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

Post on 05-Feb-2018

403 views 1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毛泽东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

0909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官方微博:@焦作日报(新浪、腾讯)■新闻热线:8797000■编辑:聂 楠│版式:肖 扬│校对:张晓青│组版:杨 杰

得天独厚得天独厚 纪念特刊纪念特刊②②——————————————————————————————————————————————————————————————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祝福党的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95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献给建市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岁生日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五卅运动的大潮迅速席卷全国。6月1日,河南共产党组织通过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组织全省人民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焦作后,焦作人民积郁20余年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瞬间迸发出来。

这次大罢工,从英福公司的华人夫役开始。之前,共产党人罗思危等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团结了一大批革命积极分子,并于7月5日晚在扶伦小学召开各界积极分子会议,决定进行总罢工。7月6日清晨,英福公司的家庭厨司、夫役、翻译等共计 200 余人,愤然从英国人住处离

去,宣布罢工。英国人宁愿加3倍工资,仍无一人愿意留下。同时,厨司、夫役罢工纠察团成立,大家在冯金堂、崔长永的带领下,上街维持秩序,不准为英国人购买食品。怀庆府各界援助沪案联合会给北京

《晨报》发电,恳请筹巨款接济焦作工人。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见于报端。

7月7日下午,焦作的学生及附近村庄的农民2000余人,齐聚在焦作中山公园召开罢工大会。会上,各位代表发表演说,愤怒声讨英、日帝国主义在华的血腥罪行,声援上海人民的爱国正义斗争,大会决定:电请京汴各处援助;演剧募捐;请李封店煤矿工人共同罢工。

7月8日,在焦英国人除少数要员办理交涉外,大部分离焦赴京。

7 月 10 日凌晨,锅炉熄火,矿车停转,工人上街,英福公司主要采煤区陷入瘫痪状态。同时,李封矿、王封矿所在区域的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接着,罗思危召开罢工誓师大会,成立了由100余名优秀工人组成的煤矿工人纠察团,集体住宿,每天操练,巡逻放哨。7 月 12 日,该纠察团以焦作煤矿工会的名义,补发《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以快邮代电的形式飞向全国,全国重要报刊都在醒目位置刊登了焦作煤矿工人的罢工宣言,全国各地群众团体纷纷声援、资助。全国铁路总工会于7月21日通电全国,呼吁援助焦作工人。

7月底至8月初,焦作厨司工会和煤矿工会成立。8 月下旬,为保证罢工顺利进

行,中共焦作特别干事会组织了两支煤矿工人罢工宣传队,分赴豫北和黄河以南宣传募捐活动。

罢工坚持到第七个月,英福公司经济损失严重,急于谈判让工人复工。同时,在英、日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进军河南,极有可能再次统治中原。为在形势恶化之前尽量迫使英福公司多答应一些条件,罢工工人也准备恢复谈判。

在罢工斗争持续到第八个月后,英福公司不得不同意焦作矿工提出的复工条件,并于1926年3月2日签订复工协议,焦作煤矿工人赢得了最后胜利。这次罢工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焦作历史前所未有的。这次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得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扬。

毛泽东、瞿秋白、刘少奇、赵世炎、王若飞等都曾著文,给这次罢工以高度评价。毛泽东于 1925 年 12 月在 《中国青年》上发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文,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后编入《毛泽东选集》。1926年5月3日,当毛泽东得知参加焦作煤矿大罢工的工人关永福在他所主办的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特地向他询问了焦作煤矿大罢工的详细情况,并连声称赞。1926年5月1日,全国第三次劳动者大会在广州召开,焦作煤矿工会、道清铁路工会均派代表出席。

焦作煤矿工人反帝大罢工,揭开了焦作历史的新篇章,为焦作现代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本报记者 整理

毛泽东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1952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

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第一机械工业部长黄敬等同志陪同下,第一次视察黄河。毛泽东于10月27日离京,途经济南、徐州,10月30日视察了黄河兰封 (现兰考) 东坝头、开封柳园口,并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0 月 31 日 8 时许,毛泽东的专列由开封到郑州徐徐驶进位于黄河南岸的广武车站。当日秋高气爽,列车刚一停稳,毛泽东便健步走下火车,与陪同人员一起,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一路谈笑风生,登上黄河南岸的邙山。

毛泽东身着银灰色中山装,脚穿圆口黑布鞋,端坐在小山顶的岩石上,居高临下,俯瞰汹涌奔腾的黄河,凝视飞架黄河的京广铁路大桥。此时,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思考,好似在研究根治黄河的韬略。良久,他站起身,与陪同人员谈论黄河千百年的危害,并让大家多动脑筋想办法,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随后,毛泽东大手一挥,对大家说:“走,我们下山,去新乡看‘小黄河’。”

