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 张善坤 二○一一年五月

Post on 04-Jan-2016

62 view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积极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 张善坤 二○一一年五月. 主要内容.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体制机制灵活,科教实力较强,在全国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深水良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 张善坤 二○一一年五月

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张善坤

二○一一年五月

2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

主要内容

3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七、政策支持

4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体制机制灵活,科教实力较强,在全国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5

1 、海洋资源较为丰富

海岸线长 6696公里,居全国首位;深水岸线 506公里,占全国 30.7%岸线资源

深水良港

(一)发展条件

6

全省海岛 2878个(无人岛 2639个),约占全国的 40%海岛资源

桃花岛桃花岛

(一)发展条件

7

近海渔场 22.27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蕴藏量 205万吨,居全国首位渔业资源

沈家门渔港夜景 丰富的渔业资源

(一)发展条件

8

滩涂资源面积近 400万亩,其中 87.5%具有淤涨型特点滩涂资源

(一)发展条件

9

海洋旅游资源约占全国的 13.7%,特色鲜明,开发潜力较大

海洋旅游资源

全国首批 5A 级景区

海上游艇

(一)发展条件

10

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 40.8%,潮流能占全国 1/2海洋能源

海上风电

潮汐能发电

(一)发展条件

11

(一)发展条件

12

(一)发展条件

13

2 、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条件

14

15

16

3 、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 3500亿元,占全省 13%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 7.9:41.4:50.7( 2009年) 浙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7.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404万

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 6.3亿吨,位居全球海港第一;集装箱吞吐量 1314万标箱,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第 6 位,国内第 3 位

船舶工业产值 85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海水淡化运行规模 10万吨 / 日,居全国首位

(一)发展条件

17

镇海炼化镇海炼化 船舶工业船舶工业

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港 - 马迹山 国家原油储备基地 - 岙山 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

(一)发展条件

18

(一)发展条件

19

4 、体制机制灵活高效

(一)发展条件

浙江在全国较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方面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高效、规范的市场机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浙江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进海陆统筹和海洋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投资海洋产业的积极性较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

20

5 、科教支撑能力较强

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和院校,全省海洋科研机构经常费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海洋本科、专科专业点数居全国第二位。

(一)发展条件

21

(一)发展条件

22

(二)重大意义

1 、国家层面

一是完善沿海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是实施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

23

(二)重大意义

2 、我省层面

一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三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24

25

(三)工作基础

工作基础

1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海洋经济强省战略

2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

3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

4 、实施“科技兴海”,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5 、健全法规制度,加快完善科学管海机制

26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七、政策支持

27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8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

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

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

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

(二)战略定位(二)战略定位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29

(二)战略定位

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

发挥浙江港航资源和区位优势,构筑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整体功能,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为我国战略物资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30

(二)战略定位

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

发挥浙江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强对海洋开发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体制创新,加快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推进舟山群岛综合开发开放、杭甬海洋科技创新、甬舟港航配套服务、温州和台州民营海洋产业发展等试点工作,形成科学、有序、高效、完善的体制环境,发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

31

(二)战略定位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

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壮大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引领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32

(二)战略定位

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

坚持海陆联动,促进海陆发展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优化、政策设计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海陆两种资源优势,为积极探索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的新途径积累经验。

33

(二)战略定位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区。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探索新模式。

34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基本原则

海陆统筹,联动发展

整合提升,集群发展

科教先导,集约发展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35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Text

1 、

2 、

3 、

4 、

5 、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港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海洋科教文化全国领先

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 2015年主要目标

海洋生产总值接近 7000亿元,占全国 15%,三次产业结构为 6:41:53;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9.2

亿吨;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重提高到30%以上; R&D比重达到 2.5%,科技贡献率达 70%以上;清洁海域面积力争达到15%以上。

36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五) 2020年主要目标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 12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5:40:55,科技贡献率达 80%左右,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 35%左右,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37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七、政策支持

38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强化“一核”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参与

国际竞争的重点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提升“两翼”即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北翼,以温台沿海产业带

及其近岸海域为南翼。北翼打造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南翼打造东南沿海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做强“三圈” 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打造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活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的重要区域。

集聚“九区”即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宁波梅山物流、嘉兴现

代服务业、绍兴滨海、舟山海洋、台州湾循环经济、温州瓯江口等九大产业集聚区,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新区培育的主要载体。

利用“多岛”即舟山本岛、岱山、泗礁、玉环、洞头、梅山、六横、金塘、衢

山、朱家尖、洋山、南田、头门、大陈、大小门、南麂等重要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我国海岛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39

40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七、政策支持

41

四、核心任务

(三)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二)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42

