱告要有屬靈的熱誠、警覺和集中力;也必須勤奮不倦。我們必須不斷地求問、尋求、叩門(路一一9)。祈求必須是為眾聖徒的。他們也在爭戰之中,必須得到同胞在禱告中的支持。

六19 至於保羅的個人請求——也為我,白禮傑評論說:

請注意所表達的非神職化意思!保羅並沒有為所有以弗所信徒藏起恩典的寶庫,反而他需要他們的禱告,好讓他所需的恩典可以從那惟一的永活寶庫傾出來給他。44

保羅在監獄寫這封書信,但並沒有叫信徒為他早日得釋放而禱告。相反,他請信徒代求,使他得着口才,可以放膽開口宣揚福音的奧祕。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中最後一次提到這奧祕。經文提到這是他被捆鎖的原因。然而,他完全無悔。剛剛相反!他想更要廣傳福音。

六20 一般來說,使節都享外交豁免權,不會被逮捕、不會被下獄。但是人們差不多對凡事都可容忍,偏是對福音就不能。其它的事情總不會牽起這麼樣的情緒,造成如此的敵對和質疑,並挑撥起這般的逼迫。所以,基督的代表人是個帶鎖鏈的使者。伊迪岳說:

這位從最有權能君主差來的使者,被授最尊貴無比、緊急的使命,並身負絕對權威的令狀,然而竟被下在囚牢里。45

保羅信息的特別重點,是宣告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今日組成一個新群體,他們同得特權、同認基督作元首。這就鼓動起那些狹窄的宗教人士的敵對了。

以弗所書

1651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六.保羅的個人問安(六21∼24)六21,22 保羅打發推基古從羅馬到以

弗所去,告知那里的聖徒他的情況。他推薦推基古為所親愛、忠心事奉主(作僕人)的兄弟。新約聖經里只有五處提到這個信徒。他是與保羅從希臘去到亞西亞的同工之一(徒二○4)。他是使徒差往歌羅西基督徒那里去的使者(西四7),又被差往以弗所去(比較弗六21及提後四12),也可能到訪在革哩底的提多(多三2)。在這里,他有雙重使命,就是告知聖徒保羅在獄中的情況,並鼓勵他們的心,減輕他們的負擔,不至受無名憂慮所困。

六23 結束的經節,是保羅一貫的問安話——平安和恩惠。他融會二者,切望讀者得着一切的福分。此外,他把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常用語融合,可以看作書信中最後一次揭開福音奧祕的引述——猶太人和外邦人現今在基督里同歸於一。在本節,他想望讀者有平安、仁愛、信心。在生活的種種環境下,平安可以保衛他們的心。仁愛能催使他們敬拜神,並且一同作工。信心可叫他們得力,打基督徒的仗。一切的恩福都是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來的;倘若祂們不是同等的話,這就不能成為事實了。

六24 最後,所親愛的使徒祝願所有真心,以不朽的愛去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真正的基督徒的愛,有恆久的本質:愛火會閃爍不定,有時候會降低,但總不至熄滅。

很久以前,羅馬監獄已釋放了那被囚的、可敬的囚犯。偉大的使徒已進入他賞賜之地,前去親自面見他所愛的主。然而,這封書信能夠傳遞到我們手里,猶如當日從使徒的心和手新近地送來,活潑有力。今天二十世紀,本書信的教導、激勵、信念和勸勉,仍然清晰可聽。

我們衷心贊同韋伯羅對以弗所書的評論,現引述作結束的話:

在這本屬神的書里,沒有一卷書信比這書更尊榮奇偉的。所以,就書信所佔的篇幅而言,神所差派的使者都無法公允地對待這書。希望我們都來仔細閱讀這書,只為尋求聖潔的教訓,好使我們比今日生活得更尊貴、高尚,能以榮耀神。46

評註1(簡介)莫爾赫(W. G. Moorehead),

Outline Studies in Acts and the Epistles,頁214。

2(一3) 薛弗爾(L. S. Chafer), TheEphesian Letter,頁74。

3(附篇)白禮傑(W. G. B la ik i e),Ephesians, Pulpit Commentary, XLVI:3。

4(一10) 柏勒(J. G. Bellett), Brief Notes on the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頁6,7。

5(一17) 戴理(R. W. Dale), The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Its Doctrines and Ethics,頁133。

6(一18) 最舊和最廣泛流傳的主要手抄本讀作心(直譯為kardias,單數義),而不是悟性(dianoias)。註腳的讀法無疑是正確的。

7(一19) 邁耳(F. B. Meyer),Key Words of the Inner Life,頁92。

8(一19) 薛弗爾(Chafer), Ephesian Letters,頁57。

9(一2 0) 邁耳(M e y e r) , K e y Words,頁93。

10(二3) 同上,頁140。1 1(二 4)伊迪岳( J . E a d i e) ,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頁141。