当日10时许,毛泽东的专列经过黄河铁路桥,沿着铁路专线驶到人民胜利渠的渠首。毛泽东走下火车,同前来迎接的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引黄工程管理局局长韩培诚、渠首闸管理处主任乔登云等同志一一握手。在管理房,毛泽东一面抽烟、喝茶,一面听赵明甫、韩培诚汇报人民胜利渠的施工建设情况。

听完汇报,休息片刻,乔登云就领着大家去看引水闸。路上,毛泽东问乔登云:“你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

乔登云回答:“我原来当区长,现在叫我来管闸。”

毛泽东风趣地说:“管闸责任重大,不比当区长轻哟。”

说着话,他们来到了引水大闸。毛泽东看着大闸问:“这闸怎么打开呀?”

乔登云回答:“现在农村没有电,更没有机器,要用人力摇开闸门。”

毛泽东说:“那好,咱们大家一起动手把它摇开吧!”说着,毛泽东和各位领导一起,用力将闸门摇开。看着滔滔

黄河水驯服地流进渠道,毛泽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点燃一支香烟,满怀深情地说:“要是沿黄每个县都能建一座引黄灌溉闸就好了!”

接着,毛泽东对大家说:“渠道灌溉是‘阵地战’,水井浇地是‘游击战’,渠道和水井灌溉要结合起来。”

看完一号跌水处,毛泽东一行登上汽车,沿渠向东北缓缓行进。走了一段时间后,毛泽东让汽车停下,他带着大家下车步行前进。途中,他不停地和陪同人员谈话,从胜利渠的施工到远景规划,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到城市建设,从庄稼的收成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聆听主席亲切的话语,大家被他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实干精神所感动,开始时的紧张心情也逐渐松驰下来。

在新乡市东郊的人民胜利渠入卫口,毛泽东看到人民胜利渠引来的黄河水滔滔流入卫河,高兴地说:“今天看了‘小黄河’,很高兴,这样天津用水的问题也好解决了。”

60多年弹指一挥间,毛泽东治理黄河的号召和指示,经过沿黄人民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得到实现。如今,黄河下游沿黄各县都建成了引水闸,每年引水逾百亿立方米,直接灌溉农田4000多万亩,为农业丰收创造了条件。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人民胜利渠已成为集灌溉、改土、补源、发电、供水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内除西藏外,各省市都组织过相关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在国际方面,1977年,联合国组织43个国家的代表到人民胜利渠考察。此后,美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官员、专家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排灌委员会的专家先后考察过人民胜利渠,并给予此渠高度评价。

灌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会永远铭记毛泽东的伟大号召。当前,他们正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开拓进取,为实现工程规格化、大地田园化、渠道林网化、配水自动化、管理企业化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整理

毛泽东视察人民胜利渠

从青年到老年,毛泽东始终爱读韩愈的作品。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书,他对韩愈的痴迷是从青年时代开始的。

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国文老师袁仲谦是前清举人,蓄了一大把胡子,对学生非常严格。他要求学生学习写桐城派古文,而韩愈是桐城派最为推崇的作家,就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开始钻研韩愈的文章。

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对这段读书岁月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辞。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由此可见,韩愈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深的。事实上,毛泽东当年写给黎锦熙、萧子升的信,大都气势沛然、情感炽烈、义理跌宕,很得韩愈笔意。1952年,毛泽东应湖南第一师范历史老师罗

元鲲之邀请,为已经逝世20年的袁仲谦撰写了墓碑,表达他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韩愈 3 岁时失去了父亲,由长兄韩会抚养。他发愤苦读,但时运不济,4次参加科举考试才考中进士。他一生仕途不畅,但才识俱佳,敢于直言。在政治上,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在思想上,他推尊儒学,攘斥佛老,堪称宋明儒学之先驱;在文学上,他反对六朝骈俪的文风,提倡散体,主张文以载道,务去陈言,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宋人推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更说他“文起八代之衰”;于诗歌创作领域,他追求雄奇怪异之美,主张以文入诗,开创了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文,是后人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毛泽东读韩愈,当然不是如私塾先生教导的那样只知死记硬背,而是一篇一篇地钻研,从词汇、句子、章节到全文。毛泽东凭借注释和词典,领会大意,在此基础上反复默读、朗诵,通过这样持久的努力,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写了大

量关于韩愈作品的读书笔记。据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周世钊回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的读书笔记 《讲堂录》 后半部分,便是读韩愈的笔记,涉及韩愈作品《感二鸟赋》等10多篇。在这个读书笔记里,不仅有毛泽东对词句的释义,还有他对文章内容的圈点、眉批。毛泽东对韩愈不是全盘吸收,而是对他的作品明辨是非优劣,达到去伪存真、去粗求精的目的。

