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三 級

Post on 04-Jan-2016

74 view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課題二 宗教概說. 1 )認識中國祭天祀祖的傳統 2 )認識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 各個宗教在中國傳播的概況. 中 史 科. 中 三 級. 祭天. 新石器時代中, 仰韶文化 的村落附近都有墓地,可推斷他們相信人死後有另一個生活的世界。. 龍山 文化中,有男女合葬的墓地,墓中有數量和貴賤不同的陪葬物。. 良渚 文化的人修造大型墓葬. 紅山 人以石塊砌築祭台和神廟,用黏土造神像。. 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 良渚文化. 紅山文化. 新石器時代的人相信:在人類世界之外,另有一個人死後生活的世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中 三 級

中 三 級

課題二 課題二 宗教概說宗教概說

中 史 科

11 )認識中國祭天祀祖的傳統)認識中國祭天祀祖的傳統

22 )認識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認識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

各個宗教在中國傳播的概況各個宗教在中國傳播的概況

祭天祭天

新石器時代中,仰韶文化的村落附近都有墓地,可推斷他們相信人死後有另一個生活的世界。

龍山龍山文化中,有男女合葬的墓地,墓中有數量和貴賤不同的陪葬物。

良渚文化的人修造大型墓葬

紅山紅山人以石塊砌築祭台和神廟,用黏土造神像。

仰韶文

龍山文

良渚文

紅山文

新石器時代的人相信:在人類世界之外,另有一個人死後生活的世界。

殷墟近貌位於河南省安陽縣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顯示,商代人迷信鬼神,甲骨文內容多數是占卜的紀錄。

商代的人相信,藉著占卜,可以得到鬼神的指示。

從甲骨文知道,商代人認為日、月、星辰、山、河、風、雨、土地等等,都各有神靈,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天神天神。

商朝人經常拜祭鬼神,其中最隆重的,就是商朝人經常拜祭鬼神,其中最隆重的,就是祭天祭天,有嚴格的儀式。,有嚴格的儀式。

商朝人祭天祭天的信仰一直流傳下來,歷久不衰,成為中國人的風俗習慣。

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帝王即位,或者有重大慶典,或者有重大慶典,都會登上都會登上泰山泰山,,舉行舉行祭天祭天儀式。儀式。

秦山聳立於平原上,令人覺得與天最接近。

北京城的北京城的天壇天壇就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就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

祀祖祀祖

商朝甲骨文中有許多祭祖的卜辭,可見……

商朝人除了祭天、拜鬼神之外,還有商朝人除了祭天、拜鬼神之外,還有祭祀祖先祭祀祖先。。

大概他們相信,祖先大概他們相信,祖先死後生活的世界,就死後生活的世界,就是鬼神生活的世界。是鬼神生活的世界。

周朝建立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特別重視家族的關係重視家族的關係和對祖先的崇敬對祖先的崇敬。

周朝人把祖先的地位,推崇到與神靈一樣崇高。

周人對祭祀祖先的重視,與祭祀天神一樣,兩者並行,一直流傳到今天。

祀祖祭天

今天中國人仍然盛行春秋兩祭,清明節和重陽節時掃墓祭祖,就是古代祭祀祖先習俗的表現。

道教道教

佛教回教

基督教 道教

道教不是外來宗教,它源自中國本土。道教不是外來宗教,它源自中國本土。

夏商

西漢

三 國

西 晉

南北朝東 晉

唐五代

北 宋

明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部落時期部落時期 民治時期民治時期帝制時期帝制時期封建時期封建時期

春秋

戰國東漢

新 莽

南 宋

道教形成

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

太平道太平道

東漢靈帝時,宦官專權,朝政敗壞,

連年災荒,民不聊生。

鉅鹿人張角,創立太平道。

太平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道教組織。

他以符水咒語替人治病。

他以符水咒語替人治病。

太平道首領張角張角 ,以治病為手段,宣傳反政府思想。

張角在全國各地組織民眾,發動叛亂。

太平道信徒以黃巾裹頭,政府稱他們為黃巾賊。

公元 184年農曆甲子年 張

角號召信眾於甲子年

甲子年起

太平道活動的範圍

黃巾民變初時聲勢浩大,佔領了很多州郡。黃巾民變初時聲勢浩大,佔領了很多州郡。

政府下令軍隊平亂,黃巾主力不足一年便被消滅。

太平道從此絕跡

五斗米道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活動的範圍

與張角相近時間,張陵在四川創立五斗米道。

張陵

張陵自稱曾經遇見老子,老子授他為國師,他奉《老子道德經》為經典,加以注釋。我受命於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

張陵

張陵張陵以符水治病以符水治病,,驅邪逐妖驅邪逐妖,,追求健康長壽。追求健康長壽。

凡願意入教者要交五斗米,所以稱為五斗米道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尊崇老子,信徒要誦習老子《 道德經》。

五斗米道治病的方法稱為「三官手書三官手書」。道士為病人寫三份謝章,分別埋在山上山上給天官,埋在地下地下給地官,沉在水中水中給水官。祈盼……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困。

