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 ... -...

Post on 06-Feb-2018

280 views 8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 ... -...

同步播报

01版/02版 责编 尹曙光 编辑 何先菊 美编 黄敏 张念 校对 陈婕 田仲蓉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版权声明:本报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本报法律工作室电话:028-86783636

要闻02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成都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举办地新津,五河汇聚、水韵悠长,水域面积占幅员面积近10%,城市规划区中水域面积超过20%,主要河流岸线长达150公里。

世界因赛艇认识新津、新津因赛艇走向世界,一年一度的赛艇运

动,向外界展示了新津的独特印记和天府文化魅力,同时彰显了新津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赛艇赛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先后有来自美、英、法、德、澳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支国际名校赛艇队伍、1000余名赛艇运动员参加赛事活动。该项赛事作为成都市

世界名校学子将赴新津南河角逐成都国际名校赛艇赛

家门口看学霸PK赛艇炎炎夏日,对于成都来说,在温度飙升的同

时,还有每年盛夏举办的国际化赛事热度。由成都市政府主办的第八届(2017)中国成都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将于本月29日在新津拉开战幕。届时,来自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全球顶级高校的18支国内外名校赛艇队将登台亮相,本地龙舟队伍也将与赛艇选手同场竞技,上演“激流

‘艇’进”的好戏。激情夏日,赛艇竞发,南河水面,

波光潋滟。7月29日,来自世界名校的赛艇健儿们将齐赴新津南河展开水中逐浪,成都市民又可在家门口大赏学霸PK 赛 艇啦!

重大体育品牌赛事,已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增进中外友谊的重要窗口,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积极作用。

相比往届赛事,本届赛艇赛规格更高,每年在泰晤士河举办赛艇对抗赛的英国牛津大学赛艇队、剑桥大学赛艇队,和在威尼匹索库湖上举办赛艇对抗赛的美国哈佛大学赛艇队、耶鲁大学赛艇队等重点名校均受邀前来,齐聚新津。这在历届赛艇挑战赛中尚属首次。

此外,在赛事期间将开展中外青年龙舟友谊赛、世界名校学子校园论坛、中外青年交流联谊晚会等配套活动,通过巴蜀胜地游览、巴蜀文化表演、特色美食品味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呈现原汁原味的巴蜀文化古风古韵,为中外青年学子交流互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高校间文化联谊。

成都商报记者 雷浩然图据新津县 均为资料图片

成都将设不低于20亿元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还介绍,目前,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进行的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明显。

到目前为止,成都先后与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院地协同创新机制;启动建设“环四川大学知识经济圈”等首批3个高校成果转化区,打造成果转化示范高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西南交大已完成168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带动成立了9家高科技企业,评估作价估值超1亿元,吸引社会投资近4亿元。四川大学自今年4月完成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首单”后,截至目前经过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已完成20余项成果分割确权。成都理工大学自今年3月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11项成果分割确权。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胡敏娟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双十条”

怎么组建利用中央财政支

持和市级财政配套共3亿元资金并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母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若干子基金,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如何运营主要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一是通过子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或知识产权驱动型企业,培育成都创新发展新动力

二是母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参股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用于培育专业化、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成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业态

关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成都市政府新闻办昨日召开“‘成都产业新政五十条’系列新闻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新闻发布会,宣告两大政策正式出台。

《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从科技成果供给、成果转移和成果承接等3个方面,全面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针对关键问题症结,形成了10项针对性措施。

《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十条”),则着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大力培育各种服务机构、示范企业,从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

“双十条”将全力打通成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卢铁城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城市发展生命力。为此,“知识产权十条”着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大力培育各种服务机构、示范企业,从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

现场,成都宣布将设立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将居全国城市首位。

“知识产权十条”提出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和市级财政配套共3亿元资金并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母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若干子基金,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基金设立后,主要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子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或知识产权驱动型企业,培育成都创新发展新动力;二是母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参股知识产权运

营机构,用于培育专业化、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成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业态。

卢铁城介绍,下一步,成都将结合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围绕成都培育转换城市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需求,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主要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着重支持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成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业态。力争培育50家以上年主营业务1000万以上,或持有可运营专利数量1000

件以上的骨干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引导社会投资建设5家以上民营专利孵化器,知识产权和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00亿元以上。

同时,成都将构建“全域成都”执法保护体系,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专利纠纷机制,利用“全域成都”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开展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017年6月,成都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国家“1+N”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18年底,成都运营中心可以建成投入使用。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胡敏娟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卢铁城表示,成都高校院所创新资源集聚,拥有高校56所、国家级研发机构30余家、国家级研发平台87个,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等学科全国领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

此次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十条”,从科技成果供给、成果转移和成果承接等3个方面,全面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针对关键问题症结,形成了10项针对性措施。

“高校院所聚集了大量的优秀

科技人才,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但由于与市场的脱节,不少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缺乏市场化应用的价值。为此,‘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注重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机融合,有效增强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卢铁城解释。

“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提出,为支持建设市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最高2亿元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联合共建新型产研

院;鼓励在蓉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开发,最高给予50万元补贴。

成都还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设立总规模不低于300亿元,面向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组建规模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对初创期、种子期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建立规模50亿元的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给予科技企业最高1000万元贷款。

最高2亿元支持校、企、投资机构共建新型产研院

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将不低于20亿元 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

西南交大完成168项成果分割确权

参赛队伍奋勇争先涂新摄 获奖队伍欢呼 周建勇摄

中外青年文化交流

制图 李开红

上接01版 要全面查找地质灾害隐患风险,重点突出对山区道路、桥梁,旅游景点、农家乐等风险系数高、人员集中度高的区域和场所的排查;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整治,因点施策,对有搬迁条件的应尽快整体转移受威胁对象并妥善安置,暂时不能搬迁和避让的,应分轻

重缓急组织实施排危除险和工程治理,做好强降雨期间景区等地的临时性交通管制,把隐患风险降到最低;要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市各级政府负责人要深入一线督查、检查,压实责任、做好防范;要抓好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基层广大干

部群众主动防灾避灾的积极性,扎实抓好应急实战演练,做到一旦灾害发生能够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最大限度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市长助理韩春林参加督导检查。

紧接01版 要强化与各相关高校院所务实合作,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基础性及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带动和促进本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要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查考核,强化宣传沟通,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共同努力的土壤污染防治良好氛围。

市领导刘宏葆、张正红,市长助理韩春林参加会议。

新闻链接

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即开展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分类管控、风险防范、综合整治、综合执法、治理修复“六大行动”,落实20项工作举

措。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完成了20个涉重金属企业搬迁场地土壤调查评估,确定了污染因子、超标范围、污染级别。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医疗垃圾焚烧厂、采矿场、尾矿库、固废堆场、危废利用企业、搬迁关闭工矿企业场地等进行了全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