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 15 风起的时候,洒进一缕暖阳...风起的时候,洒进一缕暖阳...

Post on 06-Sep-2020

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专刊 15 风起的时候,洒进一缕暖阳...风起的时候,洒进一缕暖阳...

风起的时候,洒进一缕暖阳———湖北帮扶受灾群众过冬侧记

文 / 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赵树祥 刘球

救灾资金有“绿色通道”

“去年 12 月底, 我们就收到了救灾资金。 ”1 月 8 日,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胜洪村,村民张启平高兴地说。

张启平患有重病,2019年种植西瓜和玉米受了灾,生活困难。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按政策将其列入救助对象名单。 张启平说:“幸亏救灾资金发得早,家里赶紧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基本生活不用发愁了。如果拖到春节前发,我们担心物价上涨,就买不了那么多东西了。 ”

2019 年以来, 我省遭受低温雨雪冰冻、洪涝、风雹、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多重自然灾害, 尤其是全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建国以来仅次于 1961 年的严重干旱灾害,给受灾地区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9 年 12 月 10 日,全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随后,湖北迅速召开全省会议, 对冬春救助工作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各地要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核准对象、加强协调,及时发放救灾款物,扎实

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确保在 1月 18 日前将冬春资金发放到户。

为了加快资金拨付速度, 在收到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拨中央冬春救助资金通知后,省应急管理厅和财政厅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及时制定分配方案,落实省级配套资金,报请省政府审批。 2019年 12月 23日,冬春资金全部下达到各县市区。 同时,建立冬春救助资金发放进度跟踪督导机制,自中央和省级冬春资金下达一周后,省应急管理厅采取分片督导方式,督促各地加快资金拨付,每日更新拨付进度,确保资金早日发放到户。

精准救助不落一人

“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受灾群众身上,精准救助,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长魏国祥说。

一系列行动展开。2019 年 9 月,湖北组织开展了受灾群众

冬春生活救助需求调查评估工作, 深入受灾农户,调查灾害损失和生活困难,评估冬春期

间口粮、衣被等救助需求,建立需救助台账,逐级报送相关数据和材料, 为做好冬春救助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财政厅开展了专项调研活动, 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针对市县机构改革,应急管理部门救灾工作人员变动大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应急管理厅实行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累计培训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人员三批 452 人次,通过理论授课、流程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 提高基层救灾人员冬春救助调查评估、组织实施等业务工作能力。

省应急管理厅严格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制定印发《省应急管理厅 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使用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相关要求,注重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把救灾资金作为纪检监察的重点,确保资金运行使用安全、救助效果良好。

据初步统计,2019 年至 2020 年冬春期间, 全省共有 460 余万受灾群众需口粮、衣被、取暖等救助。截至 2019 年底,统筹安排调拨棉衣(大衣、被)、绒衣、毛毯等五个品种的省级御寒衣被 18.9 万件(床),支持各地做好

冬春救助御寒保暖工作; 积极开展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全省 2019 年因灾倒损农房需重建 672 户,已动工 670 户、竣工 652 户;需修缮的 4221 户已全部竣工。

确保救灾资金阳光下运行

1月 10日前,潜江市 740万救灾资金,通过市级财政直接发到 37957名受灾群众手中。

“为确保救灾资金的运行更加迅速、阳光透明,我们没按惯例通过乡镇一级财政发放,而是根据救助对象名单, 直接从市级财政发到受灾群众“一卡通”账户中。 ”潜江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 湖北冬春救助资金的分配采取“户报、村评、乡审、县定”4 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即由受灾户提出补助申请、村委会集体讨论评议、乡镇政府审查、县级民政部门核定。对救助对象、救助金额、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7 至 15 天,做到内容、资金台账、实际发放情况“全透明”,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分配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时,根据核查后的灾情,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生产自救能力和核定的资金额度, 制定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分类救助标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审核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配方案。 双方会商一致并经审批后联合下发通知, 同时及时拨付资金,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为规范救助程序, 落实救助政策,1 月 8日起,省应急管理厅派出 11 个工作组,深入各地开展冬春救助工作为主的专项调研,同时对受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