12(二5) 裴雅森(A. T. Pierson),The Work of Christ for the Believer, The Ministry of Keswick, First Series,頁118,119。

13(二7)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和約

活石聖經註釋

1652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翰壹書三章2節有時被用作證明我們在天上將會無所不知。但是前一節只解釋在天上時信徒間彼此相識的情況,而後一節是說在道德和體質上與基督相似。

14(二18)伊迪岳(Eadie), Ephesians,頁187。

15(二 2 1) 白禮傑(B l a i k i e) , Ephesians, XLVI:68。

16(三1) 安汝慈(R. Paxson), The Wealth, Walk and Warfare of the Christian,頁57。

17(三 4) 白禮傑( B l a i k i e) , Ephesians, XLVI:104。

18(三8) 同上,XLVI:105,106。19(三9) 安排(和合本)或計劃(聖

經新譯本)的希臘文,尤其是那些用於最早期手抄本的大字(用於抄本的圓體字),很容易被誤作字體與之相似的相交一詞(比較Oikonomia和Koinonia)。註腳是正確的讀法,傳統讀法只有很弱的支持。

2 0(三1 6) 詹姆遜、霍石、鮑爾朗(Jameison, Fausset & Brown),Commentary Practical and Explanatory on the Whole Bible, VI:408。

21(三17) 史廓治(W.G.Scroggie), Paul's Prison Prayers, the Ministry of Keswick, Second Series,頁49。

22(三1 8) 邁耳(M e y e r) , K e y Words,頁53,54。

23(三21)威廉斯(G. Williams), The Student's Commentary on the Holy Scriptures,頁925。

24(四2) 韋禾達(W. C. Wright), Ephesians,頁85。

25(四10) 格連特(F. W. Grant), Ephesians, The Numerical Bible, Acts to 2 Corinthians, VI:341。

26(四11) Granville Sharp的條例說明,在希臘文,兩個職位、名銜或本質由原文kai(和)相連的,只有前頭的一個有定冠

詞,指同一個人。這種文字結構的好例子是彼得後書一章1節中的“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修訂標準本(RSV)的自由派譯者認為文法的結構表達基督的神性比英王欽定本更強(文法規則在十八世紀末才清楚界定)。這裏所用的複數義,並不是常規,縱使結構把兩個名詞緊密地連串在一起(比較文士和法利賽人等等)。

27(四12) 夏雲斯(Vance Havner), Why Not Just Be Christians,頁63。

28(四 1 5) 白禮傑(B l a i k i e) , Ephesians, XLVI:150。

2 9(四 1 9) 韋禾達(W r i g h t) , Ephesians,頁100。

30(四 2 1) 白禮傑(B l a i k i e) , Ephesians, XLVI:151。

3 1(四 2 4) 格連特( G r a n t) , Ephesians,頁344。

32(四32)藍斯基(R. C. H. Lenski),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Galatians, to the Ephesians, and to the Philippians,頁588。

33(五 2) 邁亞(M e y e r) , T h e Heavenlies,頁25。

34(五9)NU文本讀作光明(photos),而不是作聖靈(Pneumatos)。

35(五 1 3) 白禮傑(B l a i k i e) ,Ephesians, XLVI:209。

36(五13) 艾理國主教和歐爾福都贊同這個譯法。

37(五21) 歐德曼(C. R. Erdman), Ephesians,頁106。

38(五27) 裴雅森(Pierson), The Work of Christ,頁138。

3 9(五 2 7) 格連特( G r a n t) , Ephesians, VI:350。

40(六4) 柯威廉在著作Bible Hints on Rearing Children中引述,頁19。

4 1(六 6) 歐德曼( E r d m a n) , Ephesians,頁119。

以弗所書

1653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

42(六17) 這里保羅沒有用廣泛通行的字logos,而用了rhema(跟英語的修辭學rhetoric一字有關),是個常見的字和說法。這里從神來特別的“道”是為特別的需要。有時候,logos和rhema實際上是同義詞。

43(六1 7) 華德偉(D . Wa t s o n) , Discipleship,頁183。

4 4(六 1 9) 白禮傑(B l a i k i e) , Ephesians, XLVI:260。

4 5(六 2 0) 伊迪岳( E a d i e) , Ephesians,頁480。

46(六24)韋伯羅(H. W. WebbPeploe), Grace and Peace in Four Pauline Epistles, The Ministry of Keswick, First Series,頁69。

活石聖經註釋

1654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是供應研讀、默想、闡解、應用聖經的資料;只作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