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Post on 04-Jan-2016

114 view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第 2 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退 出.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对于自然越是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就越是迫切,插花正是迎合人类的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花的纯真和美艳,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可以说,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结于人类爱美的天性。 西方插花艺术源自古埃及,东方插花艺术源自中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2 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 2 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退 出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对于自然越是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就越是迫切,插花正是迎合人类的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花的纯真和美艳,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可以说,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结于人类爱美的天性。

西方插花艺术源自古埃及,东方插花艺术源自中国。

下一页返回目录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宗教插花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宫廷插花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文人插花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民间插花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南宋《望贤迎驾图》局部

艺术插花

2.1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渊源流长、博大精深,钟自然山川之灵秀,寓世间万象之精华,在五千年悠久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经过与姊妹艺术(如绘画、书法、造园、陶瓷工艺等)的交流切磋,撷英取华,消化吸收,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它属于东方插花艺术的范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返回目录

2.2.1 插花艺术的原始期——殷周、秦汉时期 特点 :

(1) 开始将自然美与人品道德融为一体,以花卉之美来比喻人品、人貌之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 出现折枝花,以花传情,香花佩带也广泛应用。从广义上讲,是插花艺术中花束和人体佩戴花的初级形式。 (3) 插花已从初起的不讲究外部造型,随便插到容器中即可,到有规律的成行的对称式造型,这符合汉代注重左右对称的构图法则。 (4) 插花从随意摆放观赏,发展到将插花放置于几架上,抬高其相对位置,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5) 折枝花插入容器中,为能固持住位置,并供给其水分生长,最先想到的做法应当是像种植庄稼那样,容器中盛泥或湿沙,将折枝花插入其中。 插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说明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东汉墓壁画 刺绣花边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2 插花艺术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特点 :

(1) 开始容器插花水养。

(2) 佛前供花不太讲究插花的艺术造型。

(3) 用铜制花,这是最早出现的人造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3 插花艺术发展的兴盛期——隋唐、宋时期 特点 :

(1)每年举行盛大花会,人们竞相赏花与买花,已成为时尚。 (2) 插花有了很大发展,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 (3) 注重花材搭配与陈设环境,讲究严格的插花程序和排场,追求整体的艺术效果,插花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4) 五代期间,插花发展迅速,应用花材种类更加丰富,花器种类增多,制造精美,插花造型优美多样。 (5) 宋代是插花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插花之风盛行,形式多样,技艺精湛,意境深邃,赏花境界很高,并对花材的品格、保养技术和技术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五代前蜀·禅月心

唐 ·

簪花仕女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宋·宴会餐桌插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观音手持插着花的净水瓶六尊者像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听琴图宋·生活四艺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北宋·柳枝观音像 三十一孔瓷花盆

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一)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二)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4 插花艺术发展的成熟期——元、明时期

特点 :

(1)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昌盛和成熟的阶段。

(2)明代初期插花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

(3)明代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调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

(4)明代晚期插花艺术达到空前的成熟阶段,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5)明代晚期插花理论日臻成熟,有许多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问世。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元·自由花

元·吊篮式插花

元 · 《天中佳景图》中端午节供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元·瓶花 后宫奉食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明·厅堂瓶花 仿明朝宫廷吊花 明·岁朝供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明·瓶花图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明·镂空兰花花篮 明·调梅图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明·瓶花

明·饮中八仙图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明·咏梅图

明·蕉荫结夏

明·厅堂瓶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明·厅堂插花 明·书斋插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明·十全厅堂瓶花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5 插花艺术发展的衰微期——清朝时期

清·写景式盆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特点:

(1) 插花风格崇尚自然美,以花草为笔,描绘自然美景。

(2) 在插花理论与技艺上也有所提高。

(3) 到清末,随着国势的衰落,插花艺术也处于停滞衰微的境地。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赏菊图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前程万里》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 ·四季花篮