五斗米道在四川地區組織信 徒立義舍,救濟災民。

他們對社會穩定有重要貢獻,與太平道攻擊政府不同。

張陵死,子張衡、孫張魯張魯繼承五斗米道的組織 工作。張魯並攻取漢中,建立政權,偏安達 30年。

夏商

西漢

三 國

西 晉

南北朝東 晉

唐五代

北 宋

明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部落時期部落時期 民治時期民治時期帝制時期帝制時期封建時期封建時期

春秋

戰國東漢

新 莽

南 宋

形成

西晉末年道教遷移到龍虎山西晉末年道教遷移到龍虎山

道教遷移

天師道天師道

三國後期,張魯投降曹操。西晉末年,張魯之子張盛張盛 移居江西龍虎山,繼續宣揚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的活動地點由四川轉移到江西

移居龍虎山的張盛奉張陵為教主,並把歷任教主尊稱為天師天師。後世把五斗米道又稱為天師道天師道。

夏商

西漢

三 國

西 晉

南北朝東 晉

唐五代

北 宋

明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部落時期部落時期 民治時期民治時期帝制時期帝制時期封建時期封建時期

春秋

戰國東漢

新 莽

南 宋

形成

東晉時道教最重要的人物是東晉時道教最重要的人物是葛洪葛洪

遷移

葛洪

東晉道士葛洪葛洪著《神仙傳》

該書講述古代傳說中 84個神仙的故事

葛洪葛洪又著有《抱朴子抱朴子》一書,認為普通人可以修道成為神仙而長生不死。

修道煉仙的方法是煉丹食藥和靜坐凝神聚氣,令精神不受損傷。

夏商

西漢

三 國

西 晉

南北朝東 晉

唐五代

北 宋

明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部落時期部落時期 民治時期民治時期帝制時期帝制時期封建時期封建時期

春秋

戰國東漢

新 莽

南 宋

形成

南北朝道教發展成熟南北朝道教發展成熟

遷移

葛洪

成熟

南北朝時,道教三個人物,對發展道教十分重要。他們是北魏寇謙之寇謙之,南朝宋陸修靜陸修靜,南朝梁陶弘景陶弘景。

寇謙之寇謙之改革五斗米道,自稱奉太上老君意旨,廢除五斗米道的組織形式, 取消天師地位父死子繼 的傳統,廢除向信徒收錢的制度。

寇謙之主張制 定樂章誦戒新法,主張修道者要禮拜和煉丹。後世稱為「北天師道」。

陸靜修陸靜修吸收佛教的儀式,編著道教齋戒儀式,改革五斗米道。後世稱為「南天師道」。

道教發展至南北朝,已經從民間迷信變成到中上層都接受的宗教。

夏商

西漢

三 國

西 晉

南北朝東 晉

唐五代

北 宋

明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部落時期部落時期 民治時期民治時期帝制時期帝制時期封建時期封建時期

春秋

戰國東漢

新 莽

南 宋形成

唐宋兩代道教興盛唐宋兩代道教興盛

遷移

葛洪

成熟

興盛

興盛

興盛

興盛

唐朝唐朝很多皇帝崇尚道教,唐朝 20個皇帝中,有 6個是服食丹藥而死的。

北宋北宋很多皇帝也迷信道教,宋徽宗竟然請道士冊封他為道君皇帝。

金兵圍困汴京時,兵部尚書孫傅竟然邀請道士郭京作法退敵,結果令汴京更快陷落。

全真道全真道

南宋南宋道士王重陽

王重陽創立一

個新的道教教派:全真

道王重陽反對煉丹食藥,符籙驅鬼。

只要心境清靜,只要心境清靜,戒絕情慾,通過戒絕情慾,通過不吃葷腥、不娶不吃葷腥、不娶妻室,潛心修煉,妻室,潛心修煉,就可以達到成仙就可以達到成仙的境界。的境界。

全真道全真道信徒要研讀道道教經典《道德經》、佛佛教經典《般若心經》、儒儒家經典《孝經》。

王重陽的大弟子丘處機丘處機得忽必烈重用,並受命掌管全國道教。

正一教正一教

唐朝開始,南北天師道漸合流,成為正一教正一教。

元朝成宗封張陵第 38代後人為正一教主正一教主。

正一教正一教畫符驅鬼正一教正一教畫符驅鬼

又主張道 士可結婚生子,亦可以吃葷。又主張道 士可結婚生子,亦可以吃葷。

夏商

西漢

三 國

西 晉

南北朝東 晉

唐五代

北 宋

明清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

共和國

黃帝

舜禹

……

部落時期部落時期 民治時期民治時期帝制時期帝制時期封建時期封建時期

春秋

戰國東漢

新 莽

南 宋

形成

明朝開始道教式微

遷移

葛洪

成熟

興盛

興盛

興盛

興盛

衰落

明朝中葉起,道教失去了皇帝的喜愛,盛況不比從前。

但道教很多教義儀式仍然在民間

廣泛流傳。例如供奉神仙、扶乩、

打醮作法、畫符驅鬼等等。

供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