2020.1.16�星期四主编:胡蔓 张泉 版式:徐云 李曦 15专刊

荆门“零点行动”夜查危险化学品企业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李小杰)1 月 8 日晚 10 时至 9 日凌晨 1 时,一支由 6人组成的检查组, 来到荆门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突击夜查。这是荆门市应急管理局开展“零点行动”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 荆门市应急管理局联合该市公安局成立工作组,持续开展“零点行动”,对重点区域和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情况进行突击夜查。此次“零点行动”采取事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 每到一处,检查组认真检查企业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储罐区和控制室安全措施落实、应急队伍处置能力等情况,详细交代雨雪天安全注意事项, 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该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实际值班值守与安排表不符、氨站值守人员穿戴正压呼吸器不熟练、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不规范、 应急队伍处置缓慢等问题,督促各企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全面开展巡查检查。 同时,针对当前雨雪天气,做好冬季“十防”工作,不留隐患,确保危化品领域绝对安全稳定。

据悉, 去年 12 月份启动危化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以来, 该市已集中举办事故警示教育会 2 批次、 危化品企业安管人员培训班1 期、召开专题安全生产会 2 次、开展“零点行动”3 批次、明察暗访行动 3 批次,全市上下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如火如荼。

宜昌因灾倒损房屋重建修缮全部竣工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赵树祥)1 月 15 日从宜昌市应急管理局获悉, 目前,该市因灾倒损房屋的重建、修缮已全部竣工,受灾居民陆续搬入新居,迎接新年。

据介绍,2019 年,该市遭受了 14 轮自然灾害, 造成因灾倒房 239 户、 因灾损房 169户。 为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今冬明春的基本生活,该市应急管理局多措并举,开展“两节”期间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及时将国家、省级救助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 组织开展冬季救灾物资发放,发放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3.55万件(床),有效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同时,积极协调保险理赔,并组织力量加强灾后重建。

今冬明春, 受灾群众能否温暖过冬、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是省委、 省政府十分牵挂的事。

1 月 18 日之前,全省冬春救助将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累计下发近 4.8�亿元救助资金。 如何将救助资金准确、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省应急管理厅工作组, 走访了武汉、潜江。

应应急急管管理理省应急管理厅

湖北日报 合办

省应急管理厅工作组在咸宁检查救助台账。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学员正在与家人视频会见。(视界网 蒋建宏 摄)

视频会见、智能点名、一网通办———

湖北司法行政慧治能力再升级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舒芜 黄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

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湖北司法行政系统近年持续开发远程视

频会见系统、不断加大智慧监狱建设力度、深化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体系建设为抓手,用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不断提升大数据慧治能力,加大便民利民力度,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视点

43439941@qq.com

(第 28 期)湖北日报省司法厅 合办

省司法厅监督投诉电话:027-87302515

湖北监狱信息化建设

﹃1252

﹄工程软件上线运行

湖北日报讯(见习记者曾雅青、 通讯员杨民胜)今年1月起,湖北智慧监狱信息化建设“1252”工程软件1.0版本正式上线运行。

据介绍,该工程是以一张大网为基础、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为支撑的监狱系统信息化体系。应急指挥平台集成了高清视频会议等24类子系统,可现场连线下属监狱监仓对讲系统,实时调度各监狱值守情况。数据中心则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对服刑人员个体的精准把握及对特定群体的趋势评估, 为监管执法提供有力支撑,辅助民警作出预判和预警。

目前,省监狱管理局综合信息网、数据中心、 应急指挥平台硬件已基本建成,软件具备上线运行条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省监狱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 该局将推进强化软件开发与监狱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全面建成监狱综合安防体系和智慧监管系统,为实现“全省先进、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提供科技力量。

手机会见:高墙内外心连心

“天冷了,你给外婆也下载个手机App,让她在家里和我视频,不用到这里来了。”1月10日,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远程视频探访室里,戒毒学员金蕊(化名)对屏幕那头的女儿叮嘱说。