(一)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海陆联动的 集疏运网络 金融和信息支撑

–积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统筹规划建设重要能源资源储运基地

–优化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

–深入推进港口合作机制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完善港口物流供应链

–加强航运金融服务创新

–扩大投融资业务和渠道

–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

43

(二)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

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 扩大对外开放

拓展开发空间

建设群岛型

花园城市促进群岛开发开放促进群岛开发开放

建设海洋

科教基地

建设现代海洋

产业基地

44

(三)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2

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1

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3

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1

45

(三)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6

(三)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7

(三)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8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七、政策支持

49

五、支撑条件

(一)完善涉海基础设施网络

(二)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

(三)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50

(一)完善涉海基础设施体系

1 、完善综合交通网

2 、完善能源保障网

3 、完善水资源利用网

4 、完善高速信息网

5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

51

(一)完善涉海基础设施体系

1 、完善综合交通网 加快铁路建设 统筹发展水运设施 完善高速公路和机场体系

2 、完善能源保障网 增强能源供给保障 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3 、完善水资源利用网 增强水资源供应能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2

(一)完善涉海基础设施体系

4 、完善高速信息网 完善现代信息系统

增强现代信息服务能力

5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 健全海洋防灾减灾预警预报体系

构筑安全生产和海上船舶应急救助体系

推进堤防和渔港等改造升级

53

(二)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

•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发展涉海院校•扩增涉海硕博学位点

•制定涉海人才发展规划•完善涉海人才创业创新环境

•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海洋科研基地建设集聚•加强海洋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加强海洋文化研究与交流•加强海洋文化设施建设

54

(三)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

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重点海域生态休养生息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

•集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加强资源利用监管

•实施海陆污染同步监管防治

•推动跨区域海洋污染防治

55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七、政策支持

56

六、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

57

六、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

58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三、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四、核心任务四、核心任务

五、支撑条件五、支撑条件

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六、机制创新与组织保障

七、政策支持

59

七、政策支持

(一)财税政策(二)金融政策(三)要素保障政策(四)科技人才政策(五)重大项目政策

60

七、政策支持

(一)财税政策 2010-201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 10亿元用于建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

金。 省财政安排 10亿元用于设立省海洋产业基金。 对海岛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海岛地区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按投资额

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销售利用海洋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 50%政策。 鼓励海岛地区软件企业发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

软件产品,按 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实际税负超过 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支持海岛地区小企业发展,对从事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行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 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61

七、政策支持(一)财税政策 支持海岛地区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建设。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扶

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和节能节水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海岛地区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

支持海岛地区金融业发展。 2011-2013年,海岛地区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 90%计入收入总额;海岛地区的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 90%比例减计收入; 2011年海岛地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 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支持海岛地区港航物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

62

七、政策支持(二)金融政策 支持金融部门参与发展海洋经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模式,优先满足海洋新兴产

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等的资金需求。 推动开展已建和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预付保函等金融业务,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

贷款、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抵质押融资方式。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

融资产品,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支持浙商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海洋工程、船舶建造、物流仓储、海洋运输企业的

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入海洋经济领域。 鼓励涉海企业在全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平台挂牌交易。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研究组建支持海洋经

济发展的商业银行,支持并吸引国内外大型保险机构在我省设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

63

七、政策支持(三)要素保障政策 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开展“鱼耕平衡”探索,积极向国家争取适当调整我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海岛保护与开发项目,积极争取享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政策。探索重大建设项目补充耕地统筹办法和市场化方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中,对沿海及海岛地区的重点建设给予适当倾斜。

加强海洋资源保障。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涉海工程、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等项目,优先安排围填海年度计划指标。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探索建立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做好海洋使用管理与土地管理的衔接,开展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试点,探索建立规范性制度。

64

七、政策支持

(三)要素保障政策 加强水资源保障。加强沿海及海岛地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

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相关规划和涉海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和结构

加强环境容量资源保障。合理配置环境容量指标,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调整。在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实施污染物排放指标预留调配和排污权交易调配政策,用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65

七、政策支持

(四)科技人才政策 加大省级专项经费对科技兴海的投入,重点突破一批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

资源开发与精深加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加强与国家海洋局合作,共建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加强与科技部合作,共建舟山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园;支持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争创国家级海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境外知名企业与我省沿海市县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园。

重点支持建设若干个海洋类重点一级学科、扶持一批海洋类新兴、交叉学科。鼓励涉海院校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增设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群。

加强涉海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在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资助方面对涉海类人才给予倾斜支持;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涉海类高层次人才,支持渔民专业技能培训。

66

七、政策支持

(四)重大项目政策 省“十二五”海洋经济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省

里每年组织一批项目滚动实施。 加强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对接,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落户我省

;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实施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吸引国内外财团主体进入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项目投资。

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推动项目早日竣工投产。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