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

Post on 01-Jan-2016

218 views 19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 一、体温 ( 一 ) 表层温度与深部温度 1. 表层温度 ( Shell temperature ) : 2. 深部温度 ( Core temperature ) : 深部与表层的区分不是严格解剖学 结构,而是生理学对整个机体体温 所做的模式划分。由表至深存在温 度梯度。.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

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

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Body temperature and its regulation

一、体温( 一 ) 表层温度与深部温度 1. 表层温度 (Shell temperature): 2. 深部温度 (Core temperature): 深部与表层的区分不是严格解剖学 结构,而是生理学对整个机体体温 所做的模式划分。由表至深存在温 度梯度。

一、体温( 一 ) 表层温度与深部温度 1. 表层温度 (Shell temperature): 2. 深部温度 (Core temperature): 深部与表层的区分不是严格解剖学 结构,而是生理学对整个机体体温 所做的模式划分。由表至深存在温 度梯度。

1.Shell temperature⑴ 皮肤温 (skin temperature) : A. 各部位的温度差别较大 ; B.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影响 , 不稳定 ; C. 与局部血流量关系密切 : 环境温 度和精神紧张等影响血管舒缩进 而影响皮肤的温度。⑵体表向深部厚约 10mm 的一层 :在散 热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1.Shell temperature⑴ 皮肤温 (skin temperature) : A. 各部位的温度差别较大 ; B.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影响 , 不稳定 ; C. 与局部血流量关系密切 : 环境温 度和精神紧张等影响血管舒缩进 而影响皮肤的温度。⑵体表向深部厚约 10mm 的一层 :在散 热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2.Core temperature ⑴ 特点 : A. 相对稳定,各部位温差小; B. 因代谢水平不同,内脏器官有温差: 肝最高→脑次之→肾、胰、 12 指肠略低→ 直肠最低。但血液循环可使其趋于一致。 ⑵ 体温:一般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测量部位:直肠 : 平均 37.5℃(36.9-37.9) 口腔 : 平均 37.2℃(36.7-37.7) 腋窝 : 平均 36.8℃(36.0-37.4) 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 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体温

2.Core temperature ⑴ 特点 : A. 相对稳定,各部位温差小; B. 因代谢水平不同,内脏器官有温差: 肝最高→脑次之→肾、胰、 12 指肠略低→ 直肠最低。但血液循环可使其趋于一致。 ⑵ 体温:一般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测量部位:直肠 : 平均 37.5℃(36.9-37.9) 口腔 : 平均 37.2℃(36.7-37.7) 腋窝 : 平均 36.8℃(36.0-37.4) 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 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体温

( 二 ) 体温正常变动 1. 昼夜节律 (circadian rhythm): 晨 2-6 时最低,午后 1-6 时最高。 free-running period 2. 性别 : 女>男 0.3℃;女基础体温 ( 醒 后起床前的体温 ) 随月经周期变化; 3. 年龄 :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老年 体温低。 4. 肌肉活动 : 代谢强,产热增,体温高 5. 其他 : 激动、紧张、进食、麻醉药等

( 二 ) 体温正常变动 1. 昼夜节律 (circadian rhythm): 晨 2-6 时最低,午后 1-6 时最高。 free-running period 2. 性别 : 女>男 0.3℃;女基础体温 ( 醒 后起床前的体温 ) 随月经周期变化; 3. 年龄 :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老年 体温低。 4. 肌肉活动 : 代谢强,产热增,体温高 5. 其他 : 激动、紧张、进食、麻醉药等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 ) 产热 (heat production) 1. 产热器官 : 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 骼肌为主 . 2. 产热形式: ⑴ 战栗产热 shivering thermogenesis 寒冷环境下 , 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⑵ 非战栗产热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又称代谢产热。褐色脂肪产热量最大。( 二 ) 散热( heat loss ) 1. 散热器官 : 主要是皮肤,少量是排泄物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 ) 产热 (heat production) 1. 产热器官 : 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 骼肌为主 . 2. 产热形式: ⑴ 战栗产热 shivering thermogenesis 寒冷环境下 , 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⑵ 非战栗产热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又称代谢产热。褐色脂肪产热量最大。( 二 ) 散热( heat loss ) 1. 散热器官 : 主要是皮肤,少量是排泄物

2. 散热方式 ⑴ 皮肤温>环境温时: ① 辐射 (radiation) ② 传导 (conduction) ③ 对流 (convection) ⑵ 环境温≥皮肤温时: ④蒸发 (evaporation):

不感蒸发 insensible perspiration; 发汗 sweating;

2. 散热方式 ⑴ 皮肤温>环境温时: ① 辐射 (radiation) ② 传导 (conduction) ③ 对流 (convection) ⑵ 环境温≥皮肤温时: ④蒸发 (evaporation):

不感蒸发 insensible perspiration; 发汗 sweating;

3.汗液 ① 汗腺分类 : 小、大汗腺;主要受交感 ACh能 , 少数 (掌 ,跖 ,额 )NA 能纤维支配。 ② 汗的成分 :99%H2O;1%NaCl,KCl,尿素。 分泌之初为等渗→导管重吸收→低渗。 4.汗腺活动的调节 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有发汗中枢 ① 温热性发汗:全身;参与体温调节 ② 精神性发汗:掌 ,跖 ,额局部