另一边, 女儿在家中用手机和母亲“面对面”,询问她最近身体怎么样、睡得好不好,希望她早日回家团聚。母女俩聊得热切,金蕊红了眼眶,20分钟后才依依不舍地挂断了视频通话。

2019年7月, 省司法厅研究开发远程视频会见系统, 确保司法所与监狱、 戒毒所有效对接,力求解决服刑、戒毒人员及其亲属会见难问题。

同年12月,省司法厅在前期系统基础上研发了移动端远程视频会见App,在全省戒毒系统先行先试,通过安全机制、人脸识别、后台人工审核等方式保证会见顺畅、安全、可靠,解决行动不便或老弱病残人员的远程探视需求。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已录入过生物识别信息的家属可通过手机App申请会见,监管单位审核通过后,家属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手机即可实现远程视频会见。

省司法厅副厅长王铭德表示,远程视频会见移动端与此前的固定端相比, 会见更加便捷,也进一步减轻了监管场所、会见当事人和基层司法行政单位的负担。下一步,省司法厅将对前期试

点情况进行分析梳理, 升级完善软件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力争早日实现全面上线运行。

智慧监狱:智能管理更可靠

“现在开始点名, 请摘下口罩, 面向摄像头。”

1月2日上午9时整,语音播报声准时响起,江北监狱十一监区服刑人员同时转身面向摄像头,他们的头像立刻在显示屏上依次出现,系统随即统计出应到与实到人数,表示已完成点名。

10秒钟内,这套无感式人脸识别点名系统已完成一次例行清人点名。 若有服刑人员没及时参与,系统会提醒并再次点名。

半年前, 江北监狱点名时可不是这样的场景。

“过去,民警要一一核对每名服刑人员是否在场,确认他们的位置信息,3个民警点名需费时近20分钟。”江北监狱有关负责人介绍,点名

系统启用后, 可实时完成人脸检测、 识别与比对,若服刑人员有意遮挡脸部导致无法识别,系统还会发出语音提示或预警。

“智能化点名”正是信息时代“智慧监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省监狱管理局全力推进“智慧监狱”试点建设,江北监狱是试点单位之一。

据介绍,江北监狱在重点监舍、重点部位、劳动车间安装了监控探头,对狱中攀高、斗殴、闯入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识别, 并自动发出语音报警,提高监狱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

同时,全监1000余个摄像探头均集成在安防智能平台上, 值班民警可通过监控对服刑人员行为进行分析, 将异常情况的音视频画面传到指挥中心,提供预案选择,方便决策。

“值班长收到系统报警后,可通过智能平台上的融合通讯系统对预案小组进行调度, 让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突发状况。”江北监狱有关负责人说,民警配备有执法记录仪等设备,

可将现场处置情况也实时储存并传送至指挥中心,辅助指挥员快速决策、科学决策。

2019年6月, 江北监狱顺利通过司法部审核验收,成为湖北监狱系统首家“全国智慧监狱示范单位”。

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少跑腿

在湖北政务服务网站上搜索关键词“律师执业”,选择“首次执业申请”,申请受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立刻出现在页面上,一目了然。

2019年12月31日,湖北一家律所的工作人员小蔡正在申请律师执业,根据网站提示,他准备好了律师执业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拍照上传后提交了申请。

若是以前,小蔡得先去市局申请,再到省厅审核,若材料不齐,可能还要来回好几趟。而现在,他只需“跑一次”———网上申请后在规定时限内带着材料原件前往当地政务服务中心,由工作人员核对上传材料与原件无异, 即可办理完毕。

2017年12月, 湖北政务服务网上线试运行, 将省直部门以及市州部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统一办理。

在此基础上,省司法厅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63类司法行政业务与全省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打通上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汇集各类便民查询、行政服务、行政许可事项,让群众“一网通办”。

“湖北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办事服务便捷且反馈意见畅通,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家伟认为,信息化是一种增稠剂,增强了司法行政业务与群众日常生活的关联,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新机制,达到公开与公正的高度契合。

省司法厅厅长谭先振表示, 省司法厅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引领支撑作用, 不断开创湖北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努力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