春 夏

秋 冬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艺菊图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花果图 清·组合式插花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清·聚瑞图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瓶梅图清·百事如意 清·博古墨屏二幅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清·

丁丑夏月瓶花图

清·

中立型堂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缸花清朝民间年画“天官赐福”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赏梅图 清·雍正妃画像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清朝“新春如意,事事吉祥” 新韶如意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6 插花艺术发展的复兴期—— 20世纪 70年代末起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清末的萧条,又沉寂了数十年,直到 20 世

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

插花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也得到了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虽起源于中国,有许多特点与中国传统插花相似。日本插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仅限于庙宇供奉之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到了 9 世纪,插花才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从庙宇传到宫廷和将军、贵族官邸。后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入日本,插花又变成装饰花瓶的观赏花。 15 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日本插花的重要样式——立华。构图严谨,意念抽象,着力表现大自然的景观之美。 17 世纪末期,由于我国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插花专著《瓶史》传入日本,并得到发扬光大,创立了颇具影响的插花艺术流派——宏道流。 17 〜 18 世纪,在立华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生花”“自由花”和“投入花”等样式。 19 世纪,出现了“盛花”形式。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返回目录

“自由花”样式“生花”样式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立华生花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盛花投入花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自由花

2.3.1 日本花道的起源 日本花道创立五百多年,最初起源于中国隋唐时代的遣唐使带回的佛前供花,在日本人民的不断发展下,吸收了大陆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结合日本本土文化特有的对生命和季节的敏感,形成独特的日本插花艺术风格。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小野妹子像

2.3.2 萌芽期——飞鸟 · 奈良 · 平安时期 ( 1 )花道雏形的出现——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促进了日本插花的兴起,形成了花道的雏形——寺庙祭坛插花,花型严谨而对称。 ( 2 )开始用作室内装饰——唐代以后至宋朝,在佛像前供花同时,日本人也开始用花作室内装饰品。 ( 3 )佛前供花花型简单——早期的佛前供花较为简单,主要是仿效中国插花的形式,用于寺庙、佛堂以及举行的佛坛祭礼中 。 ( 4 )出现壁龛的观赏方式—— 10 世纪前后,人们将瓶插花放在居室最为显著的位置——壁龛内观赏,后来演化成为一种传统的赏花方式。 ( 5 )崇尚花草灵性——在日本民俗信仰中 ,认为自然界之树木花草皆有灵性,日本插花在这样的民俗信仰的土壤中,与从中国传来的佛前供花相结合,从而生根,并发展为最初的形式——立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3.3 形成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时期 ( 1 )佛前供花的兴盛——供花之风,到了镰仓时代,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固有的模式。 ( 2 )向观赏性转变——室町时期 ,插花开始由之前的宗教性转变向观赏性。 ( 3 )立华的形成 ——立华在体现佛教的虔诚与庄严的同时,使所强调的装饰效果具有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 4 )僧人的参与 ——日本插花自成立之初,其创作的主体就是僧人,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传承,日本插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 5 )插花专著的问世 ——日本插花形成时期的重要标志就是出现了《仙传抄》和《池坊专应口传》这两部著作,是日本插花史上非常重要的史料。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形成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时期

镰仓时代的板碑 五供图 花瓶合

足利义政像 板碑供花 三具足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仙传抄》 立华花型图

唐物花瓶插花 三具足

2.3.4 发展与兴盛期——安土桃山、江户时期 此期插花的特点为:插花形式丰富,立华进一步发展,并在江户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得以普及,受投入花与茶花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插花形式——生花,受中国插花专著《瓶史》的影响产生了文人花。

