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音樂學系 二十世紀音樂

Post on 07-Jan-2016

96 view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輔仁大學音樂學系 二十世紀音樂. 第 13 週 11 月 30 日星期二 期中考檢討 法國六人組( Les Six ). (一) . 何謂 Whole-tone scales ? 請概略描述其組成方式。. 參考課本第 719 頁譜例 Whole-tone scales 全音音階:每個音之間的距離都是一個全音。. (二)何謂 Impressionism (起源地、主要概念等等)?. Impressionism 印象派主義, 起源於法國 參考課本第  776-777 頁. Impressionism 印象派主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輔仁大學音樂學系 二十世紀音樂

輔仁大學音樂學系二十世紀音樂

•第 13週 11月 30日星期二

•期中考檢討

•法國六人組( Les Six)

(一) . 何謂 Whole-tone scales ? 請概略描述其組成方式。

•參考課本第  719 頁譜例

• Whole-tone scales 全音音階:每個音之間的距離都是一個全音。

(二)何謂 Impressionism (起源地、主要概念等等)?

Impressionism 印象派主義, 起源於法國

• 參考課本第  776-777 頁

Impressionism 印象派主義

Claude Monet, Impression: Sunrise ( Le soleil levant) (1872)

• Exhibition in 1874

• Monet, Renoir, Pissaro, Sisley, Dega, Cézane etc.

Impressionism 印象派主義

印象派的畫家們摒棄全力描繪物體精確形態的方式,企圖表達創作者對於此物體的瞬間印象。

取代事物外在輪廓重要性的,是它在光線(陽光)籠罩下,在線條或色彩方面所產生的曖昧與模糊。

• (三 )請舉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任一位以音樂上的 Impressionism

著稱的作曲家與其任一首代表作品。

• (四)請舉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任一位以音樂上的 Nationalism 著稱的東歐國家作曲家與其任一首代表作品。

(五)何謂 Expressionism (起源地、主要概念等等)?

•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

• 表現主義畫家們描繪的是都市生活中的黑暗面,人類承受巨大壓力下的情景。課本第 818-819 頁。

課本第 818-819頁 Expressionism

•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是由二十世紀初期德、奧地區的畫家們所發起的一種藝術思潮,後來也擴展到文學、音樂、舞蹈、戲劇與建築。

• 表現主義嘗試著要補捉的是二十世紀初人類的處境。

(六)請舉出任一位以 Expressionism著稱的作曲家與其任一首代表作品。

• 荀貝格的歌劇《等待》 (1909)與貝爾格的歌劇《伍采克》 (1925) ,這兩齣歌劇被認為是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的代表作。課本第 819 頁。

 (七)何謂 Dodekaphony ?請概述

其原則。

• Dodekaphony 十二音作曲技巧

• 作曲家從十二個半音中選出一列音符,稱為音列 。一個音用過之後,在音列其他音未完全出現之前不能重複。

(八)請舉出新維也納樂派中任一位作曲家與其任一首代表作品。

• The Second Viennese School 新維也納樂派:

指荀白克( Arnold Schönberg , 1874-

1938 )、魏本( Anton Webern, 1883-

1945) 與貝爾格( Alban Berg, 1885-

1935 )。課本第 823 頁。

(九)荀貝格( Arnold Schönberg, 1874-1938 )的創作風格

可如何大略分期?