3.汗液 ① 汗腺分类 : 小、大汗腺;主要受交感 ACh能 , 少数 (掌 ,跖 ,额 )NA 能纤维支配。 ② 汗的成分 :99%H2O;1%NaCl,KCl,尿素。 分泌之初为等渗→导管重吸收→低渗。 4.汗腺活动的调节 发汗是反射性活动;下丘脑有发汗中枢 ① 温热性发汗:全身;参与体温调节 ② 精神性发汗:掌 ,跖 ,额局部

5.5. 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 ⑴⑴热环境下:交感神经紧张度↓→皮热环境下:交感神经紧张度↓→皮 肤小动脉舒张→ 肤小动脉舒张→ A-VA-V 吻合枝开放→吻合枝开放→ 皮肤血流量↑→散热↑ 皮肤血流量↑→散热↑ ⑵⑵冷环境下:与上相反。冷环境下:与上相反。 ⑶⑶适中温和环境:仅通过调节皮肤血适中温和环境:仅通过调节皮肤血 管口径控制皮肤温度,从而增加或 管口径控制皮肤温度,从而增加或 减少散热量,维持体热平衡 减少散热量,维持体热平衡

三、体温调节 ( thermoregulation )体温调节可分为 :自主性体温调节 autonomic thermo-

regulation: 在中枢调控下 ,通过调节生理反应,维持体温稳定,如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行为性体温调节 behavioral thermo- r

egulation:姿势,行为 ; 保、散温措施;

三、体温调节 ( thermoregulation )体温调节可分为 :自主性体温调节 autonomic thermo-

regulation: 在中枢调控下 ,通过调节生理反应,维持体温稳定,如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行为性体温调节 behavioral thermo- r

egulation:姿势,行为 ; 保、散温措施;

自主性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系统自主性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系统

( 一 ) 温度感受器 (thermoreceptor)①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 内脏等处。热、冷感受器分别在局部温 度升、降时兴奋。② 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脊髓、延髓、 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处。 热敏 N元:脑局部 T↑,放电↑ ; 温度敏感 (warm-sensitive neuron,WSN) 神经元 启动散热过程。 冷敏 N元 :T↓→↓→放电↑ ; 产热。 (cold-sensitive neuron,CSN)

( 一 ) 温度感受器 (thermoreceptor)①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 内脏等处。热、冷感受器分别在局部温 度升、降时兴奋。② 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脊髓、延髓、 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处。 热敏 N元:脑局部 T↑,放电↑ ; 温度敏感 (warm-sensitive neuron,WSN) 神经元 启动散热过程。 冷敏 N元 :T↓→↓→放电↑ ; 产热。 (cold-sensitive neuron,CSN)

热敏和冷敏神经元的单位放电频热敏和冷敏神经元的单位放电频率对局部脑温变化的半对数曲线率对局部脑温变化的半对数曲线

冷敏冷敏 热敏热敏

( 二 ) 体温调节中枢 thermotaxic cente

r

1.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PO/AH区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

中 心 (延髓、脊髓也有一定整合 ) : ①破坏PO/AH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产、

散 热反应消失 ;② 身体各部位温度信息均 会聚于 PO/AH;③PO/AH对影响体温的

化 学物质的反应与体温调节反应一致 ; ④PO/AH输出的整合指令广泛 : 有自主 神经、躯体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参与。

( 二 ) 体温调节中枢 thermotaxic cente

r

1.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PO/AH区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

中 心 (延髓、脊髓也有一定整合 ) : ①破坏PO/AH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产、

散 热反应消失 ;② 身体各部位温度信息均 会聚于 PO/AH;③PO/AH对影响体温的

化 学物质的反应与体温调节反应一致 ; ④PO/AH输出的整合指令广泛 : 有自主 神经、躯体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参与。

((三三 )) 调定点调定点 (set point)(set point) 学说学说1.PO/AH区神经元的活动设定了调定点 :37℃ ①当脑温 37℃: 机体产热、散热平衡; ②当脑温 37℃: 中枢的调节活动使产热活 动↓,散热活动↑ ③当脑温 37℃: 中枢的调节活动使产热活 动↑,散热活动↓2. 调定点是由 PO/AH区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工

作特性决定的。

3. 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是调定点重调定 (resetting) 而上移的结果:

WSN 温度反应阈值 (3739℃, 斜率变小 ) 散热反应推迟。致热原 CSN 温度反应阈值 (3739℃, 斜率变大 ) 产热反应提前。 两类神经元活动的共同作用调 定点上移 (39℃) 。

热敏和冷敏神经元的单位放电频率对热敏和冷敏神经元的单位放电频率对局部脑温变化的半对数曲线局部脑温变化的半对数曲线

冷敏冷敏热敏热敏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食物的热价、食物的 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 体温、不感蒸发、调定点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 机体的散热方式 4.试述体温调节中枢及其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食物的热价、食物的 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 体温、不感蒸发、调定点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 机体的散热方式 4.试述体温调节中枢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