( 1 )立华的确立——插作者开始从形状以及色彩上加以调整,逐渐创作出强烈装饰效果的

大型而华丽的样式,这正是立华开始确立的标志。完成了立华的理论化与样式化,并在此之后推进了立华的转变和发展。

( 2 )投入花与生花——投入花也称抛入花 , 用山野小花以简素、轻便的形式投入船花入

( 船型花器 )、竹花入 ( 竹笼 )、挂花入 ( 竹筒 )之中 。

( 3 )生花的兴盛——在文化文政期 (1804-1829)前后,迎来了生花的兴盛期,生花被赋

予了儒教、阴阳五行等思想理论,生花样式也得到了逐步的调整,确立为“天、地、人”的花型。

( 4 )文人花的产生——由儒学者、汉诗人、书画家、歌人、陶艺家等组成的特殊群体,极

力效仿中国文人沉醉于“琴棋书画” “文房清玩”之中。江户中后期文人花 (也称文人生 )兴起。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发展与兴盛期——安土桃山、江户时期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立华 茶花 生花之天、地、人 《本朝瓶史》插花图

抛入花 生花会 女性插花图 宏道流插花 瓶梅图

江户时代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江户时代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江户时代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江户时代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江户时代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3.5 现代插花的形成 ( 1 )盛花的形成 ——这是插花艺术一种新的自由体,能更集中地发挥自然美,前后左右都呈现出自然而高尚的气质。 ( 2 )日本花道的历史性蜕变 ——日本花道发生历史性转变是 1926

年出现的自由插花,又称前卫插花。这是相对于当时固定的花型而言,由一些前卫插花人士在盛花基础上,吸收西方抽象造型原理,突破传统插花规则,反对限制花材、花器和固定型式,提出依直觉及感觉实现自由的艺术创造。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近代插花的形成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近代插花的形成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近代插花的形成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近代插花的形成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近代插花的形成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近代插花的形成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现代插花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现代插花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现代插花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现代插花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艺术有较大发展 , 插花也得以普及,民间插花广为流行,并形成欢快、简朴的民间插花风格。 19 世纪下半叶是西方家庭园艺,也是西方传统插花的黄金时期。插花成为时尚,用插花装饰餐桌及居室已成为文明风雅的生活艺术,西方插花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记载来看,西方的插花是从古埃及的时候开始的。它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经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插花形式。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返回目录

西方宗教插花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西方插花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古埃及。埃及人很早就有将睡莲花插在瓶、碗里做装饰品、礼品或丧葬品的习俗。随着文化的传播,插花艺术先后传到希腊、罗马、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等,并得以发展。 14~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插花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得到了迅速发展,受西方艺术中几何审美观的影响,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式风格。 17~18 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各地花卉广泛交流,插花技艺得以传播,插花也成了各国画家绘画的主要对象。 18~19 世纪,欧美经济、文化

2.4.1 起步阶段——古希腊时代 、罗马时代 ( 1 )古希腊时代 ——西方插花艺术起源于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当时供神用的鲜花,由花枝单独摆放发展成插入名贵的花瓶中。花枝在容器中的摆放也呈明显的左右对称形式,表现了西方插花的规则形式的雏形。 ( 2 )罗马时代——古罗马时的插花,趋于圆形的轮廓,对称的布局,丰富了西方插花的造型。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古希腊的插花习俗

2.4.2 发展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4 ~ 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插花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得到了迅速发展,受西方艺术中几何审美观的影响,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式风格。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欧洲 16 世纪插花形式

2.4.3 成熟阶段—— 17 ~19世纪

( 1 ) 17 世纪—— 17 世纪插花技法达到了成熟阶段。插花的造型,由圆形、椭圆形发展到了菱形、扇形、火炬形、梯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此时是西方规则式插花形成的关键时期。 ( 2 ) 18 世纪—— 18 世纪初,不少画家都喜欢以插花为主题作画,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写实艺术——绘花艺术。 ( 3 ) 19 世纪——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宫廷及上流社会,对高雅的插花形式倍加喜爱,使插花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下一页上一页 返回目录

2.4.3 成熟阶段—— 17 ~19世纪

2.4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欧洲 17 世纪扇形插花 梵高 · 《向日葵》 梵高 · 《鸢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