• 早期的「調性時期」

• 到 1908 年轉為「無調時期」

• 1920 年開始「十二音時期」

• 1937 之後,「多元風晚期」

• (十)請舉出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新古典時期( Neoclassical

Period )任一首代表作品。

史特拉汶斯基 (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的創作分期• 1910~1920 :俄國時期 ( Russian

Period )

• 1919~1951 : 新古典時期 ( Neoclassical Period )

• From 1953: 音列(序列)時期( Serial Period)

幾首史特拉汶斯基新古典時期( 1919~1951 )的代表作品

•1919年《普契奈拉》 Pulccinella

•1920年《管樂器交響曲》 Symphonies of

Wind Instruments

1930 年給混聲合唱與管絃樂團的《詩篇交響曲》 Symphony of Psalms

兩次大戰之間的法國

•第一次大戰後,民族主義抬頭,強調法國音樂。

•新古典主義盛行,強調使用西洋傳統古典音樂的曲種和曲式,有調性感覺的中心音,克制情感(反對後期浪漫的情感泛濫)。

兩次大戰之間的法國

•對於何謂「古典」,保守派的丹第( Vincent D’Indy, 1851-1931 )認為要均衡、有規律、有秩序且遵循傳統,相對於浪漫派的不理性與個人主義。

兩次大戰之間的法國

•而開放派的拉威爾則認為「古典」應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不應拘泥於單一國家。

法國六人組( Les Six )

• 浦浪克 ( Francis Poulenc, 1899-1963 )、歐瑞克 ( Georges Auric, 1899-1983 )、杜瑞( Louis Durey, 1888-1979 )、奧內格( Arthur Honegger, 1892-1955 )、米堯( Darius Mihaud1892-1974 )、戴耶費爾( Germaine Tailleferre, 1892-1983 )

法國 Les Six「六人組」成員

作曲家

杜瑞Louis Durey

浦浪克Francis Poulenc

奧內格Arthur Honegger

米堯Darius Mihaud

戴耶費爾Germaine Tailleferre

歐瑞克Georges Auric

生沒年

1888-1979

1899-1963

1892-1955

1892-1974

1892-1983

1899-1983

法國六人組

•法國六人組( Les Six )因為贊同薩悌( Eric Satie)的想法而形成

•和作家 Jean Cocteau (1889-1963) 關係密切(課本 880-882 頁)

薩悌的圓舞曲

薩悌:《三首高雅圓舞曲》(令人厭惡的才女)

1.她的身材 , 2.她的夾鼻眼鏡 , 3她的腿

• Eric Satie: Les 3 Valses Distinguées Du

Précieux Dégoûté (1866)- 1. Sa Taille, 2.

Son Binocle, 3. Ses Jambes

Erik Satie, Jean Cocteau et les Six

第 806 頁薩悌( Erik Satie1866-

1925 )

薩悌的影響

法國六人組 VS 新古典主義

•強調寫作法國的新音樂,以清晰、容易欣賞與克制情感的音樂來反制後浪漫派與表現主義。

Les Six et Jean Cocteau (1889-1963) in 1952

法國「六人組」成員的鋼琴小品

• Georges AURIC 歐瑞克  :  Prélude 《前奏曲》

• Louis DUREY 杜瑞  : Romance sans

paroles 《無言浪漫曲》

• Arthur HONEGGER : Sarabande 《薩拉邦德舞曲》

法國「六人組」成員的鋼琴小品

• Darius MILHAUD 米堯  :  Mazurka 《馬祖卡舞曲》

• Francis POULENC 浦浪克   :  Valse 《華爾滋》

• Germaine TAILLEFERRE : Pastorale 《田園風的》

浦浪克 Francis Poulenc :《歌曲》

• Francis Poulenc : Mélodies Cycle

Apollinaire, Banalités de Guillaume

Apollinaire, 5. 〈 Sanglots〉 , Pierre

Bernac, baryton, Francis Poulenc, piano,

Paris

• 歌曲《平凡》中的第5首「嗚咽」

• 1960, Disques Adès 14.114-2.

米堯 Darius Mihaud ( 1892-1974 )

•米堯 Darius Mihaud

•米堯的《世界的創造 》 (作於 1922-

23)

米堯 Darius Mihaud ( 1892-1974 )

•米堯:《屋頂上的牛》, op. 58

( 1919 年寫作, 1920 年首演)

• Darius Mihaud, Le bœuf sur le toit

( 1919, première en 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