晚年,毛泽东对韩愈的阅读热情依然不减。1965 年 8 月,他专门找来 《韩昌黎全集》 阅读,据不完全统计,仅他圈阅的韩诗就有 12 首,其中手书有 3 首,分别是《石鼓歌》《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其一)》。

毛泽东还批注说:“韩愈文集,为李汉编辑得全,欧阳修得之于随县,引以流传,厥功伟哉。”我们从中足见他对韩愈文集编纂和流传情况很熟悉,把韩愈文集得以传世视为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对韩愈文章的精熟和偏爱,就不会有这样妥帖的批语。

(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

毛泽东向韩愈学古文

毛泽东一生对司马懿情有独钟,尤其在进入中年之后,对司马懿有了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和理解。据初步查阅的文献资料显示,毛泽东的一生至少有十次谈到司马懿。

第一次是在 1906 年,毛泽东初读《三国演义》时就知道书里有个人名叫司马懿。那时的毛泽东也是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界定司马懿的。第二次谈论司马懿是十年后。青年毛泽东写信给同学萧子升,就总统黎元洪下令惩办积极策划洪宪帝制祸首的杨度、孙毓筠、顾鳘、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等人事,在信中说:“此衮衮诸公,昔日势焰熏灼,炙手可热,而今乃有此下场!夫历史,无用之物也。居数千年治化之下,前代成败盛衰之迹岂少,应如何善择,自立自处?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奈何皆不足为前车之鉴?史而有用,不至于是。故最愚者袁世凯,两八人者则其次也。”当时,他把司马懿和王莽、曹操等都归纳到负面人物圈了。由于南宋理学的影响,司马懿与王莽、曹操等都被民众视为欺寡侮弱的篡位权臣。

后来,毛泽东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认为他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第三次谈论司马懿是在1947年5月,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有一天,他接到陈赓、王新亭自晋南战场发来的捷报,称歼敌 2 万,解放县城 25 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出了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往西行……”周恩来听到唱词说:

“主席,我们面前的司马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泽东止住了唱,风趣地说:“刘戡?他不配当司马懿!”任弼时在一旁说:

“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蒋介石。”毛泽东说:“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呦!”毛泽东所说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虽有权术,但刚愎自用,不及其父多矣。所以,毛泽东后来在与周恩来共同布置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时,又以司马懿为例指出:“不识时务!他杜聿明、邱清泉和李弥,哪里是刘

伯承和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上了姜维,被困在铁笼山了!”历史上的司马懿确实有智慧、善分析,他曾建议曹操在攻占汉中后乘胜南取巴蜀,又建议联合孙权攻打关羽。毛泽东第四次谈论司马懿是在谈《三国志·陆逊传》的时候。他一眼便看出陆逊之法也就是司马懿对付孔明之法。毛泽东批注“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这些故事,除了显示毛泽东宽厚的史学知识积淀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在博览群书过程中常常闪烁思维的光芒和敏捷丰富的旁征博引能力,这些无疑都给我们以方法论上的启示。毛泽东第五次谈论司马懿是在 1958 年 11 月 1 日。他在与河南温县县委书记李树林谈话时说: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他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是魏国重臣。毛泽东第六次谈论司马懿是在 l958 年 11 月 12 日。毛泽东在河南郑州指着地图对中央办公厅某位干部说:“你们知道不知 道 , 温 县 就 是 司 马 懿 的 故乡。”他第七次谈论司马懿是在1966 年 3 月和一位同志的谈话中。毛泽东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史说他坏,我看有几手他比曹操高明。”第八次谈论司马懿,毛泽东是在评价

《二十四史》时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就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就后悔了。曹操也有缺点,有时也优柔寡断。”毛泽东不被感情和俗议所左右,对历史人物评价总是另有见地,总能于人无见识处有见识。毛泽东第九次谈论司马懿是在1967年3月l6日。当时,陈伯达等人向毛泽东请示关于修改《毛选》的某些人名和注释问题。毛泽东说:

“现在不要修改,这些人名都不要删改,这些都是历史。没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何以有晋史?”第十次谈论司马懿,是毛泽东晚年与伴读老师芦荻谈

《三国志》时讲到司马氏集团对历史所作的贡献。毛泽东说:

“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大业,主要就是司马懿那时打下了基础。”毛泽东使用“司马氏”这个概念,显然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司马懿对中国历史的功劳是巨大的,也是不容抹杀的。

本报记者 整理

毛泽东十谈司马懿

BB叠叠

1958年11月1日,毛泽东在新乡火车站接见中共修武县委第一书记张洋芹、温县县委第一书记李树林、济源县委第一书记侯树堂等。

毛泽东在武陟县视察人民胜利渠。

毛泽东和吴光荣等人在一起。吴光荣系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的领导人之一。(人物左起:毛泽东、吴光荣、陈昌奉、戴天福)

(特别鸣谢杨家卿先生为本版提供文图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